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返回首頁| 訪談中心| 校長雜志| 校長論壇

返回首頁

《人物》本期人物 | - 深度對話人物 分享成功故事

一個教師懂專業 一所學校正氣、悲善

專訪:福州一中 李迅

一個教師,一是要懂專業,一是要懂學生。但如何讓老師義無反顧投身到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不能靠空洞的說教,而是要在學校的點點滴滴細微管理中體現。一所學校的正氣、悲善、追求應成為一所學校的主流。教師與學生不同的發展離不開這所學校的精神支柱。

一個教師懂專業 一所學校正氣、悲善

【時間】2013年12月15日

【嘉賓】福州一中李迅

【主持人】記者

專訪福州一中校長李迅

 

【中國校長網】您當過老師,而且現在還在教學一線,這種師生心靈交流的感覺,定然是深入心底的。我也當過老師,直到今天,我教的一些學生,還是將我視作精神導師,這是我終生感到幸福的事情。所以,真正意義上的老師,需要經濟支撐,更需要精神人格的提升。你們教師之所以不講報酬而又“不亦樂乎”地為學生工作著,不是學校領導要求他們必須去這樣做,而是他們主動要去這樣做的,而且在做的時候有一種喜樂與快感。一個教師之所以在學校里感到快樂,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與學生在一起,締結了深厚的師生友情,且可以看到學生的發展,甚至出現“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可喜景象,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李  迅】一個教師,一是要懂專業,一是要懂學生。但如何讓老師義無反顧投身到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不能靠空洞的說教,而是要在學校的點點滴滴細微管理中體現。

我也很欣慰地看到,我們學校有一大批教師,包括年輕教師在內,不計個人得失,利用業余時間,指導學生社團活動和興趣愛好者,不亦樂乎地活動著。這些學生在讀大學或工作后,常常會回來看望這些老師,老師們在這時都會感到一種職業的快樂。教育的工作是一種心靈之間的交流。當你全身心奉獻給孩子們后,這些成長期中的孩子會一輩子記得這份情。這類例子我自己也有很多體會。所以我一直以為,作為一名中學老師,真好!

【李  迅】一個老師和他的學生同歡喜共悲傷,共同為某一個困惑而寢食難安,方是為師之道。

現在是信息化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遺憾的是,教育方式似乎是一成不變。我常常在想,一所名校的輝煌可能會掩飾校長的弱智,一群優秀的學生可能會遮蓋教師的不足。所以我很欣賞“發展就是硬道理”。

【中國校長網】這個教師與那個教師剛到學校工作的時候,差別并不太大,可是,經過若干年后,有的成了名師,有的還是一個教書匠。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前者一直在發展,后者卻是在原地徘徊復徘徊。其實,這兩個教師都有成為名師的可能性,關鍵在于發展還是不發展的問題。

【李  迅】一個教師發展與不發展的因素很多。就像學生一樣,有的孩子可能是學理科的,但他又特別喜歡藝術;有的孩子是學文科的,但他又很愛好體育。他們把很多業余時間都花在這些方面。表面上看,他們的學業成績可能平平,但是,他們很快樂。同樣的,一個老師如果沒有成為所謂的學科名師,但他如果能認真上好每堂課,用愛對待每一個孩子,即使他的業余生活是在釣魚中或是在登山運動中度過,但他對生活的樂觀、對人生的追求也同樣能感染每一個孩子。

【中國校長網】我們現在都在談正面能量,正面能量與一個人的情緒有直接的關系。教師的情緒指數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個快樂的教師,會將自己的快樂情緒帶進課堂,帶進生活,帶進平時的活動中,而最大的受益者則是學生。而更重要的是,快樂情緒會對學生心理產生正面的影響,也會由此讓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更加樂觀。這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潛在力量,也是積極人生的一種必備品質。一個樂觀向上的教師,業務水平未必特別高,可是,他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卻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李  迅】您說得對!一個教師的情感世界可能是通過專業展示,也可能是在與學生的交流中體現。一個學校,教師群體應該是豐富多彩的。這對學校學生的成長會形成一種有益的“場”的力量。教師可能來自省內,也可能來自省外,甚至國外;所學學科可能是師范類的,也可能是基礎研究類的,或尖端方向的。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學校多彩斑斕的、影響到每個孩子的力量。

【中國校長網】身體的健康,需要很多不同的營養,學生的成長也是這樣,不能是單一的精神營養。教師群體的豐富多彩,才能釀造出不同的精神產品,讓學生從中各取所需,并生成自身成長的生命能量                                  

【李  迅】也許只有經常和學生溝通交流,經常在課堂上揮灑汗水,才能知道“潤物細無聲”的內涵。

【中國校長網】是的,沒有對學生的深切的了解,沒有與他們心息相通的感情,是很難有這種“敏感”的。可見,迅速作出反應的背后,必然有其早在心里積淀下的某種精神元素。

【李  迅】所以,我認為在中學的教師和職員應該有一種敏銳性和迅捷力,這對于成長中的這些孩子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的學校發展到今天,應該有一種強大的引領力,我認為至少可以在這幾個層面加以努力:一是這個學校在教育教學的理念、追求、實踐上;二是這所學校的學生群體應該是同齡人中的精英,應該在社會起標桿作用,他們在精神面貌、學習狀態、待人接物等修養方面都要做出表率,如古人說的“溫良恭儉讓”方面;三是這個學校的教師在知識分子群體中是優秀的,無論是在專業還是在敬業上。

【中國校長網】敏銳性與迅捷力的形成,來自對孩子的真愛,來自平時的功夫;不然,就會快中出亂,快中出錯。因為真愛與真功夫中,都有了“真”,都有了快速決定的內在能量。

【李  迅】一所學校的正氣、悲善、追求應成為一所學校的主流。教師與學生不同的發展離不開這所學校的精神支柱。

【中國校長網】很欣賞您說的“悲善”,當是立身之要。大凡成就一番大事業者,都有“悲善”情懷;即使難成大業,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悲善”也是必需的要件。

【李  迅】最近,中央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在想“延安精神”,那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使得全國數萬生活優越的青年不辭千里投奔到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延安。曾經有一位攝影記者本打算到延安拍攝十天后就回城市。他一直告誡自己不要被赤化,但一周后,他竟然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我想他應該是在延安看到了一種力量,我以為就是“悲善”,讓他感到這里是天堂。雖然當今的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對物質的追求似乎擺在很重要的位置,但是他的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就是這樣一種精神。可惜的是,我們這個時代并未能有效喚醒這種精神。我希望在我的學校營造一種氛圍,讓這里的人們感受到這種力量。

【中國校長網】“悲善”二字的內涵太豐富了!一個人有了悲天憫人的情懷后,就不會太多安逸于自己的享樂,而是關注那些處于困窘狀態的人們,并且力所能及地予以幫助。為什么有“慈悲”這個詞呢?因為悲與慈的聯結,才可以升華到一個更高的人生境界。而善同樣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一個善良的老師,可以教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善良的學生;一個不善良的教師,也有可能將他的不善之念傳遞給學生。《周易》有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看來,為善不但是利他的,也是利己的。古人之所以說“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是很有道理的。

【李  迅】您說得好:人是生而平等的!有教無類更需要當代的教育者去踐行。現在的社會分化越來越大,生活在邊遠偏僻山區的孩子和城市里保障線下的孩子,他們不可能像城里那些生活條件優越的孩子一樣,睜大眼睛,體驗觀察社會,參加各類培訓班,提高所謂的綜合素質。而現在的選拔制度并未給這些孩子帶來希望。想到這些,我的心情沉重。為教者倘若不為此做些努力,真是當代人的悲劇!我曾幻想,各所著名大學和各省著名高中應該要按照生活標準分類下達招生計劃,給每個生活階層的孩子帶來希望。

【中國校長網】您的這個設想又一次令我感動!因為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曾經在農村干過十年農活,真的是苦不堪言,當時多么想當一個民辦教師啊!可是,那只是一種幻想。直到1978年,才有權利參加高考,考分非常高,比我少了不少分的考生上了山東大學,而我卻因所謂的“政審”問題連一般專科都不被錄取,后來還是因為補招才進了濟寧師專。所以,對于生活于底層的老百姓,我有著一種特殊的悲憫心。當您說到“按照生活標準分類下達招生計劃”時,我真是對您敬意有加了。現在,我的條件變了,家境也好了,可是,過去的那種窮困潦倒的景況卻一直在我的心里揮之不去。現在的悲劇是,我考學的那個年代,農村很多考生可以考進名牌大學,上北大清華者也并不少;可是,現在卻愈來愈少了。貧困家庭孩子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在大力倡導均衡教育的今天,非但沒有增加,反而有每況愈下的趨勢。在這種悲劇不斷演繹的時候,如果有更多像您這樣的校長該多好啊!

分享到:

姓名:李迅

所屬學校:福州一中

其它校長

校長:許逢春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簡介:許逢春,1981年9月師范畢業后參加教育工作,1985年入…[詳細]

校長:裘志堅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

簡介: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校長,廣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詳細]

校長:榮俊利

所屬學校:北京大興第一中學

簡介:榮俊利,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學數學高級教師,…[詳細]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關于我們 | 誠聘英才 | 使用條款 | 網站地圖 | 會員注冊 | 找回密碼 | 意見反饋 | RSS訂閱 | 聯系我們
京ICP備18006762號-3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无套内谢的新婚少妇国语播放 | 亚洲免费图区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欧美色 | 日本最强喷水少妇 |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