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返回首頁| 訪談中心| 校長雜志| 校長論壇

返回首頁

《人物》本期人物 | - 深度對話人物 分享成功故事

基礎教育學校特色發展要有內涵,要有文化

專訪:大連開發區第一中學 姚志強

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我是記者徐小璐。在美麗的大連有這樣一所學校,這所學校跟大連經濟開發區共同成長,“一年一變化,三年大變化”,她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受到當地的家長和學生的關注,這所學校就是大連經濟開發區第一中學。今天演播室很榮幸地請來了這所學校的校長姚志強先生,歡迎您!

基礎教育學校特色發展要有內涵,要有文化

【時間】2012年4月28日

【嘉賓】大連開發區第一中學姚志強

【主持人】記者

專訪大連開發區第一中中學校長姚志強

【記者】: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我是記者徐小璐。在美麗的大連有這樣一所學校,這所學校跟大連經濟開發區共同成長,“一年一變化,三年大變化”,她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受到當地的家長和學生的關注,這所學校就是大連經濟開發區第一中學。今天演播室很榮幸地請來了這所學校的校長姚志強先生,歡迎您!

【姚志強】:各位朋友大家好,很榮幸跟大家交流教育問題,謝謝大家。

大連開發區一中校園環境美麗

【記者】:很多去過學校的朋友一邁入大連經濟開發區一中,迎面清新之氣,學校充滿活力。2001年的時候學校重新蓋了新的校舍。現在就請姚志強先來介紹一下學校。

【姚志強】:我們學校建在大連最美麗的大黑山腳下,建于85年,跟大連開發區是一起建的。開發區84年成立。學校85年建立,當時學校只是一個初中部,88年成立高中部,94年高中初中分離,正式成為獨立的高中。現在有三個年級24個班。

這個學校之所以說清新、充滿活力,主要是因為校園很美。現在這個季節春暖花開,學校處在花的海洋中,6月份櫻桃花又會環抱著學校……

學校就是要培養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記者】:大連經濟開發區一中的校訓有三個關鍵詞:他人、責任、成就。

【姚志強】:簡單說,就是心中要有他人,肩上要有責任,手中要有成就。

具體說,我們強調“他人”,實際上就是強調合作、團隊合作;

“責任”,希望從孩子開始,培養一種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現行的教育在這一方面有點缺失;

“成就”,這里要強調的是,不是說取得多少成績,更多的是強調貢獻。只要是能夠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那么你一定是個合格的人。

教師專業發展最終的目的是要促進學生多元的發展

【記者】:學校的辦學理念是:教育至上,多元發展。

【姚志強】:這基于教育至上,民主和諧的工作指導方針和繼承創新、科學發展的工作策略。校訓是在這個基礎上升華而來的。

“教育至上”實際上強調的是尊重教育規律,尊重教師,尊重學生;

強調“民主和諧”,家和萬事興;

強調“繼承創新”,一個學校在發展歷程中總會沉淀出自己品味的向上的東西,每個來到這個學校的人都會繼承他;在繼承的同時必須要有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

在如何“發展”上,要遵循科學發展的規律。我們有這么幾個定義:一個是教師的專業發展,一個是學生的多元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最終的目的還是要促進學生多元的發展。

所以我們凝練成我們的校訓,教育至上,多元發展!

學校特色發展要有內涵,要有文化

【記者】:姚校長原來在高校里做教授,潛心研究基礎教育工作。現在大家都在講學校的特色發展,高校里談的更多一點。在基礎教育階段,特色化發展是如何體現在學校當中去的?大連經濟開發區一中已經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那么學校特色發展的內涵是什么?

【姚志強】:一個學校的特色發展首先要關注這個學校的內涵,比如說他的文化。一個學校的特色一定是這個學校文化的一種體現,或者顯現。作為學校來說,這種文化不是一天形成的,這是一個長期的累計過程。如果要把這個學校辦出特色來,那么一定要總結出學校的發展歷程中你的文化是什么,通過文化來彰顯你的特色。對于一個學校的特色內涵,尤其是在談到一個特色學校的時候,我的感覺有與其他人相近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一定要注意,特色項目不等于這個學校的特色,也不等于特色學校。特色學校一定是通過文化展現出來的,這種文化一定要是課程的外觀體現。一個學校要想辦出特色,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打造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體系,只有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一個孩子的健康發展,這樣的學校才會有特色。

提倡個性化教育,向香港的學校學習

【記者】:我知道您到國內外很多學校都參觀考察過,對特色的理解可能更為深刻一些,尤其是您在高校里研究過很長時間。那么,您對周邊中小學校特色的發展有什么樣的意見和建議?

【姚志強】:我是06年到中學來,之前一直在高校工作,在遼寧師范大學從事基礎教育研究工作。這些年來,我考察了國內外的一些學校之后,按照我的觀點,在特色比較鮮明方面,我們國內整體不如國外,但是由于體制的一些問題,我們不太可能跟國外去學,或者學的時候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但是有兩個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如果我們真的想看一看的話,我覺得比較好的地方是香港和新加坡,特別是香港。香港的校長大多是從國外聘回來的,因此它是東西方文化很好地交融在一起的學校,它既把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進來了,又很好地傳承了東方的傳統文化。

我曾經去過香港的粉領教士書院,它是初中與高中結合的完中,它的教學理念是面孔教育“face”,它把這四個英文字母分別凝練出一句話來,它的第一個F就是“剪裁”這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它就是說,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面孔,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長處,因此在培養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根據他的個性來發展,也就是說,通過“剪裁”的教育來剪出他的長處,把長處發揚光大。這個理念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曾經在07年去過香港的學校,我曾經對香港的基礎教育寫了一篇文章,08年發表在《基礎教育課程》中,題目是《感受香港的基礎教育》,香港的學校教育,不僅是在學校文化,而且老師在課程的教學中、學校的整體文化中,確實體現了他們關注人、以人為本,而且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這些工作他們比我們走的早,更前沿一些,如果我們有機會出去交流的話,如果想去學習的話,我建議最好到香港看一看,最好是從早上上學到晚上放學,根據他們的作息時間,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的生活,這樣對我們的教育,甚至是教育觀念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種啟示、這種觀念的沖擊是比較震撼的。如果能靜下心來研究,對學校以后的發展是有很好的啟示的。

校本課程為綠葉,支撐整體課程平臺

【記者】:剛剛您談到了我們學校的校訓三個關鍵詞“他人、責任、成就”,又談到了特色化發展,那么我想到,我們學校的校本課程是怎么設置的,是不是也是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面孔、不同的特點來設置校本課程供學生選擇?

【姚志強】:是的,我們學校是開發區區域內最好的學校,我們初升高的學生每年只有兩千三百多個孩子,前幾年我們從這個里面我們選擇大約500個孩子,后來選擇400個,現在由于小班化教學我們每個班根據遼寧省的規定不超過45人,這樣來說,對于孩子來說盡管人數比較少,但是孩子的特點是初升高進來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能相差一百分。這些不同的孩子進入到學校里之后,面對的問題就是要怎么教育他們。

06年之前我們和其他學校一樣,按照傳統的教育模式來進行教育,那個時候教育的成果還是不錯的。06年遼寧進入課改實驗區,在新的理念指導下,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如何推動學校的發展,應該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在這個契機當中,當時國家規定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按照三級課程管理模式,我們就想,如何找到這個切入點,在上好國本課程的同時上好我們的校本課程。國本課程就是國家規定的必修選修課程,校本課程就是我們自己開發的課程。根據孩子不同的特長,我們采取的方式實際上是按照加拿大多元智能的理論,孩子進入學校以后對孩子進行智能測試,根據孩子不同的智能去引導他,我們開設了不同的課程。我們一共開設了八大校本課程,我們把它們比喻成紅花綠葉課程,把國本課程作為紅花,把八大校本課程作為綠葉,由紅花和綠葉支撐著我們學校整體的課程平臺。國本課程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是每個孩子發展的基礎,每個孩子都擁有不同的特長和智能,我們提供這八類課程讓孩子自己選擇學習。通過國本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共同學習,提高孩子的科學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把孩子培養成社會真正有用的人。

在這個建設過程中,我們逐步的探索著開設一些課程。開始是老師擅長什么課程,我們就開設課程。之后我們調換思路,以學生為本,根據學生的喜好開設不同的課程,真正的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近幾年來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在課程建設方面形成了我們的特色。并把這些課程作為我們的課程群,我們學校也是首次提出課程群的概念,通過這些課程群為我們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多元發展提供了基礎。
用學案引導教學,倡導各種教學模式

【記者】:我們知道,姚校長是一位學者型校長。非常喜歡探討和研究教育問題。剛剛提到了校本課程,接下來想請您介紹一下我們在課堂改革方面做了哪些改進?

【姚志強】:談到課堂改革首先提到我們的“123工程”,實際上還是針對學生設置的。考慮到我們學校學生的特點,一,無論做什么工作,學校教學最基本的顯現形式就是課堂教學。抓好課堂教學,提升學生質量是學校教學的第一要務。我們學生的特點有兩個層面:既有學優生,也有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二,就是關注這兩個層面。三就是抓好三類不同的學生:尖子生、邊緣生和特長生。

尖子生就是都是學習智力各方面都不錯的學生,要抓好這些孩子,為他們的發展謀出路。邊緣生就是比如在高考中努努力能考上一本,稍微不努力就只能上二本的學生。另外一類是特長生,每個孩子個性發展都有不同的智能。但無論孩子的空間智能和數理智能如何都可能還具有其他不錯的智能,我們一直注重孩子的特長發展。對這三類學生我們實行導師制,引領孩子的發展。作為遼寧省的首批示范學校,作為一所好學校,補課否認的事實就是我們的學生應該都升入大學。

如何讓學生能夠接受到更優質的大學教育,我們認為所謂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符合我們的學校,我們的學生應該是千軍萬馬過大橋。以北大清華為例,如果橋對面的學校是北大清華,天資聰明的孩子可以一筆一劃的算進北大清華,另外一部分學生可以通過競賽或其他途徑進入北大清華,我們這些為慢車道。還有一種我們稱之為快車道,這些孩子我們通過挖掘他們的特長,發展他們的專業優勢最終進入北大清華。因此我們認為目前的教育如果還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就背離了教育的基本規律。應該引導孩子在過大橋的同時,發揮每個孩子的潛能和優勢,無論孩子通過哪個途徑進入大學都是好孩子。現在大學畢業以后,在社會的發展看的不是孩子的成績,而是孩子的綜合素養,而我們所倡導的千軍萬馬過大橋的教育方式就是引導孩子提高綜合素養。提高了孩子的綜合素質就一定能是孩子得到更好的額發展,而在這個過程中,首要的就是我們必須抓好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用學案引導教學,倡導各種教學模式。例如,地理教學我們提出“圖層疊加”教學模式。給一個區域地圖,讓孩子們填寫區域的地形位置,河流、交通、氣候等等,然后根據填好的地圖來判斷這個地區的經濟、文化、軍事等等。開始的時候是老師引導孩子,來填寫地圖,一層一層疊加圖層,后來再有類似的課程,孩子就可以自己疊加,自己總結相關的規律。這種舉一反三的方式,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達到由學會到會學的目的。

外語教學也是這樣的,引導孩子學習21世紀報的出版小文章。通過文章來感受外語的文化,一定是這種文化的熏陶才會有質的進步。包括現在高考一般不考聽力了,不知道其他省市,遼寧不考聽力,除非是報考外語專業。但是不考外語聽力,我們作為寄宿學校,每周一三五的晚上都安排20分鐘聽力。包括現在高三的學生,也有同樣的聽力訓練。目的是要感受外語的語境,只有語境到了,水平才能真正提高,死記硬背不能達到提升的目的,這也不是培養學生的目標。一定是要形成一種文化,通過文化來促進發展。去年高考中,150分滿分的英語考試,我校學生平均達到120分。

【記者】:那還真是挺高的。

【姚志強】:是!這就是我說的,一定要打造這種文化,讓孩子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感興趣,才能學到東西。如果硬逼著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往往事倍功半,無法收到效果。只有形成一種氛圍,形成一種文化,要向課堂要效益,向45分鐘要效率。如果能堅持在課堂上,讓孩子學會學習的話,通過剛才我提到的幾種方法,也通過引導教師在每章、每單元結束之后,在教學教案上體現知識基數,形成知識的網絡,讓孩子有規律可摸,慢慢引導孩子學會總結。知識最終的升華一定是規律,而不是知識點!如果我們把所有的知識規律化,把方法傳授給孩子的話,這才是目的。每堂課給一點的方式,孩子難以掌握。所以課堂的目標在于,授之予教育的方法。

教師培養注重觀念的轉換

【記者】:看來我們的課堂改革是非常成功的,讓學生學到了方法,同時也培養了更多的興趣。培養的學生更多是實用型人才,而不是僅只會回答問題,在交流溝通中能解決實際問題。剛才說到了高校的課堂改革,與時俱進的文化,與整體的師資隊伍是分不開的。我們如何讓教師團隊做到緊貼時代?

【姚志強】:在教師培養過程中,與其他學校做得差不多,青藍工程,名師工程,教師教學論壇,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注重提高教師專業素養,這是我們倡導的科學發展的第一點,教師的專業發展。在我這些年搞基礎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最關鍵的問題是,教師觀念的轉換。如果觀念不轉換,只改教材、課標、教學形式,不會達到改革的效果。而觀念的改變,第一要從自己的教學反思中,不斷地提升自己,要引導教師善于開展研究,開展對自己教學工作的反思,把工作行程材料性的經驗積累,不斷升華自己。我們引導教師在做科研課題的時候,一直強調團隊精神,強隊備課組的力量、教研組的力量。

以科研引領教學的發展

我們學校的特色發展,也得益于中央教科所的課題,是教育部十一五規劃的一個重要課題。這個課題引領學校一步一步的發展,我們知道一段時間應該總結什么,下一步應該如何去發展。教師的成長也是如此,一段時間總要有個回味,通過反思的方式逐步提高教師的成長。為了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促進教師以科研引領教學的發展,我們加大了教師的表彰力度,口頭與物質表彰相結合。

我本人享受特殊津貼,得到了一萬元的獎勵,我用這筆錢設立中青年教師科研獎勵基金,每年拿出一千塊獎勵在科研教研方面有突出成績的教師,通過論文、教學活動、學術報告等綜合考察,鼓勵老師從事教學研究。沒有教學研究,“只知低頭拉車,不知抬頭看路”,教育走向何方很難判斷。但是我們既知道低頭拉扯,又知道抬頭看路,把握住更新觀念,把握住教務發展方向,我們就一定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課題研究中思考和解決問題

【記者】:學校對我們老師的發展還是非常重視的。姚校長剛才談到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那么您能不能說說您在基礎教育的方面的研究成果。

【姚志強】:我先說一下我們已經結題的課題,一個是“沿海地區校本課程的開發”,這個已經獲得大連市十一五的優秀教育成果。我們在研的課題是“促進高中生個性發展的校本課程平臺建設與研究”,這個是國家的重點課題。
在研究這個課題的過程中,我們收獲是很大的。比方說,我們在強調學生校本課程建設過程中,課題讓我們有很多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如今很多學校都在開校本課程,那么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課程資源的問題。

我們學校第一個要求是每個孩子都要有特長。我們之前也提到“多元智能理論”,其實我們當時也提出了一個“反木桶理論”,如果我們按照一個模式的話,的確是木桶的短板來決定水量的多少,但如果我們把木桶斜放,就變成長版決定水量多少。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我們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按照不同的標準來分析。以前有個家長就說到“姚明和劉翔,誰更好?”,我們不能拿打籃球的姚明和跨欄的劉翔相比,因為他們在體育競技項目方面并不是一個統一的標準。

第二個就是我們要有一個適合孩子特長成長的課程。但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是不同的,我們的師資和課程的安排就成了問題。比如我們的京劇課程和網球課程,我們都是沒有老師的,但我們這些課程就要依靠社會資源來支持。

例如我們的京劇課程,我們請的都是社會上的京劇老師來教學生學習,網球課程亦是如此。社會上的資源我們要充分應用,我們網球課程的孩子每周三都到網球館去訓練網球,到了周末他們也可以自發地去鍛煉。

這樣學生們既鍛煉了身體,又對學業也是一種幫助。去年我們學校有個打網球打得特別好的學生,武漢理工大學就錄取了他。我們也不是否定頭懸梁錐刺股的學習,但關鍵是他們學習得快樂與否,這個孩子就是很快樂地進入了武漢理工大學。

這樣例子還有很多,我們學校剛開始開設京劇課程的時候,只有兩個孩子去學。其中一個孩子,學完京劇之后去大連理工大學的自主招生,結果全國只有他一個人報名去考試,自然就是第一名。當年遼寧的一本線是518分,而這個學生讓那個就考了518分,很快樂地進入了大連理工大學學習。然而,大連理工當年在遼寧的招生,沒有低于590分的。

也就說,現在學生的成長,不要僅僅停留在學分,既要看他的科學素養,又要看他的人文素養。像我們這一代人,很多就是除了專業知識,也就是科學素養以外,很少同時具備人文素養的。就如我們的錢學森老前輩,他科研搞得好,但同時他小提琴拉得也非常棒,這或許是他成功不可或缺的一個因素。

我們如果還按照以前,只是單純的追求科學素養的培育,而忽視人文素養的教育,是很難培養出真正的人才。

未來發展注重高質量、有特色、國際化

【記者】:剛剛姚校長談了很多,主要說的是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他也一再提醒大家,并不是只有高考這一條路可以成才。在踏上多條成才路上的同時,我們一定要將自己豐富起來。由于時間關系,最后,請姚校長介紹一下大連經濟開發區一中未來幾年的發展藍圖。

【姚志強】:我們學校的發展目標是九個字:高質量、有特色、國際化。首先,我們未來的發展會繼續追求“高質量”。我想,這種“高質量”絕不僅僅是教學上的,而是教育上的,也就是新的人才發展觀念。第二是“有特色”。我們現在的課程已經具備一定的特色,在我們當地獲得了認可。最近,大連評了兩所特色高中,一個是大連十五中,以美術特色著稱,另外一所就是我們,同時,大連也將我們兩所高中作為“遼寧省首批特色高中”推薦到遼寧省去參評。這說明,我們這些年走的路子是對的,也得到了社會、家長和學生的認可。我們也將堅定不移地走特色發展、特色興校之路。第三是“國際化”。當今世界非常開放,被稱為“地球村”,我們孩子的發展也不能局限于本區域的發展。我們當地有幾所不錯的學校,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正好在一個十字路口的四個角上,我就說,即使我們的孩子考得不錯,也不要中學在西南角上,大學在東南角上,一輩子就這么大個視野,一定要走出去看看。我們知道,現在國外在人才競爭上做得非常好,采取了許多相關的政策,我們的孩子在未來發展中也必須具備這樣的國際視野。美國等西方國家已經將我們作為了一個戰略上的競爭對手,我們一定要做一種應對,必須要讓我們的孩子具備國際視野,必須用國際的視野去處理問題、認識問題,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想法,也是我們學校未來發展的方向。當然了,我也不一定就做得很好,也希望社會同仁、家長到我們學校去參觀、指導,讓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

【記者】:剛才姚校長非常謙虛,其實從我們剛才的交流中,我們能感受到大連經濟開發區的快速發展,她的特色化發展之路也給我們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您還有什么問題要與姚校長交流,歡迎在節目之后登陸我們的BBS提問,姚校長都會一一作答。

【記者】:再次感謝姚校長的到來。

【姚志強】:謝謝。

分享到:

姓名:姚志強

所屬學校:大連開發區第一中學

其它校長

校長:許逢春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簡介:許逢春,1981年9月師范畢業后參加教育工作,1985年入…[詳細]

校長:裘志堅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

簡介: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校長,廣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詳細]

校長:榮俊利

所屬學校:北京大興第一中學

簡介:榮俊利,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學數學高級教師,…[詳細]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關于我們 | 誠聘英才 | 使用條款 | 網站地圖 | 會員注冊 | 找回密碼 | 意見反饋 | RSS訂閱 | 聯系我們
京ICP備18006762號-3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 日本日本免费一区视频大片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视频 | 先锋资源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a免费线上看 一级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亚洲乱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