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簡介
一 學校概況
學校始建于1951年,現為濟南市重點中學,省級規范化學校。現有教學班49個,在校生3090人,教職工297人,專任教師218人,其中高級教師51人,中級教師92人,學歷達標率為 100%。
學校占地183畝,現樓舍總建筑面積29695平方米。
學校堅持“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學識”的育人目標和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倡導愛崗、敬業、團結、奉獻的學校宗旨,以教學為中心,以機制為重心,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管理思路,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思路,完善管理方法,聚精會神抓教學,一心一意謀發展,教育教學質量連年提高,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和好評。
學校先后獲得“山東省花園式單位”“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山東省普通中小學1751改革創新工程項目學校”“濟南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濟南市文明單位”“濟南市花園式庭院”“濟南市師德教風建設先進集體”“濟南市教學示范校”等榮譽稱號。
二 、五年來的主要成績
我校自被確定為省級規范化學校以來,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改革、創新、發展”為統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規范管理,加大硬件建設投入,努力把學校辦成管理科學規范,人際關系和諧,教育教學質量高,辦學有特色的品牌學校。
(一)狠抓硬件建設,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幫助下進行了辦公樓前廣場和新校門清理重建,學校教學區與生活區基本分離,實現了全校封閉式管理。改良了各教室的投影設施,把每個教室都變成了多媒體教室。與此同時還配備了教師電子備理室,實現了教育信息共享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綜合利用。全校完成了廁所和供水系統改造工程,廁所改為水沖式,改善了廁所的衛生條件,提高了廁所的檔次。新建了教職工健身廣場2個,安裝健身器材18套,為師生生活提供了便利,受到了全校師生員工的由衷贊譽。加強學生飲食和安全管理,新購置了兩臺清毒柜,確保了學生飲食衛生安全。拆遷民宅13戶,西關小學房屋36間,新增面積4640平方米,新建院墻162米,新植苗木140余棵,小龍柏、金葉貞等36850余株,校園綠化、美化又有了新的提升。為加強校園管理,在全校建起了60個點的定位監控設施,校園的每個時段,每一個角落,通過網絡監控,都能實行可視化操作達到了24小時無縫隙管理。總之,硬件建設的加強,使我校辦學條件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
(二)創新管理機制,學校管理得到進一步優化。
1、 加強干部管理,提高了管理效能。實行分工協作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強化各專職部門的管理。明確職責,科學決策,狠抓落實,為提高工作標準和效率,強化了學校行政例會,每周工作有規劃、有督促檢查、有總結。中層以上領導干部帶頭維護各項制度的權威,建立了公開公平的工作氛圍,每位干部都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全校工作有條不紊,快速有效的展開。
2、 實施“雙向選擇,競聘上崗”,充分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我校實施“雙向選擇,競聘上崗”,塑造以班主任為核心的班級團隊,按公開公正透明的竟聘程序,選出班主任,新當選的班主任抽簽擇優選擇自己班級的任課教師,形成相互欣賞的任教團隊。班內學生則采取電腦平行分班,由班主任抽簽認定。在對教師的工作評價考核中,相應增加了班級管理和班級成績的比重。這一競聘和評價體系的建立,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陽光競爭的平臺,不僅優化了班主任隊伍,使全校班級管理提升了一個新水平,而且優化了教師隊伍結構和人力資源配置,形成了班級之間既相互競爭,又相互交流合作的局面,同時也極大地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3、 創新教學管理模式,提高教學水平。在教學管理中實施的創建“和諧學科組”為重點的學科組建設。以教研工作為突破口,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創建活動,如同年級、同學科、同類型的期末考試成績的平均分最低班級與基礎班級的總平均分差不超過本學科總成績的5%,這一規定的目的是為發揮團隊優勢,避免單打獨斗;再如,每學期學科組提供一節示范課和匯報課,要求必須使用多媒體,全校同組教師必須全部參加聽課、評課。這一規定增加了同組間的交流機會,很好地完成了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的任務;又如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形成教案和學案。這既可以發揮集體智慧,又可以體現個人獨創,做到了資源的最優配置。“和諧學科組”創建活動,改變了教師原來被動的接受外部壓力的習性,通過教學活動過程的細節化、規范化,逐步轉化為教師的內心責任感、緊迫感、榮辱感,進而形成了教師積極進取的自發自覺意識,學校教學管理也進入到了一種更高的層次,2011年被評為“濟南市教學示范校”。
(三)以育人為主,德育為先,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我校堅持以育人為本,學校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使學生健康成長,不斷發展,首先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學校嚴格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管理學生,重點抓學生的習慣養成,規范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和能力,讓學生在自我管理中受到教育,逐漸由他律變自律。除發揮課堂主渠道的教育功能外,通過開展“行為習慣養成月”、“感恩月”、“十佳中學生事跡展”、“每周之星”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教育。還組織學生參加團縣委等單位聯合主辦的“弘揚志愿精神,服務跨越發展”主題活動,增加了學生自愿奉獻社會,服務于社會的意識,提高了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受到了社會的稱贊和縣市領導的表彰。近幾年來,師生素質不斷提高,學校不斷發展,辦學水平更是提高顯著。教師張春華被評為“齊魯名師”,吳世銀、高桂榮等多名教師榮獲省市優質課比賽一等獎。每級學生的學業水平考試合格率98%以上,學生思想品質合格率100 %以上,教學成績連年攀升,在社會有較高的聲望,今年實現了三十年無清華大學的突破。
三 、今后發展的構想
今后,我校將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 ,以“改革、創新、發展”為主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工作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師生共同發展,努力把我校建成教育教學質量高,機制活,有特色的市內乃至全省品牌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