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水平的校長抓門房,有水平的校長抓課堂。”只有經常深入教學一線,走進課堂,聽課評課,才能了解課堂教學的現狀、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避免瞎指揮,給予教師正確的指導和幫助。
蘇霍姆林斯基說:“經驗使我深信,聽課和分析課——這是校長最重要的工作,經常聽課的校長才真正了解學校的情況。”就我自己的親身體會來講,走進課堂,才能走進教師、走進學生、走進班級管理,才可以掌握到來自一線的真實情況。 為了讓管理接地氣,我們在干部隊伍中開展了“三比三看一走進”活動。“三比”即比聽課節數,比發現問題的個數,比管理和成績的位數;“三看”即看問題落實的速度,看各項工作的力度,看師生員工的滿意度;“一走進”即管理干部必須走進課堂,除兼課外,還必須聽評課。
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天,我校中層干部雷打不動的一項工作是必須抽出時間聽一節課。因為這樣做,可以讓教師自覺備好第一節課、上好第一節課,將精力聚焦到教育教學上來、聚焦到學生身上。
一、校長聽評課,可以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去年初一剛入校第三天,我拿著凳子來到初一(10)班聽數學課。這是一位剛剛調入我校的教師,課講得很有條理,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育教學效果較好,評課時我給她較高的評價。這節課學習的是《數軸》,我發現老師畫圖用的三角板是半截的,再看她拿的所有教具沒有一個是完整的。課后我找教務主任、教研組長了解情況,才知道原來學校購買的教具不結實,并且四年才更換一次。我當機立斷,調整學校購買教具的制度,統計教具損壞情況,及時為教師配備教具。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教室里聽課,光線忽然暗了下來,向窗外一看,天陰得厲害。這時,同學們打開了日光燈,卻有三個燈管不亮。課后,我向分管校長提出要求,讓教室里所有的燈都亮起來,兩天后檢查。還有一次,我聽課時發現身邊同學的桌子上畫得亂七八糟,課后與教師商量怎樣才能保護好桌面,于是就有了在桌面上套上桌套的做法。
校長聽評課,還能發現課程表的執行情況,教室線路的安全問題,多媒體的維護管理問題,班級衛生狀況如何,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要求是否到位,學生的學習習慣怎樣,等等。
二、校長聽評課,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是關鍵。教與學、講與練、主導與主體、學知識與學做人、學知識與提高能力、全面要求與因材施教等,都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出,在課堂教學中展開,又在課堂教學中運行的。它以何種形式來組合,又以何種形式來優化,就可能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聽評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研究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
“沒有水平的校長抓門房,有水平的校長抓課堂。”只有經常深入教學一線,走進課堂,聽課評課,才能了解課堂教學的現狀、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避免瞎指揮,給予教師正確的指導和幫助。
曾經有家長反映,我校某數學教師學生不認可,要求學校調換。接到家長的反映后,我們第二天便組織有關人員去聽課,發現該教師在課堂上以講為主,與學生的交流特別少,不太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課后,我們與該教師交流聽課感受,先談優點,然后再指出不足,最后提出建議;第三天,我們繼續聽課,課后照例和教師交換意見,提出教師要想獲得學生的認可,先從精心批改學生的作業做起,或在作業上用心寫出批語,或者對學生的作業面批,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那份關愛;第四天,我繼續聽課,課后進一步提出如下建議:簡單的題目放手讓學生講,稍難一點的題目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小組合作解決,在此基礎上再讓有能力的同學去分析,最后師生共同梳理思路和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和鼓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幾天以后,那位家長再次反映,學生們已經接受了這位教師,學校不要再調整了。
由于我們聽評課的出發點就是幫助教師盡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所以大家都樂于讓我們去聽評課。
三、校長聽評課,可以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指導水平。聽評課是校長管理教學工作的基本功。聽課是校長的任務,評課則體現出校長指導教學的能力和水平。要想評好一節課,校長一定要做到聽課前有準備,聽課時切忌邊聽課邊做其他工作,切忌與旁邊的人竊竊私語、小聲議論,切忌不做記錄,切忌聽課遲到、課中離場或通知某教師聽課而臨時不去。
在聽評課的過程中,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好課標準,主要包括: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設計是否合理,預設和生成處理得怎樣,教學方法是否靈活,教學中是否面向了全體學生,以學為主的理念是否得到體現,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如何,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怎樣,以及課堂管理和教與學是否相得益彰等。
在聽評課的過程中,我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評課風格,一定會從三個方面作出自己的分析,一是總體評價,二是課堂亮點與特色,三是教學建議。如果趕上自己特別滿意的課,還會寫出3000字以上的心得體會,打印出來與教師交流,發表在學校網站上與大家分享,受到大家的歡迎。
校長堅持聽評課,益處多多。自從有了這個意識后,無論學校工作多忙,每天我都要擠時間拿上凳子聽1—2節課,倘若有一天沒有聽課,總覺得這一天好像有些工作沒干完。深入課堂,讓我們的管理不僅有面,同時有點;讓我們的管理不僅有著眼點、著力點,更有了落腳點。
上一篇:憑什么讓學生服你
下一篇:以學校文化推動內涵發展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