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自主發展的“四自”教育實踐與探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今后教育改革發展的兩大重點任務是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提出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將提高質量作為核心任務,以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要清醒地認識到,義務教育的均衡是辦學條件、人力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均衡,而非人才培養模式的統一、教育質量的均衡。義務教育學校應有各自的辦學風格、辦學特色,以此來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近幾年,我校圍繞“著眼于學生自主發展的‘四自’教育”( “四自”指自信、自主、自立、自強 )進行了大膽的特色學校建設實踐與探索,已初見成效。我校將“四自”品質作為我校的培養目標,是基于這樣的思考:學生只有自信才會相信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只有自主才會自覺主動地發展個性;只有自立才會具有獨立性,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只有自強才會自強不息,做最好的自己,才會勇于追求自己的夢想。
四十七中的學生要具有明顯不同于其他學校學生的特質,即具有顯著的“四自”品質,這就要求學校必須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空間和時間,保障學生在德育上有體驗、在課程中有選擇、在課堂里有探究、在課外有拓展,同時還要發揮學校文化強大的熏陶浸潤和評價的激勵作用,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在體驗、選擇、探究、拓展、熏陶浸潤和激勵中形成“四自”品質。為此我校探索建構了“四自”教育體系,全面實施 “四自”教育,創造環境和條件使學生自信而快樂成長、自主而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志存高遠、追求卓越。
在實踐與探索中,我深切的體會是特色學校建設需要在學校文化、德育活動、學校課程、課堂教學、課外實踐和多元評價等方面,統籌規劃,系統實施。
一、學校文化浸潤“四自”品質
學校文化看不見、摸不著,可是它有著巨大的凝聚力、推動力和生命力。在學校文化建設過程中我校始終堅持“讓師生成為學校文化的建設者和受益者”的指導思想,充分發揮全校師生的能動性,讓師生參與學校文化的建設過程。通過凝練學校精神文化來凝聚師生精神力量,通過環境文化建設發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提升辦學特色,鑄就學校品牌。
我校環境文化以“成就夢想”學校品牌為核心、以“三樓兩苑四自長廊”為框架融入了精神文化的內涵,充分體現了學校特色。“三樓”為“尚德樓” “尚行樓” “尚志樓”,分別取自我校的教風“智教尚德”、學風“慧學尚行” 、校風“崇學尚志”,體現了作為四十七中人首先應是有德行的人、還應是敢于踐行、有大志向、勇于追求卓越的人。“兩苑”為“風采苑”“思齊苑”,為師生搭建了展示風采的平臺,激勵師生見賢思齊。“四自長廊”分別圍繞“自信、自主、自立、自強”,分別以“自信,夢想啟航的基點;自主,夢想遠行的風帆;自立,夢想成就的支柱;自強,夢想超越的翅膀” 為主題進行了謀篇布局,以“讓夢想起航”為引子,“讓夢想放飛”為結束語,著重體現了四十七中人為了成就夢想,敢于擔當,勇于超越的精神。
二、學校德育融合“ 四自”教育
根據不同年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我校確定了適應不同年齡階段的層次化的德育內容和德育目標。初一突出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奠定學生自信之基,培養學生自信心,相信自己,發揮潛能;初二突出自主教育,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主發展能力,奠定學生自主之根,使學生自覺主動,發展個性;初三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學生勇于追求夢想的堅韌品質,奠定學生自立、自強之本,使學生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最好的自己,最終實現學生自我發展。
1.實施養成教育工程,增強學生自信心。
養成教育就是要使學生獲得終身受益的基本習慣和能力,讓學生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自信,因此我校重視規范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從學生的“儀表儀容、見面問好、衛生習慣、課間秩序、課間操質量、午休自律”六方面行為習慣入手,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從“會預習、會復習、會聽講、會改錯、獨立完成作業、課前兩分鐘做好上課準備”入手,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學習過程,鼓勵學生研究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從“善于反思、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理解和尊重他人”入手,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夯實基礎。通過養成教育工程的實施,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使學生感受因良好習慣的養成所帶來的成就感,激發其內在動力。
2.實施自主教育工程,提高學生自主管理能力。
我們將自主教育的指導思想確定為:使學生成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不斷完善學生自主教育、自我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在學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作用,在健全和豐富各種社團組織的職能基礎上,讓更多學生參與到學校的各項管理及社團活動中,積極為學生自主教育搭建活動平臺。在學生教育過程中,我們力求做到常規管理學生管,學生活動學生辦。
常規管理學生管。學生會、班委會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組織形式,是學校德育工作中最有活力的力量。通過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學生會、團隊等學生組織,創設學生自主發展氛圍,鍛煉提高學生自主發展能力。學校將食堂執勤、課間操檢查、課間巡查、午休檢查等工作都交由學生組織進行督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實踐學生的自主管理。通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評價,實現學生自主發展,塑造學生“四自”品質。
學生活動學生辦。為落實“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理念,學校積極創設條件,搭建學生自主發展平臺。堅持學生活動學生辦的原則,晨會活動課、陽光廣播站、小記者團、文學社、小記者站、體育節、藝術節、校園網學生論壇版主、班級主頁、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等等活動,都大膽放手,由學生自己組織。通過形式多樣的各類活動,豐富校園文化,鍛煉學生能力。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感悟、內化,提升了“四自”品質。學生中逐步形成了:我的組織我參與,我的社團我當家,我的會議我主持,我有見解我發言,我的課余我做主的學生自主教育行為文化。在全體學生中開展“做最好的自己”主題教育活動,學生通過自我設計、自我展示、自我完善等自主管理手段,提升自信心,做最好的自己。
3.實施理想信念教育工程,引導學生自立自強。
完善學生評優體系,挖掘學生身上的優點和亮點。開展“自立、自強”大討論,使學生明確什么是“自立、自強”,“自立、自強”的作用和意義,“自立、自強”的具體表現以及自己怎樣做才能成為“自立、自強”的47中學子。開展“座右銘激勵我成長”、“我的未來不是夢”、“我身邊的榜樣”、 “追尋偉人的足跡”等活動,學生通過制定自己的座右銘、確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及發展的動力,激勵學生不斷奮進。
三、學校課程深化“四自”教育
我校課程體系設置的指導思想是: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自主和諧的發展。在實施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同時,我校立足于開發學生潛能,大力開發學校課程,為學生提供滿足不同需求的學習內容,搭建發展個性才能的平臺。學校充分利用、挖掘現有的校內外資源,注重學科特色與學生身心發展趨勢相結合,課程編排與學生求知需求相結合,在民族文化、自然探究、社會探究、生命教育、藝術探究、體育與健康等六大領域,分別開設了豐富多彩的學校課程,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為保證學生有選擇課程的時間和空間,學校將每周四下午第3節作為學生自主發展時間。學生根據自己所需以及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課程,通過認識、體驗、發現、探究、操作等多種學習活動方式,發展實踐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和創新能力。豐富的校本課程,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空間,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鍛煉自我的平臺,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生放飛夢想奠定了基礎。
四、課堂教學滲透“四自”教育
幾年的探索實踐證明,要培養具有“四自”品質的學生,就必須抓住課堂主渠道,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讓班級充滿成長的氣息。
為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四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校提出了“高效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智慧教與學”,引領教師研究教師智慧教與學生智慧學之間的主導與主體、過程與目的的關系,在教學中引導教師加強學生學習心理與認知規律、學生層次差異與發展的研究,探索構建“智慧教與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四自”品質。
為了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四自”教育,我校提出了培養“四自”品質的智慧教與學課堂要求: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獨立思考,合作研究,敢于質疑,勇于探索。課堂教學中教師們注重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和學習意志等學習心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落腳于學生學習需求、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益。教師們力求把思考、探究的權利和機會交給學生,把發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切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做學習的主人,以此達成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學中教師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使學生實現有差異的進步,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四自”品質的培養及提升。
學校加強智慧教與智慧學經驗的提煉與推廣。組織教師深入探討智慧教與學課堂評價標準,師生共同進行“學會學習探討活動”,制定學生學習習慣養成培養方案,搜集、整合、推廣學生高效學習方法,形成了《學生自主學習方法指南》,舉行“學會學習成果展” ,進行“心燈璀璨—學習心理指導”,引導學生思考智慧學習的策略,幫助學生了解并實踐智慧學,實現高效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中內化、提升“四自”品質。
五、課外生活實踐“四自”品質
課外實踐活動是學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學生觀察社會、了解社會、適應社會的窗口,有利于培養和檢驗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和“四自”品質。
我校采取多種形式支持、指導學生自主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自主組織異彩紛呈的社會實踐。學生自主成立了文化藝術、科技創新、語言文學、電腦制作和體育運動等五大類共28個學生社團, 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得到培養。藝術節、讀書節、科技節和體育節等四大校園節日由學生自主組辦,全面展示了學生風采。全方位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提高了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學生們在課外實踐中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動手,全面展示了自信、自主、自立、自強的“四自”風采,學生個性和潛能得到充分、自由、和諧、持續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學生放飛夢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六、多元評價激勵“四自”品質
為給學生創設適合發展的環境,發揮評價的引導作用,我校建構了“四自”教育多元評價體系。評價體系由“四自品質”和“多元風采”兩大方面構成,其中“四自品質”為綜合獎項,“多元風采”由“品德修養、智能開發、體能發展、審美素質、自信展示、自主創新、自強超越、自立實踐”等組成。我校定期組織隆重的“四自”教育頒獎典禮,僅2010-2011學年第一學期就表彰學生2061人次.我們希望通過多元評價來全方位、多層面的激勵學生,鼓勵學生挖掘自身潛能,自覺主動有個性的成長,成為自信、自主、自立、自強的人。
幾年來,學校以“四自”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實踐,為學生成就夢想奠定了豐厚的基礎。學生在科技創新、頭腦奧賽、航天航海模型等比賽中獲得國家級15項、省級60余項、市級80余項等多項榮譽。
“四自”教育在發展學生的同時也推動了學校的發展,學校先后獲得:中國少年科學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學校、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教育部規劃課題“經典閱讀為支持的教師職后教育模式的研究”實驗學校、山東省規范化學校、山東省教學示范學校、山東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青島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青島市德育先進集體、青島市校本培訓示范學校等百余項榮譽稱號。
上一篇:從事真教育,才能帶來職業成就感
下一篇:以特色課程打造特色學校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