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長高峰論壇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論文 > 學校文化建設:一種發展的視角
校長網 校長論文 文化建設 學校管理

學校文化建設:一種發展的視角

作者:陳萍 杭州學軍中學741次查看
發布時間:2015/9/15
分享到:
在學校管理中,近幾年來流傳著著這樣一種說法,“三流學校”管理靠權力,“二流學校”管理靠制度,“一流學校”管理靠文化。由此,學校管理實踐和改革研究中興起了“文化熱”,學校致力于學校文化建設,理論界熱衷于學校文化的討論。以“學校文化””為主題詞,在中國教育新聞網中搜索(自2000 年9 月起) 得到有關文獻660 余篇,在中國期刊網中搜索得到有關文獻750 余篇,在Google中搜索得到約860 000 項有關條目。的確, 學校文化是學校的本質內核與精神特質,是學校發展的重要內容,是知名學校的顯著標志,是一個學校之所以長盛不衰、持續發展,其重要因素就是它有自己的傳統文化。 
學校既要依靠學校文化來管理,又要在改革中開展學校文化建設,如何建設學校文化,如何理解、提煉、表達和發展一所學校的文化已成為每所學校現實而又具體的問題。 
        一.   如何理解學校文化 
        理解學校文化,必須首先思考“學校教育是什么”、“學校的本質是什么”、“學校的功能是什么”等關于學校本質的問題。如何理解學校的本質和功能,將決定我們在理解學校文化時是如何思維、如何展開的。 
        其次,理解學校文化,必須處理好文化與文化現象的關系,學校文化現象是學校中可感知的表達與表征。如,儀式、符號、課程、語言、校門、教室、口號、行為方式、規章制度等等。而學校文化是其現象背后穩定的、長期的意義,是一種根、哲學,是價值觀.、方法論、信仰,是“為什么”的問題,而不是“是什么”、“包括什么”的問題,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無意識力量” (如圖所示)。 
  
        二.   如何提煉學校文化 
        (一)誰來提煉 
        對歷史最權威的解讀者無疑是親歷和見證歷史的人們,同樣,對學校文化最有發言權的便是親歷、見證學校成長與發展的人們。 
        由于校長的地位和職責,校長在學校文化的形成過程中往往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不僅如此,一所學校的文化通常總是在校長身上得到比較集中的體現。因此,歷代校長和現任校長是提煉學校文化的首要人物。我們可以通過訪談、查找資料,從校長們那兒獲取學校各個階段的辦學理念、校風、學風、教風,以及他們所主張的教育教學思想等等。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真正組織者和實施者,是營造學校文化的主力軍,對學校文化的形成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一些親歷、見證學校成長的老教師,我們可以從他們那里收集關于學校的故事。對于在崗的教師,可以通過座談、問卷等方式請他們表達對學校生活的真實感受和切身體驗。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體現在學生的成長中,因此,學生對學校生活的感受、看法和建議也至關重要。已畢業的學生或在讀的學生身上所流露出來的某種共同品質,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著這所學校的文化品性。我們可以對已畢業的學生進行追蹤調查,從他們身上或是記憶中尋找學校的印跡。對于在校的學生,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座談、調查問卷等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現狀。 
        此外,我們還可以從教育行政部門領導、教育專家、社區代表和學生家長那里,獲得他們眼中、心中的學校文化。廣泛收集有關學校的真實而典型的故事,可以逐步聚焦學校文化,并為學校成員所接受與認可。 
        (二)從哪里提煉 
        提煉學校文化必須直面學校實際,在事實中進行考察,“對每一所學校而言,如果不清楚學校發展史及其現實,便無法提煉學校精神和建構學校文化”;不管我們準備采取什么樣的方法,無論我們打算通過怎么樣的途徑,都不能背離這一點。 
        1.從歷史中提煉 
        學校文化在學校建立時就已經開始形成,它是一代又一代在這里成長的人們對學校生活的體驗與發現、對教育教學問題永不停息的發問與追逐、對學校狀況和教育規律不懈的探索與研究的結晶。學校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校文化的獨特性。提煉一所學校的文化自然應當從學校的歷史出發,解讀、理解學校的文化必定依賴于學校的歷史,構建、塑造學校的文化更離不開學校的獨特歷史。在提煉學校文化時,應當收集學校各個歷史階段有代表性的、有意義的故事,可以組織一些親歷學校發展的人,特別是歷任校長或退休教師,請他們講述學校發展過程中的典型事件;也可以組織一些已經畢業的學生,讓他們談談在學校生涯中的難忘經歷、對他們影響最大的人與事等等;還可以從學校的文獻中尋找學校發展中的重大事件,以及各種規章制度等。總之,要從歷史的角度追蹤學校文化發展的歷程,挖掘學校文化的源泉。 
        2.從現在或未來中提煉 
        迪爾認為,“我們據以做事的方式”是對文化的通俗的界定。 的確,學校文化就體現在學校成員的做事方式、行為表現中。正如克利福德·格爾茲所強調的:“必須關注行為,而且要有某些精確性,因為文化形態正是在行為之流——或更精確地說是社會行動——中得到描述。當然,它們同樣也在各種人造物和各種思想狀態中得到表達;但它們的意義來自它們在現行生活模式中扮演的角色。”從某種意義上講,學校文化的提煉就是對學校成員的行為和學校的各種事與物在現行學校生活模式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分析、概括與表達。因此,我們可以從學校現行的或未來的“據以做事的方式”中提煉學校文化。 
        從學校現在或未來中提煉文化,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師生員工個人訪談、專題研討會、問卷調查等等,對學校的各個方面進行全面調研,盡可能多地把學校管理者和師生員工對學校的感受、體驗、建議等展現出來,作為提煉學校文化的資料;也可以從學校的書面材料中查找關于學校的運行機制、操作程序、師生活動記錄,從校園網上搜索相關材料等等;還可以從學校的愿景中挖掘學校的文化因素。 
        學校文化就在學校的歷史敘述中,在學校師生員工的表現中,在學校師生員工的心愿中。提煉學校文化就應該在總結學校的成長歷史,錘煉學校發展的經驗,反思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學校的現狀及未來的基礎上進行。通過親歷學校歷史者的敘述、提煉者的觀察與調研,找出共同的重要話題,挖掘學校成員所贊同的假定信仰和價值觀。當然,我們不可能對學校的所有文化現象進行絕對、完整的了解’,而只能通過“點”,即學校文化的象征性事件、人物、行為、現象等去感受去提煉。總之,只有在事實中進行考察,對學校歷史、現狀和未來作充分的分析,才能真正提煉出屬于學校特質的文化。 
  
        三、如何表達學校文化 
        1.建設物質文化,讓校園散發學軍的高雅氣息 
        以硬件形式體現的學校文化,也是一種具有生命力的物質積累,一種具有某種風格、具有歷史傳承特點的文化。我們著力追求“ 讓不會說話的東西說話”— — 來傳達學軍精神并教育學生。 
        久別的游子,當他回到自己學習成長的校園,坐在自己學習過的教室,走進自己曾博覽群書的圖書館,感慨不已,激動不已,一下子打開了記憶之窗,這是什么作用?文化!一塵不染的教室,鮮花盛開的園地,一排排蒼天大樹,幽靜的小路,清澈的池塘,齊備的設施,讓人一走進學校,立刻心曠神怡,立刻就感到這是一個讀書的好地方,這是什么作用?文化!中學時代的校園生活,多年之后仍歷歷在目; 
        我們給最古老的一幢教學樓命名為“ 群星樓”是寓意著群星璀璨;而“凝碧池”是蘊寓了“謙謙君子、大家閨秀”的行為準則;“友好園地”見證了中外學校文化、教育與管理的博采眾長,同時我們又征集了學生中的書畫作品精裝好掛在教學樓里, 
        圖書館的專欄、閱覽室的箴言,每個角落都散發著濃郁特有的學軍文化氣息。我們還抓了校園綠化與美化。學校基本做到了綠化、凈化、美化、人文化,特別是人文化。學校不大,但精致,有內涵,學生一進校園就可以呼吸到健康儒雅的氣息,人文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一種不教之教,這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每當置身于一所學風濃厚、治學嚴謹、環境優美、富有聲譽的學校,總能感到有一種奔涌的富有生命力的東西不斷牽動著自己的心靈。它使你感動、興奮、激越、升騰…… 
  
        2. 建設精神文化,努力弘揚學軍的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 
        文以載道,這是說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學校始終要把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作為學校教育的主題,學校不僅要關注學生學業的發展,更要關注學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的形成。學校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技能,更是一種信念,一種做人的準則,一種支持學生足以走完以后人生歷程的精神動力。 
        建設精神文化, 以人為本。我們關注三個群體:教職工、學生、家長。我們追求三個群體在互動中產生的合力,這股合力將幫助我們實現育人目標。 
        (1)關注教職工群體在教職工隊伍中,我們力求弘揚大學校的民主平等、寬松和諧、鉆業務、盡責任、講奉獻的風氣, 努力將學校的要求潛移默化地內化為每個員工的自我要求。我們在校本培訓中通過“ 今天我們怎樣做老師” 的專題學習來提高教職工思想素質。 
        通過一年一度的“ 學術節”來引領學校從優秀走向卓越,第一屆學術節主題:做一個學術型的教師,第二屆學術節主題:做一個有思想的實踐者,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教育蘊含智慧,讓教育滿懷激情。 
        文化是人的生存環境,課堂教學,每個老師的言行舉止,治學精神,為人處事,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我們提出用老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學生不但要在課堂里成長,還要在學校創建的文化環境里成長。校風、學風,一直傳承、沿續,發揚光大;師恩難忘,一到節假日,老師身邊的學生來往不斷,書信慰問,句句感人,形成一種廣大教師、學生所銘記所推崇的教育理念,一種和諧的氛圍。 
        (2)關注學生群體。 我們倡導刻苦學習、勤于實踐、愛祖國、愛科學、愛自然、有責任感有愛心的風氣。 
        我們以這一系列活動為標志建設起了我們的校本德育— — 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獲得體驗、感悟、產生高尚情操、化為自覺行動。 
        這系列活動包括: 
        關于著名學者、知名校友等系列采訪。校友們對同學和藹親切,熱情真誠,同學們獲得巨大的精神力量,特別是作為理想與責任的教育,其意義非同一般。學生時代最容易產生偶像崇拜,而引導學生崇拜身邊的學者科學家,要比崇拜歌星球星有價值得多。同時交際能力、合作意識、策劃并實踐一件較復雜工作的能力都能在活動中獲得鍛煉。 
        關于注冊志愿者服務隊。 
        3. 建設課程文化,不斷地優化學軍人的學科素養 
        為使學生都能獲得全面的可持續的發展,打造學生的學科素養,我們實行以下策略: 
        第一,要把校園人發展為學習者的策略。學校舉辦一年一度的“學術節”、讀書節、科技節、校園文化節,并將師生員工都引入科研,就為使校園人成為學習者。他們的嚴謹作風及對學術的熱情直接感染我們的師生。 
        第二,實行“先放開后收攏”的策略。學軍中學按社會需要來培養學生,既要培養勞動者,又要培養祖國的棟梁之材,勞動者不能只會勞動,“棟梁之材”更應該是通才。對之我校的提法是“打金字塔的塔基”。我們采取“先放開后收攏”的策略來實現拓寬眼界打寬基礎的目標:我們在預備年級第一學期認真地抓嚴謹學風的培養,而到第二學期開始就大幅放開,放手發展興趣,放手實行拓展與探究。社團課、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教師,除了本校教師外,我們還請了一些有特長的大學生、研究生,效果很不錯,要充分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讓學生拓開視野,發展興趣,發展特長。有三年時間讓學生獲得橫向縱向的充分發展,這就給人生漫漫征程打足了底氣。而事實證明,底氣足了也是有助于升學考的。 
  
        三、學軍的校園文化之構想 
        精致高雅的物質文化 
        自強不息的精神文化 
        剛柔相濟的管理文化 
        前瞻豐盈的課程文化 
        大氣開放的對外文化 
  
1.在教師中形成: 
v            讓奉獻成為一種幸福 
v            為學生播種下精神的種子 
v            創造性的智慧勞動 
v            為尊嚴而教,為榮譽而戰 
2.在學生中形成: 
v            讓陽光成為一種氣質 
v            讓創造成為一種習慣 
v            讓責任成為一種品性 
v            讓優秀成為一種常態 
v            讓卓越成為一種追求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香蕉国产免费天天视频频 | 午夜影院小视精品久久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四区 | 色综合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激情综合五月天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