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網 校長論文 學校文化 校本課程
注目學校文化 建設卓越的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建設要植根學校文化,努力建設出關注學習與實踐,注重學生積極參與和道德體驗的校本課程圖譜;還要注重卓越人才的培養,形成寬素養與強創造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一、植根學校文化,提升學校課程領導力
樹德中學建于1929年,學校始終堅持“樹德樹人”的辦學宗旨,堅持“樹德廣才”(“樹德樹人,廣才廣能”)的辦學思想,形成了“樹德務滋”的德育文化和“廣才務實”的教學文化。學校努力做到“成才先成人,樹人先樹德,樹德以廣才”,學校還堅持以“忠”、“勇”、“勤”為校箴,注重“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做人,教會學生創造”,著力培養學生的“四能”,即“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80多年來,學校有了豐厚的文化積淀,也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
為了深化學校課程建設,我們不斷豐富學校的文化內涵,關注文化的過程性、連續性、非間斷性、變化性及其發展的方向性。〕用學校文化提高學校課程領導力,并引領教學變革。
隨著新課程的有力推進,學校領導需要深度思考校本課程建設,我們的實踐與反思是,緊密依托自身實際,不斷釋放學校的文化活力,努力提高學校課程領導力,優化學校課程品質,積極彰顯教學的藝術之美和生命力量。
二、完善校本課程開發途徑與模式,提高校本課程質量
我們在注重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基礎上,積極挖掘校本課程資源,注重校本課程開發,積極建設體現學校文化價值與學生終身發展的核心課程,形成頗具學校特色的精品課程,建立系統的校本課程體系,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化發展,突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努力培養既充滿生活情趣、又具有社會責任擔當的優秀學子,為學生發展自我理想奠基。
在校本課程開發的組織建設中,學校注重發揮發展研究室、教務處在課程開發與實施中的引領作用,突出教研組和備課組的核心作用,課程開發注重學科教研組與備課組的合作研究,并為教師個性化開發校本課程提供智力支持,形成共同開發與組織支持下的個體開發相結合的課程開發格局,努力形成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學習型組織。因此,我們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堅持兩途徑,三階段三回合模式。
1.兩途徑: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的途徑。自上而下的途徑就是“組織化的系統性方法”,注重學科內容的校本課程化;自下而上的途徑是“非組織化的、經驗性方法”,注重從學生的素材與需求中提煉出課程內容或為此設置出課程內容,以形成校本課程。實際的課程開發需要交織兩種途徑,在開發環節上形成三階段三回合。
2.三階段三回合:就是第一階段第一回合由備課組(或教研組)集體備課,依據課程標準并結合學校年級實際,合作研究需要開設的課程(包括課程價值與教學目的;實施過程的時間、開課者、作業與評價等);然后對這些課程進行學生調查,了解學生的需要與建議,包括學生需要另設的校本課程。第二階段第二回合再由備課組進行討論,取舍或調適第一階段預設的課程,并確立所要開發的校本課程的框架(包括實施框架與具體的內容框架),研討課程核心內容與課程亮點。再由具體開發者進行課程開發,交出課程初稿或藍本。與此同時,要填上《校本課程申請表》交學校課程領導小組,由課程領導小組確定是否開設本課程,并下發《校本課程開設通知單》。第三階段第三回合就是備課組(或教研組)合作研究草擬的校本課程,提出校本課程修改與完善的具體建議,再由課程開發者進行修改,形成物化的校本課程。
三、注目學校文化,建設卓越的校本課程
在新課程推行之前,我們也進行了大量的校本課程建設,但課程建設相對來說少了規劃,缺乏深刻、完整而又富有高度的價值引領,也缺乏系統性。在現今的校本課程建設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與學校“樹德廣才”教育思想的緊密聯系,注意與“為培養未來社會的領軍人物和領袖人物打下最堅實的基礎”的學生培養目標緊密聯系,注意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并用體系性的課程建設思想來引領教師的課程開發。
在以上思想的指導下,立足樹德中學作為國內一流高中的學校定位,我們設計出了“卓越人生”為主題的校本課程體系,其中包含:學習力課程、實踐力課程、創新力課程、領袖力課程,形成學校的課程圖譜。
1、學習力課程:包括知識的深化與拓展,對教材內容的深化與理解;視野的開闊,主要是學科的延伸與拓展、學科方法等專題講座與探討。我們主要開設的課程有: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心理學高級班、新概念英語、高中英語閱讀動機和策略培養(外聘)、中國吉祥文化趣談、影視欣賞與評論、數據庫管理技術初步、詩歌社、橋牌與思維訓練、化學與生活、心理學中級班、生活中的哲學等。
2、實踐力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和社會實踐能力,關注學生的道德體驗,充分體現學校的“樹德”文化,努力培養情智和諧,具有綜合素養的優秀學生。如,國樂合奏、國旗班、軍訓、Flash動畫制作、環境地圖制作、簡易機器人制作、烹飪基礎、開心苗圃、棋社、生物實踐、24式太極拳、籃球訓練課、健美操、羽毛球訓練課、民族舞訓練課、油畫風景、版畫木刻等。這樣與國家規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形成一體。
3、創新力課程:我們積極培養創新人才,為學生的創造才能做好奠基工程。我們形成的校本課程有:學科競賽、創新活動、探究性實驗、創新作文、學科探究問題、學科發展走向(如史學研究綜述)、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和國際跳棋競賽隊、創新人才思維品質講座等。
4、領袖力課程:培養杰出人才的課程,關注學生的道德品質與社會責任擔當,注重學生的活動體驗,增強學生領袖素養。如學生模擬聯合國活動;培養領袖人才素質的系列工程(卓越人生樹德講壇——領袖人才報告、專題講座、領袖學生論壇、活動體驗、未來領袖人才自我發展設計)。我們邀請趙爾宓院士作講座,講述科學探究的卓越人生;邀請杰出校友龔曉思作報告,講述創業人生。
我們這樣設置課程,發揮了學校文化的引領性,用學校文化來統領課程文化;關注了課程的歷史性,在學校既有課程實際的基礎上進行變革;堅持了學校課程的層次性,促成學校課程形成體系,兼顧課程之間的融合;體現了課程的時代性,注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注重培養創新人才的時代需要(也結合了我校有卓越的辦學成果的實際),不斷提升學校課程品質,不斷引領學校課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