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學校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學校的文化建設是學校改革與發展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學校改良的一個重要動力。學校文化管理是當前學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分為對學校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的管理。
一、物態文化是學校的基礎
直觀地講,學校的物態文化就是環境文化,對環境文化的管理目標就是要充分發揮校園環境的教育功能,因勢利導,精心設計,努力做到“讓每一面墻都會說話,讓每一棵草都有故事”。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一是要對校園進行總體規劃設計。要做到建筑的功能分區合理,對已有建筑進行優化改造,使建筑的風格和色彩和諧。二是綠化、美化、凈化環境。孔子講學的地方被稱為“杏壇”,相傳“孔子游手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這是何等優雅的教學。現在我們常用“桃李園”來指代學校,也說明一個好的環境對學習的積極影響。三是加強學校各場所的文化建設,如教室文化、辦公室文化、實驗室文化、圖書館文化、運動場文化、寢室文化等等。
二、制度文化是學校的保障
制度文化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組建的各種社會行為規范。學校制度文化是由學校制度所承載、表達、衍生和推動的文化,它是一所學校滲透在體系架構、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崗位職責中的價值觀念和風格特色,也是在生成和執行各類制度的過程中折射出來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
當前,學校制度文化建設的重心是建立“以人為本”的制度,學校努力構建民主的、法制的、與時俱進的、學習型的學校制度。一是建立和健全各種學校制度,形成完整的制度體系,讓學校的事情有據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制度是建立在尊重傳統、廣集意見、程序合法、多數認同基礎上的合法制度。三是制度簡約質優,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同時針對性強,符合學校需要,有利于解決存在的問題。
三、行為文化是學校的實踐
行為是人內心思維的表象,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各項工作,都要靠師生的實踐才能完成,這種實踐,就是學校師生的行為。學校的行為文化建設的重點是構建富于執行力、認真負責、簡單高效的行為方式。一是師生形成較強的執行力,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二是學校人際交往形成“交流與對話”的交往方式,“尊重、和諧”成為學校人際交往的主弦律。三是學校重視創設校園活動,并注重活動形式的標識性或活動儀式的規范性,讓每個儀式和活動都富有教育意義并深深打上學校特色的烙印。四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行為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給學生以表率,達到一種“不言而教的”作用。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充分說明了表率的重要作用,要知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四、心態文化是學校的核心
心態也就是觀念,屬于精神層面的部分,在所有學校文化中,它居于核心地位,是在學校各項活動中孕育出來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主觀意識,即是通常所說的精神文化,它具有導向、規范、激勵、凝聚、塑造、輻射等作用。
當前心態文化建設的重點是樹立正確的基于學校特色的價值觀,就是教師要以良好的心態主動承擔起教書育人的社會責任,將學校和國家的育人目標得到落實;學生要以積極的心態、良好的習慣、昂揚的精神認真學習,健康成長。學校心態文化建設中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整合學校積極的價值觀念,教師形成正確的育人觀,學生形成正確的成才觀。二是建立歸屬感,營造“精神家園”。三是創設共同愿景,形成共同的奮斗目標。學校要善于描繪出一幅美好的愿景圖,激勵師生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形成良好的團隊精神,在共同的心態文化作用下,喊出一個聲音,走出一個步調,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上一篇:做有擔當、有情懷的教育人
下一篇:破解“二中現象”:拖尾校逆襲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