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新聞
1、明確大綱與新課程標準的區別
要正確解讀新課程標準,我們就必須先弄清楚新課程標準與老大綱的區別。在過去的物理教學大綱中,它有三個特點:一是以知識為本,注重“知識與技能”的訓練,這樣就削弱了學生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發展;二是統一的硬性的學術要求使得課堂教學失去了靈活性,創新性,導致教師教學沒有熱情,學生學習失去興趣的不良后果;三是教學大綱對每個知識點的教學要求是剛性的,具體的,這樣將難以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與此相反,新課程標準的特點有:一是將“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列入到與“知識與技能”同等重要的地位,突破了老大綱對課程資源相對狹隘的理解,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終身學習的興趣以及一定的學習能力,也幫助學生樹立了科學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二是新課程標準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對學習內容做了最基本的、最低層次的要求,這些要求是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的,這一靈活的軟性的學術要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教師教學的熱情;三是新課程標準的學科體系是動態的彈性的,這樣就為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提供了充足的空間。
2、正確理解物理新課程標準
在弄清楚老大綱與新課程標準的區別后,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去把握新課程標準了。
首先,只要深讀新課程標準,我們就會發現,現在的課程標準失去了一個統一的綱。對于每一個知識點,它并沒有具體的要求,也就是沒有了具體的教學內容的要求,而只是提出了一個通過教學活動之后所應達到的教學效果。因為,同一個教學效果,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不同的知識點以達到同樣的目的。這就給我們物理教師提供了充足的發揮個人教學特點的空間,也同時是對我們物理教師執教能力的一種挑戰。
其次,我們應看到,在新課程標準中,對知識的探究與知識的傳承是處于同等地位的。這從它所倡導的科學探究即可看到。在物理教學中,科學探究的過程也就是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它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激發學生自主獨立地學習,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以積極自覺的態度參與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概念,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后,我們還應注意,物理教師角色的轉換。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學具有多樣性與變動性的特點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是個研究者、決策者。在這個動態的彈性的環境下,教師可以成為創造性地使用活教材的組織者、參與者。這個把課程還給教師的舉措,讓教師的教育智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強調“創新、實踐、探索”的課程改革主旋律之下,教師轉變課程觀念,迎接時代的挑戰顯得越來越重要。
3、以新課標精神指導物理教學活動
在充分理解新課標的精神后,我們就可以很好地利用它來指導我們的教學活動了。為此,我們需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為此,教師就要引導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并激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地獨立地去學習去思考去探究。從某方面講,學習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二是教師要利用新課標靈活的有彈性的特點,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特色。通過各種各樣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方式,使學生不僅獲得知識的傳承,更培養了科學的情感與態度,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
三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要針對學生不同的差異,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的空間來發表個人的觀點。使學生能夠在平等、民主的課堂環境中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是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師講授在先,學生視聽在后”的線性傳遞模式,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學模式則應轉變為交往互動的形式。該模式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對話、交流、協作,使學生的情感能得到有效地激發,提高學生整體參與的熱情,從而使每個合作成員都能在自己的基礎上,共同達到學習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