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長高峰論壇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論文 > “三位一體”教師教育創新共同體的實踐與探索
“三位一體”教師教育創新共同體的實踐與探索

“三位一體”教師教育創新共同體的實踐與探索

作者:劉沛林 衡陽師范學院5162次查看
發布時間:2018/1/8
分享到:

摘  要: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是高師院校和地方政府的共同職責所在。衡陽師范學院積極探索和實踐,建立了“三位一體”教師教育創新共同體,打造了新型的教師教育基地和現代教師學習中心,開辟了高校、政府和中小學聯合培育師資的新模式,是提升區域基礎教育的教育存量和增量、促進區域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新思路和新嘗試。


關鍵詞:教師教育;三位一體;共同體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但也導致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實,這種不平衡性直接影響了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農村師資結構性矛盾突出,高水平骨干教師嚴重匱乏,邊遠貧困地區補充合格教師困難,農村學校音體美、外語和信息技術等科目教師普遍短缺,等等顯性矛盾已為人們所認識。[1]這些矛盾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我國基礎教育的科學發展和均衡發展。

2009年,教育部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特崗計劃”、“教師教育創新平臺項目計劃”、“全國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2010年,國家和湖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創新農村教師補充機制”、“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流動機制”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強化對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導,提高對高師院校的政策支持,推動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因此,共享高師院校的教育資源優勢,發揮地方政府的行政功能,迎合基層中小學的師資需求,構建“三位一體”的區域性教師教育創新共同體,形成新型的教師教育基地和現代教師學習中心,實行“小實體、多功能、大服務”,開辟了高校、政府和中小學聯合培育師資的新模式,是提升區域基礎教育的教育存量和增量、促進區域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新思路和新嘗試。

一、“三位一體”教師教育創新共同體的實踐與探索

作為一所地方高師院校,衡陽師范學院以“秉承師范傳統、彰顯師范特色、光大師范精神、培育教師精英”為歷史使命,全心全意服務于基礎教育。近年來,我院認真貫徹教育部的有關文件精神,積極推動師范生一學期“支教實習”工作,與常寧市教育局和耒陽市教育局在教師教育領域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深度合作,探索建立了新型的教師教育培養模式——“三位一體”教師教育創新共同體。

教師教育創新的“三位一體”是指高師院校、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協同創新的主體一體化,教師職前培養、職后培訓和基礎教育實踐有機融合的專業發展一體化,高校教師、中小學教師與師范生合作學習的教育過程一體化。教師教育創新共同體實行“1234”運行機制:即一個目標(教師專業發展)引領,優化兩個方案(職前培養方案、職后培訓方案),三位主體(地方師范學院、地方政府和中小學)協同,保障四項條件(實習經費和培訓經費、實習基地和培訓基地)。

1、立足教師專業發展

長期以來,在我國高等師范教育領域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教師的職前培養是一次性的、終結性的,大學的職前培養可以教給學生整個職業生涯的專業知識。因此,形成了職前重知識理論、輕實踐能力訓練,職后重實踐能力、輕知識理論學習的教師培養模式,教師的專業發展無法有效貫穿于整個職業生涯。

為改變這一狀況,我院以教師專業發展為立足點,和常寧教育局、耒陽教育局對兩市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和發展需求進行了深入調查,共同研討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共同優化培養和培訓方案,把強化專業培養、促進專業成長貫穿于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的每一個環節,為教師的終身發展提供保障。

2、優化兩個方案

優化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方案,構建職前培養、職后培訓和基礎教育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師教育運行新體系。即:高校的職前培養要緊緊圍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基礎教育輸送優秀師資;教師的職后培訓要建立科學有效的信息和培訓系統,建立信息交流平臺,與時代需要同步發展;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都要緊密聯系基礎教育實踐,動態調整培養和培訓方案和內容。[2]

職前培養方案力求理論課程實踐化,體現基礎性、寬廣性、實踐性和職業性。我院于2005、2008、2010年分別對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固化了改革經驗,構建了1+2+0.5+0.5人才培養模式(第1學年通識教育,第2、3學年專業教育,第7學期教育實習,第8學期畢業論文或設計、就業教育)。在教師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上,實現“三體系三并列三遞進”模式。“三體系”是指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課程體系。“三并列”是指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并舉、并重、并行。“三遞進”是指理論教學體現為通識教育—學科基礎教育—專業教育的層次遞進,實踐教學體現為基本技能培養—應用和實踐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培養的層次遞進,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體現為能力、素質和信仰培養的層次遞進。

職后培訓方案力求實踐課程理論化,體現前沿性、綜合性、研究性和針對性。為此,我院采取了系列措施和方法:一是構建教師培訓課程新體系,將培訓課程重組為兩個模塊——通識教育類課程模塊和學科研究課程模塊。通識教育類課程教學采用專題報告或講座的形式,邀請校內外專家、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等開展專題講授,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二是組織教授博士深入農村中小學,開展“教授博士大篷車”送教送培下鄉活動。根據一線教師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有針對性地研制實施方案、確定培訓內容、設計培訓方式、開展培訓活動,切實幫助基層學校和教師解決課程改革和專業成長中的突出問題。

3、三位主體協同創新

我院根據各師范專業建設需求,聘請了100多名中學校長、中學優秀骨干教師和教育行政領導擔任客座教授,一是主持講座或直接承擔某些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二是指導師范生的畢業論文和研究性項目,三是合作搭建師范生校內實踐教學平臺,如參與、指導學校師范生教學比武、師范生五項技能大賽和教育實習匯報課比賽,并現場選錄優秀學生。

2007年來,我院積極試行師范生頂崗實習,并隨后成為湖南省教育廳師范生頂崗實習試點院校。在實踐中,構建了“教育行政部門、高師院校和實習學校三位一體”的聯合培養機制,實行“四年一期實習為主,與四年二期實習和三年二期選拔優秀學生實習為輔相結合;以初中頂崗實習為主,兼顧小學和高中階段頂崗實習”的頂崗實習新模式,與縣市教育局、實習學校攜手破解了不間斷進行頂崗實習的人員和資金難題,建立了“三優兩評”、“頂崗與就業結合”等頂崗實習工作的激勵機制和長效管理機制。五年來,共有2600多名師范生赴常寧市、耒陽市、衡東縣和澧縣的120多所農村中小學頂崗實習,得到了省教育廳的高度評價和基礎教育的熱烈歡迎,湖南日報、湖南教育在線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2010年6月15日《中國教育報》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破解農村師資矛盾,衡陽師院頂崗實習“三贏”》為題進行了長篇專題報道。

2004年起,我院每年都組織了實踐教學基地負責人座談會,每次與會的中小學校長都超過了100人,共同探討如何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提升師范生素質和能力等問題。2006年來,成功舉辦了7次縣市教育局負責人和合作中小學校長參加的“高師教育與基礎教育對接研討會”。2009年舉辦了“高師教育與基礎教育對接論壇——衡陽師范學校2009年師范生頂崗實習工作專題研討會”,省教育廳高教處、教師工作與師范教育處、基礎教育處的主要領導、頂崗實習所在縣市教育局局長、頂崗實習學校負責人等共計130多人參加了研討會。

2007年起,我們建立了校地聯席會議制,由衡陽師范學院和常寧市、耒陽市兩市政府和教育局的有關領導定期和不定期地召開聯席會議。兩次定期聯席會議安排在學期初和學期末,學期初聯席會議的重點是研究和規劃教師培養培訓的實施方案,部署和落實“頂崗實習——置換培訓”等相關事宜,學期末聯席會議總結工作經驗,查找問題和不足。不定期會議則在學期中隨時召開,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為此,我院成立了專門的教師培訓學院,聯系校內各教學系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協同相關事宜。

通過經常性的對話和協作,我院分別與常寧市教育局及其轄區內70多所中小學、耒陽市教育局及其轄區40多所中小學構建了兩個區域性的教師教育創新共同體。對此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廳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從2009年開始批準我校承擔了“國培計劃”和“省培計劃”。其中,2009年承擔了初中語文、化學專業150名教師的“國培計劃”;2010年承擔了初中思想品德、生物等專業424名教師“國培計劃”,承擔了初中地理、歷史、音樂、美術,小學音樂、體育、美術等專業教師和初中、小學校長共900名的“省培計劃”;2011年承擔了初中思想品德、小學語文等專業教師“國培計劃”和中、小學校長“省培計劃”共460人。“區域教師教育共同體”中的許多教學經驗豐富的中學一線教師,成為“國培計劃”和“省培計劃”的骨干教師。2010年3月,我校作為2010年中西部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項目湖南省唯一代表參加了教育部交流培訓經驗,2010年、2011年、2012年我校均被評為湖南省國培計劃項目優秀組織單位。

4、保障四項條件

實習基地保障和實習經費保障。目前,我院與常寧市教育局、耒陽市教育局共建了126個穩定的實習基地。學院通過師范生培養經費優先、規范經費使用程序等措施,建立了教師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確保了頂崗實習的順利實施。湖南省教育廳每年撥給我院頂崗實習專項經費20萬元。

培訓基地保障和培訓經費保障。結合湖南省和常寧市、耒陽市基礎教育師資培訓需要,我院和常寧市、耒陽市合作建立了常寧市和耒陽市中學教師培訓基地、小學教師培訓基地,使衡陽師范學院真正成為地方在職教師專業發展的“母艦”。常寧市教育局和耒陽市教育局通過建立教師培訓專項基金、改革教師培訓經費管理辦法等措施,建立了地方教師培訓經費保障機制。另外,每年的“國培計劃”和“省培計劃”項目也為教師培訓提供了較為充足的經費支持。

二、深化“三位一體”教師教育創新共同體建設的思考

當前,我們構建的“三位一體”教師教育創新共同體主要是依靠高校來統籌和運作,機制不順之處顯而易見。因此,“三位一體”教師教育創新共同體要得到高效運行并取得實際成效,尚需省市縣三級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給予相關政策和經費支持。

我們建議省級政府強化地方政府的地位、作用和責任,建立地方政府統籌下的“三位一體”教師教育創新共同體運行模式,同時明確高師院校在地方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工作的地位、作用和責任,建立由高校領導、地方政府領導、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市縣進修學校校長、中小學校長組成的教師教育創新共同體管理委員會及專家指導委員會,理順管理體制和健全運行機制。

我們希望省市縣三級政府劃撥專項經費,支持教師教育創新共同體建設。如,教師發展學校建設專項、(頂崗)實習基地建設專項、院校培訓專項、置換培訓專項、基礎教育教改工程專項,縣級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專項,等等。[3]


參考文獻:

[1]白秋純.“三位一體”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芻議[J].大連大學學報,2015,(6):141-144.

[2]龔寶成.“三位一體”教師教育運行機制的構建[J].教育發展研究,2014,(5):78-81.

[3]李進金.地方政府統籌下的教師教育模式改革與機制運行[J].大學(學術版),2015,(11): 75-79.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自产视频免费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 | 中文字幕特黄一级日本 | 日韩欧美国产高清亚洲 | 亚洲人妖一区二区 | 亚洲天堂Av免费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