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導讀:
在一個團隊中,管理者的職責就是要及時給大家提出一個共同愿景,為大家帶來希望之光。沒有希望,就不會有動力。
學校管理同樣也是這個道理,在傳播希望中凝聚素有教師的心,在團結中、幸福中開展教學,實踐真知!
拿破侖·波拿巴說,一個領導者就是一個希望經銷商。這個希望,在一個團隊中間,既包括團體的,更應該有個人的。這也是麻省理工學院彼得·圣吉博士所說的共同愿景和個人愿景。
一共同愿景,為學校發展帶來希望之光
有一部電影名叫《斯巴達克斯》,說英勇善戰的斯巴達克斯在克拉斯將軍的長期包圍下,最終還是被征服了。在幾千名被俘者面前,克拉斯說:“你們曾經是奴隸,將來你們還是奴隸。但是羅馬軍隊慈悲為懷,只要你們把斯巴達克斯交給我,就不會受到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刑罰。”
在一段長時間的沉寂之后,斯巴達克斯站起來說:“我才是斯巴達克斯。”然后,緊靠他的人站起來:“我才是斯巴達克斯。”下一個也站了起來……在僅僅1 分鐘的時間里,隊伍里的每一個人都站了起來。
是什么力量使他們站起來直面死亡的選擇?恰恰就是“共同愿景”!
就是斯巴達克斯所提出的、他們為之奮斗的目標:有朝一日可以擺脫奴隸的地位,獲得自由。而克拉斯給奴隸們的最后開價不過還是奴隸而已。所以,在一個團隊中,管理者的職責就是要及時給大家提出一個共同愿景,為大家帶來希望之光。沒有希望,就不會有動力。
因此,學校發展比較健康之后,我們開始思考,怎么為師生員工提供新的動力。之前我在高密四中工作的時候,我們提出用3 到5 年的時間,把高密四中創辦成齊魯名校。對辦學思想、教育質量、隊伍建設甚至于校園文化都提出了比較明確的奮斗目標,而且具體分解到每一個崗位。
抽象的目標變成了形象的愿景,經過教代會反復論證,寫在了學校的規劃里和教代會的報告中。在那一段時間里,幾乎沒有人叫苦喊累,大家都自覺地用那個美好的愿景去審視自己和周圍人們的工作,不自覺地估算著自己所負責的工作與那個美好愿景的距離。
最讓我感動的是一位女老師,她愛人是一位軍人,隨軍的機會對她來說應該是十分寶貴的。可是她一次又一次地放棄了與愛人團聚的機會。她告訴她的同伴說,她一旦離開,這個學校距離齊魯名校將會有一個很難在短時間內彌補的差距。
她希望堅持到這一個學科成長起骨干教師來為止。雖然最終她還是在我們和部隊首長的“命令”下離開了學校。但是,她的心卻沒有離開。老師們會不時地收到她寄來的學習材料,學生們則經常得到她來自千里之外的鼓勵。她還從原來讀書的大學里請來了學者、教授免費講學,讓我們這所農村學校與大都市里的名校結為姊妹學校。
二建立共同愿景的同時,應不斷鼓勵教師發展個人愿景
當然,好的“共同愿景”往往需要與具體的“個人愿景”結緣,才能爆發出巨大的動力。正如漢諾保險人歐白恩所觀察到的:“我的愿景對你并不重要,唯有你的愿景才能夠激勵自己。”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卻又是一個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常識。
因此,如果你有意在一個團隊中建立一個共同愿景,你首先就應該持續不斷地鼓勵你的部屬發展自己的個人愿景。
正因為如此,我在學校里,每一個學年要老師們制訂教學計劃的同時,總是要他們擬一份個人學年發展目標。而且,這個目標每年還要搞一個自查、互查活動。
如果你翻開我前面提到的那個女老師的個人發展目標,就會發現,第一年的方案,她整整改了3 個回合。我們不斷地讓她知道在她身上所蘊涵著的巨大能量。在我們和她共同發掘她自己的過程中,她不僅提升了自己的愿景,甚至改變了她原本有點自卑的性格。
著名管理思想家瑪麗·帕克·福萊說:“最成功的領導者是能夠看到尚未實現的前景的人。”你看到了,然后你再把它推銷給你的部屬,那么你就距離成功更近了一步。
難怪美國的經理人鮑伯·加爾文說:“我認為領導者的最終工作就是傳播希望。”
我想,學校管理同樣是這個道理,在傳播希望中凝聚素有教師的心,在團結中、幸福中開展教學,實踐真知!
上一篇:君子不器,惟教惟養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