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小學教師幸福指數很不理想。中小學教師,尤其是高中教師,生活幸福指數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低的。在今天的中國社會,我們談幸福、幸福教育、幸福讀書,我很明白有點過于理想和浪漫,但是我還是要說,因為我自己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在工作崗位上,還是比較充實和快樂的,而這種力量的來源便是我的學習精神。
愛讀書,愛教育,愛文學,愛生活,用閱讀拯救自己,用閱讀成就自己,造福自己,相信讀書的力量。
教師為什么一定要讀書?閱讀到底能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什么?我們應該讀哪些好書?讀哪些經典?在我看來,最直觀的一點感受就是:閱讀能給我們帶來思想尊嚴。
藝體教育,是孔子帶給我們最重要的財富
我們教師閱讀首選的第一類書籍就應該是理論著作,這其中包括哲學、教育學以及心理學,而其中我要著重強調的就是《論語》以及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
我讀《論語》,不僅僅了解的是孔子的人生歷程以及教育思想,而讓我感受最為強烈的是孔子的全人教育理想,即使放在今天也不落后。孔子的教育大綱上大大地寫著六個字:禮、樂、射、御、書、數。
孔子主張德育領先,全人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做人教育和君子教育。讓我們驚喜的第二個字就是樂。樂,即音樂,禮樂。總的來看,孔子的教育理想其實就是這樣一句話:禮樂治國?
有人說什么是國學,在我看來國學就是“國將不國”之學。為何今天的中國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國學熱”、“孔子熱”?因為需要!因為道德淪喪!因為國將不國!孔子一向主張重視音樂,重視音樂教育,在今天特別有針對性。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孔子只會做學問,只會讀書,這是大錯特錯!作為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藝術素養都是極好的,一輩子拜了兩個老師,拜老子學禮儀,拜師襄學音樂,唱歌、彈琴樣樣在行。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孔子是個矮老頭兒,其實他是名副其實的山東大漢,1米92的身高,力大無比,不僅藝術素養好,體育素養也不落后。孔子教育大綱的第三、四個字就是射、御。大家可以想一下,孔子弟子三千,為什么單單是這七十二個人最為優秀?難道僅僅是因為學問好嗎?不是的!學問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大家可以看子路,他的學問并不特別優秀,但是他們卻都有一個共同點:藝體素養極高。中國教育從一開始就有重視藝術及體育教育的傳統,這是孔子帶給我們最重要的教育財富。
天才,是早期家庭教育的結果
講到孔子,我要告訴大家,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天才是怎么煉成的?這其中不乏先天優勢,比如孔子父母親年齡差距大、地域距離遠,但是有先天條件就夠了嗎?顯然不是的!我認為,天才是早期家庭教育的結果,是母親教育的結果,孔子之所以成為孔子,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個好媽媽。
孔子三歲時,父親去世,母親被趕出家門,在這樣的情況下,孔母下定決心培養兒子,當時便閱讀了“五經”。可以說,孔子是母親教育的結果,是大量閱讀經典的結果,他讀遍了當時能看到的所有經典。
孔子的教育財富放到今天,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們重視藝術,重視體育,重視家庭教育嗎?儒家傳統為什么這么受人吹捧?它的價值就在于啟迪后人,人人都能成為圣人,而只有成為圣人,才能影響他人,改變社會。
音體美課程,中美教育的差距所在
孔子教育大綱的最后兩個字:書、數。孔子給中國的基礎教育奠定了最好的根基,可是我們繼承了嗎?
一百多年來我們向西方學習,最早學習的就是自然科學,就是音體美,然而我敢說,今天的中國教育和歐美教育比,差距最大的地方還是音體美。
西方同樣有最好的傳統,當你認真讀一下杜拉圖的書,你就會了解這兩位奠基人在教育理念上是怎樣的異曲同工!從某種程度上,柏拉圖對于藝體教育的實踐比孔子做得更好,因為他辦了柏拉圖學院,柏拉圖主張一個人17歲以前都是學前教育,18歲以后才是正規的專業教育,那17到18歲之間是如何選拔的呢?第一點要看的就是審美素養和藝術能力。所以西方從柏拉圖開始就一直都有重視藝體教育的傳統。一直到今天,這種傳統仍在傳承。
美國優秀教師、《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跡》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自辦教育的三大法寶就是棒球、莎士比亞和音樂。去年,雷夫在中國參加會議,一個記者采訪他時問道:“如果你做了美國總統,你將怎樣改變美國教育?”當時雷夫是這樣回答的:“假如我做了美國總統,我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全美的所有學生都會一種以上的樂器。”
在座的教師來自全國各地,你們的行李箱里帶了什么我不知道,但是你們的行李箱里沒有帶什么我是一定知道的!你們中一定沒有帶著一把二胡或是一只竹笛的老師,為什么?因為我們都被功利主義的教育極端地輕視,藝體教育被功利主義教育傷害了。假如我高萬祥能做教育部長,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課程改革,把音體美改為大學科。
我實在不明白為什么要讓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就學習英語,這有必要嗎?我實在不明白盲目的民族自卑,這有必要嗎?認為只有中國孩子學好英語才能走向未來的一個很大誤區就是語言的學習越早越好,但是又有誰說了這里的語言一定是外語啊!為什么不是我們的母語呢?什么時候我們這樣自輕自賤了呢?
在我看來,小學低年級的數學也完全可以適當地拿掉一些課程,孩子對于現在課本中的一些概念是搞不懂的。那么不開英語,減少數學后的空余課時要干嘛?加給音體美!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每天至少要為音樂、體育、美術各開一堂課。
藝體素養,師生幸福的內在根源
談到音體美,談到閱讀,我不禁要問:音體美老師,你們在哪里啊?音體美老師,你們在讀書嗎?中國教育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危險在哪里?教師不讀書,學生不讀書,學校不讀書,全民不讀書啊!中國教育、中國社會的所有問題也許都是因為不讀書,你只要稍微讀一點書,就會懂得孔子、柏拉圖重視藝體教育的原因,而這不正是讀書的好處和益處嗎?
藝體課程和文化課同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藝體教育的責任和任務是什么?是興趣,愛好,特長,更是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優秀不是必須的,內心幸福才是必要的!
藝術能給你帶來無窮的快樂和魅力。我個人就特別喜歡音樂,尤其是蔡琴。有一次我專門從張家港趕到南京去聽蔡琴演唱會,在整整兩個小時的演出中,我跟著哼唱、歡呼,甚至高喊“蔡琴,蔡琴,我愛你!”很難想象我這般年紀是怎么好意思喊出這三個字的。通過這件事我想告訴大家兩個詞:巔峰體驗、沉浸體驗。
尼采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師,甚至家長都應該有使命,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在校園里、課堂里,在青春年少的時代擁有更多的巔峰體驗,擁有更多的沉浸體驗。”帶給孩子快樂的同時,教師也會同樣感受到幸福和快樂。從這個意義上,我主張中小學教師人人都應該有一點藝體素養,這是我讀孔子,讀柏拉圖最為清晰的感受。
閱讀讓我的眼睛更加明亮,頭腦更加清醒,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擁有思想,擁有思想的尊嚴!
什么是真教育?什么是假教育?一個好教師一定要是一個愛閱讀、愛思考、有思想尊嚴的人。而只有從事真教育,才能帶給我們真快樂,帶來職業的成就感,帶來幸福感。
上一篇:為每一個學生找到合適的跑道
下一篇:創建特色學校 培養“四自”學生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