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附中的辦學有兩個著眼點:第一,在現有政策和環境的框架下,在不影響學生升學甚至還能夠提高成績的情況下,我們能夠做什么。第二,如果覺得空間有些小了,那么我們在爭取空間上還能做什么。
我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推動和促使我們國家基礎教育的改革,雖然這有點異想天開,但是我覺得如果做教育的人沒有一點點浪漫和理想的話,或者按現在時興的說法,沒有一點夢的話可能也做不好教育。我們要推動整個教育體制做出一些改變,至少能夠充分建言獻策。長期以來,由于受到教育體制、高校招生制度等方面的制約,基礎教育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尤其是高中階段,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上,本應該可以大有作為,而現在培養的質量卻令人擔憂,許多矛盾也比較突出。
我們是基礎教育領域的工作者,培養好自己的學生應該是校長的主要職責和任務,其次還應該有使命感和責任感。但是許多時候,影響我們辦學和培養學生的阻礙因素,往往不是來自學校內部,而來自于外部。外部的消極力量影響到了內部的發展,讓我們不能放開手腳去做那些應該做的、符合規律的事,因此我們不僅要立足學校內部謀發展,還要關注學校外部謀改革。我們要為辦學和人才培養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和體制保障,共同為基礎教育創造一個有希望的明天。
在基礎教育方面,如果要改變現狀的話,有三個層面需要關注:一個是宏觀層面,一個是學校整體層面,另外一個就是教師和課堂的層面。
宏觀的層面,目前國家規劃綱要里對中學教育提出了非常詳實的要求。但是綱要距離現實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另外,高中的教育定位到底是什么?高中應該是教育的一個獨立階段,它既承上又啟下,可是現在關于它的定位不太準確。此外,社會各個層面對學校的評價說法不一,老百姓會說這個中學好,專家會說那個中學好,教育行政部門又說另外一個好。大家天天埋頭辦教育,卻不明白什么樣的中學才是好中學。
高中學校就應該走多樣化、有特色的道路。高中教育如同一個賽場,有的學校是跳高冠軍,有的是跳遠冠軍,還有的是舉重冠軍,他們不相上下,各有千秋,才能共同造就一個良好的教育生態。
宏觀層面,我認為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高校選拔學生的機制不合理。高校和中學是培養人才的兩個重要銜接點,這種選拔機制直接左右了中學的生態方式和培養模式。大家常使用這樣一個比喻:選拔機制好比拿著指揮棒的交警,中學好比是開車的司機,司機只能規規矩矩地聽從指揮,否則便會被罰款扣分。
另外,高中的辦學自主性,也是左右現在高中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從學校這個層面看,首先是定位,即你這個學校定在什么位置上。我認為,對學校的定位最好是分層。譬如清華附中對各個專業方向細分,有的學生想多學點數學,有的想多學點物理,這其中便存在差別,學校要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無論是定位和管理,還是校園文化特色,學校的培養目標都要一清二楚。此外還要建立一個自己的課程體系,雖然校本課程20%的比重不算大,但是也大有文章可做。另外80%的國家課程可以稍微變一點花樣,探索怎么改編、調整能夠更進一步提高效率、培養能力。要讓教師工作充滿挑戰性,健全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學生培養教育教學的組織形式。特別是充分利用大學及其校外教育資源。我們的中學在這點上做的不足,大家總是想關起校門來解決所有教育的問題,結果往往事倍功半。中學里的好多事情,如果沒有其他學校的幫助,沒有大學的幫助,沒有社會的幫助,是難以順利完成的。
從學校的基本情況來講,學校更是在課堂組織形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方面大有可為。我們的基礎教育改革在上中下三個層次上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我們要創新改革什么呢?我覺得一個是要有利于人才的培養,第二個是滿足學生發展需求,第三個是不耽誤學生的機遇。
我們的基本思路是要照顧全體學生,但是要用多元的培養模式,就是說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模式培養,因人而宜,努力做到因材施教。第二個要建立學科分流與自主選擇相結合的分類機制,在學生培養方面一定要照顧他們的興趣和潛力。
上一篇:以先進理念引領學校發展
下一篇:個性發展理念與實踐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