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長高峰論壇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論文 > 悟讀百年校史 抒寫教育情懷
校長論文 教育思想 以人為本 校長的擔當

悟讀百年校史 抒寫教育情懷

作者:王德清 山東煙臺二中1530次查看
發布時間:2013/12/25
分享到:

題記: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在極其復雜的教育背景下,他提出了“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這成為寶貴的北大精神,開啟了北京大學的嶄新氣象。這是教育家辦學,作為一校之長的蔡先生,他的教育思想的前瞻性、教育胸懷的寬廣性、教育責任的擔當性深深地感染我們。時至今朝,又是一個世紀初,又是處于一個教育的轉型期,隨著教育內涵的縱深發展,我們作為中學基礎學校的校長,也來認真思考我們的教育情懷。


張志勇副廳長說:作為一個名校長,當你的教育視野,你關注的人和事,超出了你的學校,你不僅關注自己的學生、自己的老師,不僅關注學生的今天,更關注學生的明天的時候,你就開始具備教育家的情懷;一位名校長,不是用盡一切力量去搏“應試之名”,而是全身心地、不講功利地去培育每個孩子。在張廳長的啟發下,我從教育思想的前瞻性、教育胸懷的寬廣性、教育責任的擔當性等三個方面來思考教育家的情懷。


從大學畢業至今,從事教育工作近30年,見證了30多年來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學生從80年代為改變身份而考學,90年代的為文憑而考學,到2000年的為優秀的工作而考學。。。。。。教師從單一的教書匠發展到為高考而教學,到90年代末期的為培養學生的能力而教書。。。。。。校長從單一的管理者到教育的思考者、思想的引領者……到今天,學生為終生的發展而學習,教師為培養有能力的學生會思考的學生有創造性的學生而努力學習,適應時代的需求,校長已早日開始了學校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的思考,做教育家式的校長也就成為了我們每一個校長必須面對的,這也應該成為我們一生的事業追求。


一、    教育思想的前瞻性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教育思想的前瞻性,歸根結底就是弄清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需要什么樣的人。當學生問道:”老師,我將來不想做數學家,為什么還要學深奧難懂的函數和方程呢,我的父母工作20年了,為什么一次也沒有用到三角函數?”我們困惑且矛盾,下力氣學會了,然后沒有用途,這不是無用功嗎?愛因斯坦說:“什么是素質?當我們把學校里所學到的知識全都忘掉之后,剩下來的就是素質。”那么我們的教育到底要給學生留下什么呢?


現在看來我們需要的絕不是應試機器,而是具有心智健全、充分發揮出自己潛能、有創新精神、有責任、有愛心等等品性的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學校之所本者在育人。”所以,幾年前我們學校就對學生提出了四個學會:學會思考、學會總結、學會合作、學會感恩。“學會思考”和“學會總結”側重于學生的學習品質和做事品質,讓學生在“思考”和“總結”中錘煉思想、開闊思維,體驗動腦的樂趣,收獲總結的成果;“學會合作”和“學會感恩”則側重于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讓學生在“合作”和“感恩”中懂得團隊精神、集體的力量以及和諧之美,懂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學校的教育之恩,尤其是樹立將來報效祖國的高尚情操。


我始終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塊等待雕琢的璞玉,把他們培養成一個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熱愛生活、充滿思想力和建設力的人,比什么都重要;使他們成為促進社會改善和進步的力量,無論處于何地都是一塊閃光的美玉。黨的十七大以來,在堅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同時,開始強調德育為先,這意味著我們的國家對學生德行的成長,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是人生幸福的必要基礎,但是健康、科學、高尚的精神生活,更是幸福的重要內容。這樣的人不是“做題”做出來的,而是符合教育規律、“以人為本”培育出來的!


教育思想的前瞻性,最直接的體現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是的,考上北大清華的是我們的學生,沒有考上北大清華的同樣是我們的學生,而且,這樣的學生更多。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健康成長,成人成才,對社會有責任感充滿愛心才是我們教育的根本。


將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付諸實踐,做一個實踐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實踐者,我認為,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遵循教育規律。體現在各個方面,諸如規范辦學、課程設置的全面科學、打造課堂的生命力等。“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時代召喚我們尤其要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校長,應該以課程改革為契機,以課堂為基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教育胸懷的寬廣性


“以人為本”應該成為學校、教師始終追求的核心價值觀念。校長的思想素質主要表現為:對學校的發展具有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思路,并且具有把這一目標轉化為全體教職工共識的能力。所以,校長更應該“以人為本”,具有人文關懷,這充分體現在教育胸懷的寬廣性。


作為校長,首先要落實“以教師為本”。教師,特別是一線教師,是教育的直接實施者,讓教師體驗到職業尊嚴和職業幸福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是校長的大責任。學校管理的重心不是對教師的優劣進行甄別和選拔,而是讓老師通過不斷學習,最優化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關注教師的生命價值和職業價值的內在統一。要建立民主、開放、和諧的團隊氛圍;鼓勵支持教師遵循教學規律,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要構建發展性培訓機制,鼓勵教師終身學習、自我超越;要探索合理科學的教師評價機制……如此,才能形成一個健康的、昂揚的、有能力的團隊,才能形成一個高效的、幸福的教師團隊。完善教師的人格,才能以人格塑造人格!

“以人為本”的落點在“以學生為本”“ 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既要以學生的個性為本,又要以全面發展為本。從個性出發,因材施教,促進學生身心的充分和全面發展,造就有創造性和進取精神的人才,已成為世界性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潮流。“以學生為本”就是把學生作為學校教育的中心地位和根本,時時處處都把學生的發展、教育以及切身利益放在學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首位,隨時都應該從學生的立場和角度出發去開展工作。而我們的一切教育應該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為了一切學生發展”而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快樂和驕傲的天空,是學校和教師必須努力實現的。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學校應該確立這樣的目標,學生離開學校以后,不是成為一個專家,而是成為一個和諧的人。”

因材施教、走特長發展、特色教育之路是落實“以人為本”的關鍵所在。宋代朱熹在《論語》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他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才這樣令人稱羨的光輝業績,除了他本人具備良好的素質外,主要得益于他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對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的教育,這是孔子因材施教教學思想的精髓。現代社會給人提供了更多的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和可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更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長。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考慮學生的發展潛能和個性差異,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法、不同的學法、不同的作業、不同的評價,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得到發展。教師是“伯樂”,善于相馬。但是,教師又不能只是伯樂,伯樂相馬的目的是挑出千里馬而淘汰其余的馬,教師卻必須對每個學生負責。


三、    教育責任的擔當性


我想,一個教育家未必一定要做校長,但一名優秀的校長一定要學習教育家的思想,教育家的胸懷,更要有教育家的責任擔當。那么教育家要有怎樣的責任擔當呢?孔子是中國最早的教育家,只有一萬多字的《論語》卻絕不僅僅論及教育,那里有系統的治國理念,有深邃的哲學思想,有人格修養的諄諄教誨,有為人處世的精警指引。更有他自身的知行統一,人格魅力。這應該就是一個教育家的責任擔當。就是說,一名有責任的教育家,一名有責任的校長,他絕不僅僅是只懂得教育,只關心教育,只功利的“干教育”。他應該著眼于民族,著眼于未來,著眼于每一個“人”的現在和未來。他應該是每一個受教育者的楷模。近幾年,我校加大力度努力踐行百年傳承下來的“誠、勤、愛”的校訓,學習踐行《弟子規》里的傳統道德和優秀文化,倡導“四個學會”,等等,所有這些,既是文化的,同時又是道德的,更是精神和心靈的財富。文化的滲透就像陽光之于樹木,是漸進的但又是可預期的,我相信從二中這樣一個氛圍濃郁的文化的校園里走出去的每一個人,他都是與眾不同的,是流淌著二中文化血脈的,這就是文化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是著眼于民族、著眼于每一個“人”的現在和未來的一種責任擔當的力量!
 
什么是愛?愛是走進心靈,而不是捆縛心靈;愛是激發理想,而不是修剪理想;作為校長,我們走正了,我們走好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教育就會和諧美好。肩負著時代的使命,我們志存高遠,激情抒寫教育情懷;肩負著時代的使命,我們任重道遠,推動教育和諧發展!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中文字幕另类精品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一本清视频在线观看 | 三级日本成网人站 | 一本综合五月花在线视频 |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