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簡介】鄭杰,一九六八年出生,畢業于上海師范大學,曾工作于上海市新滬中學,現任上海市北郊學校校長,中學高級教師,上海市十佳青年校長,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十大讀書成材標兵。
未曾與鄭杰謀面,僅憑以上的這份簡歷,便已能感受到一段并不算長卻是很豐厚的人生歷程;在等待采訪鄭杰的半個小時中,我又親眼見證了他身兼數重角色,繁忙而高效的工作狀態。到底應該如何來稱謂眼前的這位“另類校長”?一個筆耕不輟的學者,可以這么說,因為他剛剛與出版社的編輯們商議定了下一部著作的出版事宜;一個事無巨細盡心而為的學校領導,可以這么說,因為他竟然會親自接待一個從外校來借讀的學生家長,并讓她滿意地離去;一個勤于思考樂為人師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這么說,因為他又一次接待了遠道而來邀請他前去交流講學的使者。所有這半個小時間的人與事,無一不更增添了一分我對被訪者的隱隱的敬佩與好奇。
然而我們的對話卻是從鄭杰手中那正繚繞著縷縷青煙的煙斗開始的,“現在社會上愛好煙斗的人確實不多,您是不是覺得抽煙斗是學者的身份象征呢?”我貿然地發問。“這倒也未必,不過我個人認為煙斗是智慧的象征,并且我本人還是上海市煙斗愛好者協會的一員?!编嵔苄iL的回答在淡定中流露出一種隨和。接下來的訪談也便由此隨意輕松地展開了——
記者:在自己作為教師的成長過程中,您覺得自己曾經克服過的最大障礙是什么?
鄭杰校長:坦率地說,我覺得自己可克服過的障礙恐怕是絕大部分人都會碰到的,那就是人的惰性,或者說是一種安于現狀的心態。一個青年教師在成名之前感到困惑和迷茫,這是不可避免的。他也許看不清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他甚至還很有可能遭遇到外界評價與內心自我的極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敢于堅持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張揚自我個性。從根本上說,成為名師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個性和風格,否則最多只能稱作是模范教師。青年教師要做到這些當然很難,我想提三句話,十二個字送給他們:積極有為,淡泊名利,堅守本我。
記者:能簡單描述一下您現在的工作狀況嗎?
鄭杰校長:簡單地說就是兩種思維方式的并行,以哲學的思維方式從事教育,以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從事管理。我每天的時間并不比任何人多,但我也許比別人更清楚地認識道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所以對時間的利用也必須追求資源的最大效益。我每天對自己的要求是工作時間務求高效,不拖拉,下班時間則完全屬于我自己,屬于音樂、書籍和思考,深夜的時間一般比較適合寫作。每天大致保證五個小時的睡眠。雙休日我會去很多地方講學,而我會利用這機會拍一些喜歡的照片,將工作與生活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這是我所追求的。
記者:從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成長為有個性有相當知名度的年輕校長,在這個過程中,您最大的感觸是什么?
鄭杰校長:首先我想說,此時此刻的我絕對沒有那種所謂功成名就的感覺,相反的,我最大的感慨是時光飛逝,而我好象尚在追求自己的信仰。我一直強調這一點,我是一個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也許我的一生都將是在尋找精神支柱的過程,并且我相信人生的樂趣也就在其中。世界是個大舞臺,每個人都不應該嘗試更多的社會角色,很多時候我都在想,四十歲以后的我是否可以不再是校長這個社會角色,而能夠成為一名企業家,新辦一份自己熱愛的產業?;蛟S有人會覺得,這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但我堅信,一個了解自己而又能勤奮工作的人終究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記者:現今有許多青年教師認為日常工作中的平庸瑣碎與當初自己的理想相差甚遠,對此您能給予他們什么建議和忠告?
鄭杰校長:對于年輕教師的這種困惑和迷茫,我很能理解,但我卻要坦率地指出一點:理想絕不等于空想。一個剛剛走出大學校門,還未對中國教育現狀有多少了解的大學生是沒有資格來奢談什么教育理想的??梢赃@么說,一個新教師的成熟期至少是十年,這十年你應該盡量讓自己成為一個跑龍套的角色,去涉足學校工作的各個崗位,別抱怨,也沒必要自憐自艾,要知道在這過程中,每一點感悟和收獲都將是你寶貴的財富。我一直以為,只有在痛徹體察了中國教育制度的種種弊端后,才能在你的內心升騰起能被真正稱為教育理想的東西。
記者:在《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一書中,幾乎沒有特別贈予語文教師的,如果有這樣的第101條,您會說什么?
鄭杰校長:做一個傻瓜。我想你應該能夠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吧,其實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經表達過這樣的觀點。要做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一個昂著高貴的頭顱的知識分子,就是要有一顆“赤子之心”。什么是“赤子”?“赤子”就是初生的嬰兒。赤子在這里就是形容那些活得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也許作為語文教師,就更需要這樣的一種傻勁。當然我們也可以換用一些高雅的字眼來替換它,比如說清高、忘我、執著等等??傊?,語文教師他天然就應該是美的化身,他應該致力于在課堂上營造詩意的氛圍,讓學生陶醉于文學的美趣中。
由于時間關系,并且也因為我實在不忍多占用眼前這位教苑辛勤耕耘者的時間,我們的訪談就此畫上了句號。走在北郊學校的校園中,望著那平凡樸素的教學樓,望著那些在操場上嬉戲歡笑的同學們,望著銘刻在墻上的那句旗幟鮮明的口號,“為每個孩子創造美好的未來”,我不禁沉入了思考中……
巴金老人曾在他的散文名篇《燈》中,以風雪夜路上的一點微弱燈光,海上姐姐為弟弟點的長夜孤燈,古希臘女教士為情人點燃的火炬等等不同的“燈”來象征內心的希望和信念,其實不管一個人身處人生歷程中的哪一段旅途,他都需要依靠一盞心燈來指引前行的方向。
長久以來,教師總是被喻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在當今這日新月異,紛繁蕪雜的社會中,從事教師職業者遇到的困惑卻并不比旁人要少。商品經濟時代的種種喧囂聒噪于耳,人類精神家園的普遍失落煩擾于心,于是乎,曾經有過的一腔熱情,滿懷憧憬漸成東逝流水不復返。歸于平淡甚至是甘于平庸,很多青年教師就是這樣,在走上工作崗位也許只是三五載之后,驀然回首,當年那躊躇滿志、意氣奮發的少年已不知身在何處。
如何葆有一份對于事業或說本職工作的持久追求,如何給自己制造一種內驅力,又該如何讓心頭的燈永不熄滅。帶著這樣的困惑我求教于鄭杰,而他的回答,卻是簡單到只有一句話:人是為自己而活的。應當承認,從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口中說出這樣的話,多少是會令人心生疑竇的,難道老師的天職不是無私奉獻嗎,難道老師的心中不該只裝著學生嗎?可是如果我們變換一下思維方式,就不難發現,教師這一職業群體的存在確實是為了整個人類知識體系的薪火相傳,可是教師作為一個個體的人存在,不也是應當求得自身的成長和個體價值的實現嗎?對此鄭杰是這般表述的:人不僅有作為類的價值,還應有作為個體的價值了。從根本上而言,也許人活著的目的和意義就在于尋找到自己的目的,并證明自己有活著的價值。如果我們忽視甚至無視這一點,那么教師自身的人生就是缺乏遠景的,又何來對于學生成長成材的關懷和指導。
明白了這一點,許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許多困惑也就不成其為困惑。青年教師一旦有了內在的自我成長的需求,那么就能夠比較早地為自己職業人生的發展做一個規劃,并且充分利用工作環境所提供一切有利條件激勵自己的成長。譬如我校的青藍工程、青年教師培養計劃等工作的出發點也正在于此。另一方面,青年教師如果能將自我成長與學校發展有機結合,那么也就能夠很好地認識到崗位成長崗位成材的重要性,也就能夠更好地在學校工作的不同崗位上鍛煉自我實現自我。曾有人道,要成就一個偉人,就必須同時具備浮士德式的永恒沖動,哈姆萊特的不斷懷疑和反省,唐·吉訶德的不顧一切的戰斗精神。誠然,這樣的境界對于我們平凡大眾而言也許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但至少我們也看到了有許多如鄭杰這樣在中國教育事業的征途上且行且思,不斷探索前進的人物。引之為師亦可,引之為友亦可,但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樹立起自己對于事業的理想信念,點燃起自己內心的一盞不滅的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