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興山縣進入新課程后實施中考改革,變過去的分數評價為等級評價的第一年。4月,縣教育局按照新的等級評價模式舉行了一次全縣統考,我校初三學生成績平平。這時,縣教育局領導來了:“要抓教學質量啊,示范學校不能沒有質量!”初三教師急了:“取消綜合實踐活動課,多給我們幾節課吧!”學生家長打電話:“看你們搞素質教育,我的孩子考不取高中,你給我找出路啊?”
我一時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我校是湖北省示范初中,難道示范就是追求升學率嗎?初中一定要生拼死擂、加班加點、搞題海戰術嗎?照我校現在的做法,中考就一定要吃敗仗嗎?
在初三年級的月考分析會上,我對老師們講了如下幾句話: “要減少學生的活動時間,我不能;要給你們增加教學時數,也不能。我只是拜托你們‘種好自己的責任田',向40分鐘要質量。重過程、輕結果,不以成敗論英雄。假如今年中考砸了鍋,不要你們負責,我引咎辭職!”7月初,中考成績下來了,按照新的評價標準,我校各項指標均在全縣遙遙領先。老師們笑了,我心頭的一塊石頭也算落地了。
從校長的角度觀察、研究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我們遇到的最大的考驗就是學校如何為新課程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如何為教師創造一個改革的環境,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發展的環境,如何全面正確的評價教師和學生。盡管素質教育已提倡多年,新課程改革也實施了兩三年,但對現行的中小學考試制度和評價標準仍然沒有根本性觸動。有人戲言: “減負,減負,后果自負;課改,課改,改了白改。”在這樣一種環境下,如果缺少清醒的頭腦,沒有頂住壓力的勇氣和方法,就只能是高喊素質教育的口號,打著新課改的旗幟,領著師生走片面追求分數和升學率的老路。
以新的領導能力面對新課改的考驗,我的體會是:
用全新的辦學理念
提升凝聚力
2005年底,通過學校教代會制訂的《學校五年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學校將更加重視內涵發展,讓學校更富有詩意,而不是更浮躁、更功利,不追求規模而是追求品味,不搞規模擴張而是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成就個性化名師,造就個性化名生,鑄就個性化名校”的辦學目標。確立了“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基,為學生、家長和社會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的辦學宗旨。
為把上述辦學理念體現在育人的全過程,我們引導教師樹立學生 “個個都是人才,個個都能成才”的教育觀;“以學論教、以教促學、學教結合、互教互學”的教學觀;“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觀;“合格”加“特長”的質量觀;“不言學生差,積極想辦法”的服務觀。把“志存高遠,學會學習”作為校訓,不再僅僅關注學生的學科成績,而是關注包括正確的人生態度、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身體等人生幸福的所有方面。
我們引導教師 “敬業精業、常教常新”,鼓勵學生“勤學樂學,活學活用”。為了使上述理念深入人心,也為了提高領導班子的自覺意識,我校中層以上的領導干部人人都確定了“輔導專題”,通過理論學習輔導、典型引路、“現身說教”,使班子成員相互滲透、共同提高,也通過他們帶動了全體教師的學習和進步。
重建學校管理制度
提升決策力
沒有學校管理制度的重建,就不可能真正實現課改的目標。我們努力實現了從管住學生到相信學生、從監督教師到關注教師、從結果性評價到發展性評價三個轉變。
第一,從管住學生到相信學生的轉變。過去,我們對學生的思想管理重灌輸,日常管理重懲罰,生活管理是 “保姆式”。比如,在對實驗器材、計算機、圖書等教育資源的管理上,用一些高額的賠償、繁瑣的手續,束縛了學生的手腳,打擊了學生創新的積極性。現在我們開放學校所有的教育資源,廢止了僵化的規定,促進了新的教學關系和教學模式的誕生。
第二,從監督教師到關注教師的轉變。 2005年,學校“教代會”收到一封十多人聯名的提案信,言辭激烈,要求取消坐班制。經過商議,學校領導班子達成共識,認為“強迫坐班”與“取消坐班”都是極端的做法,不妨實行7小時的“彈性坐班制”,因人、因時而異,采取不同的要求,使人性化管理落實在平穩有序的整體環境之中。
在提案解答會場,我作了如下說明:真正的制度應該是教師的 “心靈共識”,是集體的“公開承諾”,是為建立一個“共同家園”的精神與行動。老師們關于“坐班”的提案,與其說是要求取消“坐班”,還不如說是對學校僵化的管理制度以及學校領導辦學思想的挑戰。事實上,無論是干部還是教師,加班已經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在你們心中,似乎早已沒有“8小時工作”的時間概念。經過學校校委會討論,我們建議,從現在開始,實行7小時的“彈性坐班制”,請全體代表審議……會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第三,從結果性評價到發展性評價的轉變。在動態管理中,我們既重視終端績效的考核,更注重平時過程的管理,將教師日常工作表現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建立了以教師自評為主,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創建了教師成長記錄袋,讓教師在回顧、交流與反思的過程中獲得激勵和成長。
牢牢抓住教與學
增強戰斗力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既沒有一成不變的范式,也沒有現成的可以直接套用的經驗。要取得新課程改革的成功,學校領導班子的戰斗力是關鍵。
“有作為的校長抓課堂,沒作為的校長抓門房。”抓課堂,不等于一日三巡,停留在一些最基本的要求上,也不等于就抓優質課比賽,整幾節好課,展示給別人看。教師管理中的抓課堂,是領導者通過深入課堂教學過程,發現問題,尋找規律,提高效率。將領導者的見識,變成教師的共識,改革課堂教學。近幾年,我通過聽課、評課、參加教學研究活動以及與老師們交談,記錄了上百條課堂教學建議,不時在大會、小會上講,有些內容隨《教學簡報》刊發。針對教學中的問題提出來的建議,具有針對性,老師也更容易接受。
學校領導班子的戰斗力決定了整個教師隊伍戰斗力的水平。以課堂教學為抓手,就牽住了教師隊伍建設的牛鼻子。現在,我校領導班子成員個個都是育人的楷模,教學的能手。真正做到了情況在教學中了解、問題在教學中發現、經驗在教學中總結、難點在教學中突破、政績在教學中創造。
真心實意關懷教師
提升感召力
學校領導班子的感召力來自于班子成員的人格魅力,而人格魅力源自 “人”重于“物”的價值觀,源自“情感與制度”并重的管理觀。現在,許多人都說學校管理要“以人為本”,而在實踐中卻不能落到實處。其實,“以人為本”強調的是對人性的理解和尊重,強調的是對無縫溝通永無止境的追求,“抓心房”才是學校教師管理中最重要的事情。
今年中考前兩天,年輕的張老師找到副校長反映說: “小孩還沒滿歲,老婆在幾十公里外的峽口上班,自己到鄉下中學去監考,一去四五天,小孩沒人帶,能不能換一下。”由于縣教育局已經將監考名單下了文件,并且強調不能更換,張老師希望學校領導能跟教育局反映一下自己的特殊情況,但是教育局答復說:“沒有特殊情況,不能更換。”張老師聽后生氣地甩了一句,“那我只好背著小孩去監考。”后來,我找到張老師談心,得知他家中確實有困難,沒錢請保姆,白天基本上是鄰居、好友幫忙照看孩子。我想,難道天災人禍才是“特殊情況”?像張老師這樣的實際困難,更需要基層領導按“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因為我是學校的主考,走不開,無法替張老師監考,于是,我塞給張老師100元,讓他請個保姆……只要想教工所想,急教工所急,情為教工所系,權為教工所用,利為教工所謀,還有什么事情辦不好呢?
加強學校特色建設
提升創新力
學校的發展就是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創新不在于轟轟烈烈,而在于教育教學管理中點點滴滴的變化。好的領導班子一方面要在原有基礎上去粗取精,另一方面又要針對實際情況尋找新的增長點。領導班子 “稱職”與“優秀”的差距就在于是否具有創新意識。從2003年被命名為湖北省“示范學校”的那一天起,我校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尋求新的發展,并在學校特色建設方面不斷探索。
我校塑造個性化的學校文化,通過舉辦 “校園文化論壇”,使學校每個成員真正了解校園文化的內涵,并內化為實際行動;我校一貫倡導“校園無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師無小節,時時都育人”,使校園文化深入到教師的靈魂;我校為學生搭建個性發展的平臺,在評價時重過程而不是重結果;我們整合教育資源,建立了“三類四層”的活動課程體系,開展了“爭星創星、星光燦爛”的德育實踐活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學校領導力還會有許多新的挑戰和考驗,我相信,只要我們的思考與行動努力貼近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就一定能應對一個又一個新挑戰。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