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網 校長論文 管理理念 學校管理
樹立科學人文的管理理念 創建積極向上的和諧校園
構建積極向上的和諧學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屬性及內在要求,是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和諧社會呼喚和諧教育,和諧教育需要和諧學校,和諧學校依靠和諧管理。學校和諧管理正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需要。多年的校長經歷,使自己越來越強烈地認為:注重人文管理,構建和諧校園,是學校發展的根本。
學校管理的核心是對人的管理。管理過程就是對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組織、主體意識與精神的弘揚。其本質是挖掘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發揮人的價值。所謂:“和為貴,諧為美”。最近十年來,我一直在追求一種剛柔并濟式的管理,樹立了“規范做事、寬容待人”的管理理念,引導學校的管理層做到尊重、理解、賞識、激勵廣大教師,使他們在融洽的情感氛圍中在充滿人性化的規章制度下開心工作、盡心育人,從而促進學校的發展。
科學管理需要創新管理理念。“規范做事、寬容待人”是我校的管理理念,它緣起于我校努力創建“和諧校園”的愿景。
“規范做事、寬容待人”管理理念,主要體現在管理者(校級、中層)的管理工作的思想和行為中,充分滲透在學校工作的各個層面,通過這種管理理念的引領,創設和諧的、積極向上的校園生態環境。
所謂規范做事,倡導教師、員工、中層干部、校級領導都應遵循與自身身份、崗位相匹配的職業道德規范與校園行為準則;所謂寬容待人是指學校管理成員要創設一些途徑、方法營造和諧的教職員工職業生存、專業成長的生態環境,并以此促進教職員工生成自覺自律積極向上的工作狀態。
“規范做事、寬容待人”存在辯證統一的關系。規范是準則,寬容是態度與表現形式。規范隱含了寬容的底線,寬容待人顯然不是放任縱容。體現在對待學校工作和上級任務中,我們強調“對工作頂真,對過程關注,對結果寬容”,“頂真”引導工作應持有的態度;“關注”體現管理中的服務與幫助;才會有充滿人文性的“寬容”。
學校近幾年來積極倡導的一些活動體現著這個思想核心。比如我們2012年初推出的“三崗”活動:即高級教師示范崗,提出讓高級教師成為學校師德師風的示范者,讓高級教師成為學校教育教學思想、經驗的傳播者,讓高級教師成為青年教師成長的引領者,讓高級教師成為學校團隊建設的促進者。
黨員教師示范崗:黨員教師應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率先垂范,一馬當先,在教育教學行政后勤工作中爭先創優,體現黨員的先進性。以及中、初級教師和行政人員爭優崗活動。鼓勵教職工依托省市和全國各級各類競賽展示平臺,在更多的領域展示自己、發展自己,使更多的教職工在自己的崗位上有所收獲。
2013年初,學校又提出倡導三種意識:鼓勵教師樹立為人處世彰顯師德風范的公共意識、鼓勵教師樹立職業生涯樂于主動發展的爭取意識和鼓勵教師樹立成功經驗擅于分享提升的品牌意識。
我們改革評優評先方法,充分聽取民意,推行“業績表”公示制度,每年度中層有述職,教職員工有業績公示,組內交流;讓每一位員工都有表達的機會與窗口,也藉此增進不同崗位員工的了解,建立起豐富的溝通橋梁,引導、彰顯學校的正能量。
作為管理者,我們經常以寬容的心態去面對周圍發生的一些事情,對學校教職工中出現的錯誤、失誤,多一份理解和包容。經常換位思考,對學校教職工中出現的各類現象主動溝通,坦然處置。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我們管理層自覺的參與協調,積極的推動落實。學校教職工來自四面八方,工作閱歷、認識水平、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看問題難免有分歧,干工作難免有摩擦,這就需要我們容言、容事、容人,需要團結一致,圍繞一個學校中心來共同干事。當然,寬容并不是就可以不講原則,寬容一切無理的行為。“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寬容是在不違背大原則的前提下的一種理解和諒解,是一種厚道和睿智。
在教育管理理論中,管理行為分為“抓組織”和“關心人”兩大類。前者是以工作為中心,管理者為了工作,既制定了制度、規定了任務,又明確了職責;后者以人際關系為中心,建立相互信任的氣氛、尊重下屬的意見,注意下屬的感情和問題等。成功高效的管理當然是這兩種行為的統一,既“抓組織”又“關心人”。“規范做事,寬容待人”正是基于這種管理理論,所謂“善治必達情,達情必近人”。
堅持了幾年的倡導與實踐,自己覺得,學校取得了師生成長和事業發展的雙豐收。雖然全校教職員工總數只有百十號人,然而全校有全國優秀教師、省勞模、省教壇新秀、省技術能手、省優秀黨員等省級以上先進18人次,另有杭州市平民英雄、杭州市青年英才、杭州市職工技術能手、杭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等市級先進數十人;最近幾年,學校雖小,卻在學校德育、專業建設、課程改革、教育科研、社會培訓這五方面處于全省的絕對領先地位;學校被行業專家譽為:“杭城汽車維修業的黃埔軍校”、被社會認定為:“杭州市人民滿意學校”、被上級部門評為:“浙江省模范職工之家”。
“風物長宜放眼量”,學校管理亦是如此,講究人文管理,讓教師在學校共同目標的激勵下,心底坦蕩地實現著自己的夢想,何愁我們的校園不和諧,何愁我們的學校不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