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打造校園文化和學校品牌特色
【時間】2014年03月31日
【嘉賓】廣州市番禺區沙滘中學范德智
【主持人】記者
這是個品牌的時代。當下,各校制定特色發展規劃以及學校品牌特色的打造正蔚然成風。“一校一品牌”的局面逐漸形成。其中,一些學校面臨特色打造的“瓶頸”,到底該如何打造校園文化和學校品牌特色,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在一個秋光融融的下午,記者走進了廣州市番禺區沙滘中學,在范德智校長的引領下,我們參觀了該校蟬聯數屆冠軍的“大龍舟”、水文化雕塑、藝術博覽室、嶺南文化特色校史室等以“龍舟文化”為主題的校園景點。在這個收獲的季節里,讓記者看到了沙滘中學對我國傳統的龍舟文化的傳承、發展、弘揚所取得的累累碩果。
【記者】:現在各校都在推崇特色教育,校園品牌特色的打造,校園文化品牌的樹立。請您談談您是怎樣理解校園文化的?
【范德智】:廣州市全市推行“特色課程”的文件,里面有三大核心要素,一個是辦學思想,一個是校園文化建設,再一個是課程實施。這三個要素里面,校園文化建設是基礎,同時也是重點。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賴以發展的文化根基和恒久的文化底蘊,是能夠啟迪全校師生的一種精神向往和行動追求。具體來說,它是由學校成員在教育、教學、科研、組織和生活的長期活動與發展演變過程中共同創造,對外具有個性的精神和物質共同體。如教育和管理理念、歷史傳統、行為規范、人際關系、風俗習慣、教育環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體現出來的學校校風和學校精神等。學校文化主要由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組成,其中精神文化是文化內容的核心,它與其他層面的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優秀的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所在,是學校辦學特色的精髓,是一所學校發展的原動力和精神支柱。
【記者】:您認為構建“龍舟文化”為校園文化特色的意義在哪里?
【范德智】:構建龍舟文化的意義,一是傳承我校優良的辦學傳統和滿足教學需要。我校作為一所典型的農村中學,歷經多年艱苦的辦學條件。在2010年易地重建之前,學校的建筑面積只有5000多平方米,在雨水季節還常遭水浸,教學設備設施極其簡陋,根本不能滿足日常教育、教學的需要。苦難磨煉意志,艱苦造就精神。這正是我校鑄就團結拼搏、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和精神的驅動力。
二是傳承優秀地域文化。我校地處的番禺區洛浦街沙滘島,是珠江水域上一個狀似龍舟的小島,而島上4個自然村的適齡少年正是我校的主要生源。島上的居民自幼就與水打上交道,開展水上活動有著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尤其龍舟活動更有廣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地方特色明顯。沙溪、洛溪村龍舟隊在區、市級的龍舟競賽中多次折桂;上漖村作為珠三角重要的龍舟制造基地,制作歷史久遠、做工精良、名揚海外;廈滘村龍舟活動也很活躍。作為具有深厚龍舟文化底蘊的沙滘島,龍舟文化廣泛而深刻地植根于社會民眾中,我們有責任將它傳承與發揚,使其發出燦爛的光芒。因而開發和提煉龍舟文化的精髓,用之構建校園文化建設,從而增強師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為學校和四村的文化進一步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
三是開發特色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國家課程,又具有本校特色。我們早在2004年番禺區進行“區域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課題研究時,我們就確定了“龍舟文化”作為研究項目,一直開展與龍舟相關的研究活動。2008年“龍舟文化”立項為省級研究課題,更推動了研究活動的深入開展。本土優秀文化讓師生更有親切感,更易于整合學校與社會的教育資源。我們在活動期間,充分利用好每一位學生和家長的資源,搭建起學生與家長、學校與家長溝通的橋梁,讓家校形成合力。
【記者】:貴校在推進“龍舟文化”建設方面做過哪些努力?
【范德智】:主要從三個方面來構建“龍舟文化”,一是課程推動,開設龍舟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系列,龍舟剪紙課程,書法,刺繡課程;像很多人問,為什么龍舟文化建設還要開設剪紙課程,因為剪紙是中國最古老民間習俗、最具特色的民間藝術之一,代代傳承的剪紙藝術,反映出中國深刻的傳統思想和古老文化,它是我們民族精神、道德傳統以及凝聚力的載體。剪紙不只是為了記錄一種文化形態、一種充滿情感的美,更是為了見證與記載祖先賦予我們的歷史文化精神。二是活動驅動,比如組織學生跳龍舟操、龍舟舞,演龍舟劇,跳龍舟繩,各班不定期舉行岸上龍舟比賽以及《沙滘中學賦》朗誦,傳唱《沙滘中學校歌》,還有龍舟服飾設計及表演,制作龍舟粽和龍舟模型,龍舟知識競賽和龍舟燈謎競猜等等;三是研討帶動。我們已舉辦過三次廣州市民俗文化研討會,第一屆以龍舟文化傳承為主題,第二屆以民俗文化傳承為主題,第三屆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為主題。目前,正打算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課題。
【記者】:貴校在推行“龍舟文化”特色前后有何變化?請您談談近年來貴校特色教育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范德智】:變化,從外圍來講,首先周邊環境變的更美了,像校園內的大型雕塑“賽龍奪錦”、龍舟文化長廊“騰龍閣”、大型龍舟文化浮雕“同舟共濟,百舸爭流”、主題雕塑“水故事”、路燈文化、詩詞文化書卷、龍舟精神素材體育宣傳欄、龍舟槳造型草地插牌等都可從每一個細節方面體現龍舟文化。其次,隨著2011年端午節,廣東省首個嶺南特色龍舟文化的“廣州民間文化傳承基地”掛牌儀式在廣州番禺沙滘中學舉行。龍舟校園文化更加深入人心,龍舟精神特質校園已初步形成,文化建設在社會上已建立良好的口碑。近年來我校教學成績也不斷提高,至2013年更實現歷史性的突破,中考總分超番禺區14分,超廣州市46分,同比上年提高23分,這是辦學以來取得歷史性的佳績,經過師生多年來的不懈努力,終于捧出了這張堪稱完美的答卷。
【記者】:貴校在教學方面的特色有哪些?您對以龍舟文化為主題的特色教育有什么新的規劃?
【范德智】:目前教學特色開展是“三維”課程,采取“上品教化”、“研學后教”的辦學方針。下一步的打算,提升“龍舟文化”進入班級建設,主要是加強教師文化建設,用“龍舟文化”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成績;其次是學生文化建設,注意“因材施教”,發展學生在藝術方面的特長。每年的體育文化節、藝術文化節、科技文化節、龍舟文化節不僅能讓學生盡顯陽光的風采,還不斷沖擊著學生們的大腦,激起陣陣頭腦風暴,從而沉淀成文化的氣息。這正是沙滘中學文化長期的培育與弘揚的結果,從根本上真正體現了全體師生的愿望。成績的取得是歷代沙滘人不斷努力的結果,正是沙滘人不甘人后、努力拼搏的賽龍舟精神的具體表現。成績是一時的,我相信沙滘中學有堅實的文化作為支撐,有師生拼搏的精神作為基礎,有全社會的關注作為動力,我校一定會更上一層樓,結出更美麗、更豐碩的果實。展望未來,沙滘中學將以更堅定的信念踐行龍舟精神,成為區域農村品牌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