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 蔡曉東
【時間】2012年4月17日
【嘉賓】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蔡曉東
【主持人】記者
【記者】: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選擇出國留學,您認為國外基礎教育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學校在合作辦學上有何舉措?我們今天看到有一則新聞,說有一個學生在海牙國際聯合會上的一個提案通過了。
【蔡曉東】:現在學生的選擇越來越廣泛,想出國學習的孩子越來越多,為了順應這樣一種需求,我們在國際型人才培養上加大了探索。
我們學校對國際班設置的課程結合了中國自身的文化特點,開發了一套比較獨特的課程體系。第一學年,學生必須要修完國內高中生的所有的必修課。高二時,課程不僅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還有美國的AP課程、實踐性課程等。
去年,我校78個國際班的孩子全部被美國的前50名大學錄取,60%的孩子進入了美國前30名大學,15%的孩子進入了美國前10的大學。今年,有一名學生進入耶魯,四名學生進入芝加哥大學。
【記者】:有人說,林書豪的成功更多的得益于他是美國人。因為他在美國能夠更加自由快樂的成長。在中國,升學壓力的加大,很多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去選擇一些東西。請問您如何能夠讓學生快樂的成長,又如何能夠讓他們堅持自己的夢想?
【蔡曉東】:林書豪是在美國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人。這告訴我們,文化土壤非常的重要。盡管國內現在升學壓力比較大,但實驗中學營造出適合孩子們成長的比較寬松、和諧的文化環境。
我們學校的課程、活動給學生們提供了多種選擇性。比如說必修課、選修課、專業課、綜合實踐活動課。在相應的每一類課程里面,都有多個分支。在專修課里,除了科技類的、學科競賽類的,還有藝術類的。我們還開設了體育專修課,每周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女孩子可以選瑜珈、健美操,男孩子可以選武術、劍術、棍術,且所有的學生必須要學會游泳。
實驗中學的自由選修開設了語言、科技、藝術鑒賞類幾大板塊。每年5月,是我們學校的合唱節,全校學生參加。9月是體育節、10月是科技節、12月是藝術節或者中國傳統文化節。學校開展這樣一些活動都給學生營造和諧的、文化味濃的校園環境,越是在文化氣息濃的土壤中,孩子的成長才會是陽光的、健康的、愉悅的,他的潛能才會被得以開發。
【記者】:學校和家庭搭建一種很好的關系,經常互動,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幫助。您覺得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別承擔什么樣的角色?尤其在現在教育的一個大環境下?
【蔡曉東】:有些人說孩子一生要面對三個老師。第一任老師當然就是家長。第二任老師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老師,教育工作者。還有一任老師把他叫做大眾傳媒。比如說搜狐,大眾傳媒,他強調的是孩子一定要有一個在適合他成長的環境里面去成長。
家庭,養育養育,盡養之責,這當然首先是家長的責任,現在要特別注意"育"。還是從育人的角度來說,家庭教育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基本習慣,好的習慣。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方式上會有差異,家長更多的是身教。從學校教育這一塊來說,他要強調系統性、整體性,學校教育要通過豐富多彩的價值導向,較強的課程體系來保證,要通過營造很好的學校文化來從整體上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現在要特別注意家校的互動,彼此及時溝通,提供孩子成長上的信息。目前,家庭教育這一塊,相對偏弱,家長怎么教育孩子這個問題其實應該是有培訓的。
【記者】: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在家校互動上是怎么做的?
【蔡曉東】:針對家庭的教育,我們也給家長們搞一些講座。另一方面,我們自己有自己的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定期或不定期會有一些活動。另外,每學期期中或期末會有一次或者兩次全校性的家長會,給家長和老師提供一個彼此見面溝通的機會。
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