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杏壇中學,原為曲阜市的一所普通高中,曾先后被評為山東省規范化學校、山東省綠色學校。2009年曲阜市委市政府整合教育資源,將學校改制為初中。面對這一局面,學校審時度勢、積極進取,變轉型難題為發展機遇,依托教育科研,積極探索教學改革,開拓了一條“科研興校”的辦學之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也連續取得兩屆畢業生優異的中考成績,獲得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全市各界的一致好評。
一是搭建平臺抓科研。學校始終將教育科研工作擺在學校發展的優先位置,積極為廣大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搭建平臺。學校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的教育科研工作領導小組,并在2007年成立了教科室,構建教育科研組織,形成教育科研管理網絡,確保科研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同時,學校經過不斷修訂、補充、完善,形成完整的一套符合學校實際、行之有效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如《杏壇中學教育科研工作管理細則》、《杏壇中學教育科研課題管理辦法》等,使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有序運轉,同時被部分兄弟學校借鑒、引用。學校還充分發揮名師作用,以山東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教科室主任叢秀范為核心,建立了名師工作室,充分發揮骨干教師輻射帶頭作用,實施名師培養工程。在此基礎上,學校多次舉行論壇、研討會和聽評課活動,深入課堂教學研究,開展新課程教學模式研討活動,整體帶動學校教師的成長,推進學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2010年,學校成為“山東省教育科研重點實驗基地”,使我校教育科研工作能夠直接得到省教科所專家的指導,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和課題研究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2011年12月,我校成功申報濟寧市英語教師培訓基地,又為我校增加一個英語教育科研的新舞臺。為了創設濃厚的教研氛圍,學校還積極為教師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臺,為教育科研成果的發表與推廣創設條件,為教師提供展示個人才華的渠道,更好地促進老師們學術觀點的碰撞、科研靈感的激發。我校依托《杏壇》期刊這一學校教育科研的交流陣地,不斷完善欄目,充實內容,已先后出版十二期,期刊的科研意識不斷增強,研究領域繼續拓寬,研究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學校還積極組織教師撰寫教育教學文章,并對教師的論文進行篩選,把好質量關。近三年來,我校教師發表文章達一百余篇,其中,獲山東省科研成果獎13篇,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50余篇。
二是課題引領促課改。課題研究是學校教育科研的重點,學校充分發揮“山東省教育科研重點實驗基地”這一引領優勢,開展課題研究,掀起教育科研工作的熱潮。近年來,廣大教師申報了省市級課題20余項,《“學案”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等十項課題成功結題。學校基本形成“主課題帶動,各學科子課題規范運作”的格局,科研興校局面已初步形成。
校長陳迎安主持的山東省 “十二五”規劃課題《體驗式合作學習的實踐與研究》,已成為學校主打課題。在該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課題組成員積極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將科研與實踐密切結合,從課題立項、過程管理,以及課題與教育教學的密切結合等不同角度進行全方位的深度引領。課題組定期組織實驗班級任課老師執教研討課和研討會,從課題開題以來,舉行研討會20多次,研討課30余節。課題組通過邊教學邊反思,及時對研究情況進行總結,撰寫研究反思,相繼探索出拼板合作學習模式、立足校風“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學、問、思、辨、行”五步課堂教學模式。在這一新的教學模式的帶動下,學校課堂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化和教學的高效化。在我校承擔的山東省電教館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山東省中小學網絡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英語網絡教學和地理網絡教學兩個子課題研究中,課題組成員在充分調查學生對于網絡課程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收集、整理、編撰材料,制作了所分配單元的教學設計、課件、學案、錄像課和其他拓展資源,現已取得了初步成果。英語課題組制作的《八年級上冊11單元》于2013年3月獲研究成果省級一等獎;在10月份的課題組中期評估中,地理課題組承擔的中期開發課程《地圖》被學科專家推薦為地理學科精品課程。
我校還積極參與由初中化學新課程骨干培訓者國家級培訓專家程同森教授主持的山東省中小學教師遠程研修2013-2015規劃項目《快樂的啟蒙化學》教改項目實驗。今年10月下旬,《快樂的啟蒙化學》教改實驗第三次工作會議在我校舉行,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全程參加會議,對我校在《快樂的啟蒙化學》教改實驗和課堂改革等方面所做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三是科研先行強隊伍。實施“科研興校”戰略,教師隊伍建設一定要放在首位。因此,學校高度重視教師培訓,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戰略,多次派出教師到全國各地參觀學習。三年來,學校相繼派出三百余人次到江蘇鎮江外國語學校、聊城杜朗口中學、泰山學院附屬中學、昌樂二中、萊州雙語學校、棗莊十五中等地參觀學習。學校還多次邀請天津教科院王敏勤教授、杜郎口中學校長崔其升、濟寧市教科所所長劉緒菊、棗莊十五中校長鄧奇、鎮江外國語學校校長潘曉芙、泰山學院附中名師孫明霞等多位專家名師到校做報告。
學校還充分利用駐曲阜高校資源,定期邀請曲阜師大、濟寧學院專家教授,為老師們講學、指點迷津。學校還成立曲阜市教研室“杏壇中學教學指導中心”,在全市首創教研員駐校指導教科研形式,為我校教師成長提供更深層次的業務指導。同時,積極舉辦各類教研活動,為教師成長提供鍛煉機會。每學期制定聽課評課制度,按照“一課二上三討論”的形式,安排每位教師講一節公開課,通過課堂觀察,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每年一度的教學節,除邀請專家報告外,也舉辦了骨干教師示范課、公開課和教師論壇,在有效提升本校廣大教師的教學能力的同時,還在全市范圍內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教研氛圍。
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教師素質有了很大提高。與此同時,學校積極派出教師參與各類教研活動,在全省乃至全國教師面前展示自己,找出不足。今年,在青島舉行的全國第四屆“和諧杯”中小學說課標說教材大賽上,我校六名教師參賽,五位教師獲得特等獎,一人獲得一等獎,學校獲得團體金牌。
四是德育工作科研化。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是教育的首要任務,因此,學校一直堅持將德育工作科研化。學校建立了育人研究工作室,并組織骨干班主任成立了育人研究團隊,大力推進德育中的教育科研。將德育工作作為教育確立了分年級有側重的管理教育方式。學校確立了分層次抓德育的科學德育模式。在初一年級,重點抓養成教育,通過班會、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學習、生活、行為習慣。在初二年級,重點抓自主教育,引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逐步培養學生為自己、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初三年級重點抓理想教育,引領學生制定人生規劃,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
同時,學校還立足地域文化優勢,將德育和地方文化結合起來。學校參加了由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組織實施的“十一五”規劃課題《核心價值觀視閾下世界遺產教育實施策略研究》,并申報了子課題《利用曲阜遺產資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之研究》,充分發揮地域文化優勢,積極開展遺產教育活動,將儒家文化結合到德育教育中來。在課題組組織的各類會議上,都做了典型介紹,并獲得課題組和廣大兄弟學校的一致好評。同時,結合世界遺產日活動,連續三年成功舉辦外教進校夏令營活動,開拓了師生國際視野,提高了學生綜合素養。
過去幾年里,在上級領導、兄弟學校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在廣大教職工的努力下,學校在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一些成績。學校也相繼被評為山東省藝術教育示范學校、山東省教育科研重點實驗基地、山東省交通安全示范學校、濟寧市教學示范校、濟寧市英語學科教師培訓基地、濟寧市教科研先進單位,并榮獲濟寧市教育教學質量獎。校長陳迎安被評為山東省教科研先進個人、濟寧市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個人;張慧燕被評為山東省教學能手和濟寧市“杏壇名師”;陳登民獲得“山東省十大杰出科技教師”稱號;邱奉運被評為濟寧市“杏壇名師”;李珍榮獲山東省優質課評選一等獎;孔令坤、張慧娟被評為濟寧市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個人。當然,在科研興校之路上,我們只是剛起步。為實現“建齊魯名校,創杏壇品牌”這一發展目標,我們將一如既往循著這條道路,且行且思,努力探索,也希望廣大同行能給與我們更多的指導。
上一篇:悟讀百年校史 抒寫教育情懷
下一篇:教育的“黃金分割點”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