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我們經常問孩子:你的夢想是什么?可是,卻很少問自己:校長的夢想是什么?2014年,區教育局推進集團化辦學,時任長春第一外國語中學副校長的我主動請纓到薄弱學校——長春八十二中當校長,這一年多的辦學經歷,讓我體會到,幫助學生實現夢想,才是校長最大的夢想。
在之前的教學生涯中,我經歷過很多難忘的事,卻沒有比一位無助母親的哽咽更讓我銘記于心。“我們家在農村,送孩子去城里上學,全村子都羨慕我們,我們兩口子在城里起早貪黑、省吃儉用,只要他能好,多難我們都能克服。現在他不念書了,希望全沒了。”我始終記得這位母親說這段話時眼里淌下的淚水。
我那時工作的單位是長春市處于前列的學校,學生家庭條件普遍很好,對教育的投入程度高,很少有學生因故流失。我認為,令我難忘的那個母親、那個孩子、那個家庭,只是特殊現象罷了。沒成想,這種我自認為“特殊”的現象,在八十二中卻每天都在“習以為常”地發生著。
長春八十二中的生源主要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不重視教育,孩子也不愛學習,流動性很大。2012年,八十二中共招來125名初一新生;2013年,生源數量斷崖式下跌,僅招來46名新生;2014年,只有73人順利升入初三。更不用提成績了,班級平均及格率不到20%。把學生留住,改變薄弱學校的面貌,成為八十二中辦學最基本的夢想。
分層化教學是我們采取的重要辦法。薄弱校的學生大多數學習基礎很差,剛升入初中還能盡力跟著學。但時間長了,聽不懂的東西越來越多,上課對他們是一種折磨。這些孩子如果能夠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有可能把他們留在課堂。我們嘗試了分組合作教學,通過同伴互助、參與性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困生至少在課堂上不再完全置身于事外;嘗試了分層次留作業,讓學困生完成最基本的作業,獲得成就感;嘗試了分層次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困生的表現,簡單問題盡量提問他們。這些方法取得了成效,至少學困生能夠適度參與課堂教學,對單獨留給他們的作業大多數情況也都能完成。
信息化手段,也是我們改變薄弱校面貌的法寶之一。我們利用教育信息化技術改造課堂教與學。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下自主利用教育信息化平臺提供的各種優質教學資源,基礎好的學生課前可以自主預習,基礎差的學生上課沒聽懂,則可以課后再次有針對性地學習。無論是學困生,還是學優生,都可以主動、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我們還通過課外活動,打造學生喜歡的校園。學生之所以流失,除了對學習沒有興趣外,還因為校園沒有能夠吸引他們的地方,而社會上的“誘惑”卻太多。應該讓學校能夠吸引住他們,成為他們愿意生活、學習的地方。八十二中開設了十多個學生社團,足球、籃球、舞蹈、吉他、泥塑、小機器人……每周的社團活動成為學生的期盼,甚至有以前輟學的學生專門回來參加社團活動。
通過一年多的努力,八十二中變了。學生流失率從40%下降到5%,及格率從不到20%提升到80%,學生重新擁有了積極向上的夢想。我們相信,他們一定能夠成為對家庭負責任、對社會有貢獻的公民。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