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衡水學院教師教育的歷史沿革與現狀
(一) 教師教育的歷史沿革
衡水學院前身為始建于1923年的直隸第六師范,1948年成立冀南建設學院,1949年改建為河北冀縣師范學校,1960年遷至衡水并更名為河北衡水師范學校。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在衡水師范學校的基礎上建立衡水師范專科學校。1998年10月,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衡水師專與衡水教育學院合并,成立新的衡水師范專科學校,并以此為基礎籌建衡水學院。2004年5月17日,經教育部批準,衡水師專改建為衡水學院。 衡水學院成立之前一直是一個師范專科學校,擁有中文、外語、法政、數學、物力、化學、生物等7個常規師范教育專業,1995年以后又陸續增添了體育教育、美術教育、音樂教育三個師范類專業。
2004 年改建為綜合性本科院校后,非師范類專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但由原來改造而來的多數院系依然保留著教師教育專業,師范生的招生數量基本上呈現逐年遞減的態勢,截止到2013年師范類學生只占到招生比例的20 %左右。由于衡水學院是衡水地區唯一一所高等院校,歷史上一直承擔著為衡水地區教育系統培養師資的任務。盡管為中學培養師資的任務正在減少,但為幼兒園和小學培養師資的任務依然很重。教師教育專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都將是衡水學院服務地方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發展教師教育仍然是衡水學院服務地方的歷史責任,必須進一步提高教師教育的質量。
(二) 教師教育面臨的問題
衡水學院改建為綜合性大學后,由于各院系不再單純承擔教師教育,而且非師范專業越來越多,部分院系的工作重心正逐漸轉移,沒能很好地處理師范專業與非師范專業之間的關系,用于提高教師教育水平的精力明顯不足,甚至部分院系的教師教育正在被邊緣化。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師范院校畢業的教師在減少
由于非師范專業建設的需要,近幾年各院系大量引進理工科學校的畢業生,師范院校畢業教師所占的比例正在降低。由于教師教育專業與非師范類專業混雜在一起,部分院系大量的教師教育類課程正由非師范學校畢業的教師承擔。這些教師專業知識很強,但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論,結果出現了知識與技能教學代替了教育,教學過程的教育性被忽略。
2、教師教育課程明顯不足
目前的教師教育延續了師范專科學校的課程體系,教師教育類課程被“老三門”包打天下。除了由基礎課教研室承擔的《教育學》和《心理學》外,各院系師范類專業所開設的屬于教師教育的課程只有一門學科教學法,再無其它教育類課程。這與教育部頒發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中提供的參考課程出入很大。
3、專業建設不再以教師教育為核心
由于目前師范類專業與非師范類專業混雜在一起,系部在專業建設中更側重于非師范類專業的建設,教研室都按專業劃分,不再單獨考慮教師教育。教研活動內容很少涉及教師教育問題。
4、實踐教學亟需規范
目前,各院系的師范類專業均未安排教育見習、參觀等教學活動,只有畢業前的一次集中實習。學生在實習中發現的問題和知識上的缺陷沒有補救機會。
二、 衡水學院教師教育的改革與實驗
(一) 調整專業結構集中精力辦優勢教師教育專業
學校根據師范教育的實際情況,尤其是一些長線師范類專業畢業生就業難,招生困難等問題,從2009年開始陸續停招一些師范類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原來的物理系)、數學與計算機學院(原來的數學系)、化工學院(原來的化學系)等院系已陸續停招師范類學生。學校把教師教育的重心轉到目前就業情況較好的音樂、體育、美術和學前教育專業。根據目前國家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事業的新情況,學校著重加大了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建設力度。
(二) 與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
三位一體的教師教育培養模式離不開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與協調。為此,學校從2008年開始每年定期召開由各縣市教育局長參加的實習工作協調會。該協調會由衡水市教育局牽頭向各市縣教育局發出正式會議通知,會議由衡水學院承辦。這種協調會強化了其權威性,也充分調動了各市縣教育局對學生實習工作的重視程度,所有縣市的教育局都指定了專人負責每年的學生實習工作。這為衡水學院每年上千人的學生實習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三) 接地氣與中小學建立直接聯系
三位一體的教師教育模式中最重要的一方是一線的中小學校,沒有他們的積極配合,對師范生實踐環節的培養依然落不到實處。為此,從2011年開始衡水學院為實習學校的每一個指導教師直接提供實習指導費,為實習學校的校長提供實習管理費。這一下子改變了原來中小學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的狀況,而成了都積極爭取學生到他們學校去實習。同時極大的調動了實習學校指導教師的責任感,大大提高了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實習質量。
此外,直接向實習學校支付實習指導費的方式,也使學校增加了一定的主導權。我們根據每年的實習情況,對那些不重視實習工作的學校進行淘汰。
(四) 積極開展頂崗實習試點工作
從2011年開始,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到棗強縣公立幼兒園開展頂崗實習,解決了棗強縣幼兒園教師嚴重不足的問題。頂崗實習工作受到棗強縣教育局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學生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專業知識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應用。2013年學前教育專業又為河北省提供了200人的頂崗實習任務。頂崗實習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三位一體的教師教育模式,盡管頂崗實習過程中還存在實習指導不到位的情況,但由于頂崗實習資金充裕,這個問題正在逐步解決之中,我們加大了指導教師的巡回指導力度,增加了指導教師數量,減少了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的人數。
(五) 調整實習時間,保證實習質量
實習時間的選擇對實習質量有重要影響,原來的教育實習都是選擇在第八學期進行。選擇在第八學期實習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學生在實習結束后,即便發現了自身在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上的缺失,也無能為力了。因為,實習結束后學生即要寫畢業論文,又要找工作,學生沒有再彌補不足的時間了。為此,為了能讓學生在實習結束后,針對自己的不足,還有改進和完善自我的時間和空間,學校把教育實習的時間調整到第七學期。但是,時間調整后又發現了新問題,就是這樣的實習時間安排,和考研的學生在時間上有了沖突,考研的學生難以安心教育實習工作,另外,第八學前學生仍然面臨畢業找工作和畢業論文寫作的問題,并不能更多的安排課程。實習中存在的問題依然得不到很好的彌補和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在2012版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將師范類的教育實習最終安排在第六學期。在第六學期進行教育實習,學生沒有什么考研和就業方面的負擔,一方面能塌下心來認真對待實習,另一方面,在教育實習結束后,學生還有一年的時間針對自己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方面的不足進行彌補。
(六) 利用合校機會創辦教師教育學院
衡水學院升本后,面對非師范類專業的快速發展,以及非師范類專業對師范類專業的沖擊,學校領導就提出了“2+1+1”的教師教育模式。其核心內容就是對學校現有師范類專業進行整合,成立獨立的教師教育學院。采用2+1+1教師教育模式完成師范生的培養,即學生入學后,前2年用于學習非師范類的專業基礎知識,第三年開始轉段學習教育類專業課程,第四年主要用于完成教育見習和實習等教育專業的實踐類課程。但由于學校發展的現實原因,這一設想一直沒有實現。目前,衡水市政府將衡水市原來的一所師范學校和工業學校兩所專科學校合并到衡水學院,這又給了衡水學院整合專業的機會,因此,學校計劃利用這次合校的機會,將合并后的衡水師范學校改建為教師教育學院,將目前各院系已經弱化的教師教育全部交由教師教育學院完成。
三、 對“三位一體”教師教育模式的幾點思考
(一) 三位一體教師教育模式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
衡水學院近幾年教育實習的具體實踐說明,高校的教師教育離不開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與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保持聯合的溝通與合作關系,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的行政資源推進教育實習工作。有主管部門出面可以打消中小學校在安排教育實習工作時的一些顧慮。他們可以放開手腳,與高校進行更充分的合作,對教育實習會更重視。此外,沒有主管部門的支持,像評選市級“優秀實習指導教師”這樣的獎勵就做不成。
(二) 三位一體教師教育模式的有效開展必須于中小學建立共贏的合作關系
教育實習只有主管部門的配合還不夠,還必須給實習學校一定的回報。只有共贏的合作才會持久,才會充分調動實習學校管理者和教師的積極性。比如,向實習學校直接發放實習指導費和管理費,評選優秀實習指導教師,這些工作都能對實習學校形成一種激勵。尤其是,評選優秀實習指導教師,這對農村中學教師來說,吸引力極大。因為在農村中學,教師們很少得到市一級的獎勵。自從推出評選“優秀實習指導教師”以后,實習學校的指導教師責任心明顯增強,指導效果明顯提高,要求指導教師填寫的各種表格都特別認真規范。
(三) 三位一體教師教育模式的有效開展必須有足夠的資金支持
教育實習是教學經費支出的重要內容,這部分資金必須得到保證。沒有必要的資金支持,要想有好的實習效果是難以想象的。從2011年開始,衡水學院就加大了對本校實習指導教師的生活和交通補貼力度,使本校的實習指導教師能夠安心實習指導工作。衡水學院院長在實習動員會上說,“用于實習的經費,敞開口,一定要保證實習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證實習的質量。”
(四) 三位一體教師教育模式的有效開展必須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
要保證高校與中小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師范生能夠在高校與中小學校都得到有效的學習和鍛煉,必須建立一套有效的、可以長期堅持的運行機制。這個機制必須能保證教育實踐環節的順暢開展。為此,衡水學院建立了教育實習工作領導小組,衡水市局安排了一個副局長專門負責每年的教育實習協調會的召開,各市縣教育局也安排了一個副局長負責教育實習,各實習學校安排了一個副校長專門分管每年是教育實習工作。學校建立了各市縣分管教育實習副局長的聯系卡,實習學校負責人聯系卡,實習指導教師檔案,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實習工作信息檔案庫。信息庫的建立為學校開展實習工作和了解實習狀況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