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返回首頁| 訪談中心| 校長雜志| 校長論壇

返回首頁

《人物》本期人物 | - 深度對話人物 分享成功故事

仁德校長的角色觀

專訪: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第一中學 張仁德

在黨政機關與學校之間,他最終選擇了與孩子在一起,而且一干就是16年。16年間,他沒向主管部門要過一分錢,東拼西湊地籌款蓋了12座樓;16年間,教職員工家里的喪喜事,他必親自捎去一份學校的心意;16年間,他頂住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將一所薄弱校變成全國百所特色校之一。他不太看重考勤等常規性管理,對教師的進修與科研卻格外認真。他很少舉行開學典禮,每學期的假前會議,講話也從不超過5分鐘。他喜歡書法,是中國書協會員、山東書協理事,并將書法藝術的本體理論融入到學校管理之中。對于傾注了大半生的教育事業,他說剛剛找到一點感覺;對于未來,他像年輕人一樣躊躇滿志,要在退休前實現尚未實施的計劃……他就是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第一中學校長張仁德

仁德校長的角色觀

【時間】2005年11月22日

【嘉賓】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第一中學張仁德

【主持人】記者

專訪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第一中學校長張仁德

在黨政機關與學校之間,他最終選擇了與孩子在一起,而且一干就是16年。16年間,他沒向主管部門要過一分錢,東拼西湊地籌款蓋了12座樓;16年間,教職員工家里的喪喜事,他必親自捎去一份學校的心意;16年間,他頂住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將一所薄弱校變成全國百所特色校之一。他不太看重考勤等常規性管理,對教師的進修與科研卻格外認真。他很少舉行開學典禮,每學期的假前會議,講話也從不超過5分鐘。他喜歡書法,是中國書協會員、山東書協理事,并將書法藝術的本體理論融入到學校管理之中。對于傾注了大半生的教育事業,他說剛剛找到一點感覺;對于未來,他像年輕人一樣躊躇滿志,要在退休前實現尚未實施的計劃……他就是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第一中學校長張仁德 

  在家長們的眼里,張仁德人如其名,仁義、崇德,是一個人情味很濃的好人,孩子只要送到寒亭一中,便可百分之一百的放心。在同行們的眼里,張仁德是一位可親可敬的好老師、稱職的引領者,始終作著為人師者的表率。初見這位仁德校長,山東人的樸實與直率,教育者的誠懇與謙遜,以及身為長者的寬厚與和藹,給記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杯茶、一盒煙,在張校長的辦公室里,記者聽他用不改的鄉音講述了別有一番特色的治校觀和育人理念。 

  當校長的感覺更好 

  【記者】:“家有三斗糧,不當孩子王”,按照傳統的看法,在當官員與當老師之間,好像前者更有吸引力。你在黨政機關工作了6年,為什么最后又回到了學校,而且一干就是16年? 

  【張仁德】:說是選擇,還不如說是緣分。高中畢業后我當了3年民辦教師,后被推薦上了山東師范大學,大學畢業后走進了教師隊伍。1980年,我被調到濰縣一中(現寒亭一中)任教,1984年初又被調到區教育局任副局長。1988年12月,我離開教育局,到區委宣傳部任常務副部長。1990年初原一中校長升遷,我又被調回一中任校長。組織上的最終安排其實正合我意,因為我熱愛教育。教育工作是國之大計、民之大計,是最基本的國策,是最偉大的民心工程,為國育才、為民教子,工作實實在在,更符合我求真務實的性格。回到一中近16年,我從未想過離開,學校教育的實踐使我感悟了育人的責任和教育的真諦,體會到和孩子在一起是多么快樂。 

  【記者】:在區教育局和區委宣傳部工作的經歷,對你當好一名校長有什么影響? 

  【張仁德】:在區教育局工作,我學到了不少教育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先進經驗。如果說在教育局更多是務虛的話,那么回到學校則必須務實。在宣傳部干了不到兩年,但收獲不小,最明顯的感覺是視野開闊了,認識水平也有了提高,樹立了大局意識、中心工作意識、為民意識,事業心、責任感都有了明顯增強。現在雖說管理的是一所學校,但我從不局限在學校這個圈子里考慮問題,而是將學校教育與區域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老百姓的愿望等聯系起來思考和謀劃,使一中的教學質量一直在全市領先。近幾年,除了本區學生外,區外慕名而來求學的學生越來越多,出現了校舍緊張、師資缺乏等問題,于是我們東借西貸增添了校舍,并引進師范類本科畢業生100多名,緩解了這一矛盾。事實上,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在黨政機關工作的經歷。 

  【記者】:當校長這么多年,你有什么切身的感受,現在又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張仁德】:我參加工作32年,教育工作干了28年,對教育確實有感情,因為我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這可能就是干一行愛一行吧!教師的工作是最辛苦的,的確如春蠶、如蠟燭,奉獻自我、惠及后代。要說最突出的感受,我覺得教師才是天底下最可敬、最可愛的人。毫不夸張地說,我們學校的老師真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他們很愛學生,學生生病幫著送醫院、熬藥、送飯;每逢清明、中秋節,他們為學生送去雞蛋、月餅。老師們這么辛苦,我想我只有好好地為他們服務、為他們排憂解難,才算對得起他們。在職權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為老師、為學生創造一個好的環境,這應該是校長追求的目標。要說具體的心得,我是剛找到一點兒感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記者】:你說學校要為學生和老師服務,我理解就是一種人性化管理。我想知道寒亭一中在管理的人性化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張仁德】:我們學校的規章制度從不上墻。條文是用的,不是給人看的,我倒覺得在墻上貼一些名言警句更好一些,學生天天看,時間久了會潛移默化地成為心中的信條。1993年以后,學校管理從條規管理過渡到了以德治校。有的學校對教師的考勤、備課是狠抓、嚴抓,老師沒有多少自由的空間。其實,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方法,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將老師束縛在條文框框里。以前人們總說,學校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教師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我認為兩者同等重要。我們學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老師結婚,或家有喪事,無論家住得多么偏僻,當日天氣多么差,工作多么繁忙,校領導都必須參加。別的可以補,這個不能補啊!此外,我們學校在車輛的使用上,老師有急事都是優先安排。為解決老師的孩子上學路遠的問題,學校還專門配置了大客車。 

  【記者】:有人說,校長的個性往往體現在學校的管理之中。你同意這種看法嗎?你覺得一中這種人性化管理是學校文化的長期積淀,還是您的個性在其中發揮作用? 

  【張仁德】:兩者兼有吧。我覺得,校長與學校是相互影響的,學校文化影響著校長的治校理念,同時校長的個性在學校管理上也有所體現,即所謂的校風。一個學校不僅要有較高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還要有充滿正氣的校風。在校風建設方面,寒亭一中倡導以德治校、以德樹人,工作上的事情要嚴格按照制度辦,人際關系方面則倡導與人為善、友好相處。有的老師提出,校風建設還應包括在同事面前不說領導的壞話、在領導面前不說同事的壞話、在校外不能有損害學校形象的言行。我覺得很有道理。每次家長會,我都喜歡把自己的治家哲學跟家長講,希望家長克服自身的弱點,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好樣子。久而久之,老師、校長與家長的風格融合在一起,進而影響到學生,成為學校文化的一部分。 

  眼里不能只有“優生” 

  【記者】:在育人理念上,你首先抓的是教學生學會做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不僅僅是課本知識的學習。你的這種理念是出于什么考慮呢? 

  【張仁德】:教學生學做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學生首先要學會做人,其次才是學習。我習慣于在學生畢業時寄語學生,教育他們在“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把握好自己,告訴學生誠信做人等道理,以一個長輩的身份跟學生說心里話,學生愛聽。高中3年的教育不能僅僅限于3年,畢業僅僅是人生的開始。 

  【記者】:那你認為什么樣的學生才是好學生?寒亭一中在幫助學生成才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張仁德】:學生將來要走向生活,學校應該對學生和社會負責,本著這樣的原則,在寒亭一中,每個后進生都有檔案,老師會對其進行補弱。我經常跟老師講,有本事把中下游的學生帶上去,才是成功的、負責的教育。所以教師不能眼里只有“好學生”,不能只與成績好的學生溝通。 

  【記者】:既然對老師要求這么高,一中是如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 

  【張仁德】:要辦好一所學校,關鍵靠教師,對教師不只是使用問題,更重要的是尊重理解、團結和依靠他們。對教師的成長,我們是從四個方面嘗試的。一是抓教育,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要負起教師的責任,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的思想。二是抓學習,學習是教師發展的原動力,是個永恒的課題。前些年,我們有四十多名老師學歷不達標,學校就負擔經費讓他們去學習,前后都拿到了本科學歷。三是培養合作精神,除在全員中倡導友好相處外,我們還有教師的“集體備課和同組聽課”制度。通過這些制度來整合團體智慧、發揮集體優勢。四是大興科研之風。 

  【記者】: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上,很多學校都大張旗鼓地宣稱重視教研、重視教師成長,但在具體的操作上,往往一無專門的機構,二無系統的規劃,教研成了有教無研。你覺得,教研除了要埋起頭來真抓實干之外,還需要哪些因素?一所學校怎樣才能使教研真正開展起來? 

  【張仁德】:關鍵在于對教科研認識的高度。科研是學校的第一生產力,學校教育離不開科研,一方面要不斷實踐,另一方面要將實踐上升為理論。很多人認為教師的正業是抓教學、抓升學率。總結一下教學,搞些研究,真的就是不務正業?我不這樣認為,平時的教學工作是基礎、素材,教研則是提高、升華。對于這幾個問題,領導要先反省自己,一旦導向錯了,對學校發展的影響將非常大。另一方面,科研只喊口號不行,要有專人來抓,才能見實效。我們2001年成立了科研處,剛開始由教導主任兼管,但效果不明顯,于是配了一個專職副校長,每年投入十多萬元。事實證明,科研不僅不會影響教學,反過來還會促進教學。 

  成功與否,別人說才算 

  【記者】:許多人認為校長權力很大,非常羨慕。你剛任校長時有什么想法?對于校長職位,你是怎么看的?是權力大一些,還是責任大一些? 

  【張仁德】:很多人羨慕校長的職位,是看到了校長的權力,其中有一些非理性的因素。一個學校搞好了,有成績了,領導肯定、社會贊揚、家長信賴,這與校長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因此這樣的校長社會威望高,人人尊重。相反,學校治理不好,搞砸了,人們也就不羨慕了。我剛擔任校長時,是緊張大于喜悅,榮幸之中夾雜著責任感,因為學校教育是關系國計民生、百年大計的崇高事業,牽涉到千百個家庭的幸福。我愿意當校長,并一直堅持下來,是因為這個職業能夠體現我的價值。由于心中始終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肩上的壓力也不小。說實話,學校的各種事務都集中在校長一個人身上,每天的工作還是比較累的。 

  【記者】:那你認為自己是個好校長嗎?你對自己如何評價? 

  【張仁德】:其實,這還是一個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問題。關于人的精神境界,有三個層次:溫飽、文化、儒釋道精神,以及三個目標,名、利、價值。我比較信奉毛主席的一句話:做一個高尚的、純粹的、有道德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話我愛聽,群眾滿意不滿意是我們辦學的原則和標準。我覺得,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不能被動等靠,要積極主動想辦法。當校長16年里,自己跑自己湊,學校蓋了12座樓,要是等上級撥款,一中現在還是一片平房呢!當區人大代表這幾年,我在提高教師工資,改善辦學條件等方面也盡己所能做了一些實事。至于是不是好校長,自己說不算,組織上說好才算好,群眾說好才算好。這不,濰坊實行校長職級制,將校長的退休年齡延長到65歲,這就意味著我還能干幾年,做點事。 

  【記者】:在治校和育人方面,你經常提到自己的家庭。在成長之路上,你的家庭給了你什么?對于你當校長有哪些影響呢? 

  【張仁德】:許多人認為我是一個樸素的校長,我覺得在本性上校長就應該樸素。我在農村長大,兄弟姊妹六個,我是老大。父母經常教育我,做人要厚道樸實、誠實守信,不能偷懶,勤勞才能持家。因此,看年長的人挑水,要是不幫忙,我心里不好受,父母給我起名仁德,也是希望我仁義、崇德。我一直覺得,老百姓是弱勢群體,最苦、最累、最不容易,但最講公道、最講理,也最肯知足。我個人覺得,樸素也是一種境界。把樸素的生活哲學應用到校長崗位上,讓師生在樸素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健康成長,不也是件很好的事情嗎?   
分享到:

姓名:張仁德

所屬學校: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第一中學

其它校長

校長:許逢春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簡介:許逢春,1981年9月師范畢業后參加教育工作,1985年入…[詳細]

校長:裘志堅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

簡介: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校長,廣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詳細]

校長:榮俊利

所屬學校:北京大興第一中學

簡介:榮俊利,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學數學高級教師,…[詳細]

意見反饋 |聯系訪談 |客服電話:400-0711-222(工作時間9:30-18:30)

關于我們 | 誠聘英才 | 使用條款 | 網站地圖 | 會員注冊 | 找回密碼 | 意見反饋 | RSS訂閱 | 聯系我們
京ICP備18006762號-3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一本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无套内谢的新婚少妇国语播放 | 亚洲成在人线久久综合 | 久久精品免费观 | 五月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