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應該成為學校文化的設計者和引領者
在當前的社會和教育背景下,校長要做的事情是很多的,但校長不可能做太多的事,因此,怎么正確的做事就成為校長必須首先要考慮的。我以為校長要結合學校實際,依據學校不同發展階段,做好三方面的事情。一是立序,建立學校良好的秩序,有序才有效。這是依法治校、依法辦學的要求,也是維護學校和諧穩定發展的要求;二是聚心,校長必須提出辦學愿景,設置多種平臺,讓師生能夠在良好的氛圍中共同成長;三是育神,基于校長對未來教育的認知以及在新課改和特色學校建設的背景下,要追求學校發展的獨特性。一所學校的神就是這所學校的文化,也是獨特的核心。這三方面的事情是有機統一的,學校發展的每一階段都要這做三方面的事,而不同階段又有所側重。隨著學校的發展,校長要越來越重視育神的工作。育神也就是培育學校特有的文化。從單個學校來說,校長應該成為學校文化的設計者和引領者。
校長對學校文化的引領主要通過對教師的引領來實現
《上海教育》(2013年5月)載文談到學校依存關系話題。其中講到校長與教師的依賴關系。包括校長對教師的依賴和教師對校長的依賴兩方面。 一般而言,總以為一定是校長對教師的依賴。沒錯,校長要依賴教師。校長負責制為辦學提供了高效的領導體制,但這絕不意味著只有校長的積極性就可以辦好學校,更不意味著校長可以獨斷專行。大家都有這樣的認識:師資隊伍建設是辦好一所學校的關鍵,是學校發展的基石。學生的發展要依賴于教師隊伍,學生的成長首要的是依賴于教師的成長。從這個角度說,校長要依賴教師,學校管理要依賴教師。當校長意識到這種依賴,也就找到了管理的起點。只有對教師的理解、尊重和認可,才有管理的成功,才有學校的發展。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只是校長依賴教師,那要校長干什么。我認為校長更要意識到教師對自己的依賴,并充分利用這種依賴關系引領教師。校長要想辦法成為教師的依賴者和依靠者,這絕不是說校長要擁有對教師的權力,而是說讓教師感受到對校長和學校管理層寄予期待,充滿信心。我以為,校長要抱著積極的心態看待老師,比如,教師總是希望自己進步的,教師總是希望學生出色的,教師總是希望學校發展的。教師期待在校長帶領下學校更有聲譽,因而教師因校而榮;學校更有影響力,為教師創造更好更高的平臺;學校更有凝聚力,使教師對學校更有歸宿感。教師的這種依賴是人人具有的。因此,校長要維系、設計和愛惜這種依賴關系。并很好利用這種關系引領教師,給予教師教育教學上的指引,給予教師生活和精神上的引領。
校長對學校文化的引領核心是價值觀的引領
學校特色,核心就是文化特色。特色學校是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獨特的整體風貌和顯著育人效益的學校。學校是文化育人的場所,特色學校的關鍵在于“特色”,而“特色”的核心在于“文化”。特色學校的建設離不開學校文化的積淀、培育和豐富,積極構建學校的特色文化是特色學校建設的核心和關鍵。
學校文化的核心就是學校價值觀。校長對學校文化的引領核心是價值觀的引領。 理解學校價值觀是理解學校文化的一把鑰匙。學校文化的建設首先是學校價值觀的反思與重構。因此從某一方面來說學校文化實質上就是學校價值觀念的總和,是學校一切行為的邏輯起點,它決定著價值取向的內在依據,是激勵學校全體成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精神力量,對其他的教育觀念有直接或間接的教育影響作用。
校長引領學校價值觀對校長自身提出了高要求
校長要有自己的教育價值觀,也要不斷反省自己教育的本身價值。特別要具有價值關懷,要會為教育價值的扭曲而感到擔憂,要以自己的教育理想來改造教育。校長要把自己的教育行動和教育的本身價值聯系起來,以一種開放的、高尚的、社會的心靈來建構學校教育。要堅信教育存在的價值:“教育是把一個人從黑暗引向光明;教育是把一個人從低處引向高處;教育是把一個人從虛假引向真實。”(柏拉圖的《理想國》)
校長應該是教育實踐家,重視教育實踐,具有把想象轉化為行動、理念轉化為措施的能力,要在辦學實踐中積累經驗,更新理念,創造出獨特而有價值的教育環境和教育共同體。一方面,學校的辦學實踐是校長成長的根本途徑;另一方面,學校的辦學實踐也是校長教育價值實現的過程。
我很欣賞上海格致中學張志敏校長提出的校長專業成長之愿景,即:終身的學習者——讓學習成為需要;嚴謹的研究者——讓研究成為習慣;積極的創新者——讓創新成為追求。
校長對學校文化的引領重點在于學校文化建設
眾多國內外名校的歷史無一不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歷史。校長引導學校文化,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依據規律,創建學校文化。事實上,學校文化建設已經成為現代學校的一大職能。那么,學校文化建設應遵循什么樣的規律呢?文化是有一定結構的。最外層的是物質文化,中層的是制度行為文化,最里層的內核是觀念心態。學校開展文化建設,也必然遵循這樣的規律。一方面,要發揮校園建筑,綠化環境等硬體物質的人文作用。不斷綠化、美化、文化校園。另一方面,要完善各項制度。發揮學校典章文化的感召功能。典章文化包括規章制度本身,更包括師生員工對于學校制度的尊重,既表現為對于學校制度內在精神的尊重,又表現為執行制度過程中一絲不茍地維護程序公正。三是要塑造教師主流價值觀。教育說到底,是人類的精神和生命在一種文明層面上的代代遞交,最終著眼于如何做一個品行端莊的文化人。教師是學生人生觀建立的模范者,應該思考如何抗拒物欲浮躁的干擾,在價值取向、自我人格不斷完善中,將美好的生命智慧的品質傳授給學生。
上一篇:陳立群校長破解教師管理之難
下一篇:努力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