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論文 師徒教學法 海南清瀾實驗學校 清瀾教學模式
“清瀾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嘗試
通過一年多來的教學改革,我們文昌清瀾實驗學校的課堂教學模式正逐漸走向成熟,從剛接觸課改時的不知所措到現(xiàn)在的得心應手,從當初單純的套用“杜郎口模式”到今天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清瀾實驗教學模式”,之中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創(chuàng)新,分析,整合,修改,運用,再整合,然后才形成了今天適合我們學生學習的獨有的教學方式。可以說,這一年多來,我們嘗試過的教學手法不少于50種,通過我們的實踐,真正能夠讓學生接受的卻是太少,現(xiàn)把我這一年來所受到的幾點感悟與大家一起探討探討。
目前來說使用對子教學也許是最適合我們學生的方法,這也是我要說的第一種教學方法,即對子教學法,也可以說是師徒教學法。剛開始時我們普遍都采用小組展示教學法,整個課堂確實非常熱鬧,部分同學也講得激情四射,但是因為我們的學生整體知識水平有限,在擴展的時候?qū)W生能夠問到的問題價值性不高,一些潛能生更是不知所云,而且整堂課只能夠照顧到部分優(yōu)秀的學生在講解,因而最后問題問到潛能生時還是一竅不通,潛能生繼續(xù)還是潛能生,該開小差的還是在那里開小差,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并不明顯。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及時地對課堂教學進行了調(diào)整,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采用了現(xiàn)有的對子教學法。何謂對子教學法,即給每個潛能生都找一個成績好的同學作為他的師傅,在課堂上對他進行一對一的教學手法。每堂課上都由學生自己展示,先由徒弟講出自己的疑惑,再由師傅將知識要點講解給徒弟,然后徒弟根據(jù)師傅所傳授的知識來進行做題,最后由師傅進行評分。當徒弟全部完成并且沒有錯誤的時候,就把自己的解題思路講給師傅聽,師傅邊聽邊給徒弟進行補充、完善,這樣就使得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沒有開小差的機會。你想開小差,你想打瞌睡,沒門!我就有專門的師傅跟著你,專門在你身邊一直跟你說,跟你講,我看你還能不能睡的著?我看你還有沒有時間走神?通過這種方法教學,不僅讓潛能生的成績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優(yōu)等生的自學能力以及溝通能力都有了快速的進步,丟掉了傳統(tǒng)的填鴨式講解,老師的喉嚨也免受了嘶啞的折磨。可惜的是我們有些老師總是對學生不放心,總以為如果自己不講解學生是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殊不知這樣做不僅會讓學生失去了一次學習的好機會,還使學生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
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的學習樂趣是通過他們自己動手找來的,他們的智慧也是無窮的。記得我在上“圓的周長”這一知識點時,沒有給學生準備任何教具,在課堂上我只說了幾句話,“今天我就是來為難大家的,看同學們能夠想出多少種方法可以測量出不同圓的周長,并且找出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guān)系。至于圓到哪里去拿,用什么東西來測量,那都要靠你們自己去解決的。”當時以為學生肯定會因為找不到圓而無事可做,我也找到了可以懲罰他們的理由,可是結(jié)果卻不得不讓人驚嘆學生的智慧,學生不僅找到了不少的圓(水瓶的蓋子,透明膠,風扇的開關(guān)),而且在測量時所需要的繩子一時找不到,聰明的學生竟然想到了用透明膠帶代替,甚至把紙撕成條,用紙條代替。通過學生自己找圓、自己動手測量以及小組、師徒分工合作,你說學生怎么可能在課堂上走神呢?所以我們的老師要認識到自己只是個引路人,只是個點播者,在課堂之上只能夠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注意精彩的環(huán)節(jié)進行點評,而不要親自動手代替學生去做應該由學生完成的事情。
課堂上我們運用好了對子教學,會讓自己非常的輕松;在課堂外我們也可以運用于基礎好的學生,讓他們抓住每分每秒來鍛煉自己的能力。其中讓學生出測試題就是一個既能鍛煉學生能力和提高學生成績的絕好機會,還能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和互幫意識。近一段時間我對學生出題做了一些改進,由原來的只是單純由個人出題轉(zhuǎn)變?yōu)楝F(xiàn)在的全組合作出題,一份測試卷首先由組長組織全組人員進行分析:這份試卷有幾種題型,每種題型應該出現(xiàn)哪些知識點,哪個知識點屬于重點內(nèi)容,哪個知識點屬于難點內(nèi)容,該怎樣來分布這些內(nèi)容。分析完畢后再由組長來進行分工:由誰來出填空題,誰來出選擇題;師傅負責出哪類題,徒弟負責出什么題;出題的內(nèi)容在哪里找,出完題答案由誰來完成,最后的合并保密工作又要誰來完成。當每個組的試卷都出好以后,我就組織所有的組長和督查組的全體成員對這些試卷進行評比,哪個組的試卷符合要求做的比較好要予以獎勵,哪個組沒有按時完成或者質(zhì)量不高的要予以寫說明書的處罰。通過幾次的評比以及獎勵加分,并且直接運用部分學生出的試題來測試學生,使得學生的榮譽感得到了加強,積極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們覺得老師能夠運用他出的題來考試,說明老師很欣賞他,這樣就拉近了學生和老師的距離,在以后老師再布置任務時他就會更加熱心,積極地去完成任務。老師則可以不斷地鼓勵所有學生,其實每個同學都做得不錯,每個同學的試卷都有被老師選中的希望,在下次可能會有更多的試題會被老師選中,只是在題目的選擇上你們要更加的精煉一些。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就在于學生要想出好一份試題,必須要將本章的內(nèi)容進行了解,對本章的知識要點進行掌握,這就使得他不得不去多看教材,不得不去復習所學的知識,因而就會對前面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復習與鞏固。
在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當中還存在著這樣一個特點,有很多的學生理解了題目的題意,也能夠根據(jù)題意正確的列出算式,但是最后的結(jié)果卻總是算錯,讓人非常的頭疼。針對學生計算能力薄弱這一特點,我采取了“一日三題”的教學方法,即由師傅每天給徒弟出三道不同類型的計算題,并且監(jiān)督徒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要完成任務,然后由師傅負責評分,并簽好日期和姓名;徒弟如果依靠自己的能力把題目全部做對了,則可以過關(guān),如果有錯題不需要師傅講解就能改過來的,每道題改正后再加一道進行檢測,如果需要師傅講解才能改正的則每道題再加三道同類型的題目進行檢測。督察組的同學每天要對“每日三題”的情況進行檢查,并進行評分和評比,教師每周要對“每日三題”的情況進行抽查,并根據(jù)督查組的匯報進行每周的評比,對做的好的師徒進行獎勵,對于不用心的師徒予以寫說明書的處罰。通過督查組的每天檢查和我的不斷抽查,師徒的“每日三題”都完成得很不錯。因為師傅每天要給徒弟出題,他首先自己必須會做這些題,而且在給徒弟講解的過程中師傅必須要細心和認真才能幫助徒弟改正錯誤,極大的培養(yǎng)了優(yōu)生細心的習慣,也提高了潛能生的計算能力。我相信,每天盡管只有三道題,而且可能是最簡單的三道題,但是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日積月累,是一定會取得成功的。以后在學生都已經(jīng)接受了這種方式并且計算能力都以得到了提高的基礎上,我們也可以轉(zhuǎn)變成應用題來做。
在平時教師自己組織的測試時,我也改變了原來傳統(tǒng)的閉卷考試方法。對于成績好的學生,我們是要求必須自己獨立完成的,而且是在沒有任何學習資料幫助的情況下來完成的。但是對于潛能生,我認為在他們進步的初級階段,是可以要他們查看資料來完成這次練習的,這樣其實對他們也是一種提高,提高他們運用資料的能力。與其讓他們在閉卷的情況下,無事可做而浪費時間,還不如讓他們通過資料的幫助而得到一次練習,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這樣又何嘗不是件好事呢?當然在進行正規(guī)考試時是絕對不允許這樣做的,否則就會助長了學生不勞而獲的風氣,而且在這種方法使用時我們要先與學生做好溝通,這樣做是為了幫助他們更快的掌握學習方法,恢復學習信心,自己以后在課堂上要努力的學習,不是所有的測試都能像這樣考的,所以還是自己要有真正的本領(lǐng)才行。
另外我還有一個更懶的設想,以后的課堂指南都交給我的學生去完成。魏書生老師說的好:“普通學生能做好的事,班委不要做;班委能做好的事,班長不要做;班長能做好的事,老師不要做。”做老師何必非得做的那么辛苦呢?我們有些老師每天都在抱怨,“怎么會這么累?”我就弄不明白他們怎么會有這樣的感受?既然累了,我們?yōu)楹尉筒荒芏嘞胂朕k法來解脫一下自己呢?我現(xiàn)在就想著以后我的課堂指南都由我的學生自己來解決,由學生自己來制作。或許你會認為我在白日做夢吧,學生怎么可能制作出課堂指南呢,那還要我們老師干什么呢?因為我充分相信我的學生有這種能力,所以我會堅持做下去的。也許有一天當我翹著二郎腿坐在辦公室悠閑地喝茶時,你應該還在為寫課堂指南忙得四處找資料吧。那時你可能會羨慕,也可能帶有幾分嫉妒吧,為什么他的學生那么聽話,什么都幫他做完了;而我的學生卻什么都不會做,什么都不能幫我做,什么都要我自己動手呢!其實我覺得讓學生參與一起制作課堂指南真的是一種好方法,我們原來制作課堂指南時很少考慮過學生的感受,基本上都是以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而制作,對課堂可能會發(fā)生的問題而假設,根本就沒有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對于學生喜不喜歡這樣的方式也沒有考慮過,有時因為對課堂形勢的估計不足,導致上課時出現(xiàn)的一些突發(fā)事件讓我們措手不及,終究給我們的課堂留下了些許遺憾。如果在上課之前我們能夠與學生一起討論下面問題:這個知識點該怎樣講你才會更明白,這個問題應該通過什么樣的方法來解決,對于一些成績比較弱的同學該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去幫助他們才能達到最佳效果,課堂之上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調(diào)動每個同學的積極性?然后讓學生自己來解決這些問題并設計上課程序,可能會讓他們更加其樂無窮,效果也許會更好。當然,我們在當中可能會遇到許多的困難,譬如學生不懂分析教材怎么辦,不懂找出知識點怎么辦,不會總結(jié)怎么辦……所以在最初階段我們應該與學生一起來分析問題,一起討論教材,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才能夠放手。
“是雄鷹它總會展翅翱翔,是蛟龍它終究會浮出水浪,”在教育改革的浪潮當中,我們能夠借助這股東風,相信自己一定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