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安徽肥東一中 周品芳
【時間】2013年7月8日
【嘉賓】安徽肥東一中周品芳
【主持人】記者
記者:周校長,今年高考貴校再展實力,取得歷史性突破,本科達線人數、比率均居合肥地區同類學校之首,贏得社會一片贊譽。請您簡要介紹貴校今年的高考情況。
周校長:今年我校高考亮點多多。其一,我校本科達線1972人(不含藝體類考生),其中應屆本科達線1465人(不含藝體類考生),比去年增加221人,應屆一本達線558人,比去年增長10%。其二,我校胡英杰同學以613分獲全縣文科第一名,陸斌同學以648分獲全縣理科第一名。其三,我校囊括全縣理科前十名,其中,陸斌同學獲市第8名,省第33名;葛紋材同學獲市第12名,省第52名,均達清華或北大的錄取分數線(肥東縣僅此2人)。
記者:今年貴校創辦“英才班”,備受社會關注,得到家長和初中考生的熱烈響應,請您介紹相關情況,并對高一招生整體情況作介紹,讓社會和廣大家長有所了解。
周校長:我們進行招生制度變革,是適用教育新形勢的需要。作為學校層面,在招生問題上我們要注意三點,一是規范招生,嚴格按程序進行;二是公開招生,及時向社會公布招生情況;三是嚴格按縣教體局招生計劃招生。經縣教體局同意,今年我校在高一繼續招收特長班的基礎上,創設一個“英才班”。“英才班”實行自主招生,采用初中校長實名推薦和學生自薦兩種方式進行。今年4月初,我校出臺《2013年肥東一中“英才班”自主招生實施方案》,通過新聞媒體、校園網等形式,并分發到全縣各中學,讓每位初中考生了解“英才班”招生情況。目前,“英才班”招生面試階段已經結束,全縣初中考生通過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和學生自薦方式報名350多名,面試通過236名。此后根據中考成績,學校從高分到低分錄取進入“英才班”學習,直至錄滿為止。目前,此項工作正按步就班地實施。我校創辦“英才班”,是辦學方式的變革。其目的,一是構建多樣化的辦學模式,擴大學生選擇空間;二是分層教學,促進個性發展,健康成長;三是為培養高端人才奠定基礎,“英才班”就是以學生奧賽獲獎和考入清華、北大等國內外一流名校為近期培養目標。
今年高一設置28個班,其中“英才班”1個,特長班5個。嚴格控制班額。不招收借讀生。凡被錄取為肥東一中統招生均有權提出申請進入特長班,學校根據申請從高分到低分錄滿為止。
記者: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改革已成為基礎教育領域的主旋律。作為校長,您是如何認識教育改革的?還想請您具體介紹貴校是如何開展改革的,采取哪些措施?
周校長:關于教育改革,黨的十八大報告講得很清楚,就是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我對報告理解為,要提高質量,必須進行改革。我們要增強改革意識,樹立新的基礎教育改革觀,積極行動起來,不能光講不做,凡是有利于人才培養的制度都要改革,凡是影響人才培養的做法都要改進,凡是有利于人才培養的途徑都要探索。我們不能等上級行文要求去做,更不能靠別的學校取得的成功經驗去做,而要結合學校實際,自主改革。對基層學校改革,我有兩點體會。其一,出臺相關改革措施,出臺前,要充分論證,廣泛宣傳,盡量減少其負面影響;出臺后雷厲風行,按步驟落實,不能虎頭蛇尾,不了了之。其二,要從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問題入手,事不避難,敢于碰硬。大凡變革者,沒有勇氣,遇到棘手問題就縮頭,終無成效,反而造成不良影響。
作為基層學校,我校教育改革是圍繞內部管理運行機制、辦學模式、課程改革、評價機制等方面開展的。
在內部管理運行機制上,2009年9月,我校從高一級部開始,用三年時間完成級部運行機制改革,級部干部實行競聘制,從教師中產生,副校級領導不再兼任級部主任。這一改革,效果是明顯的,級部工作更具活力,學校職能部門運轉更加通暢。2011年10月初,我校啟動學科管理機制改革,同年11月7日,學校出臺校字【2011】7號文件《肥東一中關于加強教研組組織建設的意見》,決定改設教研組為學科部,改設教研組組長、副組長為學科部主任、副主任,這一改革意義重大,意在提高學科教學在學校中的地位,同時,進一步規范學校各學科部工作。我們的目標是打造縣內一流、全市知名的學科部。2012年9月,我校實施教師上崗制度改革。從高一年級開始,實行班主任、教師雙向選聘制度,教師競聘上崗。今年將對高二年級繼續實施這一制度。這項改革,意在調動班主任、教師兩方面的積極性,從而增加每個班級的活力和競爭力。
在辦學模式方面,我校正在積極探索更具活力的模式,以適應新的教育形勢。2008年,創辦特長班,今年將創辦“英才班”,這方面情況,我在前面已介紹,不再贅述。
在評價機制方面,2009年9月,我校實行教學綜合評價機制改革,改變過去的以高考成績為依據的單一評價做法;建立激勵機制,堅持每一學年召開教育教學工作表彰會,隆重表彰上一學年度高一年級期末考試、高二年級學業水平測試和本年度高考中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在課改方面,我校從2006年開始,新課程改革實驗已進行兩輪,2012年進入第三輪。7年多的課程實驗,我校取得突出的課改成果,榮獲市新課程改革先進單位稱號。
2013年2月,我校開展“深化課改,打造高效課堂”活動。目前,這一活動正按實施方案確定的步驟扎實開展。活動的指導思想為:以實施素質教育為目標,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推動課程改革,優化課堂教學,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校向更高層次發展。為使活動富有成效,我校出臺12項措施,主要有:校報、校園網、《教研簡訊》開辟專欄,及時通報情況,宣傳典型事跡;出臺《肥東一中課堂教學評價標準》;進一步規范教學行為;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促進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掌握和運用能力的提高;開展推門聽課活動,進一步規范聽課節次和評課要求;開展常態課錄像活動;編寫高質量校本暑假作業、寒假作業及課時作業;出臺《肥東一中各學科課外作業布置指導意見》;編寫校本教材,構建富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課程;實現學生每周評教及反饋的常態化;開展“我滿意的一堂課”“我心中的理想課堂”演講、征文比賽等活動。
記者:2012年10月30日,您在合肥市第十一期“合肥教育大講堂”作題為“提升軟實力,讓特色管理內化為辦學恒久力量”的專題報告,受到與會者一致好評。今年4月25日,您負責的省級課題《校園文化建設與實踐》通過專家組評估驗收,現已結題。這表明,您在辦學軟實力方面作出積極探索,請您具體介紹這方面情況。
周校長:我認為,一所學校有后勁,就是軟實力強的表現。學校管理、校園文化建設,這兩者是軟實力的核心。學校管理與校園文化建設是互相聯系,相輔相成的。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也就是說,校園文化建設能推動學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時,學校管理能推動校園文化建設。2008年1月,我主持肥東一中工作,與全校教職工一起,走內涵發展辦學道路,大力推進規范化、精細化管理,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時至今日,成效已凸現出來,學校軟實力進一步增加,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其一,學校運行機構高效運轉。通過近6年的努力,我校已構建以級部為縱線、以學科部為橫線的扁平化內部管理體系。其二,校風、教風、學風形成一種特有的規矩、習慣和風格。這是不懈努力的結果,將規章制度等約束力內化為師生員工的自覺性,最大限度地調動師生員工內在的生命激情。其三,教師的教育觀念向新課改方向轉變。規范化、實效性校本培訓發揮充分作用。其四,全校師生員工展現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精神引領,不可忽視。“團結、拼搏、奉獻”一中人精神,已成為全體一中人核心價值觀取向。其五,學科教研工作規范化。各學科已形成名師群體,專家型、學者型教師成為教師成長的目標。
記者:周校長,您主持肥東一中工作已近6年,取得的辦學實績令人稱贊,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學校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就學校下一步發展,請您談談自己的思考。
周校長:我校已進入更高層次的良性循環時期,也就是說,學校最為艱難的時期已經渡過。現在面臨的突出問題,就是如何開創辦學新局面,提升辦學層次,實現“精品高中、江淮名校”辦學目標。關于學校發展問題,我著重談四點。
其一、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堅守對學生一生負責的教育信念。在辦學方向上,我們頭腦必須十分清醒,做到靜水深流,波瀾不驚。如若受到不良思潮影響,出現疏忽、失誤,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2008年我校提出走內涵發展辦學道路,內涵發展是以質量為核心的發展。近6年來,我校堅持走這條道路不動搖,始終把教育教學質量視為“學校的生命線”。2012年,我校提出堅持高素質基礎上的高升學率辦學方向不動搖,正確處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系,既重視學生的近期發展,又不忽視學生的遠期發展,著力培養學生的發展潛力。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關鍵要樹立崇高的教育信念。我認為,時下,教育工作者樹立對學生一生負責的教育信念尤為重要。因為這關系到培養人的問題,假如我們急功近利,培養不出品德高尚、基礎知識扎實、創新能力強的學生,不是一種失敗嗎?最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念決定事業的成敗。”我理解為,一個人在信念上堅定,就會積極進取,一旦在信念上動搖,就會產生精神懈怠。
其二、深化學校改革,做到整體推進,重點突破。我們要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學校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學校要不斷向前發展,不斷提高層次,就要繼續深化學校方方面面的改革。我認為,作為基層學校進行改革,要注意三點,一是認準一點,就著手實施。改革重在行動,稍一遲緩,就會失去機會;二是要有系統性,不能按下葫蘆浮起瓢,不能因一方面的改革影響到另一方面的工作;三是要有穩定性,有的改革,條件不成熟,不能操之過急,注重穩中求進。總之,學校每一次改革,都會觸及教職工切身利益,都會造成不平衡,這就需要有大勇氣和大智慧,找準方向,把握尺度,抓住關鍵環節。我校現著力于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是課改和教改的核心環節,我們抓改革必須聚焦課堂教學,我們將下大力氣打造高效課堂,著力優化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 。一句話,要向課堂尋求學校發展空間。
其三、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突破制約學校發展的節點。我們面臨嚴峻的教育形勢,要想提高辦學層次,唯有奮斗。有一句古語我很欣賞,那就是“事不避難,義不逃責。”我們選擇教育,就要勇于擔當,就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意志,不能因循守舊,坐享其成,要敢于向困難叫板,敢涉險灘,敢趟深水。目前,我校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推進課程改革,遇到諸多棘手問題,如特色課程如何開設,如何進行綜合學科思維品質培養,如何提高學生知識訓練的有效性,如何確保每堂課上成優質課,教師集體備課如何落到實處。諸如此類問題,都不是輕易就能解決好的。我們的態度是,凡是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事,再難也都要做,還要盡力做好。我校對課改中棘手的事已著手做,如校本課程開發,我校已編寫使用20多種校本教材,但特色課程還未形成,我校將出臺特色課程規劃,力爭在3年內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課程體系。又如校本作業,寒假作業已投入使用;暑假作業已通過審定,已在編印中;同步作業已編寫完成,有待審定,下學年投入使用。最近,我校將著手建立教學信息中心,下勁頭啃下這塊硬骨頭。
其四、大力弘揚“團結、拼搏、奉獻”一中人精神。現在全國上下共同追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理解為這是在重塑民族精神。一個民族,要強大,就要有這個民族所特有的精神;一所學校要不斷發展,也要有在發展過程中積淀出來的文化精神做支撐。2009年9月,我校將50多年辦學歷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精神提煉為“團結、拼搏、奉獻”的一中人精神,2012年,我校開展“一中人精神宣傳年”活動。2013年1月,召開這一活動總結大會。“一中人精神”充分體現了教育敬業、立德樹人、樂于奉獻為核心的教師價值觀。通過近幾年的廣泛宣傳,這種精神已內化為全校教職工的精神追求,外化為全校教職工的實際行動。我認為,針對目前崇尚功利、利益驅使的社會風氣不斷向校園蔓延的態勢,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尤其重要。我校開展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將抓住兩個關鍵點,一是對辦學過程中所形成的學校精神及時加以提煉,以不斷豐富“團結、拼搏、奉獻”一中人精神的內涵;二是多渠道、多途徑開展“一中人精神”宣傳工作,讓全校教職工不斷提高對一中人精神的認識水平,使“團結、拼搏、奉獻”一中人精神像血液一樣流淌在每一位一中人脈搏里。
記者:謝謝周校長接受采訪。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