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長高峰論壇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論文 > “高低結合”,促學生多元發展
“高低結合”,促學生多元發展

“高低結合”,促學生多元發展

作者:陳永平 上海復興高級中學2582次查看
發布時間:2017/8/7
分享到:

2016年中國的教育改革步入新階段,“核心素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互聯網+”“STEAM課程”等一大串代表新理念、新事物、新舉措的熱詞撲面而來,學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挑戰和新機遇??梢哉f,2016是中國教育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校在新高考背景下變革轉型,順應教育發展新常態的一年。

我校改革的關鍵是處理好“高”和“低”的關系?!案摺笔歉呓Y構的設計,嚴密、有序而又精準;“低”是低結構的實施,創新、開放而又自由。兩者都是緊緊圍繞“把握學生成長需求,引領學生成長追求”這個核心展開的。在我校,無論是關于學生生存和發展的頂層設計藍圖(課程設計),還是對這個藍圖的動態化實施(課程實施),都離不開“高”和“低”的成功結合。

高低結合的課堂

如果說教育即生長,那么教育的使命就應該是為生長提供最好的環境。什么是最好的環境?第一是自由的時間,第二是好的教師。在希臘文中,學校一詞的意思就是閑暇。在希臘人看來,學生必須有充裕的時間體驗和沉思,才能自由地發展其心智能力。所以,理想中的課堂,應是有一個好老師引領學生在自由的學習氛圍中,沉思并發展智慧的思維能力與健康的人格素養。

“高低結合”的理念最初就是從理想的課堂教學萌發的。高結構設計,是指教學的目標、推進的層次、達成的效果這些要素,都要有充分的教學預設:既要關注學生的認知規律,更要注重學科知識的內在脈絡、突出知識的有序性和內在邏輯關系。

低結構實施,是指在方法和技術層面上要實現寬松氛圍的營造、話語體系的開發、思維方式的發散等。低結構的課堂生成,是在預設基礎上的具體教學,既突出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時空,又讓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產生思維互動。

“高結構設計、低結構實施”,共同打造了充分發揮學科教學育人價值的“高效課堂”,既保障了學生學科素養豐厚扎實,又能給學生個性、潛能展現與發展的空間。通過近一年的探索,可以說,“高低結合”的課堂教學已經深入我校教師心中,不少教師已經充分理解并能熟練運用,取得了不少優質成果。僅2016年下半年,就有三位青年教師先后獲得了全國級別的優質課評比的一等獎。

高低結合的課程

在英文中,“課程(curriculum)”一詞是由拉丁語“currers”派生出來的,意為“跑道(race-course)”。這個隱喻中,我們能想到的學校課程類型實際上有兩種:一類是在高結構設計時,先鋪好道引導學生去跑;另一類是在低結構實施過程中,學校根據學生跑的需求,持續跟進地搭平臺、鋪出道。這兩類課程一類可以保障學生“跑得起來”的質量,另一類可以激發學生“跑得更好”的欲望。

面對上海高考新政與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我們將學校課程按教學模式的系統性進行重整。按照課程特點,分為七大板塊,每個板塊又設計為基礎、拓展、特長、研究等不同等級,根據不同類型功能,覆蓋了每一名學生在校學習的需要,從合格考的基礎層級,到等級考的拓展層級,再到與復旦共建數學特色“蘇步青班”,成立各類學科競賽小組、研究課題組——每一名學生都能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選擇性學習并獲得成果。這種能夠引領學生“跑得起來”的課程設計是高結構的,具有科學性、針對性、豐富性、自主性和選擇性,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充分實現了從標準化教程到個性化學程的轉變。

面對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促進人的個性、主體性和創造性的發展已成為重中之重。我校除了注重建構系統的課程來保障學生的綜合素養外,也更為注重通過“跑道的創生”,激發學生“跑得更好”的欲望。教師和學生不僅僅是預設課程的接受者,也能成為自己課程的創造者和建構者,通過低結構實施來創生課程,師生相伴,共同成長。我校著重強化科技類與藝術人文類體驗課程,把“創新基因”植入每一個學生素養結構,努力搭設多學科、綜合性的創新實驗室平臺,開放多元化的科創體驗時空,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平臺體驗中,創生自己獨特的經驗。在此過程中,師生共同創生出“環保DIY”“數學TI”“基礎機器人”等特色課程,為培養學生創新素養、開發學生創新潛質,鋪設了研究性、探究性的優質跑道。

高低結合的樞紐

2016年的中國版《地平線報告》中指出,在今后的五年或更長時間內,學生將從消費者轉變為創造者。在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多不同學科的學生,不再僅僅是簡單消化和吸收教學內容,而是通過實踐和創造來學習。通過主動學習、實踐性學習,體驗成功,塑造完滿人格。

面對未來教育的變革,學校教學實踐自然也需要改革。改革從來就不是一個輕松的話題,我校要做的,就是架起這座多元發展的立交橋,把學生導引向不同的成功道路,讓每一位學子在這里能夠經歷一段獨特的人生歷程,然后走向各自幸福的未來。

這樣的立交橋,“高”“低”之間靠什么架起橋梁?一靠標準,二靠評價,三靠反饋—響應機制。通俗點說,就是對學生學習狀態的敏感度與適配度。如果有了這三樣,那么,學校的高結構設計與教師的低結構實施就有了保證,而這三座橋梁的建設,則是需要政府、學校共同努力的。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日韩理论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选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 天天在线精品一区 | 亚洲欧洲免费小视频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观看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