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長高峰論壇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論文 > 豐富課程:校長課程設計力新追求
校長論文,沈茂德,天一中學,校長課程,設計力,校長網

豐富課程:校長課程設計力新追求

作者:沈茂德 江蘇省天一中學1907次查看
發布時間:2016/11/14
分享到:

基于問題,探索才真實

作為首批國家級新課程實驗區示范學校,江蘇省天一中學已在新課程改革道路上跋涉了十多年。在“行政”“部分高校專家”的強力拉動下,這種“風暴式”革命對廣大教師的理念、教學方式,對孩子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的轉化,起了極大的沖擊作用。但在實驗中,“一些問題”也開始浮出水面。由此,我們更多了一些理性的思維,更多了一些基于問題發現及改善的真實探索。

如果說,我們已接受了新課程理念,也在新課程建設的探索上邁出了第一步,那么現在我們必須做的是,邁出更深度的第二步——建設豐富課程,讓每一所學校都彰顯自己的課程設計,讓每一個孩子在自己的學校里能有個性化的志趣選擇,讓學校課程模塊在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更多、更好地走向綜合,超越學科本位,超越課堂本位,超越知識本位,呈現現代課程的形態。

基于素養發展

著力豐富課程建設

在拉丁語中,課程意義為“跑道”,在學校教育中,其原初意蘊主要是指針對學科內容學習的過程。在當代學校教育中,課程被賦予了多樣化的深刻內涵。校長在設計學校課程時,應有效回應學校教育問題,深刻把握課程內涵:①課程是在學校和家庭中所傳授的東西;②課程是在學校和家庭中呈現的各種布置和回蕩的聲音;③課程是在學校和家庭中所進行的各種活動,包括親子活動、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人際交往等;④課程是校長和教師為引導學生而設計的環境、集會等。

多年來,我校致力于經營人性的校園文化,建設鼓勵性的教學文化,讓每個孩子都喜歡上學;專注于開發多元課程和多元活動,讓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個性學習選擇和自己的舞臺;倡導超越學科中心,推進跨學科學習,形成多元的項目研究;力行精進教學的內容與方法,讓每個孩子有成功的喜悅;推進廣泛閱讀與豐富經歷,讓每個孩子有人文的翅膀;多方培養運用英語與資訊處理的能力,讓每個孩子都能適應國際化的未來。

在近些年,以創建江蘇省課程基地為契機,以“三高合作”(多主題的高中聯盟校,我校和眾多高校的合作以及和若干高新企業合作)為形式,依托政府巨資投入建設生態校園、天一書院、STEM課程、AP課程等八大課程基地,形成課程資源建設方向,致力于以“豐富課程”形成“豐富閱讀、豐富活動、豐富經歷”的學習體驗。

人文情懷浸潤

柔性課程首當其沖

今天,當我們徜徉于各地現代化的校園時,會由衷地為孩子們能擁有這樣現代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而感到欣慰。然而,我們不無遺憾地看到,很多學校的校園環境依然很“硬”:校園里多的是氣派的大樓和大廣場,少的是碧綠的草地——這樣的校園缺乏了自然之趣,更沒有童趣;隨處可見的是教訓式的標語口號,少了那些觸及孩子心靈的真實熏陶,于是純真被扼殺,功利充斥于校園;校園管理者的價值追求是建立秩序,于是“控制”成了他們的管理哲學和唯一法寶。單調的校園生活,沉重的學業負擔,再疊加上心靈和精神的壓抑,在這樣的校園里生活是不幸福的。

當我們用新課程的思想開始“空間”優化的時候,便有了“柔化”校園的想法。校園內彌散春風化雨和潤物無聲,有的是浸潤和熏陶、童趣和幸福、文明和自由。長期以來,我校力圖建設“柔柔”的校園。其基礎是“美麗花園”:一片片清新的綠,四季花香撲鼻,柳條垂地,波光粼粼,還有小農場那一派獨有的田園風光。其環境建設的主體目標是“文化圣園”:學校以“誠”為訓,教職工敬業愛生,“讓每個學子在天一校園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子的個性和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它還是一個書香校園:書籍遍布于每一棟教學樓大廳、通道,書香熏染每一位師生的心田。“柔柔”的校園歸根結底是為師生創造一個“溫馨家園”:在這里,不分國籍、不分地域、不分年齡,師生和諧相處;學校實行彈性辦公制,鼓勵教師從事科研、閱讀、寫作和體育鍛煉,鼓勵師生外出進修、旅行;學校還指導學生進行生涯規劃,設立各類獎、助學金,幫助各類學生發展。

奠定核心素養

家庭課程打牢根基

在孩子們的成長中,不僅應有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文化滋養,更應有家庭課程的品行塑造。可以說,家庭課程是最基本的素質課程,真正的核心素養一定奠基于家庭生活中。所以,學校課程設計時一定要重視家庭課程的引導,著力家長學校、家校溝通等建設。具體來說,家庭課程設計應著力于習慣培養、健康意識、勞動美德及規則意識等四個方面。

這是因為,所有優秀學生的成長,基礎都是優秀習慣的奠定,而孩子每天呼吸著融入父母性格、習慣的空氣,吸吮著父母性格、習慣的養分,模仿著父母的一言一行;同時,學習生活對學生來說,往往是全方位綜合素質的考驗,要發揮在創造性、知識性方面的優勢,優良體質具有關鍵作用;勞動是一項基本技能,也是個體生存的手段,如果孩子從小不接受勞動教育,那么將無法形成自理能力、吃苦耐勞精神、尊重他人勞動的品質以及對人、對己的責任感;教育還要從細節入手,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培養孩子的規則行為,將規則內化為素養,進而用優秀的素養為孩子迎來美麗人生。

這些年,我校不斷引導家長重視孩子這些習慣和意識的確立。很多家長感慨地說:“孩子在天一,不僅孩子有了進步,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更有理性,更加深刻。”

超越學科中心

綜合課程走向自主

2011年,省教育廳啟動課程基地申報。我校認真分析了學校近10年課改基礎,深度研究了國外學校(尤其是美國近20所精英學校)課程設置,理性反省了我國傳統課程設置的缺陷(缺乏豐富性和綜合性),在三個層面研究的基礎上,選擇了極具挑戰性的課程研究——超越學科、推動跨學科學習,申報了“STS(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Society社會)綜合創新課程基地”。

在廣泛研討,并聽取了許多專家的指導后,我校確定了課程基地研究的價值取向:在課程實施中,以真實問題研究為途徑,以“天一科學院”為學生興趣導向的學習型組織,在學生素質培養中更加關注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問題意識”“團隊合作”“國際視野”等關鍵素養的培養。

通過課程基地的建設,推動了學校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超越“學科中心”,以“項目研究”為途徑,形成跨學科的主題性學習(如模擬聯合國、天文研究、能源研究等);推動了教師教學方式的革命性變革——由學科教師走向“項目研究導師”,教學方式從“傳授”走向“指導”,以“名師工作室”推動教師跨學科的學習和跨學科的合作;推動了學生學習方式的實質性變化——走出傳統的學科知識課堂,進入基于信息化支持、專家引領的創新實驗室,呈現“興趣導向”“做中學”“做中研”的學習生態;推動了學生學習組織方式的創新——變革傳統的行政班級,形成“項目研究合作體”(天一科學院),并完全實現學生的自主組織、自我管理、自我評價。

2013年,我校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項目獲省人民政府基礎教育成果特等獎;2014年,我校天一科學院——自主學習模式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打開全球視野

國際課程本土實踐

2009年9月,我校成立了國際部。在課程設置上,開始了構建以“民族情懷、國際視野”為核心的中西合璧的國際課程體系探索。

我校AP班中西課程兼修。中方課程除了開設語文、數學、歷史學科外,還開設京劇、武術、烹飪、園藝、國學等蘊含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課程,外方課程除了開設AP心理學、AP環境科學、AP物理等學術課程外,還開設了世界文化課程。在我們看來,該課程實施最大的特點是選擇性。AP課程均由美籍教師任教,自主、創新、探究、合作等西方課程理念,在中國高中也有了本土實踐的土壤。

針對學生能力特點與興趣差異,在課程實施上,我們探索“分層、分類、分階段”的課程選修模式與“免修課程”制度,在夯實基礎的同時張揚學生特長。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與興趣選擇同一課程的不同層次,如選擇學術英語(基礎)或者AP英語(高水平),選修化學Level-1(基礎層次)或Level-2(高級層次)等。同時,學校在不同時段會開出不同課程,學生可以試修體驗并確定是否選修。我校還推出了靈活的課程免修制度與跨年級選修制度,更大限度地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針對只關注成績不注重學習本身的問題,在課程評價時,我們提出了以注重“過程性與發展性”為導向的評價體系,以及時鼓勵學生的學習態度與熱情。學生的學術評分不僅看考試,更看平時的各類表現,如平時的課堂表現、作業、多次的小測驗、合作項目情況、實驗情況、課后提問的情況,等等。中外方教師過程性更新學生的總評成績,每月還會給出質性的階段性評價及有針對性地給出學習方法與改進措施方面的指導。

此外,針對學生個性成長的需要,我們開發以“興趣、學術、責任、理想”為指向的各類社團活動課程,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發現自我和完善自我。學生自由選擇社團,每個社團配備導師,提供資源。充滿生機、熱情與探索渴望的青春,成為學生一生最美好的記憶,學生興趣的種子由此在各類活動中真正扎根、茁壯。

點燃夢想激情

名人課程擔當重任

在青少年的成長中,偶像的影響巨大。我們發現,在學生的宿舍中,大量張貼的是各類歌星、影星的圖片,在孩子們的言談中,他們盲目崇拜、模仿歌星、影星的穿著、行為。

于是,學校從2005年開始開設“名人課程”,邀請各行各業的專家、知名人士走進學校,不僅講述相關專業最新動態,更重要的是講述他們的成長歷程。當孩子們聽到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布魯斯·博伊特勒教授大學畢業后就夢想拯救癌癥病人,聽到1985屆校友杜江峰院士在量子物理領域的28年探索,“夢想、責任、堅持”等核心素養教育,就不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變得生動具體。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袁明教授的《大國青年》講座,則大大開啟了孩子們廣闊的視野,幫助孩子們清晰大國青年所要肩負的責任。

近年來,學校邀請了“兩彈一星”功臣、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高校教授,蛟龍號主駕駛、新東方總裁、搜狐總裁、阿里巴巴副總裁等行業精英近百人。天一的“名人課程”,已從起初的不定期活動,成為學校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模塊。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自拍偷拍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视频最新 | 五月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 中文字幕天堂资源网最新版 |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