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長高峰論壇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論文 > 優化學生心理 打造高效課堂
學生心理 健康教育 課堂教學 雙因素效應

優化學生心理 打造高效課堂

作者:黃廣泛 國寶中學1204次查看
發布時間:2014/4/30
分享到:

知識經濟時代已初見端倪,人的素質也在提高。人類正面臨著一個迅速變化的開放社會,時代要求基礎教育培養出具有更高素質、更強創新能力而又健全身心的人才。二十一世紀是高速發展的新世紀:地球村的概念從理論走向了實踐,人們生活高速現代化,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生活更是充斥著殘酷的社會競爭。人們將面臨著一個機遇與挑戰,希望與失意,巨大的成功和不斷失敗并存的新時代。人們將不斷地承受焦慮、壓抑、悲觀、郁悶、孤獨等多種心理疾患的侵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位專家曾指出:“從現在到二十世紀中葉,沒有任何一種災難能像心理危機那樣帶給人們持續而深刻的痛苦。”時代呼喚健康的心理,當代青少年是跨世紀的主人,我們不僅要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更應該注重健康心理品質的培養。“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因此,擺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問題是了解學生課堂學習的心理需求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

盡管當前教育雜志和報刊上的許多文章呼吁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越來越多教育者的關注,也有一些先進的學校率先開展了這項工作,但從總體上講,這項工作開展得還很不普遍,一些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著種種誤解。

1、認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必要在學校中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盡管報刊雜志上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時,一些數據駭人聽聞,但人們并沒有感到自己周圍的人有多大問題,大家照樣上課、學習、升級、升學、就業,就是有什么問題也是發生在極個別人身上,無傷大雅。是什么阻礙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舊的教育人才觀和舊的習慣思維模式,是當今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阻力。這種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思維模式,使人安于現狀,不思進取,不能“居安思危”,放眼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強調和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必然要強化現代化的教育思想。這種教育思想重視包括心理素質在內的人的素質全面發展。而重視心理素質的發展必然要關注學生課堂的心理需求。

2、認為心理健康主要是針對個別學生展開的教育活動。個別學生在心理健康發展方面確實需要特別的教育和幫助,但由于心理健康是全員性的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與發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挑戰,因此,包括那些學習優秀,在教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也同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發揮所長,迎接更大、更嚴峻的挑戰。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對全體學生。

3、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屬于德育工作,那只是團隊工作者和班主任的任務。事實上,心理健康確實在德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它提供了一個新角度,使教育工作者重新認識和看待學生以及學生中出現的行為問題。如有一位學生在上課時搗亂,可能就是為了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只是他用了不恰當的方式表現而已。如果教師具備心理學常識,就應覺察這個學生行為背后的心理需要,更多地關注他(她),并不失時機地告訴他(她)什么是引起老師和同學關注的合理方式。反之,如果一味地斥責,這位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需要始終得不到滿足,他將繼續搗亂。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師面臨的新任務,它應引起每一位教師的重視。

二、學生課堂心理的特點

蘇霍姆林斯基說:“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這里的“發展、興趣、愛好、傾向”也許有心理健康的內容。心理學研究指出,課堂上有三種學習需要在發生作用。

1、成就的需要。成就的需要就是指對地位實力、績效優勢、聲望名譽的需要。成就需要的強弱取決于教師和家長的成就需求的高低、自信心和成功體驗。

2、被賞識的需要。被賞識的需要在課堂上表現為希望獲得教師的贊許、認可和賞識。這種需要一旦得到教師的肯定或表揚,就會進一步努力學習,取得良好成績。反之,如果他們的某些努力暫時得不到教師的關注和贊許,就會喪失信心,學習積極性下降,因此這是一種外部動機。

3、認知的需要。認知的需要是指向學習任務本身的需要,是屬于內部動機的作用。認知需要與學習的目標有關,也與學習的興趣有關。課堂學習成功經驗可以使學生增強認知需要,使學生更加愿意學習。

三、語文課堂教學的雙因素效應

我國古代教育名篇《學記》中曾指出:“教者,長其善而救其失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迎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充分發揮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的效應就能“長善救失”,使教與學達到理想的目標。

(一)保健因素的效應。

1、樹立榜樣。教師的行為本身就成為學生的仿效榜樣,如果教師的成就需要高,學生的抱負水平也會提高。因此,教師氣質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端莊大方的儀表、平易近人的神態能給學生以莊重、親切感;切中肯綮的話語,典范文明的舉止能使學生覺得可信、貼近;自然恰切、雍容不俗的教態,則可以直接感染學生。其次教師的高尚人格、對事業的執著追求、精深淵博的學識,滿腔熱情的工作精神,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對學生均富有巨大的感召力。一個知識淵博、責任心強,教學效果良好而又關心學生的教師,學生聞其名,見其人,在心理上就會產生“愛屋及烏”的效應,即會使學生把敬師心理體驗遷移到對所教學科的學習態度、學習效率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珍惜學生的這種感情,用抑揚頓挫的語言,美好的教態,旁征博引的授課內容,開放式的教學過程等,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以強化最初萌發的敬師與好學的良好的連帶心理。

2、營造氣氛。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心理因素,不能不受到班級集體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寬松、和諧、積極的課堂氣氛能夠提高學生的激活水平;而沉悶、拘謹、冷漠的課堂氣氛,則會使學生感到壓抑、厭倦,從而降低學習效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講課必須保持一定的節奏,既不能太快也不能慢,并要根據學生的反應隨時調整教學節奏。其次采取民主式的領導,既對學生有所約束,也鼓勵學生對活動任務和方式進行討論,允許提出不同意見。努力營造一種師生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情感交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習情緒狀態,主動投入以課堂學習的活動中去。

(二)激勵因素的效應。

1、尊重、信任學習。人人需要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尤其是正在長身體、長知識的中學生,他們正是在教師的尊重和信任中滋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勇氣和力量的。尊重是點燃學生自信心的火種,信任是推動學生前進的初級動力。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對學生的發言,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的想法、意見,即使學生的回答離題十萬八千里,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也絕不能有絲毫的厭惡表現,讓他們感覺到你是出于內心的、真摯的尊重他們、信任他們,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既見師長,又如覓知音的愉悅感,從而在心理愉悅中萌發出一種學習的動力。學生是富有潛能的個體,他們猶如一塊烏黑的煤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他們需要的是火花,教師就是火花,起的作用是點燃,一經火花點燃,他們將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燃燒成熊熊大火。賞識的火花能夠發生羅森塔爾效應。說不定他們那些風馬牛不相及的幻想,有朝一日就會像“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順風耳”、“千里眼”一樣成為現實,課堂上“胡說八道”的學生有可能成為科學界的泰斗。

2、運用積極的評價方法。鼓勵和表揚是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學習興趣的又一良方。特別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學生也有優點,只是因為他們學習成績差,優點往往被老師忽視。教師要努力挖掘他們潛在的閃光點,幫助他們發揚優點,克服不良習慣,不斷進步。學生都喜歡表揚,學習困難學生更是渴望表揚。有的人就是因為一篇精彩的作文,課上一次勇敢的質疑或答疑,得到老師的表揚、鼓勵,從此產生對語文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成為作家、演講家的。反之,如果看到一篇精彩的文章,認為學生弄虛作假,大筆一揮:“抄襲”,或對質疑者斥之以“這與課文無關”、“這不是你該問的問題”,這位同學即使天生是什么家,也會扼殺在你的手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緊抓住每一次機會對學生及時作出積極的評價。即使他(她)的回答有缺陷或不完整,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褒以“真不錯”、“真聰明”、“棒極了”……;激以“你的思路很新穎”、“接著講”、“再想想”、“還有呢”……等話語,或是帶領全班學生為其鼓掌以示祝賀等,投入不多,卻能起到“煽風點火”的作用,使學生嘗試的積極性大幅度地提高,激活了課堂,產生沸騰效應。

3、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心理學表明:好奇是少年兒童的天性。人人生而有之,常常表現為“這是什么”,當“這是什么”發展成為“為什么”時,便形成了認知興趣,這是學習中最活躍、最現實的成份,是創新知識的萌芽。可見學習興趣源于好奇心,好奇心是創新的潛在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種種情境,使學生面臨原有知識和新問題的矛盾,覺得原來的看法和經驗不怎么合理,不怎么站得住腳,產生困惑、好奇,從而激起重新學習思索的內驅力。如《七根火柴》的教學,我們在分析人物描寫時,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討論:盧進勇是在課文中貫穿始終的人物,課文是否可以用“盧進勇”為題?通過不同意見的爭論,大家認識到,寫盧進勇是為了烘托和塑造“無名戰士”這一主人翁。然后再討論:課文能否以“無名戰士”為題目?通過爭辯,學生進一步認識:“七根火柴”是富有寓義的,全文以此為線索,塑造了“無名戰士”這一紅軍戰士的代表,表現了革命戰士的崇高品質。這樣,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得到了滿足,也實現了教學目標。

4、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對學生而言,它體現在學生在學習中對成功的需要,心理學家蓋茨說過:“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成功的努力。”如果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有成功的體驗,那么他就對自己的努力給予肯定,他的自我效能感就高。班都拉認為,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決定人們對活動的選擇及對該活動的堅持性;影響人們在困難面前的態度;影響新行為的獲得和習得行為的表現;影響活動時的情緒。由此可以看出,以往的成功經歷和成功時的情緒體驗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是多么巨大。學習好的學生就是在不斷的成功和表揚聲中歡渡學習生活,不斷增強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信心的,而后進生在學生中留下的大多是失敗的記錄,學習興趣日漸衰減,直至完全消失。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尤其就是后進生創造成功的機會。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長處,并讓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在課堂上得以表現,使他們能從一點一滴上感覺到成功的喜悅,留下成功的足跡。如有的學生語文課老是提不起勁,但他有表演特長。上《孔乙已》一課分析“踱進店面隔壁房子里”的“踱”字和“排出九文大錢”的“排”字對表現人物特點的作用時。為了幫助同學們理解這兩個詞的含義,我們可以請他上臺表演這兩個動作。“穿長衫的”養尊處優的生活以及孔乙已在短衣幫面前擺闊的含義在笑聲中心領神會了。這位學生也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按強化論觀點,成功作為一個行為的正向刺激可以強化這一行為。如果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其情緒必定是積極的愉悅的,具有滿足感,會增強他的學習動機,促使其樂意在學習方面去探索,而且不畏困難,有毅力堅持和克服,所有這些由于成功而繼續得到強化,從而形成勤奮好學的好習慣。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级乱码在线播放 | 一级a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AⅤ综合第一 在线丰满视频网址 | 亚洲一区二区经典在线播放 | 午夜免费看日本女人打野战 |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