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21世紀社會已經到來,開放性、合作性、競爭性是21世紀的顯著特點,人們面臨多方面的挑戰,《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說,掌握了面向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戰略主動地位”。
時代變遷對教育的要求集中反映在提高人的素質上,面對培養人的教師究竟是怎樣的形象?教師的天職又需要作哪些擴充?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作為21世紀的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呢?
一、具有過硬的思想道德素質
江澤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范,這樣才能真正為人師表。作為一名教師,首先必須下決心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否則,他就無法勝任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工作。因此,加強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課題。
二、樹立現代教育觀念
跨世紀的教師應當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弊端,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明確基礎教育不僅包括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審美情趣,現代文明意識和良好的身體素質,同時還包括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等。如果我們只是圍繞升學,把學生引入只會死背書本知識的岐途,就不可能造就出跨世紀的一代新人。“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成才”,教師的責任是使每個學生的個性獲得最充分的發展。教育質量的評價標準應當是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只有具備了這樣的教育觀念,才能徹底扭轉“應試教育”的傾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三、具有更高的社會文化科學知識
處于“知識爆炸”時代的青少年學生,無論在知識的來源渠道、知識的種類范圍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方面具有不同于以前的特點,俗語說,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因此,教師就不斷拓寬知識視野,站在知識發展的前沿,建立與學生各種需求相適應的知識構架。不僅要具備本學科堅定的知識基礎和扎實的教學基本功,還要廣泛涉獵其它領域的重要知識。教師只有具備淵博的學識,廣闊的知識視野,方可居高臨下,游刃有余;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積極進取,才能擔當起培育英才的重任;尤其是現代社會的發展,新知識、新理論、新觀念不斷涌現,教師幾乎每天都面臨著一個新的世界,只有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把學習當作自己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成為終身學習的楷模,才能適應時代要求。
四、具有改革精神,富有創新意識
江澤民總書記曾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要樹立全民族的創新意識,建立國家的創新體系,培養更多的創造型人才。跨世紀的教師要強化創新意識,富有改革精神,具有創造能力,要解放思想,不拘于傳統的教育觀念,不一味固執于個人經驗,敢于在教學改革中開拓創新,在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創新能力上動腦筋,在傳授知識上努力探索,創造新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構建新教學模式。對“教學自我”進行總結和錘煉,以形成自己個性風格的教學藝術。
五、掌握一定的教育技術和教育科學方法
多媒體技術與計算機網絡的出現給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它正使教師的職責和作用發展變化。它使教師從單純傳授知識的角色中擺脫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輔導者。它縮短了知識傳授與反饋的過程,大增加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交流的機會,從而使課堂教學效率得以顯著提高。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教育技術被引進教育領域后,教師應熟練地掌握并運用計算機多媒體,信息高速公路這些獲取信息的技能,提高外語水平,加強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充分運用電教手段,成為能夠得益于現代技術手段的教育工作者。同時,跨世紀的教師還應該成為具備研究能力的科研型教師。要樹立教學和研究同步同行,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整體觀念,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研究習慣。把眼前的工作當作科研內容,勤讀書、勤思考、勤總結,以科研促進教學,走教學與科研一體化的道路。
六、用微笑面對學生,給學生以信心和勇氣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認知與情感是密不可分的,有效的認知往往伴隨著肯定、贊許、羨慕等積極的情感,而厭煩、不滿、輕視等否定的情感難以產生積極的認知。情緒、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師的可親可敬和顏悅色能給學生的學習環境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假如個別老師依然扮演那種老掉了牙的“教書先生”,當學生震懾于教師的威力時,心理只想著別挨打、別挨批,還談什么主動,全面地發展呢?當學生有了疑難時,還怎么敢向老師求教呢?又怎么會向老師說出他的心里話呢?而一個有分量的微笑,卻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鼓勵、贊許或是期盼。在老師微笑的注視下,他會充分調動起自己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真正發揮其主體作用。同時,這微笑對學生健康性格的形成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該用微笑面對學生,努力營造出一種適于學生主動,全面發展的輕松與愉快的氛圍,而不是整天讓學生戰戰兢兢、提心吊膽。
七、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和諧統一
跨世紀的教師應該富有時代的朝氣。這種朝氣,集中地表現為當代教師應該更懂得美、追求美、體現美。既講求外在美,又塑造心靈美。那些心靈美、儀表美、風度美的教師對學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學生的喜愛。整潔、得體、典雅、美觀的著裝也是完成教育任務的需要。素質教育中包含美育。教師在學生面前亮相,自然而然形成為“審美客體”,通過自己的形象示范,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和諧統一,是未來教師自我形象塑造應該追求的理想目標。
面對時代的挑戰,每一個教師在繼承和發揚敬業和奉獻的傳統職業美德的同時,都應該在自己的學識、能力、儀表,特別是教師教育觀念上完成自我更新。內強素質,外塑形象,這是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是社會各界的期望。
上一篇:學校人文管理創造顯著辦學效益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