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湖南省瀏陽市第一中學 袁章軍
【時間】2010年4月20日
【嘉賓】湖南省瀏陽市第一中學袁章軍
【主持人】記者
袁章軍是個理想主義者,他提出現代學校就要以培養“現代文明人”為辦學目標,學生和教師共同發展,并真正做到“自主發展、和諧發展、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作為一校之長,他努力追求三種境界,即平穩的學校局面,不刻意追求升學率;平和的校園環境,不搞“運動式”的突擊;平靜的管理心態,不搞急功近利的追求。如今這三種境界已成為瀏陽一中生動的實踐。
一切為了學生未來的發展
【記者】:不少人認為,時下的示范性高中突出的優勢是生源優勢,一個區域往往優生一個不漏地被這些學校納入囊中。據了解,近幾年瀏陽初步改變了這種狀況,高中實行劃片招生,示范性高中招生計劃也是按一定比例劃到所有初中。你們為什么要這么做?這樣做你們學校還能保持生源優勢嗎?
【袁章軍】:這是普通高中教育均衡發展的必然。瀏陽市有10所普通高中,其中一中、田家炳中學、三中為省示范性高中,其余7所高中為長沙市示范性高中。每年3所省示范性高中的招生計劃,是按各校招生總人數的比例將招生指標劃到各個初中,而7所市示范性高中則按校區劃片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均衡了生源,促進了教育的公平發展。
瀏陽一中是一所有著悠久辦學歷史的三湘名校,培養出了胡耀邦這樣的偉人,楊勇這樣的開國上將,北大校長周其鳳院士等一批精英俊彥。近年來,教學質量在同類學校中一直保持領先地位。2007年以來,連續兩屆被評為“中國百強中學”。同時,先后被清華、北大等20多所重點大學確定為“優質生源基地”。作為這樣一所示范校,老百姓自然向往。不管怎么努力,我們也無法完全滿足老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記者】:招生僅僅是體現教育公不公平的一個環節,其實,在辦學實踐中實現教育公平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還任重道遠。
【袁章軍】:在教育教學中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這是人為地制造教育不公平,是我們所堅決反對的。如分重點班、實驗班、快慢班,這實質是歧視一部分學生,是教育的明顯不公。我們學校一直堅持均衡編班、均衡配備師資、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這樣有利于學生和諧發展。嚴格地說,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只存在個性特長的差異。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致力追求讓每一個學生在瀏陽一中得到充分全面發展,學有所進,學有所獲。
【記者】:談高中教育,升學率是個繞不過的話題。這么多年這樣招生、這樣編班,公平辦學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來了,但在實踐中,對學校升學率是否有影響?
【袁章軍】:是的,對我們這樣的示范性高中,沒有升學率就沒有話語權。老百姓不會認可你,領導也不會肯定你。我主張抓升學率,也追求升學率,但不能片面追求升學率。如果高中教育只是為了升學率,那就偏離了基礎教育的基本方向。
高中教育畢竟還是基礎教育,它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學生未來發展打基礎。什么是基礎,雞蛋是孵化成雞的基礎,豆子是長成豆苗并繼續生長的基礎。我們高中教育就要給學生如雞蛋、豆粒樣的營養基礎。有了這些物質基礎,早期的生長發育就有了養分來源。我們講升學率,甚至追求升學率,這應該是起點,或者說是基點。高中教育目的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同時給予他們今后繼續發展的營養基礎,在這一基礎上的升學率才會有含金量。因為我們注重了每一個學生,注重了群體的成長,加上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升學率也就水到渠成了。如2009屆高考,我校本科錄取950人,錄取率達到78.7%,這充分證明了我們重視“每一個”的成功。
【記者】:你的“雞蛋、豆子理論”很有意思。但這絕非口上一時之快,應該是你沉淀已久的思想。
【袁章軍】:是的。在一中8年來,我始終堅持這種觀點,我們的教育就是要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好基礎,為學生儲藏營養物質。特別是在今天,科學不斷進步,學科之間相互交融和滲透,產生了許多交叉學科,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要為培養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省教育廳決定從今秋起高中文理不分科,我非常贊成。為了應付高考而實行高中文理分科,實際上剝奪了學生全面吸收營養的機會。人的營養講多元,講均衡,不均衡就會出現畸形,學習知識也如此。我不但主張高中生要學習多方面的知識,而且鼓勵他們積極參加社團活動,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經風雨、見世面。如果還讓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或者“埋頭只搞數理化”,他們就會變成當代“孔乙己”和“范進”,那么他們的未來何在?
為培養“現代文明人”搭建平臺
【記者】:你是一位理想主義者,不但不讓學生成為“孔乙己”、“范進”,還要把他們每個人都培養成“現代文明人”。請問,何謂“現代文明人”?
【袁章軍】:現代文明是由傳統文明發展而來的。我們給“現代文明人”定義的時候,既要體現“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這些傳統文明的核心,又要賦予它新的時代精神,如:愛國守法、身心健康、善于學習、有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有社會適應和生存能力等。我認為“現代文明人”首先應該是合格的公民,能堅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線;進一步講,就是能適應社會發展,有較強的生存能力和社會責任感,能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通過集思廣益,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認為現代文明人應具備九個方面的基本素質。
有文明的行為習慣,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確的審美觀念,良好的人文素養,高雅的精神氣質;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有愛心和責任感,能自覺履行公民的義務和職責;有高度的民主思想和民主行為、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有創新意識、科學態度、實踐能力和獨立精神,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善于學習,有自主學習能力,終身學習觀念;有合作與競爭意識、效率和效益觀念;有現代意識、世界眼光和開放的心態;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生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記者】:讓學校沒有“差生”是你教育實踐中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你說學校本無“差生”,“差生”是人為地給學生貼上的標簽,不僅是不科學的,而且是不道德的。
【袁章軍】:我們學校曾有過這樣的兩位學生。其中一位幾年前高考失利,但他沒有氣餒,而是回到家鄉農村經營花木產業,結果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功后他幫助村里架橋修路,負責村里所有五保老人的吃、穿和醫療費等,做了很多公益事業。談起這些,他自豪把它們歸功于母校對他的教育和培養。他說,在他學習成績上不來時,學校和老師沒有放棄他。至今他還牢牢地記得我曾跟他說過的一句話:“知識,只能讓人看到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卻能讓人從一塊石頭里看到風景,從一粒沙子里發現靈魂。”
還有一位是女孩,今年才從學校畢業,剛考上三本。她就住在學校旁邊,家里開了間小飲食店。她考上三本后,其父還專門登門來感謝我。這個孩子成績確實不好,當時很想放棄。我和老師們告訴她成績差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放棄,不努力,不上進。她聽進去了,努力了,每有微小的進步,老師們都會適時肯定她、表揚她,最終雖然只考上三本,她本人和父母仍覺得這是了不起的收獲。
如果說有“差生”,按照成績講“差生”,這兩個學生肯定都在“差生”之列。但你們看,他們是差生嗎?當然不是,由于他們在高中打下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今天他們發展得都不錯。
【記者】:其實好與差既是相對的,又是客觀存在的。在一所學校,一所幾千人的大學校,要把“差”這個概念驅之于無形應該是十分艱難的。
【袁章軍】:這是對意志和毅力的考量,但首先是對思想觀念的考量。有了正確的思想觀念作先導,事情就好辦多了。
高中階段,是學生生理、心理變化快而又趨向成熟的階段。學校必須讓學生旺盛的生長力有所寄托,僅困在教室里讀死書肯定不行。除了讀書,學校還必須創造種種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能表現自己“行”、“好”甚至“超級好”的地方,能找到他們的用武之地。我們除認真開展常規德育教育和德育活動外,還堅持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自主開展文體活動、社團活動、綜合實踐活動上。如每年為期一周的校園文化節,每月開展的“名家講壇”,每年一屆的“春蕾杯”辯論賽,愛心社、陽光社團、文學社、校園電視臺、廣播站的活動以及豐富多彩的學科研究性學習活動。所有這些活動包括從策劃、組織到總結都由學生自主承擔,通過活動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
正是這樣的自主活動,為學生搭建了發展平臺。學生不但從巨大沉重的高考壓力下得到解脫,而且許多人從活動中找到了自信,注入了前進的動力。研究性學習曾被有的人看作是優生甚至是高材生的專利,但我們學校每年結題的幾百項研究性課題中,不但有相當部分中等生參加,甚至不少成績偏差的學生也成了其中的積極分子,并小有成果,有的還獲得省、國家級獎勵。
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自主發展中還增強了社會擔當意識。這是現代文明人最重要、最可貴的品質。陽光社團是由學生自愿組織的愛心社團,他們采取義賣義演等方式,近三年已籌措愛心款近10萬元,扶助了30多位貧困生。這個社團一些學生考上大學后,還每年回社團參加活動,受資助的貧困生升入大學后也自動回來參加活動。
因為我們學校有這種生態環境,其結果自然會是優生更優,差生變優。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記者】:“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現代文明人,你們特別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如今有了一支很優秀的隊伍。
【袁章軍】:我們學校歷屆領導班子、歷屆校長都特別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重視依靠學校自己的力量培養培訓教師。學校堅持實施“名師和骨干教師培養工程”,實施青年教師師徒合同制。現在全校280名專任教師中有全國優秀教師3人,省特級教師5人,省優秀教師2人,中學高級教師148人。每個教師都能忠于職守,有很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作為校長,這是我最引以為驕傲和自豪的。
【記者】:據了解,在教師隊伍建設上,你對教師不苛求。一方面你畫了條底線,就是你說的責任感、使命感。你說這是任何教師都必須要做到的,不能跌破這條底線。另一方面你還畫了一個標高線,鼓勵教師努力進取成為優秀教師,甚至是學者型、專家型教師,是學生的導師。你說這是標高,鼓勵教師去沖刺,但并不要求每個人都做到。你認為對每個人都這樣要求不科學,事實上也做不到。
【袁章軍】:教師首先是社會人,然后才是職業人。教師這一教書育人的特殊職業,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職業素養、道德情操,有人因此希望甚至苛求教師成為完人。我是不同意這個觀點的,教師同樣有七情六欲,教師同樣要食人間煙火,你不能只是要求教師無私奉獻,要求他們做燃燒的蠟燭。我認為對教師這個群體的每個個體應該區別對待。所以我提出了一條底線,這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操守,他能負責任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學任務,作為職業要求,這已經很不錯了,甚至很不容易了。從我們學校來說,因為是寄宿制學校,由于要管理,特別要注意學生安全、學校安全,許多教師完成本職任務還必須起早貪黑,這樣還不夠?當然,我們更鼓勵教師爭當優秀教師,但這僅僅是鼓勵,不能苛求。這樣既寬松又有競爭壓力的環境當然可以讓教師更好地成長。
其實,作為校長,要多給教師人文關懷。承認教師間的差別,就是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如果我們的教師在家是個好兒女、好兒媳、好女婿,是個好丈夫、好妻子,是個好父親、好母親,身心健康,家庭幸福,教育教學又完成得好,雖然他不一定是優秀教師,我認為這就很好了,不能因為在事業上達不到高標而冷落他甚至非難他。
當然,作為校長,更要為那些志于教育、力攀高峰的教師架梯子、搭臺子,他們是學校的脊梁,要認真總結他們的成績,使其成為學校的共同財富。
千難萬難,人的工作是最難做的。要找到不同類別教師的平衡點,才能調動整支隊伍的積極性。在教師管理中,我們特別注重對班級、學科組、教研組和年級組的整體評價。同時淡化量化評價,提倡模糊考核;淡化檢查評比,提倡自悟自律;淡化整齊劃一,提倡個性化發展與創新;淡化消極批評,提倡鼓勵成功。這樣更增進了教職員工團結,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全校教師都能盡職盡責完成自己工作,還有不少教師付出了創造性勞動。
【記者】:你是個享受教育教學的高手,據老師們反映,你在這方面是他們的榜樣。
【袁章軍】:我有個觀點,校長首先必須是教師,教學是校長的根,校長不能離開教學。確實,現在校長難當,不但升學率壓力大,學校資金運轉壓力也大,安全維穩工作又是一票否決,還有方方面面的人際關系(很多關系已變化成了單位之間、甚至上下級之間的關系),真正是百事纏身,無法支配自己。
但即使如此,我也堅持上課,堅持聽課,堅持到教研組到年級組與老師們討論教育教學問題。作為校長,這“三個堅持”是隊伍建設的關鍵工作,否則你就會失去話語權,你就提不出任何意見和要求。而自己這樣做了,起碼班子的人都得這樣做,這就不是個人力量了。
因為“三個堅持”,我才敢在學校提出“大教學論”的主張,鞭策自己,同時鼓勵同事博覽群書,注重學科的融合與交叉,做學者型、專家型的教師。因為“三個堅持”,我和老師們共同總結出了“讀——講——議——練——評”五步教學法、問題點撥法、師生合作探究法、理化生相互滲透法等教學方法,并在學校推廣。
【記者】:解讀了你《厚積薄發、左右逢源——聽課一得》一文,你的“教師必須要有條源源不斷的小溪”,使人耳目一新,很受啟發。
【袁章軍】:這是聽課心得,也是我多年學習的心得。過去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確實不夠了,在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教師確實要有源源不斷的小溪。
我篤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說幾十年來我個人有所進步,到一中8年來,一中辦學稍有成績,都是因為我和我的同事們堅持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2001年起,學校組織參與市教育局開展的“新世紀教師讀書活動”,9年未輟。我們堅持每年為每個教師準備一套教育教學專著,組織一次讀書競賽活動,評選一批讀書積極分子,全校教師讀書蔚然成風,教師素質整體提升自不待言。現在全校絕大多數教師都明白了,教師不但要有學科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的小溪,也要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兼容的海洋。
【記者】:在理想和現實中穿行,你是跋涉者、創造者,也是豐碩成果的擁有者。我們祝福你,祝福瀏陽一中迎來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袁章軍】:我們會努力的。
近期訪談
所屬學校:浙江省海寧市南苑中學
所屬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