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廣東廣雅中學 黃永光
【時間】2013年11月25日
【嘉賓】廣東廣雅中學黃永光
【主持人】記者
山同脈,水同源,樹同根,校同一個理念
記:百年來,廣雅始終走在時代的前頭,從創辦時的中國四大書院之一,到今天成為省內外知名的中學。回顧廣雅的歷史,您認為是什么原因使她能傳承和發展呢?
黃永光:2007年,廣雅中學通過國家級示范性高中的驗收確認;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高考的綜合實力在廣州市136所高中中,排名第二;同時還獲廣東省先進單位稱號、廣州市教育系統行風評議滿意單位。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廣雅人120年來艱苦奮斗的結果。廣雅有著兩個甲子的歷史,能保持百年老校的名譽并不斷傳承與發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之所以能堅持做出成績,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100多年來傳承廣雅“和諧”的薪火。廣雅歷經44任校長,沒有更改的就是“和諧”的教育理念。“山同脈,水同源,樹同根,校同一個理念。”盡管風風雨雨,盡管人事更替,盡管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考驗,但廣雅還是廣雅,廣雅還是和諧的廣雅。這是關鍵的一點。一所學校,特別是百年老校,要有精神支柱,要有主流思想,而不能是一任領導換一個思想,換一個口號。
二是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改革創新。在教育的各種層面上,我們都不斷有創新,不斷有發展。“在和諧中求優質,在優質中求創新,在創新中求發展”,這是我們的基本思路。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在課程上不斷進行改革。從張之洞創辦廣雅開始,就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辦學思想,引進了西學中合乎中國國情的成分,改革當時書院的辦學。到了梁漱溟校長時期,又有了很多改革。如設計了史學、經濟學等學科;創設了“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的教學改革;建立了學科組長制、班主任制,這些都是廣雅創先河的做法。又比如,廣雅從1958年開始就開設機械課。在國家級示范性高中的初評中,很多評委都不相信,廣雅面臨的高考任務那么重,還能開這么多的校本課程?但我們照開!在學科教學上,我們還提出了學科教學質量評估的指標體系,注重常態下教學質量的評價。最近我們又提出了“綠色教學”的理念。綠色教學是指教育是環保的,教育是原生態的,教育是要遵循生長規律的,教育是要以發展人的生命價值為取向的。
三是我們一直以來非常重視教學質量的管理和育人質量的科學化。這是廣雅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質量是廣雅的生命線。“結局的質量在過程,過程的質量在階段,階段的質量在細節,細節的質量在精神”,這是對廣雅在操作層面上如何狠抓質量的基本描述。
四是質量的根本目的在于人。人是質量的關鍵因素。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培養優秀的教師隊伍,推進廣雅的名師培養工程。
五是注意發揮上級領導、校友和各方人士對廣雅的支持和指導。我們聘請了很多名家當廣雅的顧問,為廣雅的教學和管理出謀劃策。
記:新春前夕,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提出了“以思想大解放,促進廣東大發展”的戰略要求。廣雅既要傳承歷史,又要解放思想,這兩者有沒有沖突呢?
黃永光:有人認為,解放思想就是破除原來的東西,我不是這樣認為。解放思想還包括對優良的可以傳承的東西有更深刻的理解之后,給予堅持,不單純是對原來東西的解放或超脫。
比如廣雅的校訓“務本求實”,在對原來的精華給予深入理解之后,就有了新的內涵:“人才為教育之本,素質為人才之本,德才為素質之本,基礎為能力之本,文化為特色之本,求真為研學之本,傳承為創新之本,健康為成長之本。”這就是解放思想,突破了原來的理解,突破了原來的框框。
記:對于新時期廣雅的發展方向,學校是如何定位的呢?
黃永光:我們認識到,廣雅要實現新一輪的大發展,必須在堅持傳承廣雅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以“面向世界”的眼光,以敢于與國內、國際名校競爭的氣魄,以科學發展的觀念,破解和諧教育難題,創新和諧教育實踐,把廣雅辦成廣州市基礎教育標志性的、窗口式的示范學校。
在人才培養上打造廣雅特色
記:120年的歷史賦予了廣雅深厚的文化氣息。走進廣雅校園,這種氣息似乎無處不在,學校又是怎樣豐富和發展廣雅的文化呢?
黃永光:文化是學校發展的血脈。首先,我們珍視廣雅的文化:一是對廣雅的文化載體很好地給予保留,很好地給予豐富和再現。學校的文化載體表現在碑文、古建筑,如亭、石頭、房子、文獻、橋等。我們對校園內的古建筑、橋梁和校道等給予了保護。廣雅是廣東省中學中唯一一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二是再現。多年以來,我們都在做著這方面的工作,如:校園東邊的長廊,我們準備用漢白玉石浮雕表現廣雅的歷史,讓廣雅的文化生動形象地再現;我們還計劃將原來的圖書館冠冕樓改作廣雅的博物館;而校園里所有的樓都采用了廣雅原來的樓名,樓名和對聯就是廣雅文化的一部分;我們還編寫了廣雅的簡明校史,讓每個廣雅人了解廣雅,熱愛廣雅。
記:這是物質層面上的文化打造,深層次的文化又該如何打造呢?
黃永光:在人才培養上注意打造廣雅特色。廣雅的人才特色是德才和諧、基礎扎實、富于創新,這是廣雅學生最為明顯的特點。“廣雅”這個校名緣于“廣者大也,雅者正也”。“廣”包括“大、博、通、寬、豐”五層含義,即志向遠大堅定,學習博古通今,思維融會貫通,積淀深藏寬厚,學問豐富多能。“雅”包括“端正的、規范的、高尚的、美好的”四層含義。優秀的廣雅人應該是走雅道,說雅言,做雅事,有雅量,儀雅觀,養雅興,育雅人。概而言之,廣雅人,應該是端正而不傾斜、高尚而不庸俗、美好而不粗鄙的人。我們希望廣雅文化培養出來的學生都帶有這樣的烙印。
在新時期,我們又融入了新的元素,創新和豐富“廣雅人”的深層內涵。在實施素質教育時,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使諸方面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記:具體是如何做的呢?
黃永光:廣雅要求學生全面發展,每個人都要做到“八個會”——會游百米,會點音樂,會點園藝,會點樂器,會操電腦,會用英語,會射步槍,會開車床。在任何情況下,學校都不會削減國家規定的而高考不用考的科目,還設立了豐富的選修課。這些選修課雖不與高考直接掛鉤,但有利于品質、思維的訓練以及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培養,反過來能促進學習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鍛煉學生的意志。如被稱為廣雅特色課程的“車床”選修課,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近三年來,廣雅還利用寒暑假時間,邀請在全國著名高校學習的校友回校開設豐富多彩的、由學生提出選題的選修課。如《哲學與數學》《金融基礎》《儒學與人生》等60多門選修課,參加選修的學生有2000多人次。這些課程的內容和形式與一般中學選修課不同,帶給學生的感悟也不一樣。
記:通過對廣雅的考察及了解,我們認為,廣雅是我省最富有“廣味”和“雅氣”的高級中學。因為從區域文化的角度來說,珠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是嶺南文化,而嶺南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是南越文化,南越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是西關文化。廣雅正處于西關的核心地段,帶有濃重的印記。同時,廣雅所氤氳的大雅之氣,一進門便迎面而來。
黃永光:這是你們對“廣雅”的一種新解讀。我既感謝又認同。
高考既要硬實力,也要軟實力
記:廣雅的學生要德才兼備,全面發展,是否可以不重視高考了呢?
黃永光:我們既要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又要按照讓人民滿意的目的來提高高考的質量。老百姓把小孩送到廣雅,既希望孩子全面發展,也希望孩子考上大學。高考的質量在一定范圍內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不能沒有高升學率。
記:現在離高考不到100天了,考生都進入了緊張的備考狀態。您能對考生提一些備考的建議嗎?
黃永光:高考的制勝靠實力。實力包括硬實力,如扎實的基礎、純熟的技能、豐富的知識等,也包括軟實力,如意志、情感和心理等。一個考生要取得優異的高考成績,既要靠硬實力,也要靠軟實力。軟實力可以轉化為硬實力。
比如說考試的結果有三種狀態:正常、失常和超常。“常”往往是根據硬實力來判斷的。如從硬實力來看,考生A能考到100名,可是最后他考了200名,大家說他“失常”了。這其實沒有看到他的失常中有不失常的地方,那就是他的軟實力不行。又如“超常”,那是因為考生蘊含著強大的軟實力。所以說綜合實力應該是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總和。
高考的備考,前期的重點在硬實力,后期就在軟實力了。在最后的100天,考生不要去猜題,而要研究分數的最大增長點。考場上的失分,包括考生不懂而失去的分數和懂得卻失去的分數。不懂而失分是正常的,問題在于懂得卻失去的分數。例如,有120分實力的考生,注意點不要放在無法得到的其余30分,而要注意120分如何不失分。最后階段,用減法提高學習質量比用加法空間大。
記:有些考生說,不行啊,最后壓力太大了,快堅持不住了。他們是軟實力不行嗎?
黃永光:高考是持久戰。誰能堅持到最后,誰獲勝的機會就大。這靠什么?靠韌性。很多同學不是在起點放棄,而是在接近勝利的時候堅持不住。如長跑,很少有人起跑就不行。此時,意志等支撐考生的動力就起重要作用了。我喜歡看武俠小說。我跟學生講,劍術的最高境界是無劍。“無劍”是什么,就是軟實力。無劍者勝有劍。原因是他已經超然物外,不再受勝負榮辱的左右,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兩軍相逢,勇者勝;勇者相逢,智者勝”,其中,“勇”和“智”都屬于軟實力。
又有一句話:“君子愛分,取之有道;有道有道,康莊大道。”“道”從哪里來?孔子說:“君子重立本,本立而道生。”在高考中,我們是講“知識為力量之本,基礎為能力之本,文化為知能之本,心理為發揮之本,經驗為成果之本,反思為進步之本,厚積為薄發之本,創新為突破之本”。知識全面,才能全面得分,基礎扎實,才能扎實取勝;能力強,則得分強,心理好,則得分好。
記:最后階段要著重軟實力的訓練,這是您給學生的第一個建議。還有其他問題需要注意嗎?
黃永光:第二點是高考不僅要注意知識層面的備考,還要注意文化層面的備考。知識和文化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考生如果翻一下近兩年的高考題,就會發現:理科有相當多的情景題。這里面就有文化的因素。理科的學生如果僅有很深厚的數理化知識,但沒有文化支撐,是會影響成績的;文科的文化元素就更多了。文化是民族血脈的根,也是高考取勝的根。
第三,既要注意綜合性的、系統性的訓練,也要注意有針對性的、局部性的訓練。這可以從劉翔的訓練中得到啟示。劉翔不是每次都整個過程去練跨欄跑,而是針對自身弱點:起跑和在跨欄的每一段的某一步比較慢。在訓練中,他專門針對這兩個弱點做局部的訓練,提高局部的效率。考生如果過多地做大量的習題,不論自己懂不懂,都要整個過程的練,那不是科學的做法。所以,因人而異地加強針對性訓練,是最后階段最重要的。有針對性地消除局部的問題,就能達到整體的優化。
第四,要注意規范與細節。細節是分數,規范是成績。比如高考題,往往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三個層面來考查。細節就往往在第二、三個層面,容易失分的也是這兩個層面。因此這兩個層面考生要注意細節。第一個層面是識記,則要求規范。如古詩默寫,考生是知道的,但表達出來就不嚴謹。我們最近就提出了“通過抓規范使常規變常態”的備考思想,取得了效果。
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