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論文 辦學目標 高中教育 激勵作用 教育教學 校長網
普通高中辦學目標探索
辦學目標是學校發展前景的形象設計,是學校未來要達到的質量水平標準。辦學目標一旦確定,就豎起了一面旗幟,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為此,如何結合學校實際,制定科學有效的辦學目標,成為校長以及全體師生最為關心的問題。在工作實踐中,筆者針對辦學目標作了如下的思考和探索,請同仁批評指正。
一、普通高中辦學的現狀
縱觀今天的高中教育,我們不難發現,由于激烈的升學競爭和各種復雜的原因,使得學校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巨大壓力,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將辦學目標直接指向升學,辦學變成了一種工具,升學變成了一種目的。在追逐高分的過程中,我們的教育常常忽略了學生健全人格和身心等各方面的發展,造成一些學生缺乏對崇高理想和信念的追求,缺乏對社會的責任感,缺乏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也嚴重缺失人生規劃的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由此帶來的是全社會對教育的責難。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對普通高中辦學目標的反思!
二、普通高中辦學目標的內涵與意義
辦學目標是在教育方針的指導下,學校根據所處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需求,結合自身設備設施、師資力量、生源質量等實際情況,制定的學校教育教學中長期工作目標。辦學目標的確立,是時代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對人才培養的理性折射,是學校文化背景的濃縮,是學校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是全校師生共同的行動指南。辦學目標是學校之“魂”,它對辦學模式、辦學策略、辦學特色以及師生行為準則,起著導向作用,同時對全體教職工教育教學活動有激勵性,使學校發展有方向,教師工作有動力。
一所學校的辦學目標,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內涵。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形勢下,普通高中的辦學目標應該充分體現新課改精神和要求,也就是要把課改精神和要求融進辦學目標,并以實施課改為抓手來實現辦學目標。特別是在具體操作上要把課程改革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做到用目標激勵人,用目標引導人,用目標團結人,用目標凝聚人,充分發揮辦學目標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三、普通高中辦學目標的基本特征
辦學目標是學校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這不僅是教育主管部門考慮的問題,也是校長必須考慮的問題,同時,還是學校教職工乃至全體學生都應關心和明白并付諸行動的問題。辦學目標應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特征:
1.辦學目標應立足于時代發展要求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教育在綜合國力的形成中處于基礎地位,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公民的素質和各類人才的質量。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這是黨中央基于現代化建設需要,對教育提出的時代要求。學校的辦學目標,必須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
2.辦學目標應著眼于教育發展規律
辦學目標應遵循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同時還要借鑒加德納倡導的“多元智能理論”以及建構主義的“主體主動構建”等現代教育理論。突出高中教育的基礎性和教育的全面性,體現普通高中為每一位師生幸福度過一生而教育的價值取向。
3.辦學目標應符合學校發展實際
辦學目標既要切合學校實際,又要具有前瞻性、激勵性。通俗地說就是“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既不能脫離實際定得過高,也不能定得過低,毫無挑戰性。根據心理學“激勵”理論可知,只有在從事難易適中的學習和工作活動時,人的積極性才最高。學校工作目標的實現最終依靠的是學校全體教職工,為此,辦學目標首先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難度,在實現的過程中,才能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讓全體教職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力,把學校辦學水平、辦學效益提高到學校在一定時期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但也不能定位過高,否則對學校發展也沒有實際意義??傊?,辦學目標定得太低,不費多大勁就能實現,或者定位太高無法實現,都不利于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不能使學校的辦學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失去了制定辦學目標的意義。
有一點需要特別強調:作為普通高中學校,高考質量必然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但是,辦教育不僅是為分數,教育的永恒主題是育人。普通高中辦學必須在發展戰略、價值取向、教育行為、辦學效益等方面與時俱進、自我超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
4.辦學目標應具有階段性
為便于操作,保證辦學目標能夠實現,辦學目標要具有階段性。也就是說,辦學目標可以分階段分步驟實施、實現,具有可分解性。辦學目標能夠具體分解成學校管理、教學工作、師資隊伍建設等學校主要工作領域目標;各領域目標又可根據目標的性質、目標達成的時間和難易程度,分配在分年度(學期)實施,形成階段(年度、學期)具體目標。
依據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培養目標、領域目標、階段目標之間便形成脈絡清晰、層次化的目標鏈。目標鏈最終還應分解到學校的每個職能部門乃至個人,使他們都能明確自己的任務和職責,才能最終保證辦學目標的落實。
四、普通高中辦學目標的形成
辦學目標如何形成呢?一般說來,一所學校辦學目標的形成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與環節:
1.理論依據與辦學目標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引領著教育整體改革向縱深發展。在這種新的形勢下,我們應從新的視角重新審視學校發展問題,認真研究學校發展的新理論與實踐操作模式,以適應時代要求。新形勢下學校發展的突出主題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并把它落實到學校辦學目標的各個要素、各個層面、各個階段中,并在實現辦學目標的過程中,落實到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之中,落實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從而實現學校和教師的可持續發展,達到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2.廣泛研討與深入論證
辦學目標的形成要堅持自下而上的原則,要把辦學目標的形成過程變成教職工共同參與、凝聚共識的過程。為此,目標形成之初——在全面分析現狀階段,學校要讓教職工全員參與進來,對學校辦學目標的內容進行概括。在學校外部,學校還應通過廣泛的溝通交流,聽取家長、社區對學校辦學的要求。
在充分了解了教職工以及人民群眾等對學校發展展望的一些建議,明確了學校發展優勢與不足之后,就可以擬定辦學目標方案。從最初方案的提出到最終方案的形成,應采用座談、討論等方式,通過教代會、工會、黨支部、團支部、行政會等組織,發揚民主與科學的精神,讓全體教職工充分參與,充分發表個人意見。教職工親自參與制定辦學目標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職工思想認識與學校辦學目標反復協調、對學校辦學目標不斷加深認識、形成共識的過程。經歷了這個過程,教職工就能深刻理解學校辦學目標的內涵,并讓個人發展目標與學校辦學目標保持一致,自覺為實現學校辦學目標努力工作。
3.高度概括與內涵界定
辦學目標的內涵確定之后,還需要一定的表述形式。一般認為,學校辦學目標如果不能朗朗上口、高度概括,就難以起到凝聚作用,難以為教職工記住。但如果概括成口號化的目標,就不具有可檢測、可評估性,就難以得到群眾的信任,也會因為缺乏監督而難以實施。為此,學校辦學目標通常包括兩個層次的表述,一是口號化的總目標,二是目標內涵的具體界定,目標內涵一定要結合學校實際來界定,一直描述到可以檢測評估的程度。
總之,學校辦學目標是校長和全體教職工對辦學方向整體思考的理性概括,是辦學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新世紀的校長,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用科學發展的眼光,把握教育規律,乘著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春風,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優秀人才,使我國的人口優勢逐漸轉化成人才優勢、競爭優勢,為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全面、快速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而努力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