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安徽肥東一中 周品芳
【時間】2011年7月1日
【嘉賓】安徽肥東一中周品芳
【主持人】記者
【記者】:高考成績是檢驗辦學水平的重要方面,備受社會關注,今年高考,貴校亮點多多,請作簡要介紹。
【周品芳】: 2011年高考,肥東一中實現歷史性突破。應、歷屆均居全縣之冠,位居全市前列。應屆本科達線1218人,達線率為85.82%,居全縣之首。應屆一本達線542人,占全縣68%;應屆600分以上71人,占全縣74%。曹源同學以636分,獲市文科第一名、省第9名,這是我縣自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應屆文科取得的空前成績,吳鋒同學以669分,獲理科縣第一名、省第86名。
肥東一中廬州補習中心本科達線率為96.68%,居全縣之首。張龍同學以總分613,獲歷屆縣文科第一名;沙鵬飛同學以總分649,獲歷屆縣理科第一名。
【記者】:周校長,今年貴校高考取得輝煌成績,肯定有過人之處。請您談談貴校的優勢所在。
【周品芳】:我校最大優勢就是教師敬業精神特別強,比如我校教師樹立教師核心價值觀,靜心教書,潛心育人,不受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無人私自外出兼課,這充分體現我校教師敬業奉獻精神和良好的師德風貌。
【記者】:肥東是教育強縣,近年來高中教育規模擴大,致使學校面臨生源的挑戰。請您談談貴校2011年秋季高一招生工作。
【周品芳】:我主持肥東一中工作,已進行過三年高一招生,生源很好。招生工作是辦學的關鍵環節,對此我非常重視,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每年五月中旬出臺《肥東一中高一招生在線》,向社會公布,讓考生及其家長及時了解我校招生情況。在高一招生工作上,我校堅持三個原則。其一,嚴格遵照上級招生政策,嚴格遵循縣主管局有關規定,不搞虛假宣傳,不欺騙考生及其家長。三年前,我校在高一招生時向社會做出承諾,確保高達標率,確保優進優出,做到對每位學生負責,不給家庭留遺憾,不讓學校存愧疚。三年后,我校兌現了自己作出的承諾。其二,堅持公平、公正原則,對所有報考我校的考生,在錄取、編班、教師配置等方面,用統一的標準操作,不搞人情關系。其三,及時兌現承諾,每年招生,我校都向社會做出若干項承諾,承諾的事都按規定的時間完成,不以任何借口搪塞、敷衍了事。
今年我校計劃招收高一新生1400人,按標準學額設置28個班,其中特長班5個(4個傾理,1個傾文),凡錄取為肥東一中統招生均有權提出申請進入傾文或者傾理特長班,學校根據申請從高分到低分錄滿為止,學校按統招計劃70%名額實行指標到校生,其指標分配取決于各校中考成績和優生報考我校情況。中考語文、數學、英語任一科低于90分者,統招生不予錄取,休學(留級)減25分、歷屆生減30分錄取。凡錄取在我校的中考全縣前10名者,獎8000元/人,11——30名者獎4000元/人,31——60名者獎2000元/人。中考全縣前200名應屆生,三年后未達“一本”分數線,學校退還學費,并可在我校免學費復讀一年;中考全縣前600名應屆生三年后未達本科分數線,學校退還學費,并可在我校免學費復讀一年。每學年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級均設獎學金。
【記者】:周校長,您主持肥東一中工作已有四個年頭,在這短短的幾年內,肥東一中面貌一新,在許多方面有新的突破,社會美譽度提高,區域影響力增強,成為合肥地區乃至全省的品牌學校。請您具體談談近幾年的辦學實績及體會。
【周品芳】:通過近四年的奮力拼搏,我校已實現更高層次良性循環,進入發展的新跨越時期。2008年1月3日,我出任肥東一中校長、黨總支書記,和全校教職員工同甘共苦,同心同德,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共同為實現“精品高中,江淮名?!鞭k學目標而不懈努力奮斗,取得令社會公認、上級領導肯定的辦學實績,具體呈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學校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我校堅持高素質基礎上的高升學率辦學理念不動搖,一方面扎實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一方面全力以赴抓教學質量,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實現“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培養目標。我校以教學為中心,處處突出教學這一中心位置,學校各部門服務于教學,不斷改善教師辦學條件和學生學習環境。學校立足三年抓高考,制定高一年級至高三年級教學管理和評價制度,校領導和級部負責人分層值班,確保教學的每個環節不出疏漏,比如早、晚自習,成為學校靚麗的風景線。學校注重分層教學,本屆高三設一個文科特長班,高考本科達線率為100%,設三個理科特長班,高考本科達線率為99.17%。四年來,我校每年高考都取得大面積豐收,達本科數比率穩居全縣之首,位于合肥市前列,每年都榮獲合肥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綜合評價一等獎。我認為,不斷提高質量是學校教育的生命線,是學校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放松。作為校長,我自始至終將抓教育教學質量放置在日常工作的首位。一句話,追求卓越,就是追求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
其二、新課程改革取得突破。我校通過各種途徑,將教師的教育觀念引領到新課程理念上來,措施得力,成效明顯,絕大多數教師已實現教育觀念的轉變,這是一項重大突破。我校榮獲合肥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先進單位,方文宏、張常典兩位老師被評為合肥市新課程改革先進個人,崔孝斌老師榮獲合肥市“我與新課程實驗同成長”演講比賽一等獎,王世凱老師榮獲合肥市“我與高中新課程——講述我的教育故事”征文評選一等獎,《肥東一中德育校本教材》榮獲合肥市高中新課程優秀校本教材征集評選一等獎。在2011年合肥市教研工作會議上,教科室主任王世凱代表學校作有關新課程改革經驗介紹。
其三、開創教科研工作新局面。市教育局局長方東玲指出:“讓教研工作成為一把手工程?!笨h教體局領導也多次強調:“教科研工作怎么重視都不為過?!蔽抑鞒忠恢泄ぷ鳎允贾两K都重視教科研工作,將教科研作為提高辦學質量的支撐點,作為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我當過10多年教師,深深體會到,教師要成就幸福人生,克服職業倦怠,必須走教科研之路,將年復一年的重復性、繁雜性教育教學工作,當作創造性工作來做,因為創造給人生帶來的快樂是無與倫比的。據此,學?;ù罅鈱⒔處煹膴^斗方向引導到教科研方面來。我校抓教科研工作,抓組織建設,調整、充實教科室行政人員;抓制度建設,完善教科室、教研組工作制度,教科室負責每周一期《教研簡訊》,工作做到規范化、精細化;周一至周五下午,分別安排各教研組開展教科研活動,校領導分別蹲點到教研組;抓獎懲措施的出臺和落實工作,出臺《肥東一中教科研成果獎勵辦法》;抓課題研究,以課題研究為教科研工作的突破口,近兩年,我校每年都有3項市級以上課題立項,學校承擔的國家級課題《有效學校研究與實踐》研究成果獲國家級二等獎;抓課堂教學大賽和論文評選工作,宣沫老師獲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崔孝斌、李長浩老師分別獲第八屆全國高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質課大賽一等獎,汪玉強老師獲全國自制教具能手稱號,在省級優質課大賽、課堂錄像評比中,崔孝斌、薛華榮、胡興剛、陸貞芳老師獲二等獎,儲建兵、宣邦國、袁伍海老師獲三等獎,2009年,教職工在CN刊物上發表論文46篇,論文獲市級以上獎36篇;2010年,教職工在CN刊物上發表論文46篇,論文獲市級以上獎57篇。我校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已蔚成風氣,有一組數據可以充分說明這一點,我校用于教師教科研成果獎獎金:2008年為42300元,2009年為78300元,2010年為143000元。2010年5月我校被市教育局命名為首批“教育科研基地”。
四、校園文化建設成效顯著。最近,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他指出: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要積極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我們要深刻領會胡總書記講話的精神實質,切實肩負起文化使命,努力營造境界高尚、底蘊深厚、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文化氛圍,積極發揮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我校確立文化立校辦學理念,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成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全校教職員工樹立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觀念。我校確立的辦學理念是:以人為本,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面臨升學率的壓力,學校和班級都有計劃地開展各種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文化的精髓在于觀念,觀念一變,天地一新。有位專家說,現在學校最欠缺的就是觀念,這就反映目前學校普遍存在的觀念陳舊的現象。其二、“一中精神”得到發揚光大。文化的力量在于傳承和發揚,校園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將學校的優良傳統加以提煉,形成全校師生普遍認可的文化和價值觀,然后通過一代一代教師、一屆一屆學生傳承下去,形成恒久的力量,以夯實學校根基,豐富學校內涵。我校有50多年的辦學歷史,積淀下來的傳統文化極其豐厚。我校通過集體智慧,總結反思,確立的“一中精神”為:團結、拼搏、奉獻。團結就是凝聚力,拼搏就是追求卓越,奉獻就是博愛無私。目前,“一中精神”已彌散在校園里,凝結在師生身上。其三,校風正,教風正,學風正,學校風氣建設有大的進展。學校文化最終呈現出來的就是風氣,風氣凝固為文化,產生的力量很大,少數人難以改變。學校文化的內涵是豐富的,不僅物化為建筑環境,還內化為規矩、習慣和風格,這都表現在師生員工言行舉止上。規矩是學校風氣建設的關節點,所謂成教化俗,就是通過良好的教化,形成好的規矩,摒除不好的習俗。為促進學校風氣向好的方面轉化,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開展規范管理年活動,樹立各個層面的先進典型,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效果都很好。
其五、教師專業化水平普遍提高。教師是學校教育的關鍵所在,自不待言,但如何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就并非易事。我校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青年教師培養,二是激發中老齡教師教育活力,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實現全員教師專業化成長。我校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全校教師的52%,學校將青年教師培養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我校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有在省內知名的宣沫老師,有在市內產生影響的薛華榮、崔孝斌、孫家和、謝發茹老師等。僅2010年,我校有近20位青年教師在縣級以上課堂教學評比中獲大獎。在2010年市選修課課堂教學評比中,全市24位選手,我校謝發茹老師獲一等獎(第一名),李英老師獲二等獎(第五名)。在激發中老齡教師教育活力方面,我校將老教師與青年教師師徒結對,構建捆綁式共同成長體,還定期評選“肥東一中功勛教師”“肥東一中教書育人標兵”,通過樹立先進典型,帶動全校中老齡教師向名教師方向努力,以避免高原現象出現,避免產生職業倦怠。我校中老齡教師近年來成績突出,在2010年市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評選中,我校有26位教師榜上有名。我校極力營造這樣的文化氛圍,讓所有教師,不論是青年教師,還是老教師,共同享受專業成長的快樂,提高全員教師的幸福指數。我校構建新老教師共同成長體,最初只是簡單的師徒結對,逐漸完善,然后固化成一種模式,成為學校文化風景。以2010年為例,這年暑假開展新上崗教師培訓,請老教師上示范課;開展教師暑期全員培訓,請老教師作報告;每學期召開青年教師座談會,請老教師作教學經驗介紹;2010年5月,舉辦教研開放周,邀請專家作學術報告,各學科青年教師面對全縣教師上公開課;2010年9月,舉行青年教師拜師儀式,對青年教師實行“一幫一”跟蹤培養,青年教師制定成長計劃,指導教師制定培養計劃,學校設“新秀獎”“伯樂獎”;2010年10月舉辦第四屆青年教師崗位技能大賽,大賽分兩輪進行,第一輪由教研組負責實施,第二輪由教科室負責實施,要求45周歲以下的教師全員參加崗位技能大賽,用競賽形式對教師教學技能舉行培訓。
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校慶上的講話中強調:“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作為學校層面,我認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關鍵點是促進所有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提高,就意味著教師在成長,在發展,這是對教師最大的關心和愛護。
【記者】:據悉,貴校在今年之初出臺《安徽省肥東第一中學發展規劃(2011—2015年)》,請您簡要介紹《發展規劃》的出臺過程,就此談談學校的未來發展。
【周品芳】:我校于2011年2月出臺的《發展規劃》,從初稿到定稿,歷時三個月,五易其稿,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復討論,先后召開三次校長辦公會議和兩次行政會進行專題研究。校四屆五次教職工代表大會對《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進行討論表決。我校制定《發展規劃》著力于兩個方面:一要仰望星空,眼睛向上,領會科學發展觀精髓所在,把握當代教育的發展走向,不能在辦學方向上出差錯;二要腳踏實地,眼睛向下,認真分析學校自身辦學現狀,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發展規劃。出臺《發展規劃》有三個目的:一是對近十年來辦學成果和經驗進行系統梳理和總結;二是確定學校發展的主要工作與任務,做到心中有數;三是通過廣大教職員工參與制定學校發展規劃,促進每位教師的個人成長與學校發展的融合,將校領導的意志轉化為每位教職員工的積極行動。 我校未來發展體現在七個方面:一是堅持育人為本原則,改善和加強德育工作,重點探索和完善“三全三自”(全員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自主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德育工作模式;二是以教學為中心,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重點是推進新課程改革進程,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三是以師德建設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為要義,加快教師建設的步伐,重點是青年教師培養,構建名師梯隊,著力解決教師職業倦怠問題;四是強化教科研工作,以課題研究為突破口,將全體教師的努力方向引導到教科研方面來;五是加強隊伍建設,建設一支政策水平高、執行能力強、品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干部隊伍,重點是促進行政干部的觀念更新,提高執行力和工作績效;六是深化改革,強化管理,走規范辦學之路,著力于制度化管理和人文化管理的有機結合,致力于教育教學流程的規范化、精細化;七是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要讓剛進校的初崗教師和剛入學的學生一跨入校門,見到大氣、精致的校園,就產生使命感和責任感。
【記者】:周校長,您參加省校長培訓班學習,被評為優秀學員,最近又成為“合肥教育家培養工程”首批學員,到華東師范大學培訓,這表明您在校長專業化方面取得成就。請您就如何當好校長談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周品芳】:這是個大話題,我僅就這幾年的工作經驗,著重談四點。其一,校長要有主見,有原則,不能隨波逐流?,F在教育形勢錯綜復雜,這是受市場經濟沖擊形成的。校長要保持清醒頭腦,不迷失辦學方向,關鍵要掌握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就當前而言,就要認真學習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相關文件,深刻領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其二,校長要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辦學,要充分調動每位教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不是唱高調,學校不同于工廠,工廠制造產品,產品報廢,可以再造;學校是培養人才,一旦教育不當,出現問題,難以彌補。校長不可能直接教育每一位學生,教育學生的任務最終要靠教職員工完成。其三、校長工作的關鍵在獎懲,做到獎懲分明。試想想,工作干好干壞一個樣,何來績效?獎懲要有原則,獎不能顧及面,懲不能顧及情面;獎懲要有標準,我校在每個工作層面都設定標準,以此為依據進行操作。比如我校對教學成績進行評價,高一年級至高三年級分別以期末考試、學業水平測試、高考成績統計為標準。其四,校長要成為學校良好風氣的引領者。學校良好風氣的營造,要靠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努力,但校長所起的作用特別重要。良好風氣的形成,是長期努力的結果,但周年半載就能敗壞良好風氣,所以在涉及風氣的問題上,不能馬虎,要慎之又慎,稍有不慎,就能造出難以彌補的損失。我認為,校長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與學識魅力引領學校進行風氣建設,校長的人格魅力在于積極進取,校長的學識魅力在于不斷學習。
【記者】:感謝周校長接受采訪。
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