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返回首頁| 訪談中心| 校長雜志| 校長論壇

返回首頁

《人物》本期人物 | - 深度對話人物 分享成功故事

實現中國夢教育要承擔責任和使命

專訪: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 朱建民

三十五中始建于1923年,已經90年了,這所學校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先生創辦的,90年的風雨歷程,學校培養了很多杰出的人才,像中國兩彈一星的元勛鄧稼先,他就是從三十五中走出來的優秀的杰出校友,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當中像宋平、王岐山、王光美、王光英、李錫銘等等。

實現中國夢教育要承擔責任和使命

【時間】2014年8月14日

【嘉賓】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朱建民

【主持人】記者

專訪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校長朱建民

看分不唯分重個性重特長

【記者】: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我們非常有幸邀請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校長朱建民,朱校長您好。

【朱建民】:您好。

【記者】:首先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三十五中,三十五中跟其他學校有什么特別之處。

【朱建民】:三十五中始建于1923年,已經90年了,這所學校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先生創辦的,90年的風雨歷程,學校培養了很多杰出的人才,像中國兩彈一星的元勛鄧稼先,他就是從三十五中走出來的優秀的杰出校友,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當中像宋平、王岐山、王光美、王光英、李錫銘等等。

三十五中與其他學校最大的區別,非常重視對人的培養。也就是說,學校并不是說把分數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培養人,所以我覺得教育的最核心的問題是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以及怎樣培養人?所以三十五中我們在學校選拔人的時候,并不是說把分數放在第一位,而是看這個孩子他有沒有特長?那么他在哪些方面有自己的個性、興趣、愛好。所以一個孩子他豐富的想象力、他的創造力、他的合作精神、他的社會責任感是我們學校更加看重的,所以在學校育人方面是三十五中的一大特色。

【記者】:咱們平時選拔學生,不是單以分數來衡量這個學生?

【朱建民】:對,我們叫做看分不為分,重在孩子的個性、特長,這是我們在選人的一個特點。

【記者】:在如何培養個性化的孩子方面,有沒有一些跟其他學校不一樣的舉措呢?

【朱建民】:我們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信息化,也被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這個時代。也就是說在高考時代,我們看重的是一個孩子的分數,也就說在高考時代拼的是分數,但是在后高考時代我們覺得是要憑孩子的綜合素質和綜合實力。所以我覺得中國的教育也要都向個性化,沒有個性化的教育也就是沒有中國的教育的現代化,沒有中國教育的現代化也不可能有中國經濟發展的四個現代化。

所以三十五中我們認為今后什么樣的學校最受家長的歡迎,什么樣的學校最具有社會競爭力,我們認為這就是有特色的學校。那么這個特色反映在什么上呢,不是說我的學校有個籃球隊,我就是特色,那么那個特色我覺得最多只能說你有個特色項目,不能稱為學校的特色,學校的特色我覺得就是應該反映在它的課程上,就是有跟別人不一樣的課程。所以我們說一所學校有什么樣的課程觀,就決定這所學校的人才觀。那么一所學校的課程結構就決定了他的人才結構,一個學校的課程質量決定他的人才質量。像三十五中,像我們從2010年跟中科院辦的科技創新班,三十五中的科技班它的課程就是跟普通班不一樣,它的中科院課程是由中科院的科學家為我們的學生量身定制的課程,包括基礎科學、自然科學、高科技和環境科學四大領域,172個課程單元,希望我們的學生利用寒暑假到中科院的科考基地去考察,利用這個平時的琢磨進入中科院的實驗室來學習。

所以,三十五中在科技教育方面這是學校的特色,也是個性化的發展。所以教育部原基礎教育司的二司的司長朱慕菊,朱司長,他說三十五中在科技教育方面實現了三大創新。一個就是實現了教育制度的創新,也就是說我們把基礎教育和科技教育二者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教育制度的創新。第二,他說實現了課程的創新,我們的課程不光是搞教育的人設計的,而是科學家根據我們學生實際的發展的需求,設計課程,所以實現了課程的創新。第三實現了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三十五中已經跳出了以追求分數為目的的教學,而是以培養科技拔尖創新人才。所以三十五中我們是教育部拔尖創新人才的實驗學校,所以在個性化發展方面,三十五中還是有一些我們獨到的地方。

【記者】:除了科技班以外,還有其他方面的培養嗎?比如文科方面的培養。

【朱建民】:現在三十五中,我們除了科技班以外還有藝術班,我們跟中央音樂學院和北京電影學院辦的藝術班,另外,我們有體育班,和北京西城區體育局辦的體育特長班,這些都是被北京市的體育后備人才來做培養的。另外,三十五中現在我們馬上高中要搬到西校舍,就是搬到新街口趙登禹路,那個地方有一個叫八道灣十一號,是魯迅先生的故居,30年代初魯迅在這居住了3年多,有很多魯迅的作品,像《吶喊》等等這些作品都是在那寫的。所以我們在三十五中西校舍建了一個叫做魯迅先生紀念館。同時在紀念館旁邊成立一個魯迅書院,所以現在我們就是說來把對魯迅的研究納入我們的學校的校本課程,作為學校的一門特色。

【記者】:今年央視的《開學第一課》邀請了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去到咱們三十五中,來進行講演,這個講演給我們的學校,給我們的學生帶來了什么變化?

【朱建民】:三十五中出了很多藝術大師,像婁師白,中國現代的美術大師,還有像表演藝術家馬季。所以現在我們把學生的培養我們認為他是一個全面的,所以我們今年西城區政府搞了一個叫做開學一課,也就是請這些中外名人大師走進校園與學生對話,我們這次把歐陽中石先生請進了校園,因為中國的漢字它的橫平豎直其實他也是像做人一樣,人也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我覺得跟中國的書法藝術有很多內涵是一致的。

這次與歐陽先生的對話叫做德與學,就是從育德的角度來怎么做人,怎么來培養學生,歐陽中石先生為我們學生做了講座。另外三十五中的前身叫志成中學,李大釗先生建立的,現在學校每年都請一些志成的一些老校友包括一些社會知名的學者大師走進學校,所以歐陽中石先生還為我們志成講堂題寫了一塊匾,對我們的學生是一個非常好的一種教育。是零距離走近大師。
學生社團是培養未來領軍人物的搖籃

【記者】:我們再聊一個比較新奇的話題,今年習總書記他在指導大學生工作的時候說,在實際工作中情商很重要,近來,市場上也興起了很多情商培訓機構,有兒童的有成人的,您覺得我們學生有必要進行情商培訓嗎?

【朱建民】:我覺得情商其實也是一個人,我們三十五中有一個辦學理念,叫做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績更重要,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成功他是有條件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功,但是每一個孩子都要成長,分數對于孩子來說重要不重要,太重要了,但是我們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有沒有比分數更重要的,我們認為人做好了比分數更重要,所以我們說人做好了不成功是暫時的,人做不好成功也是暫時的。所以我們說一個有思想的人一定比一個有知識的人走的更遠,所以我們在培養孩子做人,培養孩子一個健康的人格,良好的意志品質,與人交往與人合作的能力,所以我覺得這是孩子在終身受益的東西。

【記者】:學校有沒有針對這方面的培訓呢?

【朱建民】:現在我們在學校把學校的教育理念還有一條,就是把學生看成是教育教學的主體,也把學生看成是一種課程資源,我們現在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領袖才能,這種能力的培養我們認為他不是在課堂里頭靠老師講課能夠培,就是講課是講不出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這種能力的培養可能更多的就是要通過學生的實踐,通過學生的體驗,所以三十五中現在有將近一百多個學生社團,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比如我喜歡天文,我可以成立天文社,我喜歡電影可以成立電影社,我喜歡話劇可以成立話劇社,這些學生社團是學生自己設計課程,自己來實施課程,在實施過程當中對學生的能力的培養。

所以我們說學生社團是培養學生領袖,也是培養未來在某一個領域的領軍人物的搖籃,所以通過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來提升學生的情商,他的能力。

不要一味的強調不允許留作業

【記者】:感謝校長,前段時間,教育部就“小學一至三年級擬取消所有考試”征求意見,家長糾結了,他們認為適當的考試,對孩子是督促。您怎么看“減負”這件事?

【朱建民】:我覺得這個“小學一至三年級擬取消所有考試”規定我認為并不太適宜,因為我覺得作業和考試他是教學當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他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所以這個我覺得我們應該尊重教育規律,其實學業負擔重與不重關鍵是看這個東西對孩子有沒有興趣,我覺得我們應該少留一點背的作業、抄的作業,少留一點死記硬背的作業,其實多給學生布置一些動手的,讓學生去發現問題去通過小組討論通過合作學習通過探究式學習來培養孩子的這樣一種能力。

我覺得不要一味的強調不允許留作業,我覺得留作業,要留什么樣的作業,減負并不一定就是說是不留作業,關鍵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發展孩子的特長,我覺得關鍵是在這個地方。

【記者】:孩子如果不考試,不留作業,萬一期末考試或者未來升學的時候,他成績不好怎么辦,家長可能會擔心到這個,您覺得呢?

【朱建民】: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來講,如何減負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說老師不留作業了,孩子的負擔就可以減輕了,老師不留作業了,家長還給孩子布置大量的作業,學校不讓補課了。就把民辦的課外的補習就給帶火了。所以我覺得關鍵我們在教育過程當中,比如說考試,考什么,培養學生什么,就剛才我在前面說的,我們現在在高考,高考制度他實際上他是一種用清華北大的這一把尺子來衡量所有的人。所以大家都在以用考清華北大的目標去復習去補習,而且我們說高考他本身來說不是揚長教育,他是一種補短的教育,高考不考的老師不講,高考不考的學生也不學,而高考缺什么老師講什么,缺什么學生學什么補什么,所以在這樣一種考試制度下,可能就再加上現在我們中國都是一個孩子,家長都希望孩子有一個好出路,所以我覺得考試制度要改革。

我們說在高考時代憑的是分數,這也是跟中國的國情決定的,但是在后高考時代可不是說憑的是分數,而是憑的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憑的是孩子的綜合能力,所以我覺得我們作為辦學者,作為一名校長,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覺得不僅僅要幫助孩子有一個好分數,更主要的應該要考慮到在未來20年、30年世界需要什么樣的人,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人,作為一個世界和中國未來20年、30年之后一個優秀的人才,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和能力,我覺得這才是我們今天的教育應該給孩子的,應該培養的。

中國的基礎教育更扎實不主張過早出去

【記者】:中國孩子負擔確實挺重,現如今低齡留學生也越來越多,這些現狀的背后很大原因是家長們希望孩子"換個活法",感受國外教育,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朱建民】:現在從我來說,并不主張孩子過早的出去,因為我覺得在18歲之前孩子還未成年,作為未成年人特別是在初高中階段,是一個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一個關鍵的時期,所以在這個時候我覺得如果的過早把孩子送出國外,可能會對孩子的人生觀、時間觀、價值觀產生不利的影響。在國外學習不確定的因素很多,我還是主張孩子在國內把基礎教育讀完了,在大學高中畢業以后有條件的話有的孩子愿意出國,可以到國外去留學,我覺得中國的基礎教育還是非常好的,還是很扎實的,我想現在美國也在學習中國的基礎教育一些好的東西,所以我并不主張孩子過早的出去。

【記者】:讓孩子在中國念完基礎教育,可能升學壓力就特別大,現在幼升小就開始競爭特別激烈,何況其他。北京的小升初升學渠道多達15種,聽起來非??植?,擇校問題所有家長都關心,您作為一個重點中學的校長,您怎么看待擇校?

【朱建民】:我覺得擇校問題很復雜,他不是說某一個人怎么怎么樣,我覺得如果要從大的角度說,因為現在中國還是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且我們的國情是窮國辦大教育,因此我們的教育確實學校之間發展很不平衡,城鄉之間的差距很大,就是在一個區域內的學校的差距也是很大的。這就是跟我們說的,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窮國辦大教育有關,但是現在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經濟發展了,老百姓富裕了,還有一個就是獨生子女政策,一個家庭就這一個孩子,家長有一定經濟基礎,就這一個孩子,所以我覺得家長選擇好的學校,我想這也是無可非議的,因為現在一個家庭什么事最大?

孩子的事是最大的,有的家長說我們的事業再成功,我們的錢掙的再多,孩子不爭氣,孩子沒培養好,總是家庭當中最大的遺憾。所以我覺得擇校熱是跟我們的社會主義發展初期,就社會主義初期的發展階段和窮國辦大教育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獨生子女政策之間的矛盾造成的。所以現在我覺得在我們的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當中,在十八大綱要當中都強調教育公平,我覺得教育公平是人的公平社會公平的基礎,所以我覺得作為義務教育階段政府要辦好每一所學校,要給每一個孩子一個公平的受教育的機會,我覺得這是我們毫無疑問要追求的目標。

但是在非義務教育階段,我覺得可以適當的放開,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來滿足受教育者的需求。也就說政府只提供基本的教育需求,基本的醫療需求,基本的住房需求,但是如果說對于一些經濟條件好,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的,說我愿意受更好的教育,我愿意接受更好的醫療服務,我愿意住更高等的住房,你可以花一些錢。所以我覺得教育他也是一種服務,醫療也是一種服務,但是這種優質教育作為稀缺資源,我們覺得應該靠市場調節,如果要用權利去分配這樣一種優質資源稀缺資源,必然造成腐敗,所以我覺得總的目標今后要實現教育的均衡,實現教育的公平,但是這個路會很長,但是這個目標我覺得是必須朝這個方向去努力,我是這么看的。
評價方式的單一造成學生負擔過重

【記者】:咱們中國除了擇校以外,高考制度也是飽受詬病,您覺得國外可能有哪些基礎教育方面有哪些優點可以讓我們中國來學習的呢?

【朱建民】:剛才我說了,從高考來說他本身就是一種補短,而且用一把尺子來衡量所有的人,因此造成我們基礎教育的同質化現象嚴重,教育的同質化格式化,以追求分數作為目標,但是在國外,特別是一些西方國家,他們在基礎教育方面他們就是更注重的是人的全面發展,像國外的大學,像什么世界著名的耶魯、哈佛,像這樣一些大學他們在錄取學生的時候,不光是看孩子的分數,分數要看,但不是最主要的,他們除了分數之外要看什么呢?還要看孩子的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看看孩子他的社會責任感,就是你在上高中階段,你參加過哪些社會活動,你為社會做過什么,就是這種志愿者的經歷,所以包括你學了哪些跟別人不一樣的課程,所以我覺得這些東西才是未來社會所需要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基礎教育的課程的單一,教學方式的單一,評價方式的單一就造成了我們的學生的負擔過重,所以我們覺得應該在這一點上要借鑒國外的一些好的,就是要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我覺得這是我們應該跟國外學習的。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一致輸掉的是孩子的前程

【記者】:那在咱們這個基礎教育階段,像我們這個家庭和學校之間這種結合非常非常重要,您覺得在這個階段學校和家長分別應該擔任什么樣的角色呢?

【朱建民】:當然在教育這個問題上來講,我覺得任何一個教育成功的事例它絕對不是說光學校教育,或者光是家庭教育,單方面作用的結果,他都是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者的結合,所以我們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所以有的時候問題,叫做問題學生,實際上他的根本的東西是在于家長,比如說像有的孩子缺少吃苦精神,他依賴性特別強,這個就跟家長從小就是說只要你好好學習,別的你什么都不用管,所以不用他做任何事情,有些孩子他的這種生活上的懶惰,生活上的依賴實質上他也會遷移到他的學習上,所以他做作業做錯了題,他說是因為父母、媽媽爸爸沒給他檢查出來,說他錯了,所以我覺得作為父母這個角色,就我的觀點就是對孩子要藏起一半愛,就是不是失去的愛,但是要藏起一半愛,不要愛的死去活來,不要愛的糊里糊涂,也就是說我覺得作為家長一定要讓自己孩子的事讓他自己做,就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我覺得一個孩子有時候學習成績不好,關鍵究其根本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孩子缺乏對自己的一種責任。

他認為我學習給我父母學,給老師學,一個缺少對自己都缺少責任心的人,他將來長大以后對父母也不會有責任心,一個對父母都缺少責任心的人,將來他長大以后也要生兒育女組成家庭,他對子女對家庭也不會有責任,一個對父母對自己,對家庭都沒有責任心的人,你想這樣的人能干什么,所以我覺得作為家長就是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并且要對自己的行為導致的結果要學會負責,我覺得這是家長,那么作為學校從三十五中來講我們也主張讓學生進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所以三十五中有一個叫做三字方針,三字的育人方針,三字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學生叫做自主管理,學生叫做主動發展,學生自主選擇個性發展,學生自主體驗自我超越,也就是說我們老師也不要去包辦學生,我覺得學生他應該是成為教育教學的主題,當然我們作為老師要成為學生的朋友,要幫助學生發現發現自己的愛好、特長、潛質,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建立一個完整的健康的人格,我覺得這是我們做老師應該做的。

【記者】:那您剛剛談到了家長該怎么做,也談到了學校該怎么做,那您覺得學校和家長之間是不是應該有什么某種互動,某種關聯,某種合作呢?

【朱建民】:我覺得這個前面我也講了,就是說在教育當中有一條最主要的原則,叫做教育的一致性原則,也就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必須一致,如果不一致那么就是說他這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就會相互抵消,作用就會相互抵消,而且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一致的情況之下沒有贏家,輸掉的肯定是孩子的前程,這個我是怎么來理解的呢?就是我們以前有過這樣一個案例,就說這個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因為學校處分,紀律處分也是一種教育手段,就是說作為老師不能打不能罵,也不能停課,最多就是請家長。

所以在學校來說處分是什么呢?就是要告訴犯錯誤的同學和沒有犯錯誤的同學這是學校堅決反對的東西,就是通過紀律這樣一種方式來警示教育大家,所以有一個孩子犯了錯誤以后學校要給處分,家長就堅決反對,結果家長就是說學校讓孩子寫檢討,家長說你千萬不要寫,寫了以后這就是你的黑材料,學校可能就因為你寫了這個檢查了,就可能給你處分,所以家長就是百般的阻攔,雖然當時沒有處分成,可是對于孩子在他的心靈當中實際上留下了一個負面的東西,所以他最后等于是把他的各種壞的毛病最后導致了這個孩子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所以我說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一致的時候,他會把兩種教育的作用相互抵消,而且在這個時候肯定是不存在誰贏誰輸了,說我沒有給孩子處分成,說學校輸了,家長贏了,其實不然,而恰恰輸掉的是孩子的前程。
好教師標準是學生喜歡、家長滿意、同行認可、領導放心

【記者】:謝謝校長,我們下一個問題跟教師節有關,這不馬上要到教師節了嘛,您作為一個學校的領導者,您覺得一個一流的教師應該是什么樣的?他跟普通的老師有什么區別?

【朱建民】:我覺得一個好教師我認為在三十五中我們好教師的標準是四句話,第一個是學生喜歡你,一個不被學生喜歡的老師不能稱為老老師,第二個叫做家長滿意你,家長對老師的各項工作,教育教學工作,各項管理特別滿意,我覺得這是一個好教師的標準,第三句話叫什么?叫同行認可你,就是你這個教研組的,被研組的老師共同認可你的教學的能力水平效果,叫同行認可你,最后一句話叫什么?叫領導放心你,這個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的,同行認可的,領導放心的這才是好老師,就是把你放在哪你都是一個優秀的老師,這是三十五中評價老師的這樣一個標準,衡量的標準。

但是我覺得從一個教師,因為他是一門專業,所以我覺得好的老師要懂教育,要愛學生,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培養孩子的特長而且在課堂教學當中能夠整合和開發課程,創造性的開展教學,我覺得這是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和能力,總結起來就是懂教育愛教育,勇于奉獻,在教育上有自己獨到的創新的東西,我覺得這是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堅決不用沒有師德的人哪怕本事再大

【記者】:我們國家的教師入門門檻不高,只要各類師范學校畢業即可,除個別名牌院校外,這類學校普遍招生質量不高,這決定了教師整體隊伍質量的參差不齊。近兩年頻頻爆出一些教師做令人無法容忍的事情,您認為,我們該如果加強師德建設?

【朱建民】:我覺得現在媒體對有些個別教師甚至個別校長的一些報道,我覺得這個東西它不是主流,可能是在千千萬萬教師當中屬于個例,我覺得我們應該對中國的校長,中國的老師有一個正確的估計,其實老師這個行業還是蠻辛苦的,而且老師這個行業我覺得是一個積功德的行業,我經常跟我們的老師說,我們是要為每一個孩子的前程積功德,為每一個家庭的幸福積功德,為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積功德,所以我覺得就是作為一個教師,師德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一個師德高尚的人,他在教育孩子面前,他才能夠做好工作,我們說是叫做學為人師,行為示范,這是一個教師應該具備的,所以我覺得我們三十五中在用人上還是把師德是放在第一位的,如果你師德不行我們是一票否決,你本事再大,師德不行肯定這樣的人我們堅決不用,所以我覺得在教師的培訓當中,我們也把師德放在首位。

【記者】:可是校長你想像這個教學能力的話,我們以學生的成績能衡量出老師的教學能力怎么樣,但是師德卻是好像沒有什么特別的標準,你們學校比如說選拔老師的時候,怎么看這個老師的師德好與壞的呢?

【朱建民】:這個學校是有師德規范的,有師德要求,比如說老師要尊重學生,不能夠挖苦諷刺學生,另外像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就是你作為教師,你的言行怎么能夠給學生做示范,所以這些包括教育部都在教師法當中,對老師都有很明確的規定,所以在每年的我們教師的考核,教師的聘任當中都會拿法規對教師的職業規范來作為評價。

【記者】:咱們有一個專門的規范是吧?

【朱建民】:對,專門有,而且每年是學生家長給老師打分,對老師的敬業精神,對老師的師德,對老師的教學水平,教學的效果都是有一個完善的評價。

對學校發展做出有戰略性、前瞻性,系統性的思考

【記者】:校長人家都說校長是一個學校的掌舵者,那您作為三十五中的校長,您覺得您在學校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呢?

【朱建民】:我覺得我作為一個校長,我給我的定位就是要注重的想明天的事,注重的做明天的事,要對一個學校的發展做出既有戰略性、前瞻性,系統性的一個思考,就是說我們要建立一個學校發展共同的愿景,就是要用校長的辦學思想、辦學理念去影響帶動這樣一個教師的團隊,那么三十五中就是我們在學校的目標上就是我們要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現代化學校,所以這點就是作為一個校長要團結帶領我們的教師隊伍來朝著我們的目標去努力。
實施五制教育教學改革

【記者】:咱們三十五中未來五年的規劃是什么?有沒有什么具體的目標?

【朱建民】:具體的目標就是三十五中剛才我說了我們的高中部馬上要潛入新街口的這個新校舍,在潛入新校舍以后學校我們在教育教學改革上將會有一個大的舉措,就是實施叫做五制教育教學改革,這五制哪五制呢?第一個叫學部制,所謂學部就是相當于大學的學院,我們作為一個中學你不好叫學院,我們叫學部,這個學部什么概念呢?就是三十五中我們有科技版,中科院跟我們辦的科技班,每個年級兩個科技班,這樣就是我們三個年級一共是六個科技班,我們成了一個叫科技人才培養部,我們的藝術班,成立藝術人才培養部,還有我們的六年一貫制,就是三十五中有從初中到高中六年這種學制的學生成立六年一貫制學部,還有二四制。

【記者】:二四制是跟十一學校那種的,就是兩年初中,四年高中。

【朱建民】:對,就是把成立學部,所以將來逐漸的就由學部代替了年級,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叫什么呢?叫走班制,或者叫選課制,我們的學生在每一個學部內學生是實行走班、選課的,那么在學生在一些公共基礎性課程可能都一樣的,我們共同來完成過程規定的大綱課程,在完成了國家的必修必選課程之外,還有一些根據我們的科技班、藝術班,根據我們的六年一貫制二四制,還有普通高中部,就是不同的學部有它不同的特色的課程,所以在這個特色課程上,全部是由學生自己來走班選課,所以到那時候我們有什么呢?有大課,像公共基礎課,就是可能兩個班一起上,就是大課,小課是什么呢?也許我們有十個同學選這一門課,那么就是有這種小課,還有常課,有八十分鐘一節的長課,還有的是短課,四十分鐘一節的,所以完全每一個孩子的課表都不一樣,它都是個性化的課表,就是實行走班制、選課制,這是第二。

第三實行導師制,也就是說將來班主任作用越來越淡化了,當然還保留行政班,但是在可能更多的時候都是以教學班為單位,所以每一個認可老師他都是作為學生的導師,他負責聯系五到六名孩子,就是不僅要管他們的學業,還要管他的心理,管他的職業生涯規劃,他的各種方面的有導師來負責,所以這是導師制,還有學長制,就是高一年級的學哥、學姐來帶下一年級的學弟學妹。

【記者】:是在哪方面帶呢?

【朱建民】:那就是全方位的,有點像過去那種輔導員,就是等于是從他的選課,從他的各種社團活動,包括他的生涯規劃,包括他的日程的一些管理,就是由學長來負責學弟學妹搞這個學長制,也就是把學生的自主管理作為學校辦學的一種重要的形式,這是學長制,最后還有一個就是學分制,所以在三十五中未來,如果你提前修滿學分可以提前畢業,甚至可以提前高考,所以我們這種學部制、走班制、導師制、學長制和學分制這種改革就是更加注重孩子的個性化,這跟國外的這種育人方式有點類似。

現在我們目前已經最先成立的是六年一貫制學部,還有二四制學部,現在已經成立了,緊接著還要成立科技人才培養部、藝術部,總之這些就是把教育教學的方式都進行了調整,也就是說更加注重個性,尊重每一個孩子的選擇。

另外三十五中在未來發展過程當中,我們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在去年在市交委支持和批準之下,我們成立了國際部,三十五中現在等于是三個校區,有初中校區、高級校區、國際部校區,這個國際部校區我們目的就是通過這種中西合璧的教育,也就是說我們把中國的教育和國外的教育進行有機的融合,我們說現在教育的國際化是個趨勢,但是國際化絕不是西方化,更不是美國化,像我前邊說了教育國際化的核心還是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以及怎么樣培養人,所以我們的國際部現在成為了三十五中初高中課改的試驗品,而且我們通過中西文化的融合,課程的融合,教育教學方法的融合。

我們現在計劃要用五年到十年的時間要打造出一套符合中國的國情,能夠得到國際認可的國際高中課程,這個課程打造出來以后,主要目的就是讓95%沒有機會和沒有條件出國的這些孩子在國內也能接受國際教育,我想這是我們辦國際部的核心價值,所以為少數孩子出國提供服務,為不是我們辦國際部的主要目的,是我們辦國際部的附加值,所以我想這也是通過辦國際部促進中外教育的融合,改變我們的課堂教學方式,改變我們課程的內容,也就是說從培養人的培養方式上進行改革,所以中西教育的文化的差異,沒有說哪個是好的,哪個是不好的,我覺得我們就是要把中外的教育的優勢把它進行整合,來作用于我們的人才培養上,所以我們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0周年實現中國的現代化,真正的現代化,所以我覺得實現中國夢教育要承擔責任和使命,所以我覺得一個國家有什么樣的教育這個國家就有什么樣的未來,所以我們現在也是通過這種課程的改革,教育教學的改革為我們的國家培養優秀的拔尖的人才。

【記者】:剛剛聽您講了這么多關于改革的事,真是覺得挺高興的,覺得我們三十五中的學生確實挺幸福,能在這樣一個寬松的環境下學習成長,感謝朱校長。

分享到:

姓名:朱建民

所屬學校: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

其它校長

校長:許逢春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簡介:許逢春,1981年9月師范畢業后參加教育工作,1985年入…[詳細]

校長:裘志堅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

簡介: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校長,廣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詳細]

校長:榮俊利

所屬學校:北京大興第一中學

簡介:榮俊利,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學數學高級教師,…[詳細]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關于我們 | 誠聘英才 | 使用條款 | 網站地圖 | 會員注冊 | 找回密碼 | 意見反饋 | RSS訂閱 | 聯系我們
京ICP備18006762號-3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又爽又猛又粗国产免费 | 中文字AV字幕在线观看老师 | 五月天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久r在线 | 亚洲成高清a人片在线观看 综合国产亚洲专区 | 色天堂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