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返回首頁| 訪談中心| 校長雜志| 校長論壇

返回首頁

《人物》本期人物 | - 深度對話人物 分享成功故事

把學生的“缺點”當特點經營

專訪:成都52中 馬海軍

以前教師出去開會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成都52中的,而現在學校則成了教師應聘的熱門;以前是家長拖、拉學生來上學,現在是學生自愿來,甚至舍不得離開;過去學校是教育教學設備過剩與學生生源不足的矛盾,現在是教育教學設備無法滿足學生需要的矛盾。

把學生的“缺點”當特點經營

【時間】2007年6月5日

【嘉賓】成都52中馬海軍

【主持人】記者

專訪成都52中校長馬海軍

 以前教師出去開會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成都52中的,而現在學校則成了教師應聘的熱門;以前是家長拖、拉學生來上學,現在是學生自愿來,甚至舍不得離開;過去學校是教育教學設備過剩與學生生源不足的矛盾,現在是教育教學設備無法滿足學生需要的矛盾。
  自2001年馬海軍走馬上任以來,成都52中,這所以前讓人望而止步的工讀學校,發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改變。面對這些“顛覆性”的變化,人們不禁要問:這位1972年出生的年輕校長,究竟使用了什么“法術”,使學校在短短幾年內獲得了如此進步?他的做法,對普通中小學是否也有一定的借鑒價值?為此,記者與馬海軍校長進行了對話。
  “工讀教育也應辦成優質教育”
  【記者】:一提起工讀學校,人們就會想到那是“壞孩子”成群的地方,就會聯想到“少管所”甚至“監獄”。您在短短幾年內,讓這樣的一所學校發生了巨大變化,您主要的“法寶”是什么?
  【馬海軍】:之所以學校的面貌發生很大變化,我認為主要得益于我們提出的“工讀教育也應辦成優質教育”這一理念的引領。通常,一提起“工讀生”,人們的確會與壞孩子聯系起來,認為工讀學校是和少管所差不多的地方。社會的偏見、誤解和歧視給工讀學校學生、家長和老師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同時,由于工讀學校一般遠離中心城區,聚集資源的能力很弱,使工讀教育面臨種種尷尬和困境。在我國現有的60多所工讀學校中,有三分之一面臨著很大的困境和生存危機。
  我認為,加強工讀學校建設,改變工讀學校的生存境遇,就必須創建工讀教育的新模式,把工讀教育當作優質教育來開發和培育。什么是優質教育?凡是能夠很好地適應和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就是優質教育。工讀教育如果能夠很好地適應和促進問題學生的發展,當然也是優質教育。只要我們能夠把學校的特殊當特色,把學生的缺點當特點來研究,是完全可以把工讀教育打造成優質教育的。現在,“工讀教育也應辦成優質教育”,已成了全國工讀學校的普遍共識。
  【記者】:“優質教育”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個詞匯,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您所提的“優質教育”在工讀教育這個具體教育范疇內,其特殊的內涵是什么?
  【馬海軍】:優質工讀教育除具有普通教育優質的共性外,更具有自己的特點:工讀教育重視和強調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特殊的學業,寬松的環境,優秀而有效的教法,敏銳而寬容的老師。“問題學生”集中,使工讀學校具有了不可替代性,成為了工讀學校的獨特優勢。要發揮工讀學校這一優勢,必須徹底摒棄以強力控制為主的教育思想和強制性管理模式、灌輸式教育方法,要使之回歸教育的常態;必須扎根于普通教育,充分吸取普通教育的營養,將工讀學校辦成“問題學生”成長的樂園和家園。要用人文的精神、和諧的方法培養“問題學生”,把“問題學生”培養成和諧發展的人,培養成善于和別人和諧相處的人。把那些學校嫌棄、同學看不起、老師抱怨、家長埋怨的“問題學生”培養成“新三好”學生,培養成幸福的人。工讀學校就可以成為“問題學生”和家長的選擇,成為適應“問題學生”成長的特色學校,成為社會稱贊、家長信任和學生喜愛,引領“問題學生”走向成功和幸福的學校。
  “對‘問題學生’,我們沒有處罰條例”
  【記者】:先進的理念總需要具體的實踐來體現。在學校管理實踐中,由于工讀學校的學生主要是一些行為偏差、家長教師難以管教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的初中生,要使他們改掉長期養成的不良行為習慣是非常困難的,對此,學校有沒有相應的懲罰機制和強力措施?
  【馬海軍】:近年來,信息污染、環境污染、親情傷害等非傳統性安全問題,是造成“問題學生”的重要原因。“問題學生”客觀存在,否認或回避既不實事求是,又無助于問題的解決。社會上沒有其他接納“問題學生”的專門學校,工讀學校也就成為“醫治”有不良行為未成年人的“專科醫院”。
  我們在學校這個層面,沒有任何處罰條例,我從來沒有處罰過一個學生。我覺得對未成年人來講,嚴格地說,懲罰和表揚都是很重要的教育手段,但是這些孩子受的懲罰已經很多了,如果懲罰對他們能夠產生作用的話,他們大概也不會到這里來就讀。工讀學校作為“問題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線,再對他們進行懲罰已失去任何意義和價值。因此,我們不希望再通過懲罰把他們轉變過來,他們需要的是賞識與肯定。在我們這里,只要努力,“問題學生”,照樣可以獲得“成都市三好學生”,有機會參與學代會,有機會加入共青團。
  【記者】:賞識固然重要,但沒有了處罰條例,會不會使這些孩子犯起錯來更加肆無忌憚,使他們在不良行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馬海軍】:不會,因為每個人都會犯錯誤、說錯話、做錯事,關鍵是你用一種什么樣的眼光、什么樣的心情、什么樣的行為來看待這些有過失誤的孩子。“問題孩子”本質上都是好孩子,只是像花朵一樣,遭受了病蟲害,對于這樣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寬容、理解和激勵,重塑他的自信心。
  對于這些孩子,嚴厲懲罰只能加劇他們的逆反心理。允許學生犯錯誤,他才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少犯錯誤。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大多是心理問題,而不是道德問題。學生在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最需要愛的時候。老師要像父母對生病的孩子一樣,善于表達一種同情、關愛和救助。師愛的最高境界是友情,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是減輕學生心靈重負的重要因素。為什么現在很多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交流,因為父母永遠是對的;為什么很多學生不愿意跟老師交流,因為老師永遠是對的。所以,只要老師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給學生以充分的尊重,和他們平等交流,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記者】:這就對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具有很強的耐心、毅力和智慧。
  【馬海軍】:是的,要轉變這樣的孩子,學校和老師可能要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
  實際上,這些“問題學生”其實都很可愛,因為他聰明所以調皮,因為他好奇所以比較另類,因為他成長所以比較叛逆。由于24小時陪伴學生,老師對學生了如指掌。比如有的孩子愛拿別人東西,老師可能就會制造這個情景,故意讓他去拿,當然他一拿老師就會“發現”,并立即進行教育,于是孩子就會覺得做這種事非常危險,一定會被人發現。有了這種認識,老師再進行引導,孩子就能夠逐步改掉不良行為。
  同時,為了減少孩子浮躁不安的情緒,我們還十分重視環境育人的特殊功能,各個班的活動區都想盡辦法盡量讓環境變得美起來。有的學生宿舍門口,用藝術字鑲嵌了一個美麗而溫馨的“家”字,宿舍的管理制度則稱之為“家規”;有的教室裝飾多用綠色和藍色,形成一種寧靜、祥和、淡雅的氣氛,播放的樂曲也是抒情悠揚的,以安撫孩子躁動的心靈。
  “愛,不能單相思”
  【記者】:教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教育效果要學生的具體行為改變來體現,這就需要教師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
  【馬海軍】:在我們學校,每個老師必須有一個QQ號碼,老師必須經常在網上和學生聊天。我校90%以上的學生都有網癮,網上聊天是和這些學生溝通的最有效的辦法。由于學校里的學生以前都是一些“問題娃娃”,老師給他們講道理,他們有時一言不發,變相拒絕和老師交流。后來我們發現,這里的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喜歡在網上聊天。之后,學校的一些老師開始嘗試著在網上和學生聊天。結果,很多學生雖然當著老師的面不好意思吐露心里話,卻能在網上暢所欲言。
  【記者】:由于交流是相互的,所以您提出了“愛,不能單相思”?在招聘教師時,請學生當考官;在培訓教師時,請學生當教官,是不是這句話在學校管理中的具體體現?
  【馬海軍】:“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對孩子的愛不能“單相思”,要以孩子接受為前提。如果成年人的關心和愛護,孩子不能接受,那就會變成一種負擔,是對孩子的騷擾和折磨。在學校招聘教師時,我們也邀請學生參與,并把他們的意見作為重要參考。學校是為孩子們招老師,只有他們才懂得什么樣的老師最適合自己,最喜歡哪位老師,這樣才能用最短的時間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所以,學校選老師,學生是最好的考官。
  在教師培訓的時候,我們也請學生到臺上講一講他們心目中的理想教師,以及他們對學校管理的意見和看法等。學生是我們的服務對象,他們滿意學校才能發展,因此作為教師,理應了解他們最真實的想法。同時,學校一直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堅持民主辦學,聽取他們的意見才能更好地落實民主,而且,“三人行必有我師”,老師們也能從他們身上學到有用的知識。
  【記者】:您還讓女教師做男生班的班主任,是不是因為女教師比較細膩,能更好地和學生進行溝通?
  【馬海軍】:用女教師做男生班的班主任,因為女教師往往更具親和力。我們選擇班主任,首先就是看有沒有親和力。否則,雖然孩子知道你是對他好,但他未必會領情。情通而理自達,對未成年教育,首先應該講“情”,不要和學生處于對立面。
  張景靜就是我校也是全國工讀學校第一位男生班的女班主任。有一次,張老師班里的24個頑皮小子剛進校就集體密謀把張老師打暈,然后搶錢出逃。得知消息后,張老師走進孩子們寢室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不用把我打暈,我身上沒錢。”男孩們笑了,氣氛一下緩和了。接著,張老師和孩子們開始了長達兩個小時的談話。孩子們哭了,幾個帶頭要逃走的孩子哭得最厲害,哭完之后他們到張老師辦公室道歉。在后來的教育中,亦師亦友的張老師成為了孩子們最貼心的朋友和姐姐。
  【記者】:除了先天的性別和性格因素外,教師如何提高自己的親和力?
  【馬海軍】:要提高親和力,其實很簡單,你只要學會用孩子的視角、孩子的思維來考慮,就容易走進他們的心靈,所以,老師一輩子要讀的書是學生的臉。教學的重點在“學”不在“教”,不管我們怎樣教,其落腳點還是學生的“學”。要強調以“學”為主,老師就得向學生學習。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老師。”
  化人者也為人所化,教育總是互相感化的,言語、行為、情趣、人品是影響學生發展成就的關鍵因素。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用微笑贏得微笑,這恐怕應該成為教師的一項基本功。懷著一顆童心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教師才能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師生才會亦師亦友,學校才會成為和諧的樂園。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向學生請教,只有這樣才知道他的環境,才知道他的能力,才知道他的需要。接受孩子的影響,向每一個孩子學習,亦師亦友,教育案例才會鮮活無比,教師的職業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
【采訪手記】
  在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與馬海軍不期而遇。他精明強干的形象、睿智的思維、富有激情的談吐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其中,印象最深的,還是馬海軍關于優質教育的見解。

  誠然,“優質教育”并不是什么新名詞,在各種場合它都會充斥我們的耳膜。對于什么是優質教育,雖然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理解,但一提到“優質教育”,人們大都會想到名師、名校和高升學率。而在馬海軍看來,凡是能夠很好地適應并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就是優質教育,優質教育就是能夠向學生提供最適合他的服務。

  馬海軍開創性地把工讀教育也納入優質教育的體系中去,拓展了優質教育的內涵,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實際上,“優質教育”并不是單純面向少數優秀學生的精英教育,也不是純粹的高升學率教育,只要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能夠很好地張揚學生個性,讓學生在其原有的基礎之上不斷進步,都應該屬于優質教育。人們常說:“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同樣,教育也是如此,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就是優質教育。

分享到:

姓名:馬海軍

所屬學校:成都52中

其它校長

校長:許逢春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簡介:許逢春,1981年9月師范畢業后參加教育工作,1985年入…[詳細]

校長:裘志堅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

簡介: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校長,廣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詳細]

校長:榮俊利

所屬學校:北京大興第一中學

簡介:榮俊利,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學數學高級教師,…[詳細]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關于我們 | 誠聘英才 | 使用條款 | 網站地圖 | 會員注冊 | 找回密碼 | 意見反饋 | RSS訂閱 | 聯系我們
京ICP備18006762號-3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欧美国产一区二区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 | 中文字幕无卡高清视频 |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免费一级a一片 | 永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