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青島47中 魏鐵英
【時間】2013年04月23日
【嘉賓】青島47中魏鐵英
【主持人】記者
一所學校要讓學生向往、家長滿意、政府認可、師生自豪。教育僅僅為孩子未來奠基是不夠的,還要對
孩子的現在負責。校長要激發老師的激情和期望,讓他們具備職業發展的原生動力。
【記者】:您最近作為青島名校長培養工程人選,參加了在北京大學舉行的中小學校長高級研修班。這次培訓有什么收獲?
【魏鐵英】:校長要在思想上做好引領,需要自身成為教育家型校長,這些培訓對于校長開拓視野、更新理念能起到很大作用。比如2008年我在華東師大參加了一個全國骨干校長培訓班,讓我對校長的使命、責任和教育夢想有了更深的感悟。我開始更多地思考教育的核心價值,思考我們的學校到底要帶給學生什么,校長又該通過什么樣的方法,成就老師和學生的夢想。
【記者】:學校“成就夢想”的目標是在哪個時候提出來的?
【魏鐵英】: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先確定了培養自信、自主、自立、自強的“四自”學生的育人目標,起初是在德育層面,后來擴展到課堂教學、課外實踐和學校課程中,隨后才浸潤到學校文化和評價體系。最終這六個層面構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四自”教育體系。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了“成就夢想”的頂層目標,實現了整體規劃、系統實施。
【記者】:您非常清晰地解讀了47中實現特色發展的完整路徑。不過也有人認為,學校就應該緊抓教學質量,否則特色是無法實現的,您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魏鐵英】:教學質量是學校綜合發展的一種結果呈現。如果只把眼光盯在教學成績上,就可能舍本逐末,損害了學生的長遠發展。我認為學校要建設特色首先要實現規范辦學,在此過程中,干部的水平、教師的素質、團隊的凝聚力和學校的文化都會得到升華,隨之而來的應該就是學生素質的提高,當然也包括了教學成績的提升。而學校整體提升的方向和速度,和校長的辦學思想是否端正、教育理念是否能得到貫徹有很大關系。
【記者】:您在帶動學校跨越式發展的辦學實踐中,是從哪方面先開始的?
【魏鐵英】:首先是抓管理的精細化、有效性和干部、教師隊伍的培養。這個過程比較辛苦,特別是最開始的幾年,重點是干部、教師的理念轉變。我力求把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對教師的期望,以淺顯生動的語言表述出來,讓老師得到啟迪。比如,用“秀才赴京趕考三夢解析”的故事告訴老師們如何克服消極心態;給老師們講“退休木匠蓋房子”的故事,告誡老師做好今天的工作,因為“人生就是一項自己做的工程”;針對個別老師對工作苦累的抱怨,用“大師讓他的一個總是抱怨的弟子把一大把鹽放進一杯水中喝了它,然后再放進湖水中嘗一嘗”的不同感受,讓老師們明白:“我們體驗到的痛苦取決于我們將它放在多大的容器中。 ”從而告誡老師“不要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個湖泊。 ”后來學校通過了市規范化學校、省教學示范校、省規范化學校等一系列的創建,隊伍的凝聚力、執行力就越來越強了。
【記者】:不少校長都覺得學校文化在課堂里的貫徹比較難,您認為呢?
【魏鐵英】:我認為,我校要培養“四自”學生就必須將課堂作為主渠道。 2008年我們提出了探索實踐“智慧教與學”模式。在執行上,我們歸納了具有“四自”品質的學生課堂表現,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獨立思考,勇于質疑、合作探究等。為了養成學生的自信,每個班級每天都有“做最好的自己”午間展示,利用下午上課前的十分鐘,讓班內同學輪流到講臺演講,而在語文、政治和英語課上,也有課前兩分鐘展示,學生可以通過小演講、英文故事、時政解讀,展示個性,增強自信。
【記者】:作為校長您最幸福的是什么時候?
【魏鐵英】:在畢業典禮上,老師為學生講“最后一堂課”時的不舍,學生專注地看著老師的那種愛戴和留戀,讓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幸福。我們常講教育要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基,但學生現在就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少年和童年的快樂幸福也是很重要的。我希望在47中,孩子們能夠自信而快樂地成長、自主而個性地發展。
【記者】:您的教育理想是什么?
【魏鐵英】:要讓學校成為師生成就夢想的地方。幫助學生成就夢想,為人生奠基是教育者的天職。學校、教師要激發學生心中的夢想,讓“夢”點亮他們的成長之路。當孩子們為夢想和希望付出自己的努力時,孩子們就擁有了一個完整的自我。
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