【有經驗的校長不會鉆進事務的圈子,什么事都具體管,什么事都親自做,甚至胡子眉毛一把抓。校長就應是一個舵手,最重要的工作是決定航向,把握方向,抵達目標。】
都說當校長是個苦差事,忙和累幾乎成了校長的生態特征。在紛繁復雜的事務中,什么工作才是校長的重點工作?有人說,教育教學是學校永恒的生命線,課堂永遠是教育教學的主渠道,校長應重點抓課堂建設;有人說,要確保學校的運行質量和辦學效益,只能靠管理,校長應重點抓管理方略;有人說,頂層設計決定學校的發展戰略,校長應重點抓頂層設計。在我看來,校長的核心職責應定位于頂層設計。
事實上,一所學校,校長是唯一的,他可以履行一個普通教師、普通干部的職責,但一個普通教師、普通干部卻無法履行校長的職責。所以,校長應該重點做別人無法替代的工作。
頂層設計的主要特征是其頂層決定性,核心理念和目標都源自頂層,頂層的工作不可能由中層干部和基層教師擔任。我們常說,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實際上,校長的教育思想通過頂層設計來實現,校長的領導依靠頂層設計來落實。一所缺少頂層設計的學校,校長的領導力很難體現出來,至少是不完整的。我當校長8年,雖然有時也會做一些普通教師、普通干部的分內事,但絕不會因此影響自己的主業。比如,我一個星期上兩節課,只是為了實驗自己的課改理念;每天堅持一個小時走動辦公,只是為了給干部做一個示范。而且,這些都僅僅是階段性作為,并非自己的重點功課,目的達成以后,工作形式就跟著變了。頂層設計則不一樣,它是校長的事情,永遠是校長的事情,也只能是校長的事情,其他人只可以參與和輔助。所以,頂層設計是校長獨有的職責。
校長應該重點做決定學校發展方向的工作。有經驗的校長不會鉆進事務的圈子,什么事都具體管,什么事都親自做,甚至胡子眉毛一把抓。校長應是一個舵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決定航向,把握方向,抵達目標。頂層設計就是學校的發展戰略,是奮斗愿景,是理想藍圖,是行動路線,要靠校長去謀劃、描繪和指引。如辦學思想、辦學目標和任務、辦學宗旨、辦學方略、學校精神、校訓、校風、學風等,都是頂層設計的重要內容。如果沒有這些頂層設計,校長的領導必然是盲目的,也必然會陷入事務的圈子而不能自拔,學校的發展也會導致盲目。我在當校長的第一年,就把決定學校發展方向的各種辦學要素都做了布局,近年來又進一步提出了“美好教育”的理念,讓全校教職工擁有共同的教育信仰和精神追求。自此,學校就有了靈魂,發展的方向更加明確和堅定。
校長應該重點做總攬全局的工作。一方面,校長不能什么事都具體管、親自做,另一方面,校長又必須把全盤工作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這就要求校長在工作中善于抓“牛鼻子”。頂層設計就是這樣的“牛鼻子”,校長只要抓住了頂層設計,就可以帶動每一項工作,就可以帶動每一個人。在頂層設計中,每一項工作都會有路徑,每一個人都會有位置。就像一篇文章,校長定好題目,擬出提綱,具體內容就由全校干部教師去寫。有一句話非常經典:一個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遠。學校提出美好的教育理念后,作為校長,不能將自己的思想停留在個人理念這個層面,而是以此為統帥,盡快制定學校美好教育品牌建設方案,把個人的思想變成學校工作的思路,變成學校發展的出路。如今,全校師生都在美好教育這條路上行走,播撒了許多種子,也收獲了許多風景。
做頂層設計要有很深的個人素養做支撐,既需要意識,更需要能力,尤其是頂層思維能力。
校長要強化頂層思維意識。那些整天叫苦叫累的校長大多是缺乏頂層思維意識的校長,按照他們的思維邏輯,校長抓全面就是抓全部、全部抓,習慣于什么事情都親力親為。這樣的結果,不僅校長自身辛苦,全校干部教師也會跟著受累。一個只知道干活、不知道思考的校長,工作肯定是缺少計劃性和方向感,而且會導致學校工作進入高消耗、低效能狀態。因此,校長一定要有登高望遠的悟性,養成頂層思維的習慣。
校長要提升頂層思維品質。頂層思維的第一個層次是理念思維,校長必須要有自己的辦學主張和教育理念,否則頂層設計就失去了依歸。而且,校長的辦學主張和教育理念應具有獨創性,這樣才有可能形成辦學的特色和品牌。不少校長只是把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作為自己的辦學主張,雖然大的方向不會錯,但學校的發展定位不明確、目標不清晰,必然辦不出個性鮮明的學校,影響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當然,校長的辦學主張和教育理念也不是閉門造車、拍腦袋出來的,離不開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更離不開學校的發展實際,既要“接天線”,又要“接地氣”,才有生命力。頂層思維的第二個層次是操作思維,校長要善于把自己的思想、理念變成工作思路,形成操作方案,至此,校長的決策才算真正完成,頂層設計也就成型了。
說到底,頂層設計就是校長決策,校長決策就是頂層設計。如果一個校長不懂得頂層設計,又該如何有效履行校長的職責?從這個意義上說,校長的頭等大事就是抓頂層設計,修煉“頂上功夫”應該成為校長們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