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北京一中 湯朝暉
【時間】2012年8月3日
【嘉賓】北京一中湯朝暉
【主持人】記者
【記者】:關于師生們愛國之情,對于社會責任感我們學校是怎么培養起來的?
【湯朝暉】:其實這個問題老師們這么多年一直在思索,我們在倡導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但現在社會多元價值體系給孩子們帶來的一些沖擊也是很大的。學校思考用什么樣形式能夠把主流價值觀融入到對學生教育當中去,所以近幾年隨著社會實踐廣泛的開展,一中也開始在探索。
在社會實踐中,北京一中這幾年來不斷摸索成立了自己的志愿服務隊。我們的志愿服務隊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做"胡同天使"。北京一中坐落于東城區寶鈔胡同里,孩子們從胡同里面走出來,以天使般愛心去為社會做一些事情。
這種胡同實踐內容不斷在拓寬,現在大概涉及到幾個方面的幾個領域。一個領域是在校內,在校內也給它起了一個很好的名字:"我與校園有一個約定校園志愿服務",還有一個領域走出校園到社區去,叫"我的社區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第三,我們有一個社會實踐基地,是在東城區特教學校,在那里的實踐團隊叫做"有愛無聲志愿服務隊",還有一個基地在鼓樓雙語導游,這支隊伍名字叫做"鼓韻新風"。還有一支隊伍叫做"手拉手公益助學活動"公益助學志愿服務隊,帶著孩子到青海、貴州等邊遠地區做公益助學活動。大概有這么五個方面,"胡同天使"在五個領域當中已經不斷將他們愛心播散到他們所到之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也在成長,也體驗了一種價值,一種快樂。
空間足夠大孩子的創造力就會很驚人
【記者】:現在父母都是只有一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很嬌慣的,有的孩子某些習慣家長很難改變,期望著學校幫助他們在家庭教育當中做出更多的努力。對于這個問題怎么看?
【湯朝暉】:這么多年來接觸了這么多家長,也有一些感慨。我在跟一些家長們在接觸交流的時候,多半家長們出現一些共性問題。比如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對于家長的期望值我也能夠理解,因為在大家認識中,高考還是最主要的,對于高考這種關注、熱度決定了家長對于孩子期望。這種期望值帶來的就是大家對孩子日常當中要求,你今天做三道題,明天必須做五道題,今天得了90分,明天必須得100分。很多家長也跟我說,如果不要求孩子的話,我的孩子就會落后了。但是我會給家長一個建議,任何一種要求,嚴格要求什么時候都是對的,但是這個要求應該是有一個度,而這個度的把握一定要適合自己孩子的承受度。給孩子一個適合的,就像彈簧一樣,要給孩子一個適合的彈壓的力,這樣他才能夠很好的螺旋式上升,如果這個力使得過大,就會把孩子壓垮了。
【記者】:很多外國學校認為中國的留學生都不會充滿想象力,創造力,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湯朝暉】:改革當中有一種理念就是培養孩子創新能力,一直以來,我認為中國孩子并不缺乏創新力,而是我們沒有給他足夠空間挖掘出這種創造力來。中國的孩子基礎教育那是西方不可比的,但是孩子缺乏創造力的說法我不認同。其實不是這樣的,而是沒有很好的挖掘出來。隨著課程改革帶來的一些變化,我們發現如果老師們在課堂上給他創設了足夠的讓他自主發揮,讓他去探究的空間的話,孩子創造力是令老師感到驚嘆的。比如現在高中改革課程里面有一門課叫做"研究性學習",由孩子們在生活學習當中生成一些問題,對這些問題感興趣設立一個課題,老師陪伴著孩子們一起去來研究解決這些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發現老師們想象不到的問題孩子們想象得到,而且提出來解決方案也是非常有創造性的解決。因此我就想不是我們孩子沒有創造性,而是沒有給他足夠的空間,當這個空間足夠大的時候,孩子創造力會讓所有人驚訝的。
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