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鶴崗市第二中學 余建民
【時間】2009年03月13日
【嘉賓】鶴崗市第二中學余建民
【主持人】記者
【記者】二中留給人們最深的印象莫過于它的“普通”,也正是它的普通,每當它有一些變化時,總要引起人們的關注。2003年時,怎么會把辦學理念確定為:放飛希望——辦適合每一個學生發展的學校?
【余建民】我們沒有選擇學生的權力,只有教育學生的責任和義務。只有那些因學習成績低或資金不足而無緣一中、三中卻仍渴望繼續讀書的孩子們,才會選擇二中。面對一群這樣的孩子,我們首先得保護,得鼓勵;其次,我們要有適合這樣一群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因此,在吳興運校長的啟發下,我們確定了上述辦學理念。即從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態度與學習能力、合作與交流、身心健康、審美能力等方面,全面關注學生,促進學生全面、協調而富有個性地發展,爭取最好成績,提高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合格公民。一句話: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實現有差異的發展——這也是科學發展觀中的“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
【記者】二中是一所完全中學,目前學校初、高中發展現狀如何?
【余建民】目前學校初、高中發展不均衡。相對于高中,初中顯得薄弱。這里的“薄弱”,主要指的是初中學生數量和班級數量逐年減少,學校重視不夠;并不是我們的初中教師不行,也不是學校整體管理水平不行,在全市連續三年初中綜合辦學水平評估活動中,我們學校分別列全市第二名、第四名和第七名。說名列前茅,不為過。
【記者】的確,二中的管理和聲譽幾年來得到了很大提升,這是有目共睹的。但目前學校發展不均衡問題,你們將怎樣解決呢?
【余建民】說實話,幾年前,閆飛副局長到我校檢查指導工作時,就提醒過我們,要我們注意初中發展問題,但當時高中發展迅猛,一時應接不暇,就忽略了初中。但隨著我市課程改革和優質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不斷深入,我們才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今年開學初,教育局黨委書記兼局長范春琴到我校視察工作時,又明確指示我們初高中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工作重心逐步向初中遷移,要把初中辦好,必要時,教育局可給予一定的行政支持,使我們深受鼓舞。其實,我們學校從去年秋季就開始了“初中振興行動”,目前,初見成效。
主要做法是:
(1)在新初一成立一個實驗班,設立專職班主任。第一個實驗班,吳興運校長率先垂范,親自擔任實驗班的班主任工作。
(2)班主任“坐班”,時時刻刻觀察學生學習狀態,隨時了解學生思想變化,及時開展有針對性地思想教育工作,教育效果好。
(3)強化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及學生家長的溝通力度,形成教育合力。“力量源于合作,成功來自和諧。”正是本著這樣一種理念,再加上“學校一把手”的特殊身份,其教育合力所產生的效應不言而喻。
(4)發揮綜合素質評價的教育功能,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強化學生身體素質,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吳校長組織全班同學每天堅持晨練,振奮學生精神,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學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吳校長對這個班級傾注了極大的心血,除了開會和處理學校重大事件,其余時間都和學生在一起。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目前,班風正,學風好,學習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今年一月期末全市統考,班級優秀率達32%。今年,我們將總結經驗,加大力度,把高中部的優秀教師充實到初中教學崗位上,在新初一繼續組建實驗班,繼續進行“專職班主任”實驗工作,打造初中實驗班教學品牌,使就近入學的小學畢業生在我校初中享受“優質”教育,茁壯成長。我們對此充滿信心,更希望新聞界的朋友給予大力支持。
【記者】辦學思想和辦學理念是靈魂,好的教學質量是關鍵。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有什么舉措嗎?
【余建民】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提升廣大教師的專業水平。實踐證明,開展好校本研修工作,是提高教師專業技能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08—09學年度,我校校本研修的主題是: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實效。去年的“教學開放周”暨19屆最佳課堂教學研討課就是圍繞這一主題展開的,其特色就是引進了《學案》,嘗試 “邊學邊教”、“以學定教”,反響很好。
【記者】那么,創新教學方法的創新點有哪些呢?
【余建民】概括起來就是:變“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為“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變“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教教科書”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用教科書教”;變“教案”為“教與學的設計”;變“教師”為“導師”;變“學會”為“會學”;變“知識本位”為“能力本位”等。通過方式方法的變革求得教學實效,提高教學質量——“文憑水平,不能空口無憑”。
【記者】這樣看來,無論是學校的辦學理念、校本教研主題,還是新課改精神,都要求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和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余建民】是的。而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陣地就是課堂,好的課堂教學對學生來說應該是:“課前有一種期待,課中有一種滿足,課后有一種留戀”。而課堂教學的基礎,就是教師的課程準備與教學設計。因此,本學期我們以改進“教學設計”為突破口,促進教師由習慣的教師“教”學生跟著“學”(先教后學),逐步向“邊學邊教”或“先學后教”轉換。制定新的《課堂教學設計要求》、《教學設計檢查標準》和《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付諸于實踐。
【記者】“課前有一種期待,課中有一種滿足,課后有一種留戀。”這的確是一種理想的教學模式,但是具體操作起來,并非易事。
【余建民】不錯。習慣成自然。理論上容易接受,但在教學行動中落實到位很難。教學不僅是一種技術,而且是一門藝術。本學期,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開學前,我對全體任課教師進行了兩輪有關“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力求教學實效”的專題培訓;正式上課第一周,我利用教研日,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圍繞“有效教研,促進有效教學”專題,又進行了一次教研組層面的培訓;開學第二周,我利用教研日,親自檢查了全校所有任課教師的教學設計,與近30名教師進行了當面溝通交流。總體上看,所有教師都動了起來,其中有近20%的任課教師理解比較到位,我感到很欣慰。我們的老師真的不錯,關鍵就怕我指導不到位,要求管理不到位,所以,我平時比較注意學習研究,從下周開始,我將深入課堂,通過聽課觀察,幫助任課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記者】新學期教學工作重點明確了,那么在德育工作方面學校有什么設想呢?
【余建民】這學期,我們將繼續本著“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以慶祝建國60周年為契機,以學生行為規范教育為基礎,以愛國主義和弘揚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為重點,結合不同年級學生實際,開展德育工作。繼續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德育網絡功能,創設教育情景,豐富德育方法,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受到教育。進一步做好“管理育人、教書育人、環境育人、服務育人”工作。有針對性地研究設計有關公民素養、民主法制、理想信念、心理健康、青春期、環保、國防等“主題教育活動”,力求實效。
【記者】本學期的工作已經有條不紊地展開,對于今年的高考,余校長有信心嗎?
【余建民】高考只不過是每個人一生中的一個經歷,也是目前國家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但隨著高中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高中畢業生個個都能上大學,并非是遙遠的夢。我們仍然堅持我們的理念,注重學生全面素質提高,為社會培養合格公民。當然,學習態度與能力,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我們自然會高度重視的,目前高三教師團結奮戰,就是要盡力爭取最好的升學成績。我對我們這屆高三學生充滿了信心。他們的高考成績也許比不上其他中學,但經過三年高中教育,他們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具備了一定的生活能力,作為合格公民,家鄉鶴崗的建設,還得靠我們這些學生。
【記者】謝謝,祝您工作順利。愿你們的初中實驗班越辦越好,學校越辦越好。
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