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浙江舟山岱山實驗學校 鄔建芬
【時間】2009年12月17日
【嘉賓】浙江舟山岱山實驗學校鄔建芬
【主持人】記者
【教育名言】 多一份賞識,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
【校長檔案】
鄔建芬:女,大學本科,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浙江省岱山實驗學校校長,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教師,浙江省勞動模范,省特級教師、省春蠶獎獲得者,全國數學競賽優秀輔導員,舟山市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人才,市第一、二、三屆學科帶頭人,市“十佳人民最滿意教師”、市“111拔尖人才”,舟山市人民代表,岱山縣政協常委。
鄔建芬校長是一位智慧型、科研型、專家型教師。她師德高尚,師愛博大。從教27年來,一直以慈母般的摯愛耕耘在教育第一線,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扎實有效的教學風格。她在全國、省、市級開設的公開課均以設計新穎獨到、教學藝術精湛獲得師生的高度贊賞。同行評價她的課是“腦中有課標,心中有教材,目中有學生,手中有方法。”行家評她的課是:“內容挖掘有深度,處理教材有角度,調動學習積極性有力度。”三個度道出了 鄔老師數學課的魅力,也點明了鄔老師為之付出的艱辛。她不僅課堂教學精彩,教學效果更是優秀。所教班級的學生成績名列全市前茅,她特別擅長數學學科競賽輔導,集多年的經驗與新課程理念于一體,方法獨特,成績突出,所帶學生有二十多人次獲全國一、二等獎,個人也獲全國數學競賽優秀輔導員、全國初中數學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獎。她潛心教科研,成果豐碩。在《數理天地》、《中小學數學》、《浙江教學研究》、《教學月刊》、《現代教育報》、《教育教學與管理》等國家級核心期刊及省級雜志上發表論文四十余篇,并多次獲全國一、二等獎。近5年來,她主持并參與了2項國家級課題、8項省級課題的研究,有多項研究成果在全國、省、市獲獎或推廣。
作為一名跨世紀的校長,她用專家治家的方略帶領著全體班子成員精心策劃,共謀學校發展的藍圖,對學校的再發展傾注了她滿腔的熱情。她非常重視學校的全方位發展,凸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樹立“精品創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意識,著眼于科研文化建設,著力于探索內涵發展之路,打造優質教育品牌,辦人民最滿意的教育。
【記者】:我剛到您校長室時,辦公室主任說您去上課了,您是這所九年一貫制大學校的總校長,為什么自己還要兼課?
【鄔建芬】:我是老師,那是我的事業,我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因為是孩子們讓我感到工作著是快樂的,幸福的,美麗的。
【記者】:您是82年大學畢業就從事教育工作,至今整整27年了,您對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悟 。
【鄔建芬】:一直以來,我堅持在教學的第一線,執教初中數學,我很欣慰,孩子們非常喜歡上我的數學課,對于我所從事的這份教育事業我用中學數學的五種不等式來表示我的感悟:
情商>智商;苦干<巧干;自信≠自負;研究≥經驗;模仿≤原創
【記者】:您用五個不等式來表示對教育的感悟,我是第一次聽到,真的非常新穎,您不愧為數學特級教師。您這樣的教育感悟對您的教育管理、教學工作有什么促進作用?
【鄔建芬】:因為在實校,我大多是以一個普通教師的身份出現,能真正感受到現在教育給予孩子們的壓力和一線教師的酸甜苦辣,為了孩子們的明天,我帶領著全體師生齊步走在了科技強校的路上。
【記者】:鄔校長,岱山實驗學校是岱山教育的“領頭雁”。據我們了解,你們學校的發展是伴隨著教育科研一路走來的,你能談談當初為何要走科研強校之路嗎?
【鄔建芬】: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及家長對學校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如何讓學校的辦學質量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實現質的飛躍?經過反復論證,我們確立了“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為辦學理念,以“辦優質教育、打造精品學校”為辦學目標。怎樣才能集結教師身上的凝聚力,實現學校的發展呢?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走科研強校之路,用教育科研手段研究并解決面臨的問題,才能使學校的辦學符合教育規律,形成科學的發展軌跡。只有進行科學的研究,把教師引到一條科學的發展之路,在研究中形成合作,在研究中共同成長。只有教師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拉動學校的整體推進,進而形成一種“校興我榮”榮辱與共的共同目標。基于此種認識,學校把對教育科研的重視程度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將教育科研定位于:提高教師的素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辦學水平,促進學校的發展。
【記者】: 岱山實驗學校是一所年輕的充滿活力的學校。十年的發展,榮獲了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浙江省九年一貫制示范學校、浙江省教科研先進集體、浙江省教科研百強學校、浙江省綠色學校、被WHO(世界衛生組織)授予“健康促進學校”金獎。十年的“科研強校”之路,你們走了幾步?
【鄔建芬】: 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一路的摸索、實踐,歷經了十年。回顧這十年,我們主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 強化問題意識。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讓教師形成問題意識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即問題”“問題即研究”。科學的思維方式,改變了老師重復而又缺少激情的工作狀態。教師們每天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發現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使研究成為工作習慣。
第二步,創生科研文化。科研文化是全體教師在共同開展教育科研活動中營造出來的一種研究精神、制度和氛圍,它體現了教師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共同價值取向。堅持走“科研強校”之路過程中,教師們也經歷了自主學習、同伴互助、專業引領、課后反思、課題研究一系列的行動學習和研究過程。
第三步,進行目標構想。伴隨著學校的發展,我們教科研的目標也是遞進的。辦學初期,我們的目標是“在研究中穩定”,我們建立了科研常態觀念,將科研視為日常工作。而今,我們將目標定位于“在科研中創新”。借助教育科研,帶動學校發展,力爭使教科研成為我校的又一品牌。
【記者】: 你們是如何做實、做深、做新“課題化”的?
【鄔建芬】: “讓研究從課堂開始,讓研究與教學緊密聯系,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問題,讓研究成為教師的職業習慣。”這是我們的理念。我們通過多種工作場合和途徑,力求把科研與教學研究、校本培訓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好“課題化”文章。我們是這樣實踐的:
一是關注全員化。我們建立了全員教育科研工作體系,形成科研興校的合力。領導參與為學校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強勁動力。 “教科研工作的生命在教師手中”,基層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關鍵在教師。為使學校教科研真正落到實處、服務于教育教學實踐,我們將培養一支積極開拓、甘于奉獻的科研骨干隊伍作為重中之重,視努力提高教師參與科研工作的主動性為教科研工作成功的關鍵。我們還積極動員家長、社會力量參與學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二是注重整體化。伴隨著學校教科研工作的日益普及,我們對教科研本身的反思也逐漸深入。我們認為,課題研究,最重要的是要解決三個“如何”,即:如何定位,如何研究,如何評價。如何定位——解決實際問題是基礎;如何研究——方法恰當是關鍵;如何評價——重過程看實效。我們把根據學校、教師、學科的實際選準、做實課題作為突破口,開展扎實有效的課題研究。我們倡導這樣的轉變:將“科研興校、科研先導”的口號,變為實驗學校實實在在的工作要求;將科研高不可攀,變為科研可以邊做邊學。這樣,我們依托課題促進學校教科研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是落實規范化。為規范教科研工作,提高學校教科研工作效率,學校先后建立健全了《岱山實驗學校課題管理方法》、《岱山實驗學校教師獎勵辦法》等制度,使學校教科研工作有章可依,加強了科研管理工作的規范性、科學性、合理性,為順利開展教科研工作提供了保障。學校采用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方法,積極創導教研訓一體化,要求對常規教學的“備、上、批、復 ”的每一個環節加強研究。教科室注重《課題操作記錄本》的管理,從課題的申報、方案的撰寫、課題過程的記錄到資料的搜集、課題的調控、課題的研究報告等,步步規范老師的課題操作,提高了課題研究的實在性、操作性和監督性,增強課題的操作意識和成果意識。
【記者】:走在科研強校的路上,你們肯定會有自己的特色形成,您能談談你們學校的特色嗎?
【鄔建芬】:對于學校特色,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當然,會有不同的說法,我認為“特”就是與眾不同,“色”就是通過“特”有了起色。所以,我首先說的是校長與校長盟。鑒于我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我實行的是“三三制”管理:我先把學生們分成三段:低段1-3年級,中段4-6年級,高段7-9年級。把全體教職工分成三部:小學部、中學部、后勤部。設有“三長制”:教研組長管教學,年級段長分管教育,每幢樓長管后勤。現在一般義務制階段的學校都實行的是校長負責制,而我們學校卻是校長盟管理制,除我這個總校長外,還有中、小學部校長、后勤校長,我們校長盟不但在自己的各部做好了自己的管理工作,且都在教學第一線任教,校長盟不但分分合合,但主要是齊心協力,尤其是在教科研方面都做到了身先士卒、身體力行,所以學校的教科研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教育教學水平得到了不斷的提高。
二、健康與大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最新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是身體、心理、社會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適應完好狀態。根據這一定義,我們認為,健康的人才,應該達到健康的四維標準,即 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有健康的社會適應能力 。我們關注的是教師、學生的大健康教育。中學部以心理健康為切入點,小學部以營養健康為切入點。現在初中部被WHO(世界衛生組織)授予健康促進學校金獎,小學部獲銅獎。我們學校的孩子們身心特別健康、心情特別愉悅。
三、校本課程、班本課程與生本課程。我們扎實開展省教科規劃重點課題《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學校特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從校本課程的視角到班本課程的建設,最終落實到以每個學生發展為基點的生本課程建設。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設計課程內容的生本課程體系,使學校課程呈現半超市化狀態,通過課程代理制和課程導師制,把課程的彈性和有效性緊密結合起來,讓每一個實校的孩子都能實實在在地得到發展。
四、一貫制與一盤棋。《新課程、新高考背景下中小學教育銜接研究》是舟山市第三批重點教育科研項目之一。該課題是根據我校實行九年一貫制的辦學特點, 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探索影響銜接學習的諸因素并尋求與初中對接。在小學五、六年級與初中一年級這兩個教學年級段上設立銜接點,將語文、數學、英語等幾門學科的教育作為研究的重點突破,力爭摸索出一套適合我校學生實際的中小學教育銜接的運行機制,促進學生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校的現有優勢。我們把整個學校視為一盤棋,讓孩子們“團隊一體化”,從教師管理到學生管理學生,再到學生自主管理;我們在老師中倡導“人人都是班主任,個個都是管理者”;在學生中提倡:“人人有責,個個有位”。
【記者】:你們學校目前在“科研強校”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稱贊的成績,今后還將怎樣走?你能談談嗎?
【鄔建芬】: 教育需要不斷地反思,我們走過的道路鋪滿鮮花也浸透汗水,飽含榮耀也歷經艱辛。教育科研其實也就是一種思路, 如何進一步樹立品牌意識和精品意識,如何進一步推廣教科研成果,如何進一步發揮學校的示范作用,如何使教科研工作更具生命力……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我們將在這些方面努力做實、做強,因為教育是一項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獻身;教育是一門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種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不斷的創新;當然,教育也就是生活,生活最最需要就是我們的激情。
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