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公告:
學校校訓:
學校新聞
昨天,蘇州中學等8所學校成為世界遺產青少年教育基地。至此,蘇州市已有28所中小學校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世遺中心命名的世遺教育基地學校,在全國56所基地學校中占了一半。與此同時,我市也走出了富有吳地特色的世遺教育之路。
自2004年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在蘇州召開后,蘇州就有蘇州外國語學校、蘇州中學園區校等一批中小學校率先開展世遺教育,并在2011年成為我市首批世遺教育基地學校。經過多年的發展,到昨天,世遺青少年教育基地已建進了我市的28所中小學校,并有60所中小學校成為市教育學會世遺教育專委會的會員單位。
近年來,我市在中小學生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世遺教育活動,如世遺主題夏令營、模擬世遺大會、世遺青少年論壇、世遺主題系列競賽、非遺京劇進校園等等;編制了世遺教育校本教材,這中間有蘇外的《中國的世界遺產》、跨塘實小的《蘇州園林》、同里中學的《仁美文化》;建立了一批校級世遺展示館,像蘇中園區校的“西馬博物館”、旅游與財經高職校的“世界遺產展覽館”;開展與世遺相關的課題研究,世遺與素質教育、世遺與課程改革、世遺與吳文化等都成了學校研究的課題。此外,蘇州中山進修學院等社會辦學力量也積極參與世遺青少年教育,中山進修學院曾捐資印發了1000多冊《世界遺產與年輕人》,供各校免費使用,還幫助學校培訓了一批世遺教育師資。
跨時空、跨學科是世遺教育的特征,蘇州的世遺教育在堅持“兩跨”的同時,還顯示了吳地特色。各校普遍把世遺文化與吳地文化、百年老校文化進行整合,開展了探秘古城古鎮古村落、尋訪古運河與草鞋山、解讀校園百年史等特色探究活動,使學生在接受世遺文化的同時,也加深了對本土文化、校園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當天,第二屆世遺教育青少年發展論壇也在蘇州中學舉辦,全市30多所學校的相關教師到會,與同行交流和分享世遺教育經驗。