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應試教育的重壓使人間最美好的教育漸漸地遠離了生命、遠離了生活、遠離了時代、遠離了大自然。學校本是知識的海洋,學校生活應使孩子的眼神越來越有智慧之光,而現實的學校生活卻往往導致:
不少孩子上學后,亮晶晶的眼睛反而變得暗淡無光了;不少上學前能問十萬個為什么的孩子,竟連一個為什么也問不出來了;上學前個個都有“自已是好孩子”的感覺,上學后卻往往被“壞孩子”的自我感覺替代了。
這是為什么呢?這是我們的學生觀認知上存在偏差 ,教師不懂得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因為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仿佛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本文只針對教師在對學生的態度認知的差異性上進行探討,即我們教師應具有什么樣的學生觀。
教師的不良學生觀的具體表現:
1、民主、平等意識淡薄。教師很強調自己的尊嚴,在“尊師愛生”的問題上首先考慮“尊師”,要求學生無條件地遵從自己,認為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師生是領導與被領導的主從關系,自己的每一句話都是“金玉良言”“至理名言”,作為學生必須“銘記在心”。有時會當著眾多學生的面說出某學生的個人隱私,甚至取笑作樂。對“好生”百依百順,而對“差生”任意挖苦諷刺。上課時經常沒有好方法維持良好教學秩序,隨意罵人,或者隨意叫學生站在講臺、門口,或者罰抄、罰寫等。上課提問、批改作業、工作安排等方面只顧“好生”,不管“差生”,對待學生因人而異。進入教室時總是怒氣沖沖,面露不悅。把自己擺在學生的對立面上,甚至憎恨學生沒能彌補自己的無能。如近期報刊雜志上披露的許多校園惡性事件的肇事者-------教師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不良學生觀的體現。
2、教師的情商水平較低。在技術化社會,在講究理解、溝通、包容、合作和創業的時代,好教師還需要高水平的情商。教師在自我認識、自控能力、自我激勵、抵制誘惑、善于溝通、協調和組織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3、教師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性認識不足。在普及義務教育的今天,學生之間的差異明顯拉大,許多教師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認知能力,當達不到要求時就產生失望 情緒,一味 地責怪學生,沒有用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之所以為學生,旨在于其可塑性強,發展彈性大,作為教師,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許學生犯錯誤,要用積極的態度對待哪怕是一時所謂的差生;沒有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已有的科學研究證實,學生的發展潛能是巨大的,并非像僵化的學生發展觀那樣認為學生的智能水平是先天決定的。此外,學生的優勢發展潛能是各有所長,不盡相同的,教師面對某個學生,要問的不是這個學生是否聰明的問題,而是他究竟在哪些方面聰明。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優勢和弱勢,這不是問題,問題是能否揚長避短。某方面的弱勢,或許恰恰就是另一方面的優勢。相信學生的潛能,診斷學生的優勢智力,并且激勵其發展成材,不僅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而且是對學生個性特質的真正尊重。
如何改進教師的學生觀:
1、加強自身修養 ,提高認識水平。首先,熱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愛是人們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要求,人們想得到別人的愛,又想愛別人,人類生活充滿著愛的關系。學生渴望得到教師的指教、肯定和贊許,由此促使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轉化為接受教育的內在動力,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一定要滿懷真摯熱烈的感情,經愛的教育感染和打動學生的內心世界。其次,熱愛學生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必要前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用真愛的情感,飽滿的情緒,認真的態度,淵博的學識啟迪和引導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教師的愛會激起學生潛在的學習力量,使學生變得聰明、活躍,它不僅能誘導學生積極向上的激情,而且影響學生的智力、情感、個性的成長。反之,學生會緊閉心靈的大門,無動于衷,甚至產生抵觸、對抗情緒。第三,熱愛學生是順利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條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件復雜而艱巨的工作,教師一定要以關心愛護學生為前提,通理先通心,要對學生動之以情,開展以情感人,以感動為先導的教育,把動之以情與曉之以理結合起來,做到情理交融、情通理順,促使學生思想的認同和態度的轉化,從而使教師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需要而被接受,學生才會把教師看作知心朋友,愿意談自己的真實思想,教師才能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實效。
2、努力提高情商水平。人類日漸遭受物質文明、機械文明和技術文明異化危害的今天,與“人情味”或“人文精神”密切相關的情商涵養,更顯寶貴。顯然,與人打交道的教師職業,情商涵養在教師的自我價值實現和事業的成功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們是感性和理性的調節器,是生命動力的源泉。人人都有一定的情商水平,但在技術化社會的今天,要成為高素質的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提升自己的情商水平。第一,自我認識。作為教師,應當充分認識自己的職業。感受職業的神圣和責任,選擇是一種負責,對他人負責,對自已負責。任何一種職業都會遭受它種職業的誘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職業遭受的挑戰和誘惑更多。教師不是神,一樣有七情六欲。問題不在于是否有消極的情緒,而在于如何化解它們。教師在情緒的理性化方面,其水準一般來說要高于其他行業。第二,自控能力。很多教學事故,是源于情緒的失控或者是迷誤于五花八門的誘惑。教師的自控能力,主要表現在善于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欲望。自控能力依賴于自我認識、價值確證、人生信仰、自律精神、人格修養等方面。第三,自我激勵。自我激勵主要指的是自主性。優秀教師的自主性都很強。他們求學也好,做事也好,都是自動自發的,他們的行為源于強烈的成功動機,有一種樂在其中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所以,其行為一般有較高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第四,抵制誘惑。教師是一種清貧、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職業,也是一種需要不斷完善素質,勇于創新,不斷進取的職業。在堅守自己的選擇和進行教育改革創新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抵制誘惑。第五,善于溝通、協調和組織管理。高情商者善于理解他人的情緒,善于把握他人的真情實感,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達自己的感情,有效地與他人溝通。作為教師,要與學生順暢地溝通、協調,管理好學生,必須要有投入感,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別人,領悟對方的感受,平等待人。優秀教師善于理解學生,對學生有感情,把學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從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和成材的角度謀劃自已的工作,因而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的喜愛,是師生融通和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而且隨著教育的改革發展,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將直接影響到教師的命運。
3、承認學生的差異,區別要求。分組區別要求是從教學實踐中提出的課題,在單式班中突破傳統的班級授課的局限,對同一班級內不同層次和不同特點的學生進行分組區別要求,在群體教學中增加因材施教的因素,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根據學生的學業基礎與學習能力,把學生分成自主合作學習組和教師輔導學習組進行要求,各組學生的學習要求、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不完全相同,課堂上允許他們以各自適宜的速度與進程推進自己的學習,并激勵學生由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的學習目標推進。分組區別要求的核心思想是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學要求。自主合作學習組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培養自己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創新能力;教師通過對學困生的直接教學和個別輔導,消滅“陪讀”現象,更好地補差、防差。要改變以往教學目標劃一要求的狀況,為同一班級中不同層次、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設計了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指向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幾個層次的教學目標分別是:(1)達到教學大綱及教材中最低限度的要求。(2)達到教學大綱及教材中全部基本要求。(3)在達到教學大綱及教材的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適當加大難度。我們鼓勵學生在達到本層次的教學目標以后,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高一層次的教學目標進行達標學習,用不斷遞進的分層目標來引導和要求學生。不同組別的學生完成不同程度的作業:基本題、基本題+綜合題、其中優等生在此基礎上,還要完成一些有利于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的提高題。在學生各自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各層次學生,特別是幫助學困生體驗成功的快樂,使之以學為樂,積“小成”為“大成”。
結束語:世紀交替,社會發生了蒼桑巨變,我們面對的學生再也不是原來的“小綿羊 ”,平等、民主的觀念已經走進學生的腦子里,學校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渠道,另一方面,學生心理脆弱, 缺乏仁愛之心, 缺乏奉獻精神,不管是 怎樣的學生,信任、尊重、理解都是他們與生俱來不可剝奪的權利,每個學生的潛能都是巨大的,哪怕 是 看起來木訥的學生,身上都蘊藏 巨大的潛力。教師的使命,就是發現并挖掘學生身上的潛能,基于這一教育理念 ,我們真誠地呼吁:讓我們以全新的視野看待學生、賞識學生,因為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賞識,賞識是人精神生命的陽光、空氣和水,沒有賞識就沒有師愛,就沒有教育的成功。
上一篇: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師素質
下一篇:創辦特色學校的思考
論文排行榜
精品論文
推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