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日照市實驗中學 閆紀華
【時間】2013年6月25日
【嘉賓】日照市實驗中學閆紀華
【主持人】記者
【記者】閆校長,您好!首先歡迎您參加這期校長訪談欄目。去年以來,市實驗中學開展了“家長進課堂親子共學”活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請您介紹一下貴校開展這項活動的初衷好嗎?
【閆紀華】好的。市實驗中學作為市直建校最早的重點初級中學,人文底蘊深厚,教學與管理經驗豐富,教育教學成果突出,為我市基礎教育的發展和提高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歷任校長勵精圖治,奮發進取,以不同的方式為實驗中學的成長注入了全新的元素,增添了斑斕的色彩,積累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2012年8月,我擔任學校校長后,就經常思考一個問題: 我校取“實驗”之名,自然承擔著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探路者”的重任,諸多領域應先行先試,諸多方面要開時代之先、風氣之先。唯有如此,才不會辜負“實驗”之名,才不會辜負領導的信任和社會的重托。近一年來,我校在教師專業成長、軟件硬件建設、學校內涵發展、新教育實驗、校本課程開發、課堂模式建構、課題研究、社團活動等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這些工作都著眼創新,力求突破,不少方面已卓有成效。“家長進課堂親子共學”活動就是我們在建立和完善學校、家庭、社會網絡式、立體化綜合育人體系方面的一個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
多年來,我市教育一直非常重視家校聯系工作。市教育局張傳若局長多次強調這項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現代辦學的發展趨勢是開放型的,學校管理既是政府和老師的責任,更是學生和家長的責任。唯有發揮教育合力,讓‘1﹢1﹥2’,我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我校正是按照市教育局的部署創造性地開展了這項工作,老師們通過家訪、QQ群、家長會、家校聯系卡、成長記錄冊、飛信、電話、校訊通等主動和家長們聯系,學校、年級和班級分級分層成立了家委會來協調學校、班級與家長的聯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諸多成就。
去年,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后,仔細分析了學校各方面的工作,一致認為:作為初中教育的龍頭學校,不能躺在過去的成就上不思進取,不能單純依靠老經驗老做法,“常規武器”固然有效,但社會形勢發展迅速,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學校教育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機遇,要想實現學校平穩快速優質發展,就必須創造條件,創新方式,動員各方力量參與和支持學校工作,最大限度地聚合家長的智慧和社會的力量,積極構建和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體系。
學校先后多次召開專題辦公會,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和反復的論證,最后班子成員達成了共識:只有拆掉“圍墻”,讓教育教學活動在陽光下運行,學校才會贏得群眾的充分信任和全力支持;只有打開校門,讓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才能促進家長、老師、學生的相互理解和共同成長。為此,學校決定在全校開展“家長進課堂親子共學”活動。
【記者】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的這項決策打開了家校攜手的一扇窗,在家校聯系和課堂開放上是一個全新的舉措。那么在推進這項活動時,是一步到位,全校鋪開的嗎?
【閆紀華】沒有。在班子成員討論這項活動時,就有不同的聲音。畢竟這項活動在全國也沒有先例。以往有“家長開放日”、“開放周”,但時間短,可預設的東西多,但“家長進課堂親子共學”活動不同,它是貫穿于日常教學工作的一項長期活動,是全天候的。從學期初到學期末,每個班級每天至少有一位家長在教室里,教師的所有教學行為都在“陽光”下,完全公開透明,這樣對老師、對學生、對學校都有壓力。我們必須謹慎地思考利弊得失,不僅考慮學校、老師,還要考慮學生、家長。因此在班子成員統一思想、形成決策后,就分頭布置,分別召開了中層干部會、班主任會和教師會,傳達精神,征求意見,統一認識,提出要求,最后匯總各方面情況,制定了《日照市實驗中學“家長進課堂親子共學”活動實施方案》。
為慎重起見,“家長進課堂親子共學”活動首先在初一選擇了兩個班級進行試點,兩周后,家長、學生、教師各方反映出乎意料地好,隨即在一年級全部推開,同時在初二選擇了兩個班級進行試點。又是二周,反映依然良好,初二也全面鋪開,于是全校各班級的“家長進課堂親子共學”活動才真正拉開了序幕。
【記者】 這些主要是學校內部的一些先期工作,家長、學生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閆紀華】學校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人的培養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能是學校或教師的獨角戲,有了家長、學生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才能更精彩。我們很重視各方面的意見,很注意開展家長的工作。初中階段的學生家長基本在四十歲左右,工作家庭事務繁多,處在人生中非常勞累的階段,他們都有自己的工作、事業,時間是否允許?精力能否跟上?是不是樂意參與?是否理解這些做法?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活動的效果。
按照學校整體部署,各班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宣傳動員。像初一(12)班就利用周末,分類分層召開了三次小型家長會,班主任梳理總結學生入學以來的品德、紀律、學習、習慣、態度等,與家長交流,家長詳細介紹學生在家各個方面的情況,加深雙方對學生的全面了解,找到共同的關注點。初一(9)班班主任老師不僅是一位英語老師,而且也是一位心理咨詢師,她更重視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中小學兩個階段的銜接,因此她從心理學入手,站在一個幫助者的角度,號召家長關注心理,關注成長,幫助孩子全面了解、盡快適應新時代的初中生活。初一(8)班的班主任是一位年輕的班主任,與學生有許多的共同語言,頗受學生歡迎。她深知“投入愛,收獲幸福”的道理,在班會上,她動情地演講式動員深深地打動了學生的心。還有的通過家委會、飛信等形式與家長進行溝通,取得了家長與學生的理解和支持。同時,我們還在學習態度、行為習慣、文明禮儀、班級文化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期家長走進學校,能全面真實地感受新時期學校文化,尤其新教育實驗帶給我們蛻變。
【記者】從您的介紹看,學校的工作是謹慎細致的,為“家長進課堂親子共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謂“潤物細無聲”。在具體組織的過程中,是如何實施的呢?
【閆紀華】走進課堂的家長按照“自愿報名、統一安排”原則組織的。征集家長意愿后,對家長進行培訓,提醒注意事項,并提前一周安排,留出機動調整的時間。家長早晨帶“家長進課堂親子共學”證跟學生一同到校,下午放學與學生一起離校,參與當天班級學生的一切活動。包括文化課程、晨讀、升旗、音樂、美術、信息、體育、課間操、實踐活動、校本課程、下午自習等。不少家長中午也不回家,和孩子一起在食堂就餐體驗學校生活。
這一天中有六七節正課,家長幾乎能見到所有的任課教師。每節課后,老師都會和家長交流孩子該科學習的情況,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早讀、課間操和自習課時間,家長隨時隨地可以與班主任進行深入而全面的交流。課間家長可以參觀學校各類特種用室、網球場、排球場、籃球場等設施,也可徜徉學校,感受學校深厚文化氛圍。
在活動中,學校倡導家長參與班級管理,開展了以給班主任寫一封信、跟孩子談一次話、給全班學生寫一段贈言、給學校提一個建議、開一次“家長主題班會”、給學生當一次“客座老師”為主要內容的“六個一”活動。
有的班級還聘請優秀家長代表擔任“副班主任”,賦予一定的管理職責,每天從家長的角度評選表現優秀或進步的學生,并給予加分獎勵。
當然具體到各個班級,也各有不同的創造性的做法。通過這項活動,我也深深地為實驗中學的老師們感到自豪,他們善于思考,敢于創新,樂于奉獻,對工作一絲不茍,兢兢業業,大局觀念強,他們才是實驗中學歷經風雨而不斷前行的功臣。
【記者】閆校長 ,可以說“家長進課堂親子共學”活動唱響了親子共學的主旋律,譜寫了助才成長的新華章。從開展半年多的情況看,您認為取得了哪些預期的效果呢?
【閆紀華】回顧這項活動,學生、家長、教師在思想上都經歷了從不理解、沒必要、擔憂害怕、顧慮重重到逐漸認同、處之泰然、樂于接受、熱情參與的轉變。
家長進課堂,最關心自己孩子的課堂表現:上課時注意力怎樣?愛不愛舉手回答問題?是否跟上了老師的思路?是否能夠把學過的內容全部掌握?課堂作業能不能完成……這些問題在走進課堂前,家長知之甚少,而親臨課堂后,整天的觀察與對比,便一目了然。同時,家長目睹了一天中發生的故事,記住了孩子同學的名字,了解了新時期學校生活,與孩子交流就有了共同話題。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有針對性采取措施,配合老師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及時排除了影響孩子身心發展的一些障礙。這些不僅對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極其重要,而且還改善了家長與兒女的關系,增進了理解。
家長進課堂活動增進了家校聯系,使老師和家長的關系更加融洽密切。家長們更加理解老師,更加信任老師。七年級8班的一名家長在聽完了幾節課后,激動地說:“聽著老師們的課,才真正讓我感覺到,老師是在用三尺講臺、一支粉筆,唱著一曲動人的歌。實驗中學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教師們的敬業精神讓我們做家長的覺著,孩子交給你們,放心!”
有一位教育界的老專家用了“十有利十促進”對這項活動進行了總結評價:有利于家長全面了解子女,促進家庭和諧;有利于提升教師業務水平,促進教師發展;有利于加強家校溝通聯系,促進相互理解;有利于優化家庭教育因素,促進學生成長;有利于開發社會教育資源,促進內外對接;有利于擴展學生閱歷視野,促進觀念更新;有利于形成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全面發展;有利于加強教育教學監督,促進教育公平;有利于深化學校民主管理,促進效能提升;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發展。
應當說,陽光分班能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親子共學更能促進社會對教育的關注和溝通理解。市實驗中學會繼續努力,通過多種方式拓展渠道,在家校師生間架設“連心橋”“同心橋”,不遺余力地構建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育人體系,想方設法地為學生發展創造條件,幫助孩子們實現夢想,擁有美好的明天。
【記者】從您的談話中,我們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也感受到實驗中學人自信自立、自強不息的精神。您在做有溫度、有感情的教育,您在時刻為學生成長著想,為家長著想。
今天的訪談就到這里,感謝您參加我們的欄目。
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