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靠“時間汗水+題海戰術”拼成績
高中課改難,難于上青天。當許多人抱著“高考不改,高中新課改難行”的觀點,遲遲不敢行動之時,當許多學校在考試的壓力下苦苦掙扎、固步自封時,山西晉城一所普通的中學卻勇于沖破窠臼,突破升學率困境、課堂教學困境、教育信息化困境、教學組織困境、評價困境、研修困境、校長領導力困境等七大困境,為高中新課改探出一條新路,為高中學校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改革樣本。
下午4點10分的山西省晉城市澤州一中,操場上涌動著學生們青春洋溢的身影,有的班級設置了一個小講臺,現場開始激情澎湃的朗誦,有的班級則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著跳大繩比賽,而籃球場上,一場轟轟烈烈的校際籃球對抗賽正在進行中……這樣的大課間是澤州一中每天必有的景象,不僅僅面向高一、高二年級學生,也面向所有的高三年級學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高中生活意味著精細到每一分、每一秒的學習安排,意味著“慘烈”的學習競爭,但在澤州一中,這種學習強度和競爭壓力似乎降低了很多,尤其是高三年級,體育課照開,學部活動日照玩。用校長李海勇的話說,“我們不用傳統的應試辦法來獲得高考成績”。
2008年秋季,澤州一中在剛入學的高一年級實施新課程改革實驗。2009年在全校重建課堂模式,再造教學流程,形成“學導螺旋發展大課堂”模式,這樣改革的結果是:曾經的薄弱校變成了課改強校,曾經的二本上線人數不足100人到2013年的419人,如此明顯的提升不僅在山西省引起了震動,也在全國引起了廣泛關注。
沒有改革之前,澤州一中在當地屬于“管理嚴格”的應試學校典型,此前有過不小的輝煌。但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在周圍強校林立的情況下,澤州一中成了“二流生源”乃至“三流生源”的集中地,高考二本上線人數一直在100人以下徘徊,多年沒有突破。不僅如此,管理嚴格的校風讓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大家充滿了抱怨。
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校長李海勇不可謂不費心思,先是請專家來校講座,收效甚微;然后又轉變思路,對學生開展學法指導,效果不盡如人意。
曾有同行向李海勇建議,不妨學學一些學校,買一些“好生源”,重點培育幾個“好學生”,以此實現學校名譽的“再創輝煌”,但李海勇卻不愿意這樣干,在他看來,難道學校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為了產生幾個高考狀元,就是只關注幾個好學生的發展?
“跟在別人后面追高考,永遠追不上,拼不過?!崩詈S聸Q定徹底摒棄原有的教學模式,走出一條真正健康、綠色的發展提升之路。
從2009年開始,澤州一中的新課改拉開帷幕,變“先講后學”為“以學為先、學導同行、問題解決”,突出體現為教師講得少了,學生學得多了,更加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改革面臨的最大壓力就是成績。一所高中學校在全校推進課改,尤其是高三這個關鍵的年級段也要課改,成績下滑了怎么辦?
有好心的家長直接給李海勇發短信:“如果這一屆學生因為課改沒有取得好的效果,澤州一中的未來怎么辦?請學校好好考慮考慮,這可是一把雙刃劍?!?br />
甚至有的家長在校門口“圍截”李海勇,質問他為什么要搞課改。
那一段時間,澤州一中的貼吧里充滿了各種對李海勇的質疑甚至謾罵。
“說一千道一萬,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能把孩子的成績實實在在地提高才是好方法?!币晃患议L在貼吧里這樣說,而這也代表了很多家長共同的看法,不管學校采取的是“滿堂灌”,還是“自主學習”,只有成績提高了,才是硬道理。
當沒有更科學、綠色的指標來衡量教育質量時,成績就成為判斷一所學校、一個年級、一個學生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評價標準。
2010年6月,李海勇和他的同事們等待著高考這個指揮棒的裁決,結果在他們意料之中:澤州一中高考二本上線人數164人,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事情沒有到此結束,2011年的高考季,有了底氣和信心的李海勇口出狂言,今年要再創新高,二本上線人數要突破300人。當很多人以為校長是“吹牛皮”時,結果又一次證明了改革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這樣成績的獲得,不是靠“時間+汗水”的嚴苛管理獲得的,不是靠“習題的堆積和訓練”獲得的,也不是靠購買優質生源獲得的。
二、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以前上課就是自己一個人講,以為學生明白了,其實后來拿到考試卷子才明白,學生沒有明白,師生想法協調不到一塊兒,所以教師角度代替不了學生角度。”高二年級化學教師李玏1996年來校,一度對學校的課改有抵觸情緒,現在卻是堅決的擁護者。
“學生角度”、“學生意識”正是澤州一中課堂的最大特色。
傳統課堂的時間和流程是:教師講→學生練→學生問,“學導螺旋發展大課堂”對課堂時間作了調整,每節課最后2分鐘,教師“點火”啟動下一節課,學生利用課前、課后、配套自習依據學道完成自學,這樣時間一調整,新課堂的流程就變為“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合作學習→學生展示學習→教師解疑”。
小小的時間變革,達成了學前置、導前置、問題前置、解決問題前置的目的。學生先學,教師輔之以導,經過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實現了學生個人學習問題前置,每節課學生都是帶著思考的問題走進課堂的,這樣先找“的”,再放“矢”,學生上課目的性、針對性和有效性都得到提升。
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滿堂灌”的痼疾得到有效遏制,角色變為學習的評價、引導和合作者。學生互相檢查導學案及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的傳統學習方式變為合作、討論、探究、展示、質疑、交流等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整個課堂教亦學,學亦教,教為學,學為教;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和學習的主人。
“以前,一節課要我自己講,用不了30分鐘就能解決問題;現在50分鐘都下不了課,學生的問題太多了,千奇百怪,想都想不到?!笨此茖W生埋怨,實則是李玏對學生問題意識的欣賞。
“課堂教學必須是互動的課堂,要創造更多的機會,讓盡量多的學生參與到討論、實踐和交流中。要讓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李玏說。
為了調動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教師趙衛中在自己的課堂上提出了“課堂是學生表現的地方,不是老師表演的的地方”、“給我一次機會,我會給你一份驚喜”、“展示的機會和生命中的機遇一樣,抓在手中當仁不讓方能成功”、“合作!合作!合作!沒有輸家,只有共贏”、“讓激情燃燒成為我們的學習狀態,讓精彩展示成為我們的學習方式,讓糾錯反思成為我們的思維習慣”。
這樣的激勵性的橫幅和標語刺激著每個學生的眼球和神經。每個學簇所分配的小黑板頂部由學生每天更換著不同的內容,不僅是對自我的一種激勵,更是學簇精神和風貌的展示。
如今,再去看學生學習的場所,每一個班級的外墻上都設有班級展示臺和一塊小黑板。每一個班級都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有班級目標,學師長寄語等內容。
小黑板用于各種活動的班級宣傳,也是一個班級的代言牌。走進教室,學生分為9個學簇,每個學簇6—8人,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聚攏在小黑板前,進行學簇展示,進而圍繞一節課重難點進行學室展示,展示過程中,學生質疑、對抗,教師點撥評價,人人都參與到了“學導螺旋發展大課堂”的學習中來。
這樣的課堂,“讓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改變的是學習狀態。正如高一年級學生陳鑫英所說:“心態好了,才有好成績?!?br />
三、校長是有效推動課改的關鍵人物
如何有效推動課改,校長起著關鍵的作用?;蛘哒f,校長是深化課改、執行課改的第一責任人,是頂層設計者,是過程觀察者,是操作培訓者,是舞臺搭建者,是文化引領者。
今天的澤州一中,之所以在高中課改領域有著獨特而顯著的地位,校長李海勇功不可沒。
李海勇,一位知天命的漢子,曾經在傳統課堂的講臺上站了30年,深諳傳統課堂的弊端,因而對課改有一種勢在必行的責任感,“只要開始,就一定會成功!”這句話鼓勵著他和他的團隊,在最難攻破的高中課改領域,突破了一個又一個瓶頸。
接手澤州一中時,李海勇本可以像其他校長一樣,當一個“守舊校長”,按部就班地做好常規工作,直至退休。
但他不甘心。其時,高中新課改已經在全國部分省份推進,但高中到底怎么做,高中教師怎么上課,很多人心里沒有底。
“上面沒有動,咱們就先別做?!边@是很多高中校長的想法,但李海勇卻做了高中課改的先鋒。早在2007年,他就開始組織召開骨干教師座談會,編制導學案,發出課改倡議。
2008年9月,山西省全面進入新課程改革實驗,李海勇順勢啟動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將全國各種版本的教材購買回來發給教師,讓教師感受不同版本的教材;率領教師學習課程標準,舉行課程標準考試,目的就是轉變教師觀念,明確課改是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盡快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2009年5月,澤州一中正式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由此,李海勇開始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接受社會不同人群的評論。
改革就會遇到阻力,有的人碰到外界的非議就停滯了,有的人遇到困難就退縮了,但李海勇不這樣。他特別愛講這樣一個小故事:課改后,學校遇到很多困惑和問題,他聽說山東省杜郎口中學課改搞得很好,于是帶領骨干教師一起去杜郎口中學參觀學習?;顒咏Y束后,他和老師們去泰山看日出。11月的泰山,滴水成冰,但李海勇的心中卻有一團火,第一個登上了泰山頂峰,看到了紅日噴薄而出。自那時起,“心中有朝陽,腳下有力量”成為他最愛說的一句話,“課改就是我心中的朝陽,再黑暗、再寒冷、困難再大,也不能阻擋我前進的步伐”。
外界的議論,李海勇不管,他最關心的是教師,因為“只有改變教師,才能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
為了說服教師,那一年,他聽了800多節課,發現問題就及時與教師研究,親自組織培訓,真正起到了示范和引領的作用。
“校長的責任是什么,就是讓課改從理論變為行動,真正改變傳統課堂?!崩詈S抡f。
1、中國校長網:通過還學習權于學生,讓學習從個體走向團隊,從封閉走向開放,這正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題中之義。教師只有還權于學生,讓學習真正發生在學生身上,他的教才有意義。
李海勇:一個“還”字很簡單,但真正操作起來卻相當不易。過去,我們的課堂是教師的“殖民地”,教師掌握著課堂上所有的權力和資源,學生則是被動的、壓抑的。課堂矛盾主要集中于以生為本的理念和以師為中心的課堂現狀之間的矛盾,集中于教師講授過度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不及的矛盾,而這些課堂矛盾背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學生學習特點認識的不到位。
2、中國校長網:據說,在課改之初,你遭遇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有家長還集體“上書”省教育廳,要求叫停課改,是這樣嗎?
李海勇:確有此事,來自家長的質疑超出了我的預期,但并沒有動搖我的決心。當時有家長直接找到我,說這是胡來,“不讓老師講課,這叫什么學校?如果學生靠自學能會,還要學校干嘛?要老師干嘛?”也有家長質疑,“別的學校都不改,為什么你要改,不能拿我們的孩子做試驗品”。一時間,澤州一中成了全市熱議的焦點話題。那個時候,家長不贊成、學生不適應、社會不理解,不理性的聲音此起彼伏。
有領導勸我可以先搞幾個實驗班,不要全面鋪開;也有朋友勸我,“何苦呢,不要因為這個丟了自己的校長職位”。但是,我心意已決,必須與傳統課堂徹底決裂。我們可以探討改革的措施,但不能掉頭不改。一定程度上說,領導的決心就是教師的信心。
3、中國校長網:哪里發生改革,哪里就會出現新局面,但并不是所有的新局面都通向成功。澤州一中的課改何以能夠成功?
李海勇:搞課改首先要敢于向自己的思想挑戰。在新課改背景下必然產生很多新的概念,我們要善于對自己的大腦進行格式化,勇于用新思想、新觀念、新思維武裝自己的頭腦。要敢于向自己的行為挑戰。目前,新課改仍然普遍存在著“皇帝的新裝”現象,明知傳統課堂弊端很多,但大家都不愿意去改變,因為怕承擔責任。我們不能被錯誤的思想所綁架,尤其是家長的需求不能一味地去迎合和滿足,要敢于去引領,敢于去制造需求。
課改就像游泳,如果只是在岸上看、聽,是永遠學不會游泳的,一定要敢于試水,大膽下水練習。行動會解決課改的一切問題。一開始可能不適應,有時還會“嗆水”,但只要大膽練習,就會由淺水游向深水,甚至達到潛水的水平。由此,課改就會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4、中國校長網:作為課改的探路者和受益者,你最想與高中教育者分享的是什么?
李海勇:課改最大的困難不是技術障礙,而是共識的達成。如何把校長的想法變成大家的想法,如何在課改的方向上保證思想的統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外人看來,課改帶來的最大效益是高考升學率的提升,但在我看來,課改最大的好處,是讓我們的學生和教師都收獲了自信。所以,一方面,我們必須理直氣壯地講,搞課改首先要提高質量,決不能以犧牲質量為代價。另一方面,課改不僅僅要贏得教學質量,更要贏得學生的生命質量。
最后,我想說,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基于不同的學生,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所以,“改變”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一直走在尋求改變的路上。
四、老師不講學生講
傳統課堂最大的不足,就是束縛了學生的思想,禁錮了他們的內心。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不容學生有過多的思考,更沒有多少展示的機會。澤州一中的“學導螺旋發展大課堂”充分考慮了傳統課堂的弊端,重構課堂上的師生地位,倡導“大自主、大展示”,要求學生必須成為課堂的主角。
課改初期,“淪落”為配角的我,總是無法適應,有機會就要奪回主動權,害怕失去教師的權威。可是漸漸地,學生在課堂上的精彩生成、精彩展示,一次次地震撼著我、挑戰著我。為了應對新課堂上的“突發情況”,我必須大量閱讀,更加全面、認真地備課?!白杂伞背叨鹊臄U大,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了教學相長的樂趣。
還記得2006年剛參加工作時,我1個人帶5個班的生物課,為了讓學生喜歡上我的課,我每天要花大量的時間做課件。不管是文科班還是理科班,我永遠是那個遠遠地站在講臺上念課件的那個人。
2009年,學校開始打造“學導螺旋發展大課堂”?!袄蠋煵恢v學生講”,這就是課改初期許多人對課改的認識。學校為了杜絕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更是拆除了象征教師地位的講臺。
被逼無奈,我從講臺上走了下來,開始適應新的課堂模式——當學生討論時,我站在他們中間;當他們展示時,我站在他們背后。短短的一個月時間,無論是課堂內還是課堂外,我都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變化,那就是師生之間的關系。
以前,課堂上我的重點是把課件念完,而現在,每天穿梭于各個小組之間,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你們組還有什么不會的嗎?”
以前,學生碰到我總是低頭溜著墻邊走,而現在,他們見了我總是主動地與我打招呼。我開始反思這種變化,慢慢體會到,學校不僅拆掉了講臺,更是拆掉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隔閡。
為了改變傳統課堂中的常見教育病癥:教師倦怠、學生厭學,2008年,澤州一中校長李海勇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增加學生學的時間和空間,減少教師講的時間和空間。傳統課堂中,教師滿堂灌的習慣根深蒂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澤州一中多次推進“走班制”??梢哉f,為了杜絕教師的“講課欲”,澤州一中已經“不擇手段”。
教師不講或少講,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學會知識,這樣的課才算真正的好課。會講課不難,會不講課倒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課堂教學應該追求的境界是:教師少講、學生思考、討論激烈……
澤州一中的“塔式”教學模式是基于學習流程的改變而進行的更深層次的改革,是對新教學模式的深度探索。
在“塔式”教學模式中,學生按照“個人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師生合作學習”的流程來解決問題?!八住睘閭€人自主學習,以學案為引導;“塔中”為小組合作學習,主要目的是落實基礎、研究問題;“塔頂”為師生合作學習,集中解決重點難點易錯點。
在課堂上,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了解自我;通過小組合作提出疑問、解決問題、分享收獲。在這兩個環節,教師不能集中講授,但是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進程,了解其學習情況,并及時給予指導。在“塔頂”的班級展示交流階段,教師要注意傾聽,推動學生之間的質疑與辯論。教師的點撥講解,應該在深度觀察學生的基礎上進行。教師要了解了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引領、質疑、講解。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