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浙江金華四中 童桂恒
【時間】2014年4月25日
【嘉賓】浙江金華四中童桂恒
【主持人】記者
金華市第四中學(浙師大實驗中學)創辦于1925年10月,1998年初、高中分離,2009年8月正式揭牌成立金華市第一個初中教育集團,下轄金華四中和婺城中學兩校區。目前有教學班40個,師生2000多名。學校推行的“知心教育”讓學校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教學道路。
【記者】:童校長,您能為我們解讀學校推行的“知心教育”嗎?
【童桂恒】:“知心教育”起初的表現形式是“知心家庭教育”,旨在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互相理解。隨后延伸出“知心課堂”,即學生知教師的心,教師知學生的心,教師知教師的心,其核心要素就是進一步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在課堂上強調教師要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重視的是綠色分數。
“知心課堂”如何做到“知心”呢?首先,我們要了解教學的起點。老師在課前精心編制知心導學卡,學生根據導學卡自主學習。學生完成預習后,老師收回導學卡,了解學生掌握的程度。隨后進行“課內導學”。制作問題串,將課本上陳述性的知識用問題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將知識點“講到點”、“練到位”,使學生有更多時間研究解決還不會的問題。最后老師安排課堂檢測,讓學生及時鞏固知識。
從2000年開始,學校每學期還推出一到兩期“知心報”,除了學校的動態信息外,設置教師、家長溝通的平臺,并選登“知心教育故事”。另外,學校與浙師大心理學系專家合作,開啟初中學校為學生建立起心理健康檔案之先河,及時發現問題并疏導。
【記者】: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在學校吃不好,經常會給孩子送飯,但是在四中,這種現象很少見。請問學校如何做到讓家長放心呢?
【童桂恒】:我覺得這不僅僅是單純解決“吃飯”問題這么簡單。初中里,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對食物營養要求高。孩子們平時學習辛苦,如果一餐午飯都吃不飽、吃不好,必然影響下午的學習。同時,像你所說,這也能減輕一些家長的負擔,不用每天考慮菜譜,掐著時間給孩子送飯。當然,這也便于學校管理——消除孩子進出校門用餐在飲食安全、交通安全方面的隱患。
為了讓家長們放心,學校食堂實行校內外結合管理。在學校內部,改善食堂設施、完善管理制度,如成立膳管會,每天安排3名老師監督檢查。每個月,我們對食堂進行測評,讓孩子們給食堂打分、提意見。在外部,學校邀請家長當監督義工。30幾名家長2人一組每周輪流,對食堂不定時抽查、指導。
【記者】: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您認為應該如何因材施教?
【童桂恒】:首先要一視同仁地對待每個孩子。我校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實行分層教育——在課堂上加強提問的針對性和層次性,讓基礎差的學生“吃得了”,讓基礎好的學生“吃得飽”;在作業的要求上執行彈性作業制度,“教師精挑細選100題,學生認真做好一道題”,努力提高作業訓練的有效性。
另外,學校重視學科特長培養,積極開展學科素質拓展小競賽。在浙江省的科學競賽中,學校已經連續三年獲得優勝單位的稱號。一些學生對音樂、體育、美術感興趣,學校也積極提供平臺。學校的男籃、女籃分別獲得浙江省第六屆中小學生籃球賽(金華賽區)冠亞軍。目前,我校是浙江省籃球、田徑特色學校,浙江省陽光體育進校園基地學校,婺城區書法教育特色學校,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
對一所學校來說,培養一批尖子生固然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讓每個孩子得到健康、快樂的成長,這是作為一名教育人的責任。
【記者】:對即將升入初中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您有什么建議?
【童桂恒】:對孩子們來說,從小學升入初中,要調整好心態,讓自己盡快適應。首先,要在思想上要認識到初中和小學的不同。進入初中后,課程門類、學習內容、難度、學習壓力都會明顯增加。我認為孩子們要重視習慣的培養,在小學里就養成課前預習、課內認真聽講、課后復習的好習慣,將這樣的好習慣帶到初中學習中,必然是有幫助的。其次,要學會培養興趣,初中里學科豐富,要學會找到學科的樂趣,帶著興趣去學。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優質教育,想把孩子送進好學校,這是可以理解的。每所學校各有特色,如今教師資源也比較均衡,我覺得適合孩子成長的教育都是好教育。家長們有時候不需要刻意強求。
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