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廣州市第八十九中學 鄒俊
【時間】2016年5月16日
【嘉賓】廣州市第八十九中學鄒俊
【主持人】記者
在月初進行的廣州市高中特色課程評審中,廣州市第八十九中學獲評第一名,代表八十九中進行匯報的,是校長鄒俊。
“沒想到你這么有風采!”成績出來后收到廣州市教育界同行對自己這樣的評價,鄒俊在接受新快報記者專訪時說,印象最深的便是風采二字。
希望用特色課程 培養未來的“小喬布斯”
在接受專訪的兩個小時里,鄒俊提到蘇格拉底、黑格爾、叔本華、馬克思等西方哲學史的代表人物時如數家珍。她說自己對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北大清華的教學風氣最為推崇,立志培養擁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的人才。
她甚至從不回避思考為什么中國出不了比爾·蓋茨、喬布斯。與他人不同的是,她希望在中學的課程設置上,為未來輸送足夠多的“小喬布斯”。而她真的這么做了,開設了眾多有針對性的特色課程。
從2012年任八十九中校長以來,鄒俊交出來的成績單可謂耀眼,她把八十九中帶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八十九中學今年將首次進入獨立批招生,招收50名學生入讀煥鏞班。學校的特色課程和特色班均是近三年鄒俊帶著自己的團隊一手打造的。
八十九中是廣東省國家級示范高中,2013年獲評廣州市首批義務教育階段特色學校,剛剛還與富力足球俱樂部完成合作協議,成為廣州市唯一列入富力“青少年足球發展計劃”的中學。
保障教學的同時,還能挖掘學校的特色
雖然特色突出,但鄒俊從來不曾松懈過教學質量,她始終認為讓學生考到好的大學,才有空間與機會談論更高的成就。近些年,初中從八十九中畢業,高中就讀外校,考取北大和清華的學生,鄒俊準確地記得有6人。
剛剛結束的廣州市一模,八十九中重本上線率16.2%,成績超出眾多老牌學校。保障教學,還能挖掘特色,這基于鄒俊對八十九中的了解。
八十九中是鄒俊任教的第一所中學,之后前往四十七中、南國學校等學校任校領導,兜兜轉轉又回到八十九中。鄒俊說自己參與了八十九中所有的前期改革,現在承前啟后讓八十九中綻放前所未有的光芒,也是基于自己的經歷。
出身于知識分子家庭,受父母科研精神的言傳身教,鄒俊心中的家國情懷更多是與生俱來的家庭基因。從小到大都是尖子生,就讀名校中文系,讓鄒俊在人文素養與口才表達上明顯優于他人。訪學英國、美國,深入了解美國的AP課程,鄒俊心中對中學教育的思考,既有學校自身的傳承也有同時期最先進的教育理念。
“不僅是教學質量,我們更希望孩子得到全人格的發展。既看到學生眼前考大學的狀況,也要看到十年二十年后的發展,教育永遠是面向未來的。”每個學生的發展在鄒俊眼里,都不是孤立的三年或六年,而是漫漫長遠的一生。
對話
人類發展最重要的是“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
【記者】:天河區曾推出經典課程,你怎么看學習經典?
【鄒俊】:當然要學習老祖宗的東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些人會說經典有糟粕,但去學了,才有資格評判;讀過了,才能知道哪些可以繼承,哪些已經過時,甚至就是糟粕,評判精神是在學習之后形成的。人類發展最重要的東西,真的是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學習不同的觀念,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斷。老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提供空間,讓學生在批判和辯論中形成自己的看法,才能夠面對社會紛繁復雜的關系。何況經典是民族經典,了解自己民族的傳統,才能更自信地站在世界面前。
【記者】:八十九中在教育改革中敢為人先,開設了“綠蘊龍飛”特色課程,為什么這么做?
【鄒俊】:我內心很崇尚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北大清華,什么樣的人都能來當教授,即便是沒有學歷的,只要大家覺得好。我自己也是開放教育的受益者。八十九中的特色課程有它的基礎,學校前身是1919年成立的至德學校,開設計算地理射擊等別人沒有的課程,1934年中山大學鄒魯校長在此地成立農村教育實驗區,注定了這個區域里對創新教育的追求。
八十九中在華南植物園對面,這是為植物學家陳煥鏞先生開辟的一塊園區,之后聚集了大量林業的研究團隊。八十九中的學生很多是科研單位的子女,上個世紀90年代,他們的小發明小創造是可以包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省和全國一等獎的。也正是基于這些自信,位置在天河區最偏遠的八十九中,能慢慢從各級綠色學校,發展成今天的國家級示范高中。
“綠蘊龍飛”提出培養“富有綠色情懷的,科學素養凸顯的新時代龍的傳人”。一個學校培養的人才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學校的特色。基于學校自己的歷史,我們指向科學素養,打造科技創新人才的搖籃。
【記者】:在特色課程里,有C++編程這樣一般學生大學才會接觸的課,這是為什么?
【鄒俊】:開設C++編程課程,是因為和華工計算機學院院長有一番談論。我問他為什么中國出不了比爾·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錄進來的大一學生身上缺了什么?院長的回答是,我們的孩子都很優秀,但是他們的創造力在小學到中學可以說被扼殺了。他建議我如果想為教育做點事,應該開一門基礎的編程課。沒有這個基礎的工具,談不上任何IT創新。
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就是不扼殺創造力,但是創造力需要基礎,不是從天而降的。學生有了基礎之后,才能迸發出自己的創造力。華工這位院長的博士生也一起參與了課程設計,后來把編程課改編成初中孩子可以接受的課程,并且提前到初一。
【記者】:開設這么多的特色課程,如何保障應試教育的質量?
【鄒俊】:只有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騰出學生的課余時間,從事個性特長活動才變得有可能。我們在提升課堂教育質量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比如一門課從原來的8節課減少到6節后,就要求老師一節課只能講20分鐘,每講一句話,含金量要很高。老師的教學設計,甚至問題設計,都要認真琢磨。
很多學校說自己開了多少特色課程,但不保障學時,那么課程都是虛的。我們關注質量,但不單純關注質量,這才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記者】:既要質量又要素質,你對教學提出很高的要求,老師們跟得上嗎?
【鄒俊】:我每天都要給他們洗腦(笑)。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力度去培養老師,老師跟不上,校長再有想法都沒有用,老師的培養成為關鍵點。我舉個例子,教物理煥鏞班的一個老師,問我能不能嘗試物理和數學結合起來上,他相信自己可以教好這門課。我就讓他先開一門特色課程,把兩個學科整合到一塊。結果他的特色課程非常有效果。我準備9月份就讓他教這門課程。有興趣的老師,我一定提供平臺,提供機會。
【記者】:八十九中二期工程在建,何時能夠完成?
【鄒俊】:二期工程的建設面積是30多畝,將五年內完工,全區投入1.4億元。現在的面積是107畝,全部完工后,八十九中將成為天河區單體面積最大的學校。
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