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蒲江中學 王祥高
【時間】2014年3月10日
【嘉賓】蒲江中學王祥高
【主持人】記者
坐在對面的王祥高,要比他的實際年齡小得多。
王祥高自稱是帶領師生一起尋找幸福的人。笑起來時,他滿臉的幸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他所倡導并踐行的幸福教育。在國內提出“幸福教育”概念的不止王祥高一人,但王祥高算是最執著的實踐者之一。
在他看來,幸福的標準是不斷變化的,在不同的階段,幸福有不同的定義和標準。教師的幸福就在于,能夠真正做一個“播種”者,給自己和學生播下幸福的種子,然后收獲幸福的人生。
“做教育就像農民種莊稼那樣,守望莊稼的生長,而不是揠苗助長。教師要做農民不做園丁,要做啦啦隊員,不做陪跑者。”王祥高說。
王祥高所在的學校,前身為公元1210年南宋大學者、禮部尚書魏了翁創辦的“鶴山書院”。書院以“博學、明辨、慎思、篤行”為治學準則,了翁躬親授教,孜孜不倦,首屆畢業生考中舉人十之有八,各地士子“不遠千里負篋從學”。鶴山書院成了蒲江文化的發祥地,聞名西蜀。歷史文化的積淀,讓這所學校在教學創新方面可以做得更加從容。
在蒲江中學的校園里,有這樣一些總能觸動心靈的文字:在老師的世界里,學生是最大的事;在老師的字典里,學生是最大的字;在老師的生活里,學生是最美的詩。這些話都可以用來詮釋王祥高幸福教育的核心主張。
當學生成為學校主角,當校園里師生之間充滿信任,教育就會與幸福相遇,就會生發很多相信學生的故事。
這是發生在蒲江中學校園里的真實故事。
一段時間以來,蒲江中學的廁所里常常有很多煙頭,毫無疑問,學校里有抽煙的學生,于是有“好事者”,將這樣的畫面拍成照片放在了百度貼吧里。
這一幕沒有讓彼時上任之初的王祥高感到意外,他沒有上綱上線把事態擴大,沒有直接去追查和處理相關的學生,而是與全體學生進行一場敞開心扉的交流:“蒲江中學是我們的母校,從你走進學校那一天起,母校這個烙印將是你一生揮之不去的記憶。我相信,我們蒲江中學的學生決不愿意把自己的母校搞得臭名遠揚,如果真有這一天,蒲江中學成了培養煙鬼的學校,我想,大家誰都不愿意也羞于說自己是蒲江中學畢業的。蒲江中學是大家每天生活的地方,我相信大家都會愛自己的學校。希望大家從自我做起,從不抽煙這件小事做起,從維護學校的聲譽做起?!?
王祥高說:“其實,我也不知道這樣交流的效果會怎樣,但前提是我必須充分相信大家。沒想到,通過這次交流,校園抽煙的行為從此得到了遏制,這也許就是信任的力量?!?
保護學生的“智慧天線”
【記者】早在幾年前,您就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幸福教育”。為什么要如此執著地追求“幸福教育”?
【王祥高】那是因為我在學校里看到過太多不幸福的現象。對分數的過度追求,讓學生的學習不堪重負,讓教師的生活變得單調無味。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原本是以追求幸福為宗旨的,但我們的學校教育把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變得有些扭曲。比如,教師的形象被道德綁架,教師是春蠶和蠟燭,犧牲自己成就學生,雖然崇高但太悲壯;傳統教育之于學生,則總是以獲取功名為旨歸,獲取功名的途徑和方式是“頭懸梁錐刺股”、“吃盡苦中苦”、“聞雞起舞”;今天的教育則把學生綁架到考試的戰車上,動彈不得,這讓學習變成了一種痛苦。難道就沒有一種教育使教師從教不用那么死板,讓學生學習不用那么痛苦嗎?追求幸福教育,就是在這樣的思考中漸漸變得清晰的。
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復,而是創造;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幸福是一種過程,幸福也是一種能力。教育既要為學生創造幸福,又要給教師帶來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又要關注當下的幸福。在蒲江中學,幸福要從當下開始,幸福感存在于細節之中。我們蒲江中學的幸福教育是在了翁“養其良知之本,鐘美詩書之澤,極天下之至樂”辦學思想的滋潤下,以構建師生幸福人生為目標,大力改革教育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樂學習、幸福成長,使教師在組織引領中快樂工作、幸福生活。
【記者】您一直呼吁,教育就是要保護孩子的“智慧天線”,如何理解您所談的“智慧天線”問題?
【王祥高】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思維常以好問的形式呈現,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百問不厭,這種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天性,我把它比喻為“智慧天線”。對這種“智慧天線”較長者、較粗者、功率大者,我們一定要保護好、使用好。
從教育的現狀看,有兩類人很優秀,一類是讀書的時候很優秀,情商也高,什么活動都能參加,總能得到老師的賞識,老師眼里看到的也全是他們的優點;一類是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幾乎經常跟老師對著干,有的甚至甩手不讀了。其實每個孩子本來都有很多根隱形的“智慧天線”,第一類孩子因為大家對他們有很好的保護,所以會發展得很好;第二類孩子雖然被老師剪掉一部分“天線”,但他們自己拼命保護下來一些“天線”,保留了自己的發展能力,所以也會發展得很好。最可悲的是處于灰色地帶,被老師一路管過來的孩子,為了與老師保持一致不挨批評,就約束自己安分守己。這部分優秀學生異?;钴S的大腦就變得遲鈍起來,優秀也變成了平庸。這部分學生被束縛了手腳,扼殺了學習興趣,他們的“智慧天線”基本都被“剪沒了”,最終可能會成為只會考高分卻沒有發展能力的人。
向學生借智慧
【記者】您所主張的幸福教育的核心是幸福課堂,幸福課堂的密碼是什么?
【王祥高】其實,教育沒有那么復雜。幸福課堂就是讓教師快樂地教,就是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作為學生的助學者出現。
關于課堂改革,學校曾經有一個底線要求——每堂課教師講授不能超過20分鐘,留出大部分時間來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掌握和檢測,真正讓學生“我的課堂我做主”??傊?,學校關于課堂上所有的要求都是為了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思考的空間還給學生,把快樂還給學生。
在蒲江中學的課堂上,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形式,教師引導學生完成課前預習,學生對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形成整體感知,初步生成;交流、展示依托每個班的學習小組,人人當小老師,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助、師生互助。在和諧、熱烈、有序、精彩的課堂氛圍中,教師追問、點撥,充分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分享能力、交流表達能力;檢查、反饋在保證課堂大容量的基礎上,讓學生當堂過關,享受成功的喜悅。學校安排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在知識方面進行拓展延伸,實現了知識遷移、能力提升。這既滿足了學生思維發展的需要,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同時,教師也實現了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轉變,他們開始用真情、用關愛、用欣賞的眼光,讓學生享受到了表達的幸福、自主的幸福、成功的幸福、發展的幸福。
【記者】幸福課堂提出了3個解放,即解放學生的手,讓學生充分動起來;解放學生的嘴,讓學生充分說起來;解放學生的腦,讓學生充分想起來。其中,讓學生說起來,成了幸福課堂的一大亮點。您何以把表達力的培養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
【王祥高】這些年來,我一直關注這樣一個現象,不少學生雖然考了高分,但當他們站在公眾場合講話時,往往“欲說還羞”,甚至可能連話都說不出來。沒有好的口才,一旦走上社會,就可能處處碰壁。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教師主導的課堂上,學生表達的機會少得可憐。我們讓學生走上講臺,讓他們當“小老師”,原因有四:其一,很多學生將來都可以考上一流的大學,而我們大部分教師當年都不是一流大學畢業的。其二,學生在講的時候可能存在問題,教師可以去幫助他們,而當教師講錯之后,學生大多不好意思說出口,甚至連說的意識都沒有。而學生講則不同,全班幾十個學生,一方面在聽小老師講課,一方面也在“吹毛求疵”。所以這樣的課堂,即使有點問題,也逃不出師生的“火眼金睛”。其三,“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比鄮资畟€學生全都參與到教學中來,必然超過一個教師的水平。其四,學得透徹講得清。我把學生的學習水平劃分為3個層次:三流水平看得懂,二流水平做得對,一流水平講得清。所以,能給大家講清楚才是最高水平。從“教師一言堂變成學生群言堂”,所有的學生參與其中,由被動聽課變為主動學習,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記者】在課堂之外,蒲江中學開展哪些活動?
【王祥高】周一至周五下午5點到6點,是師生陽光體育時間,大家都在操場上活動,沒有學生在教室里學習,學校更不準任何教師輔導學生。打太極拳、跑800米等活動組合是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參加的項目。時間和內容上的保證,賦予了學生健康的體魄和陽光的心態。
學校的“了翁大講堂”,是最受學生歡迎的活動之一。教師和學生都可能成為了翁大講堂的主講人。有教師還專門為學生傳授生活經驗,如泡菜的制作等;學校還組織學生到木業工廠去了解產品加工流程,學習操作簡單的木工活;讓學生參觀果園,了解樹苗嫁接、樹苗培育護理等技術;安排學生到百畝柑橘園里摘果、分裝、運輸……可以說,社會有多大,浦中學子的“課堂”就有多大;生活有多豐富,浦中學子成長的天地就有多廣闊!
關注腳下與關心天空
【記者】據說,您出任蒲江中學校長時,屬于受命于危難之際。但是,很快您就帶領這個團隊扭轉了學校發展的局面,是什么讓您有如此的勇氣和決心,總是迎難而上?
【王祥高】我骨子里是一個從不服輸的人。自工作以來,我從來沒有被困難嚇倒過。當然,在實際工作中,僅有決心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具體的策略和方法。
作為校長,首先要知道自己將要去哪里,要知道自己現在在哪里。如果我們連自己在哪里都不清楚,怎么選定達到目標的路線?所以,校長是引領方向的人,是帶領團隊尋找并認識方向的人。
在工作中,我一直主張用欣賞的眼光去善待教師。你將別人看作天使,他們也將你看作天使;你將別人看作惡魔,他們也會將你看作惡魔。如果整天盯著老師的短處,自己也會變得煩躁。你的心態變好了,看到的人和事也都會有一種愉悅的感覺。
在蒲江中學,我們倡導“不找借口、完美執行、敬業服從、智慧工作”的作風,堅持“常規是基礎,特色是關鍵,發展是硬道理”的原則,堅定“高度決定態度,思路決定出路,細節決定成敗”的信念,以“慣于欣賞、善于合作、樂于分享、勇于分擔、敢于創新”的態度,積極推動課改進程,營造幸福家園。
【記者】在推動改革中,當您遭遇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時,您是怎樣扛過來的?
【王祥高】沒有壓力和障礙是不正常的,可能說明改革還沒有真正觸及要害。比如,在剛剛提出幸福教育的時候,有專家質疑說,你的幸福教育有理論支撐嗎?我的回答是,我沒有理論支撐,但有明確目標,只要方向和目的正確,摸著石頭過河也可走到終點。
剛剛推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時候,社會上關注度很高,不斷有家長來學校表示反對。有一次,一位家長與我理論:“你們的教學怎么顛倒過來了,老師不教了,學生能學會嗎?”還有家長說:“我就不信,學生在課堂跑來跑去就能跑出成績?!蔽液苌俑议L們直接理論,而是找機會帶他們深入班級看學生的變化,只要到過我們幸福課堂的家長,就不會再質疑了,相反,他們都成了學校課改的最大支持者。
【記者】改革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蒲江中學的課改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您還有哪些困惑?
【王祥高】如果說困惑,其實還有很多,首先是轉變教師觀念實在太難了。技術的培訓很簡單,但是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對于教師而言,經驗既可能是你的優勢,也可能成為你發展的障礙。所以,教師需要不斷通過培訓學習來完成理念和技能的提升。一個優秀的教師,能夠把自己當作橋梁,他邀請學生跨上這座橋,并在幫助他們走過來之后,高高興興地把橋拆掉,并鼓勵學生建造他們自己的橋梁,這都需要教師不斷學習。
【記者】有人說,越來越多的“高考集中營”和“高考工廠”的出現,讓高中教育淪喪,高中教育已經精神虛脫。如果讓您對高中教育進行一次自我批判,您會怎么說?
【王祥高】這種現象是很不理性的,一切都是以成敗論英雄,你考好了,什么都是經驗;考差了,什么都是教訓。前不久,我曾安排兩位老師專程趕到河北考察,其中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想了解這里高考名校的神秘。實際情況是,課堂不怎么樣,至少與我們的課堂相去甚遠。我想,就一所高中而言,考高分本不是一件壞事,而當一所學校的出發點和終點都是分數的話,這樣的學校顯然是不被認可的。分數要取之有道,有太多的學校在3年的時間中只用力砍“高考”這一種樹,這樣的結果當然會效率很高,但是,社會需要的遠不止砍這一種樹。能否讓學生在高中3年砍更多的樹,這考量著高中教育者的良知和責任。
在蒲江中學,我們一直主張,今天沒有成績不行,明天沒有素質不行。我們提出,心態要好,學生人格和學習權利受到充分尊重;成績要好,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身體要好,打好創造幸福、享受幸福的基礎。記得有人曾這樣說過: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我們課改的目的就是希望多一些關注天空的意識,多一些關注天空的時間,多一些關注天空的人。
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