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7月13日《中國好聲音》在浙江衛視首播以來,浙江衛視借此節目名聲大振,收視率穩坐全國省級衛視“頭把交椅”?!吨袊寐曇簟芬殉蔀榻裣闹袊蟮厣献睢凹t”的聲音,紅透了全國吸引了億萬觀眾的眼球。與之前眾多選秀節目如“超女”、“快男”相比,它以改進創新的形式,堅持“公正真實,返璞歸真”的原則為大眾呈現出一場音樂盛宴。一時間網頁上、微博里,大片好評;生活中、談資里,皆是贊譽。透視其熱鬧的背后,《中國好聲音》釋放教育正能量。它所傳導的價值理念與今天中國基礎教育所追求的“人本理念”不謀而合,為我們在班級管理方面提供了頗多的借鑒和啟示。
一、“英雄不問出處”——忘記過去,平等公正
在中國好聲音的第一輪“盲選”中,導師背對學員只聽聲音不看人,不論出生,不比長相,聲音成為唯一衡量標準。對于選手而言,這樣的評判是比較平等和公正的。教育平等是社會公平的基石,平等的理念,是現代社會的基礎。班級管理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是成長中的具有豐富情感、多元發展可能的鮮活生命。很多班主任在新接一屆班級或者中途接班,在選拔新班干部的時總是在了解學生的學習成績后親自欽定干部責任崗位,定式地認為學習成績好就可以當好班干部。這樣就會出現部分學生 “干部終身制”,部分學生“終身平民制”的現象,缺乏對成績較差學生的關注和培養,違背了教育的公平性。我們認為,可以開創“好聲音式”的選拔模式,為每個學生創造平等公平的機會。盡可能的閉上思維定勢的眼睛,忘記學生的過去,絕不戴有色眼鏡來看待學生,用我們陽光的心靈、理性的大腦去審視每位內心都想被肯定的學生。不論學生的外貌長相、家庭背景、成績好壞,我們都應一視同仁,為每位學生提供一種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新接一屆班級后我都會告訴學生:“一個人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做事,他就會在一群人中脫穎而出”。在班級選舉班干部時,我沒有更多的去關注學生的成績和家庭背景,給每個學生平等機會走上講臺進行演講,談施政思路,說工作方法,論民生情懷等,讓更多學生在不同方面大顯身手、展示自我,他們的表現讓我又驚又喜,我及時對學生行為進行評價、肯定。班級的學生找到了合適的崗位,人人都有擔當,班級管理有條不紊,班級整體呈現積極向上、陽光活潑的景象。競爭的舞臺的前提是一個公平的舞臺,讓每位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實力,讓學生的價值得到最大的尊重和認可。“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的尊嚴與價值,作為班主任,沒有公正的青睞就是對學生一種傷害,莫讓冷漠踐踏孩子純真幼小的心靈。歸根到底,“好聲音式”的選拔干部模式,就是要讓有個性、有思想、有能力的學生脫穎而出,從而開創一種全新的干部選拔模式。給每位學生平等的競爭機會,也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主張,擇優選擇。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雙向選擇,各盡所用
雙向選擇的激勵機制。選手登臺獻唱后,導師轉身擁有主動選擇的權力,面對多個導師轉身時,選手可選擇自已心儀的導師。雙向選擇的激勵機制,讓學員與導師相互選擇,極大地激勵著每個導師和選手的積極性。同理,我們在任用班干部時候,也可借鑒雙向選擇機制,初步確定班干部人選后,與科任教師、班級同學商討具體崗位表,先讓學生結合自身特點主動選擇最擅長的崗位,再結合班主任意見確定最終崗位。人無完人,才無全才,重點是用人才之所長。這樣提高了班級學生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創造力,同時提高了班級管理的效率。
然而,再優秀的人才,也希望和需要得到更好的肯定和培養。正如“好聲音”中的導師會根據選手的特點和需要為自己團隊的每位學員量身定做培訓計劃和方案,給予學員一些指導和幫助,讓他們真正地在唱歌和樂曲方面有所提升。老師的教育使命就是要把不同的種子播種在適合其生長需要的土壤里,并精心培育,使之萌芽生長,開花結果。班主任是學生重要的導師,是學生青春道路的引路人。因此對所選班干部“因材施教”地進行培訓和鍛煉尤為重要。比如我實行“分批輔導”和“個別輔導”策略,分批次、分時間召開部分班干部會議,了解工作情況,指導班干部的工作方法,加強“班干”聯系,通力合作,使得效率最大化;“個別輔導”是指針對學生個人的崗位進行的指導和培養,從學生工作中發現問題、提出指導意見從而解決問題,啟發學生工作要善于反思、總結經驗、推廣成果,使得效果最大化。
三、“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競爭機制,激發動力
“好聲音”進入第二輪,每個導師會讓自己組內的十四位選手進入組內兩兩PK。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競爭是殘酷的,但是競爭機制是提升發展的動力源泉,競爭才能激發每位學員的斗志和動力。同樣在班級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是非常必要的。
班主任需要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在學習、生活上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風氣。比如學習方面,我進一步完善小組合作制,小組各成員的綜合表現為總分,每周評選 “明星小組”(綜合實力最強)、“發言最積極小組”、“學習風貌最佳小組”、“進步小組”、“落后小組”等,對“落后小組”根據情況進行扣分。生活方面,以寢室為單位,每月根據學校評選的文明寢室,文明寢室室員加分,對違規違紀的寢室依據情況扣分。小組的總分影響著個人的評優選先、學校獎學金、班級一定的物質獎勵等。以小組捆綁的競爭機制,把小組個成員有效捆綁起來,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用于拼搏的精神,發揮了“捆綁效應”的效果。
但是,更要正確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競爭心態,競爭是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為了把別人比下去。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戰勝對手,而是為了戰勝自己;教育是為了促進每一個人在未來的新天地中可以成就自己,豐富自己,從而傳遞一種人文主義關懷,表達人本主義思想。
四、“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正視殘缺,永不放棄
在好聲音的舞臺,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臺灣的盲人女歌手——張玉霞。每個選手都有這樣或那樣的殘缺,如長相、身材等,但是卻有感人悅耳的聲音。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最好吃的蘋果是喬布斯的蘋果,可這個蘋果卻是殘缺的,為什么?因為上帝喜歡,所以被咬掉了一口,因為殘缺本身就是一種美。班主任在所帶的班級中,或許會遇到一些肢體殘疾的學生,但肢體殘疾并不代表“心理殘疾”。這類的學生對自己的身體殘缺或多或少都會感到自卑,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因此需要班主任多做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用真愛和細心去照顧,幫助學生走出自卑的沼澤,讓學生正視自我。
記得劉歡老師對學員說過一句話:“一定不要放棄,你可以走得更遠”。我班一位學生眼睛自小近視并嚴重弱視,由于長期佩戴眼鏡,學生的眼睛發生了變形,影響了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以及外在形象。我通過“心靈本”、QQ、談話、講勵志故事等多種方式,打開學生心結,讓他悅納自我重拾自信。因他的毛筆字非常優秀,我讓他給班級寫名言警句、參加班級學校各種活動和推薦他參加各級書法比賽,獲得了大家的肯定和贊美。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科曾經有這樣一句話:“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班主任在看待每位學生時候應該“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因為教育的本身就是在塑造不完美的人。
五、“眾人拾柴火焰高”——同心協力,心向所至
《中國好聲音》獲得巨大成功的核心在于它讓所有的學員和觀眾產生了心理上的強大的共鳴,那就是追求成功。所有參賽的選手渴望成功,四位導師也希望挑選的學員加入自己的戰隊獲得成功,所有的觀眾也渴望成功。同樣在一個班級中,如果沒有共同的期望,各想各的,各做各的,班級就像一盤散沙,不可能成為一個我們為之自豪的集體。
在學校舉辦各種班級比賽時,不管是個人比賽還是集體比賽,我都事先做好動員工作,善于發揮團隊力量,召開班會討論策略,人人參與獻計獻策。比如我班參加學校“校園文明禮儀大賽”,班干部組織全班積極報名參與表演,然后讓班級同學設計比賽形式(方案),然后全班討論,選出優秀選手為主角,其他同學擔任“導演”、“配音師”、“群眾演員”、“后勤工作人員”、“道具師”、“服裝師”、“發型師”、“啦啦隊”、“攝影師”、“新聞記者”、“網絡發稿員”等工作,可謂全班總動員,極大調動了全班同學的積極性。由于我班準備充分、團結協作、表演完美,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后來班會總結中,是因為大家各司其職、積極進取、同心協作和目標一致才贏得了最后的勝利。再如我們為了爭創縣級優秀班集體,我們全班進行了一次“創建縣優班 我能做什么?”的主題班會,大家的熱情被高度調動起來,不僅僅為班級獻言獻策,還反思自我的優勢與不足,從關心集體整體發展到反思自我優劣勢,這樣個體與集體的內驅動力發揮最大效果,最后我們在第一年以第一名的成績成功獲得縣級優秀班集體。
從中,我們可看出有了共同的目標后,就擁有了團結奮斗的不懈動力。班級需要團隊建設,班主任要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在共同奮斗目標的引領下像一個和諧的粘合劑把大家聚合在一起。班級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定能創造班級新輝煌。
上一篇:學者型教師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