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長高峰論壇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論文 > 與西方企業管理書的相遇
校長論文 管理書 西方 領導

與西方企業管理書的相遇

作者:李希貴 北京第十一學校833次查看
發布時間:2014/7/11
分享到:

《掌握人性的管理》啟發我,管理應該讓每一個人都感覺自己很重要

我非常幸運,當老師第一年就從書店里發現這本沒有任何裝幀設計的黃皮書——《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我當副校長后也非常幸運,很快遇到一本企業管理的書——瑪麗·凱的《掌握人性的管理》。后來我慢慢體會到為什么好書總是被遇到,因為我逛書店比較多,所以遇到它們的機率就相對高一些。

瑪麗·凱本來已經退休了,在家里待了一段時間之后,她問自己:這一輩子就這么過去了嗎?后來一振作,創辦了一家叫“玫琳凱”的化妝品公司,產品已經銷往中國。瑪麗·凱積累一生的經驗寫成了這本《掌握人性的管理》,其中有一句話對我啟發很深:“每一個人都渴望自己成為重要人物,管理的成功就在于使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她說:“每當我站在一個員工、一個朋友或一個顧客面前,我便假想他胸前戴著一個徽章,徽章上寫著一句話——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她定制了粉紅色的凱迪拉克,作為員工的最高獎賞。這個顏色她買斷了,不能賣給別人了,只要開著粉紅色的凱迪拉克就是她最優秀的員工。

我在高密四中當校長時,學校經費緊張,每個月都要向周邊友好單位借錢給老師們發工資,就更不要說給老師鼓勵了。怎么辦呢?我就用不花錢或者少花錢的辦法讓老師感覺自己很重要。學校里有一個化學老師,剛開始教書的時候是一個很優秀的老師,可因為他是中專畢業,隨著知識的不斷加深,他不適應了,只能去當化學實驗老師。慢慢地他在學校里有點被忽略,有時候脾氣暴躁,態度不好,別人對他也沒有足夠的尊重。

后來我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教師節的時候我請了一個書法家朋友給他題寫了一個條幅——“三朝元老”。就是說這個老師在學校已經經歷了三任校長,是元老級的人物,他過去有輝煌的成就。剛開始他把這個條幅掛在辦公室里,放寒假了他就卷起來掛到家里,等開學了,又卷起來帶到學校。這個條幅也引發了大家對他“元老”身份的追問,慢慢地大家便了解了他的過去,特別是一些不了解過去情況的青年老師,越來越尊重他,他也開始調整自己。這是30塊錢裱的一個條幅帶來的效果。另外一些對學校做出突出貢獻的老師,我們也沒有錢來鼓勵,那怎么讓他們感覺自己很重要呢?我又請那位書法家朋友題字,1994年給十幾位老師題了“功勛四中人”,然后扯一塊布料做牌匾,所有老師都把牌匾掛在家里最顯眼的位置。

在十一學校,我們也在變著法子讓老師感覺自己重要。每個月我們會評選“月度人物”,并將他們的事跡制作成海報張貼在校園里,從普通教員到后勤人員,都有機會成為“月度人物”,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認同。

甚至學生也學會了讓老師感覺自己很重要。前年教師節的時候,老師們都收到了學生的禮物,他們全都成了全球一些著名雜志的封面人物。開始他們有點驚訝:自己什么時候成封面人物了?而且你喜歡什么雜志就會成為什么雜志的封面人物。你喜歡探險嗎,那你就成為探險雜志的封面人物;你喜歡時尚嗎,那你就成為時尚雜志的封面人物。我非常幸運,榮登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我也感到自己很重要。

2012年校慶的時候,我們沒有搞任何儀式,但是我們請一些雜志來介紹我們的老師和學生,《未來教育家》、《人民畫報》等都做了專輯。其中,《人民畫報》用照片記錄了十一學校60年最后60天的生活,有大量老師的照片和名字、大量學生的照片和名字出現在了這本雜志上。出一本書也可以讓老師和學生感到自己很重要,《學生第一》出版的時候,出版社的編輯老師問我對封面有什么要求,我說只有一個要求——讓更多的老師和學生出現在封面上,因為這本書是集體創作的。非常感謝他們做到了,封面上出現了100多名老師和學生,并把全校老師的名字也印在了扉頁上。

我之所以在管理學校中做了許多類似的事情,與《掌握人性的管理》這本書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告訴我要防止路徑依賴

經濟學上有一個重要原理:要解決一件事情,我們會依賴過去的路徑,但有的時候,依賴過去會成為進步的障礙。當已有的經驗遇上新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希望用過去的辦法來解決它,若是有人突破了這個路徑,就叫創新。在一所很著名的大學里,有個學院的院長希望把不同專業的學生交叉安排住宿,也就是專業不同的學生安排在同一個宿舍,但被學校否決了。因為學校覺得這樣沒法控制學生,學生容易聯絡起來鬧事。請問現在聯絡還要在一個宿舍嗎?有微信了,有飛信了,有微博了!但學校卻依賴這種路徑去解決新問題。

在十一學校,我們沒有行政班,那如何組織大型活動呢?比如升旗儀式,有的老師就問我哪些老師去參加。過去都是一隊學生后面站著一位老師,我說為什么一定要一隊學生后面站著一位老師?他們說,因為過去一直這樣。過去這樣就對嗎?如果一個老師都不站,升旗儀式還做得很好,我們就成功了。

走班上課之后,學生有大量的自習課,學生的自習課到哪里上呢?我們有路徑依賴——剛開始,有的老師希望把這些自習的學生集中到固定的教室里。我有一個問題要問:有些學生希望讀語文課外書,你為什么讓他去物理教室?有些學生喜歡做化學實驗,你為什么讓他去生物教室?必須讓學生自己選擇自習教室。再比如,走廊里分配給學生一個儲物柜,過去有行政班時按班分配,沒有班了怎么分配?按姓氏筆劃還是按拼音順序?或者按照男女生?很糾結。為什么?路徑依賴,還是傳統的分配思路。何不叫學生去選呢?學生愿意選哪個柜子就選哪個柜子,如果有多個學生想選同一個柜子,由他們自己去協商,協商的過程就是一種教育。

赫胥黎說:“一個人的經驗不是指他親歷過什么,而是他應對情勢時的方法和態度。”這就是說經驗是經歷之后形成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會不會成為你的瓶頸呢?在一個組織里,管理者往往會成為發展的瓶頸。為什么?因為我們形成了太多的固定思維方式。微信之父張小龍能開發出微信,就是因為他“不為自尊心而戰”。剛開始,騰訊在內部組建了一個團隊試圖開發新產品,但是很長時間都沒有成果,為什么?他們沒法否定自己。后來成立了一家獨立的公司,于是微信就誕生了。如果你有自尊,也正在想著保護好過去那個自己、過去那個產品,那你就無法創新。

去年冬天,我在十一學校學生公寓東邊發現了一棵不落葉的樹。所有的樹都落葉了,為什么這棵樹沒落葉呢?因為這棵樹已經死了,它沒有力氣落葉,落葉也同樣需要力量。你要否定過去的那個自己,你就需要強大的內心。

《馬斯洛人本哲學》、《領導學》啟發我思考,到底應該用“機制”還是用“需要”撬動學校的發展

機制是個很容易讓管理者著迷甚至迷信的字眼,特別是我們處在一個剛剛從人治逐步走向法治的國家,大家往往對機制更加迷信。但機制的存在到底是為了什么?我們必須去追問。

管理學上有一個經典案例,叫“分粥的故事”。有7個人住在一起,每天共食一鍋粥,因人多粥少,爭先恐后,秩序混亂,還互相埋怨,心存芥蒂。于是,他們想了不同的辦法來解決每天的吃飯問題——怎樣公平合理地分食一鍋粥。前四種方法在實施過程中都讓人不滿,第五種方法是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后才能取剩下的最后一碗。這終于造就了分粥的公平。每一個人的粥都一樣,非常公平,這是機制帶給我們的結果。但是公平就是平均嗎?我們運用一個機制就是為了追求一個平均的結果嗎?比如績效工資,這個機制是公平的嗎?老師干多干少已經被忽略了,所以一定要追問這樣的機制是為了什么。我認為一定要讓我們的機制來撬動學校的核心價值——你到底想要什么。

麥當勞在大量擴張連鎖店的時期,有一個重要的機制——不培養接班人的店長不予以提拔,因為它需要更多的店長。1952年麥當勞創立,它用50年時間就擴張到全球2萬多家連鎖店,為什么它會有如此的擴張速度?因為它有這樣一個機制,正是這個機制帶來了麥當勞的擴張戰略。一個連鎖店如果達不到一定的規模,它就沒法占領市場。同時,有了規模了就有了利潤空間。所以說它在擴張時期的這個機制撬動了麥當勞的核心價值。

我在高密一中當校長的時候,采取的是班主任職級聘任制,待遇也按照聘任級別有所不同,最高級別的班主任是什么?是輔導員。當一個班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決策都是學生而不是老師做出的時候,這個班的班主任才有可能被聘為輔導員,一旦被聘為輔導員待遇就要提高。所以大家都要研究怎樣成為輔導員,怎樣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

以學科為單位計算工作量,讓課時和工作量無關,也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管理機制。我在高密四中、包括高密一中第一年的時候,一直解決不了一個問題——各學科跟教導處打架要增加課時。一直到高密一中第二年,我們管教學的副校長是個數學老師,他想出了一個辦法:課時無效。你這個學科無論上三課時還是上六課時都是“1”,工資都是按照“1”這個權重確定,于是大家就不爭了,學生就有了大量的自主時間。這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希望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時間。

我剛去高密一中的時候,學校有一個規定,不管什么年齡的老師,備課一律要檢查,檢查后蓋上教導處的章。一位數學老師已經50多歲了,跟教務員打起來了,為什么?教務員20多歲,是大專畢業,負責檢查他的備課,檢查完蓋章。這個老教師受不了,就跑到教導處吵架。這個事確實沒有道理。這是個機制,但它要求人人檢查,這個機制對嗎?不對的。我們要用機制撬動需要,所以我們就改了,改成什么?收藏優秀教師的備課,學校成立一個優秀教師備課資料室,誰的備課好就把它收藏起來,付一定的酬金,讓青年教師借過去學習。這樣老教師就特別愿意把自己的課備好。

《愿景》和《領導力》引導我從管理走向領導

從管理走向領導是因為胡佛的《愿景》、詹姆斯的《領導力》這些書。領導者有三層境界:一是擁有被管理者,二是擁有追隨者,但這不是最高水平的領導者,最高水平的領導者是把你的追隨者轉化為領導者,讓他們都成為某一個領域的領袖人物。

美國馬里蘭大學前任校長莫特描述他當校長的狀態時,說:“當校長好比當墓地管理員,下面雖然有很多人,可是沒人聽你的。”我講這個笑話的時候剛好一位朋友跟我在一起,他說:“可不是,我在馬里蘭大學培訓時就是他當校長,他在教師、學生中的威望太高了。”但是他認為校長不能管那么多,校長不能一言九鼎。就像老子說的那樣,“太上,不知有之”,最高的領導者一旦到了最高水平,他下邊的員工甚至不知道有他的存在。

每一個管理者都不可自視甚高,一定要清楚自己在許多領域是外行,一定要明白我們的許多員工完全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甚至領導。如果我們能這樣想的話,就應該把搭建舞臺、提供幫助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而演戲的主角則根據不同的劇情讓不同的人去扮演,時間長了,我們會培養出一大批卓越的領袖。

在十一學校,每當有一個新的領域,或是遇到一個新的問題,我們往往會成立一個項目組,通過雙向選擇的方式,聚集一批教師參與研究和實踐。于是,他們逐漸就成為領導這個領域或解決這些問題的專家。這樣的領袖人物多了,學校里就處處充滿了活力,充滿了創新,當然也充滿了領導力。

很欣賞杰克·韋爾奇的一句話,他說:“在你成為領導者之前,成功與你自己的成長有關;在你成為領導者之后,成功只與別人的成長有關。”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管理工作的本質》提醒我組織結構改變的意義

傳統思維和封建意識使我們的管理者很容易回避對組織結構的改造,這不僅因為我們內心深處對固有傳統的習以為常,也因為上級對我們的賦權或干預,更因為我們對組織結構改造之艱難的畏懼。于是,我們大多數管理者,往往試圖通過大量會議來實現自己的管理任務,好一些的管理者則寄希望于制度。

然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作者德魯克和《管理工作的本質》的作者明茨伯格通過他們的論述告訴我們,如果試圖從根本上改革一個組織的性質,尤其是希望調整組織的重大戰略,必須從改造組織結構開始,結構不改,制度不可能奏效。

在十一學校,正是完成了從“高長式”的金字塔管理結構到“扁平化”結構的改造,才使我們落實“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根本”輕而易舉。正是“分布式領導”的管理構架,才使每一個領域的工作更加科學、務實、高效,避免了大量的官僚主義和瞎指揮。也正因為學校與各年級形成分權、分責的“聯邦制”模式,才使得大家各就各位,各得其所,為學校的每個細胞都富有活力提供了可能。

作為管理者,讀一些結構改造的書籍,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撬動地球的支點”。

《六西格瑪管理》、《關鍵績效指標》認為,戰略重要,但戰略分解和問題解決同樣重要

六西格瑪是一種改善企業質量流程管理的技術,它從發現和解決問題入手,以“零缺陷”的完美商業追求,帶動質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最終實現財務成效的提升與企業競爭力的突破。而六西格瑪給我影響最大的是其尋找問題的哲學。他們對客戶的感受、流程中真實問題的梳理,都強調到令人驚訝的程度。

我們在學校的各個層級,也開展了尋找自己客戶的活動,這個活動讓我們明白,不要說一般的職員不清楚自己真正的客戶,即使看上去很有能力的管理者,也并不是真正清晰。當然,有了明確的客戶,如何培養客戶意識,我們也找到了評估的主體。

每一個組織都有自己的戰略,但靠什么實現戰略卻不一定清晰。帕門特的《關鍵績效指標》可以助我們一臂之力。自2007年形成的十一學校八大關鍵成功要素都有對每一要素的具體分解,每一項都必須成為可以操作的指標,能夠量化的則盡可能量化。當然,關鍵績效指標每三年就會有新的調整,而調整后新進入的要素也必須同步細化分解,以此才能在每一個細節的落實中指向戰略。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中文字幕视频专区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 思思99re久久精品国产首页 | 亚洲妇女性爱视频在线 | 日本全部一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